<p class="ql-block"><b>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b></p><p class="ql-block"><b> 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b></p><p class="ql-block"><b> --李白</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我就对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天柱山心存向往,期待能在腿脚利落之年一睹它的风采,而这一愿望在2019年10月27日得以实现。据资料介绍,天柱山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境内,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地处北纬30度线,自然风光刚柔并济,特别是神奇无比的造山运动,使得天柱山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和剥露最深的大别山高压变质带经典地段,被地质界誉为“地球的泄密者”。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b></p> <p class="ql-block"><b> 从上行揽车到达乘降站出来,轻松地行走一段路程后,就抵达了一处叫作“总关”的隘口,这是攀爬天柱山核心景区的必经之地,由此才真正走进危岩高耸、峭壁兀立、怪石嶙峋的石头王国。</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一路上行的石阶攀登,满眼都是由奇形怪状的巨石组合而成的景象,既陌生又新鲜,一种久别的冲动和好奇心油然而生。</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天柱山著名的“飞来”峰群,它是由1.28亿前早白垩纪花岗岩形成的峰丛景观。这种花岗岩的节理分布密集,风化作用异常强烈,最终形成了三台峰、飞来峰、衔珠峰以及“金鸡唱皖”等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此处为天柱山极具代表性的地质现象~垂直节理。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其特征是两侧岩石无明显位移。天柱山西关群峰垂直节理非常发育,在长期风化作用下,节理面逐渐增大,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致,峰柱丛生,岭脊高耸,远看似古堡巍峨屹立。</b></p> <p class="ql-block"><b> 神秘谷~这是由峰巅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谷地,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奇观,被誉为“中华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视此为洞天福地。此谷长约600余米,垂直高差150米,结构奇特,巨石错落有致,而且洞中有洞和洞洞相通,很有一种神秘莫测之感。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推测,神秘谷的崩塌是由地震和重力等相关因素引起的。</b></p> <p class="ql-block"><b> 神秘谷决非浪得虚名,这里面真可谓神秘莫测,暗藏玄机,有时天缝一线,有时曲径通幽,有时壁窄道峭之境以为无路可走,但移前几步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这不能不让人在忐忑不安中蒙生惊奇与惊喜。</b></p> <p class="ql-block"><b> 早在春秋时期,天柱山地区曾是古皖国的封地,皖伯大夫贤明德政,被后人尊为“皖公”。这方石相鼻眼轮廓分明,威慈相济,形态逼真,故称此石为皖公神相。它是由花岗岩风化剥蚀而成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被称作生命图腾的“双乳石”</b></p><p class="ql-block"><b> 既神似又给人以丰富的联想</b></p> <p class="ql-block"><b> 而这处景观离远观看是否</b></p><p class="ql-block"><b> 挺似大象的面部特别是鼻子</b></p> <p class="ql-block"><b> 蟾蜍石~此花岗岩块因形状酷似蟾蜍而得名,它是白垩纪(距今1.28亿年)花岗岩沿一系列近水平节理风化,并遭受长时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b></p> <p class="ql-block"><b> 可这块奇特的石头像什么呢</b></p><p class="ql-block"><b> 答案肯定是不尽相同的</b></p> <p class="ql-block"><b> 这组奇妙的景观叫石瀑,它是一种独特的流水侵蚀现象。当大气降水时,雨水汇聚或雾气凝聚形成的线状水流,从岩石的顶部自下流淌,岩石已风化疏松的部分被水流侵蚀脱落,形成横断面呈U型的流水侵蚀沟,即石槽。它们紧密排列,远望如瀑布下泻,故名石瀑。</b></p> <p class="ql-block"><b> 向天柱山峰顶进发的路就是这样的蜿蜒崎岖和陡峭险峻,有时犹如云梯和天阶一般,攀爬其间,险象环生,会让人倒吸一口凉气,惊吓出一身冷汗。</b></p> <p class="ql-block"><b> 会平衡术的“风动石”。花岗岩沿水平节理风化坍塌之后留下的残余岩块,悬立于母岩之上,看似风生石动,实则平衡有术,故得名“风动石”,这是岩石经差异风化和剥蚀而成的。节理少、难风化的岩石留下来,而压于其下节理多、易风化的岩石被侵蚀搬运走。</b></p> <p class="ql-block"><b> 登临海拔1426米的天池峰顶端的渡仙桥极目远眺,巍峨挺拔的天柱峰豁然地屹立在眼前,魂魄仿若一下子被这巨大的山体震慑住了,心脏也明显加速了跳动。天柱峰海拔1489.8米,是江淮地区的最高峰,因其形状像竹笋也称笋子尖。它如一根巨大的擎天柱,傲然于天地之间,刺破于云端之上,其大气磅礴之势令人惊叹不已。所以,唐代白居易曾吟咏“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b></p> <p class="ql-block"><b> 由天池峰下行大约40分钟,就来到了天柱峰的脚下,因为其峰壮阔高耸,抬头根本看不到峰顶。只见天柱峰下有一高不过10米的小峰与主峰裂有一缝,俗称“小天门”,又称“一线天”。另在天柱峰石壁上刻有楷体横书“顶天立地”大字,为原国民党将领刘义纯题写。</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脊状形的蓬莱峰,由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构成,其三面为断层形成的陡崖。崖陡壁峭,峰顶狭长绝险。纵长百余米,宽仅两三米。这里松石簇拥,烟云吞吐,宛如蓬莱仙境,明代诗人李庚诗云“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莱”,故得名蓬莱峰。</b></p> <p class="ql-block"><b> 此处为“拜岳台”所在地。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封天柱山为“南岳”,并在此设台祭拜,这也成为后来帝王祭拜南岳之地。拜岳台上镂有“阴阳太极图”图案,底座形状寓意天圆地方,底座上的每图石块都是九的倍数,象征天长地久。</b></p> <p class="ql-block"><b> 天柱山奇景~天元石。这块花岗岩巨石硕大浑圆,孤立超群,下部无根,与东北面天柱峰相隔一条峡谷。此花岗岩块沿节理风化而脱离母体兀立,如今其母体已夷为碎石。</b></p> <p class="ql-block"><b> 这处景观叫仙人洞,是由几块花岗岩巨石交叠而成的洞穴。洞内十分开阔,有石凳、石灶、石床等,安放有序,可炊可憩。相传北宋御史大夫李柬之(公元996~1073)曾留宿在这里,所以此洞又称“柬之洞”。</b></p> <p class="ql-block"><b> 青龙背~自天柱峰东南方向蜿蜒而来,两侧为断层形成的山谷。谷底风起云涌,峰峦时隐时现,如飞龙在天,故名青龙背。它是由断层切割加上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脊状峰。</b></p> <p class="ql-block"><b> 在天柱山的景区游览,不论是向上攀登还是往下行走,对人的体力和毅力都是一个考验,每一段石阶,每一处拐角,仿佛都是一道难题或迷底,都是一声呼唤或问候,引导和激励你前行,去探究未知和寻找新奇。</b></p> <p class="ql-block"><b> 万笏朝天~由此远眺以天柱峰为主体的西关峰群,可见峻峭的花岗岩巨石朝天而立,犹如古代朝堂上大臣觐见天子手持的笏板,右侧的孤峰就是天柱峰,远望如天子一般,故得名“万笏朝天”。</b></p> <p class="ql-block"><b> 鹰嘴石~在位于莲花峰东侧的鹰子岩上有一石高出,形如钩状鹰嘴。这是因花岗岩水平与垂直节理发育,在岩石暴露地表后长期受温差和冰冻等影响,发生球状风化的结果。</b></p> <p class="ql-block"><b> 南山八卦阵~这里是一处花岗岩崩塌堆叠形成的崩塌堆积洞穴,分为三层四门,错综复杂,犹如迷宫,故称“南山八卦阵”。</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天柱山奇景~天柱晴雪。此处景观位于青龙涧北面的山岗上,明代诗人李匡曾作诗赞道:“五月六月寒常在,千年万年雪不消”。它的成因与此处的地质、地貌形态有关。其“雪”由长石为主的石英含量相对不高的混合花岗岩组成,岩石经常潮湿,日晒夜冷,岩石层面渐渐风化剥落,逐渐松散成砂,日积月累堆积成岩。</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在海拔1100米、水面近3万平方米的“炼丹湖”,相传汉末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药炼丹,由此得名“炼丹湖”,现保存有炼丹房和炼丹台的遗迹。在“炼丹台”左面的是高耸入云的狮子峰,横亘于右面的是青龙背。</b></p> <p class="ql-block"><b>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出天柱山众多的奇峰异岩,亿万年的天造地设催生了 天柱山遗世的石头疆域,在恒久绵长的斗转星移和四季更迭中,时间用它的斧斫刀削,成就了天柱山独特而奇绝的风光~雄浑与瑰丽兼具,魔幻与秀美比肩。</b></p> <p class="ql-block"><b> 天柱山的石头是有来历的,不管它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和置放有别,看似乱石堆叠而没有章法,但细细究来不是天降就是地拱,以为人作实则天成,这完完全全是大自然经年累月创造的杰作。</b></p> <p class="ql-block"><b> 天柱山的石头是有故事的,千百年来有多少朝代的帝王将相到此祭拜,又有多少文人墨客来此登临,还有多少道者术士遁此修行,与此结缘的那些古迹、崖刻、典籍及传说,使天柱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了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b></p> <p class="ql-block"><b> 天柱山的石头是有情感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单体的还是群体的,天柱山的石头都以博大的胸怀恭迎四海宾朋,以不老的容颜笑对八方来客,使尘世的人们在与石头的接触中,更加感知了人与自然的相依相伴和共生共存。</b></p> <p class="ql-block"><b> 本篇部分文字依据景区资料整理而成</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