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合上电闸,旋水泵逆转,维华带电操作。右手被电流吸住,阿良叔急忙用铁鎝把电线拉开。救了维华一命,但几个手指掀去了皮肉,露出了白花花骨头。</p><p> 当夜,我陪着维华到仁济医院求治。一切忙毕,已经近半夜。凭着记忆,我们来到平家,作了自我介绍。平家阿姆早已过世,受到后人热情接待…… </p><p> 六四年,大姐返乡探亲。我已在县中上初一,迷上了无线电。从开始装最简单的矿石机收音机,随着技术的提高,能组织二极管半导体收音机。周休日回家,拿着电铬铁忙个不停。</p><p> “所有弟弟中,将来阿陆最有出息!”大姐大为称赞。</p><p> 在兄弟姊妹中,只有我上过大学,退休工资最高,也算有出息。大姐目光准,但不是在无线电方面。</p><p> 玩收音机,烧钱。这钱是我从伙食费、车费中抠出来的。县中,后来实行了凭票购买饭菜制。为筹备购买无线电零件的钱,我不吃荤菜,多吃素菜。有时,只喝汤,不买菜。汤不要钱,人也成了汤司令。</p><p> 周休日回家,从南桥走回邬桥,多了辛苦,省下了车费。此种方式难以持久,收音机装了不久,便放弃了。</p><p> 大姐也来县中,看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宿舍。也许,身临校园,也重温了她在闵行中学求学的生活。</p><p> 我长相象母亲;方稍脸,鼻梁不高、大眼。镇上有个兰珍阿娘,时常说:阿陆扁婆脸,象一个摔扁了的汤婆子(取暖设备)!</p><p> 大姐脾气燥,象父亲。钉头碰铁头,这次回来,不知为何,与父亲发生了争吵。</p><p> “唉!在外面呆长了,一副外地人腔调!”父亲味回嚼蜡,发出无奈的概叹。</p><p>发了火,触动了伤感神经。大姐哭得两眼通红;寸寸肠,盈盈泪。西边姆妈(培培阿奶)心地善良,与我家老交情。姆妈规劝、开导大姐,帮她释怀。</p><p> 返回新疆时,因为不愉快,大姐带走了米克。 </p><p> 大姐后来重建家庭,姐夫陈效忠,宁夏人。那时,宁夏穷,许多人穿过河西走廊,去新疆谋生。</p><p> 姐夫先在奎屯饭店当锅炉工,他为人厚道,工作积极,后来当了饭店经理。</p><p> 从一个官太太,成了一个工人的老婆。大姐是一世分为两世活。第一次,沾了权贵,但少了忠诚、半路夫妻。第二次,回归平民,拥有真情,相濡以沫,共度艰时。</p><p> 姐夫,高个,有着西北汉子的憨厚、善良、豪爽。对米克、亚霞视出亲生。</p><p> “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总是先米克、后米林。”作为继父,做到这个份上,真的不容易。</p><p> 大姐仅去过婆家一次。黄士高原,全年少雨,干旱。地上灰土足有半尺厚,农民们用水,化上几小时翻过大山去挑。</p><p> 大姐说,几天没水洗澡、洗脸,难熬。难见青叶菜,为了招待大姐,小叔子从镇上买回一把韮菜……吓得大姐再也不去宁夏了。 </p><p> 大姐又有了一个儿子,叫米林。一个女儿,叫联霞。大姐共有了四个孩子;米克、米林、亚霞、联霞。虽说双职工,但工资不高,孩子多,这日子还是相当紧巴。特别是返家探亲一次,这撒在铁轨上的钱,花费了很多。</p><p> 每次回来,积蓄一点,再借一点,才能成行。但有了家,有了伴。对大姐而言,有了互相帮衬,有了互相体贴,这精神上富足了许多。 </p><p> 六九年一月,大雪纷飞。好几天不开冬了,结了冰,一层比一层厚。下了雪,一次比一次大。那时,没有温室效应,天冷得彻骨。太阳难得 露一次面,刚融了一些雪,屋檐下满是冰棱子;明晃晃,亮晶晶。一根挨着一根,一根比一根长。</p><p><br></p><p><br></p><p>作者:陆剑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