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片区教研活动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内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12月18日,宁洱县直属小学、磨黑镇第一小学、德化镇中心校、磨黑镇第二小学开展了校际联动教研活动。活动在磨黑镇第一小学举行,主要内容有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教学研讨与交流以及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介绍。</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篇</b></h1> <p> 县小团队进校园。</p> <p> 一大早,四校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从各自学校出发赶往磨黑镇一小。一走进校园,就被一阵吟诵声和击鼓声吸引,原来,我们正巧赶上学校的大课间操时间,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挥下齐声吟诵《弟子规》。看着孩子们专注的表情和整齐划一的行礼仪,我们仿佛看到了几千年前孔子学堂里正襟危坐、专心听学的学童。</p> <p> 磨黑镇一小徐映文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由衷地表达了对县小的感谢和对此次活动寄予的厚望,希望通过相互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兄弟学校之间的友谊,进而提高本校的数学教学水平。同时相信通过四校携手共进,一定会为宁洱的教育添砖增瓦。</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课堂教学</b></h1> <p> 本次活动安排了两节研究课,分别是县小茹志会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和东道主磨黑镇一小张文红老师执教的《用分数解决问题》。两位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循循善诱,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数学思想,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 <p> 县小茹志会老师执教《植树问题》。</p> <p> 磨黑一小张文红老师执教《用分数解决问题》。</p> <p> 参与活动教师观课。</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教学研讨</b></h1> <p> 本次活动的重头戏是四校就这两节研究课延伸了去,进行深入细致的数学教学研讨。</p> <p> 课后,县小数学团队认真议课。</p> <p> 研讨会现场。</p> <p> 茹志会、张文红老师说课。</p> <p> 张静老师有深度地发言引发了在场数学老师新的思考,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点头认可。</p> <p> 来自磨黑一小的郑娅红老师、杨黎老师和县小的张静、李绍琼老师对所上的研究课作了细致地点评。特别是张静老师,作为全县数学学科带头人,她给出了中肯的意见,数学教师一定要通读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仔细深入地分析例题,悟透数学原理,注意数形结合和新旧教材的对比,弄明白数学教学的两条主线,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相互贯通,因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数学思维的学生。</p> <p> 磨黑一小数学学科组长郑娅红老师、县小李绍琼老师和张静老师作研讨发言。</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经验介绍与分享</b></h1> <p> 磨黑一小教学副校长杨黎老师说,之所以有今天的活动是因为在不久前的一次全县教学质量分析会上听了县小杨丽华老师作的数学工作经验分享,觉得意犹未尽,更重要的是有必要让学校的老师亲耳听一听,亲身学一学。所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由连续担任三年毕业班数学教学任务的杨丽华老师讲她的数学教学工作。</p> <p> 县小杨丽华老师作《抓落实 提质量》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交流。</p> <p> 杨老师先从一个“从不开口讲话的孩子”到最终扑入她怀里大声喊出“杨老师”的平凡故事说起,介绍自己是如何用细微之至的方式一步一步改变不爱学习或不会学习的孩子的思想与行为,最终提升孩子们的数学成绩。同时她还详细介绍了新授课、复习课和错题课的教授方法,告诫大家一定要精备课,备好每一个例题,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知识。最后,杨老师借助2020年普洱市数学统测试卷仔细分析了考试题型,希望老师们以考试要点为准,分块练习,查缺补漏。</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校教学工作交流</b></h1> <p> 县小教学副校长董继娥、磨黑一小教学副校长杨黎、磨黑二小教科主任缪欣作学校教学工作交流。</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校长总结发言</b></h1><p><br></p> <p> 参与活动的四校校长、副校长对此次活动作了总结性发言,感谢磨黑一小精心细致地安排和舒心周到地服务。在谈到感受时,县小陈富春校长说,此次活动其实是县小数学团队的一次集体智慧分享,老师们说评课的精确与精彩,体现出了浓浓的学术氛围和教师所具备的深厚功底。他希望这样的连片教研活动能继续延伸,这既是对本校教师的一种锻造,更是助推宁洱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束语</b></h1> <p> 开展联片教研活动,是有效整合、重组和优化片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吸取各校有益的经验,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意义重大。</p> <p>文稿、编辑:董继娥</p><p>监审:陈富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