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水库60年, 的前世今生!

漆秀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七律《游密云水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文/漆秀岚(原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峰回路转几徘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圣水渔村美景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孤山脚下连玉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湖面秀色染潮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绿色水草漂水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岸上风吹柳和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美景今秋观不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随时想起不忘怀。</span></p> <p>密云水库,位于北京市密云区城北13公里处,位于燕山群山丘陵之中,建成于1960年9月份。面积180平方公里,环密云水库有200公里。密云水库库容4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30米,是首都北京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密云水库有2大入库河流,分别是白河和潮河。密云水库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有“燕山明珠”之称。围绕水库还有一条110公里长的环湖公路,是北京旅游风景区之一。</p> <p>「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9月1日,首都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密云水库,将迎来建成60周年。自1960年竣工至今,这里一直担负着“生命之水”的使命,持续滋润京城六十载。如今,放眼密云水库,“燕山明珠”一派生机。</p> <p>南水北调,入密云水库,让北京人民喝上了南方的水。今年正好还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决胜全面小康北京行」「爱上北京」从发展历史看:1958年密云水库建库之初,为保证密云水库施工及拦洪,分两批搬迁了库区内65个村庄,进行清库。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搬迁并安置5万余人。</p> <p>1974年。密云水库蓄水水位达到了153米,是自水库建成后水位最高的一年。库区“压宝地”(157.5米以下)大部分被淹,库边一部分村庄房屋进水,生产生活出现了困难。因此,密云区决定将一部分村庄再次迁移到水库南部定居。从1974年到1976年,共有13个村近4000人迁往水库南部的十里堡、西田各庄。</p> <p>「历史北京」【密云水库是怎么修建的?比你想象的困难得多!】在燕山南麓,有一颗镶嵌在华北大地上的明珠,它就是首都的“生命之水”——密云水库。你知道密云水库是怎么修建的吗?60年前,20万民众创造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奇迹。看当年修建水库时的老照片,听参与过工程的老人们讲当年的故事</p> <p>【北京密云水库移民回忆往事: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一声令下就搬家!】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的最大水库,也是北京最大地表饮用水源地。在水库建成60年之际,除了水库的建造,最让人无法忘怀的还有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水库移民工程。当年的移民张士峰回忆道:“当年就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一声令下,就都安排搬家”!移民的故事,不应该只是一段过往的历史,它需要我们世</p> <p>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p><p>60年前,党中央的一声令下</p><p>20万男女老少齐聚燕山脚下</p><p>通过不懈努力</p><p>造就了一个中外水利史上的奇迹</p><p>它就是“密云水库”!</p><p>关于密云水库,它有着</p><p>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p><p>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楷模</p><p>如今</p><p>六十载接续奋斗,六十载水润京华</p><p>六十载深情守护,六十载共筑辉煌</p><p>9月1日</p><p>密云水库将迎来它的60岁“生日”</p><p>为此,密云区将举办</p><p>“牢记嘱托·接续奋斗”</p><p>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群众主题文化活动</p><p>于9月1日下午15:00</p> <p>潮白河是首都人民的母亲河之一。潮河,古称鲍丘水,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经滦平入京。因其“水性猛,时作响如潮”故称潮河。白河,古称沽水,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赤城入京。因其“两岸白沙,寸草不生”故名白河。潮、白两河在密云十里堡河槽村汇合后始称潮白河。潮白河作为中国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贯穿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哺育着两岸人民,孕育了灿烂的潮白河文化。由于潮白河下游地处华北平原,河道平浅,又无堤防,经常泛滥成灾,人称“糠帮沙底逍遥河”,在潮白河两岸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潮白河水滚滚流,流不完的眼泪流不尽的愁。冲走多少平川地,卷走了多少房子牛,要了多少人的命,害得妻离子散漂流在荒丘。潮白河水患频发,两岸人民饱受洪涝之苦。</p> <p>据可查文献记载,仅明清两朝的500年间,潮白河发生大小洪灾380余次,5次水进北京,8次水淹天津。最严重时天津的大街上可以行船。1949年至1958年,潮白河下游累计淹没耕地1059.6万亩,倒塌房屋2.2万间,38万人次受灾,造成农业经济损失近千万元。</p> <p>2020年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1960年,在毛主席、周总理亲切关怀下,密云水库建成投入使用。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座丰碑。在密云水库修建、移民以及几十年的保护首都水源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勇争先、科学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等宝贵精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进行党史、新中国史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密云、首都乃至京津冀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 <p>修建密云水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梦想。早在尧舜时期,帝尧派大臣共工到幽陵(今密云等地区)治理水患。共工被民间誉为“水神”,他采用筑坝的方法拦截洪水,也就是我们今天修筑水库的方法治理洪水,这样既可根除下游水患,又可保存珍贵的水资源,以供灌溉之用。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成功。</p> <p>1929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华北水利委员会就曾规划建设密云水库,并勘测确定了4处坝址,其中1处就位于今天的白河主坝。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加之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国民党政府没有,也不可能修成密云水库。</p> <p>【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 关于水源保护工作都做了哪些】今年是北京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密云水库作为首都人民的“大水缸”,对首都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为了保护首都的这一份净水,相关部门也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从保护水库水源的执法机制改革到与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处处都体现着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p> <p>8月下旬的的密云水库,已经有点秋高气爽的感觉了,能见度极好。20年前经常来密云水库,享受这里优异的自然环境,后因安全,防污染的原因,来的少了。每次来到这里,不管不是春夏秋冬,还是阴天晴天,坐在水库边看着这水天一色,四周优美的山水美景,让人不由得都对她充满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密云水库——北京人的饮用水源地,她凝聚了多少捍卫保护她的人们的心血,才得以保证今天她还是个未污染的一潭净水。今天再次来到密云水库,站在水库大坝上望着那一片清澈的水源,水波荡漾,水鸟唧啾,水库四周绿色的植被,呵护着这片纯净之水。这让人不由得对密云人民为确保密云水库不受污染所作出奉献产生敬意,水库周边数万密云人为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而日夜操劳着。现在密云水库库区是不允许旅游的,车辆和行人没有通行证是不许入内的。</p> <p>【「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探访北京人的“大水缸”密云水库】在北京东北部的燕岭群峰之间,潮河、白河河谷之中,有一湾碧水,它就是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素有“燕山明珠”之称的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也是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今年是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60年来,密云水库与北京人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北京人每喝三杯水,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这座北京人最亲切的“大水缸”,蓄水半个多世纪,滋养了几代北京人。</p> <p>【滋润北京60年 走进中国水库修建史上的奇迹-密云水库】60年来密云水库承担着京城百姓的饮水供应,也是唯一的饮用水供应地,密云人为水库的建设、水库的维护、水库的利用在60年的历程中做出了无以复加的牺牲与贡献。北京广播电视台联手密云区委区政府推出“北京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大型直播报道,以历史的视角与发展的眼光,见证密云水库和密云人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向世人展示密云水库这一宏伟工程的“前世今生”与密云人的坚守与奉献! </p> <p>半个世纪的7万移民。为修建密云水库,从1958年开始,密云人民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3次大移民。7万余人背井离乡,踏上了新的创业奋斗之路。第一次移民时,每家只给一辆大车,拉不走的就地处理,接收村“一村地两村种,一家房两家住”,无论是移民还是接收村,都开始探索新的奋斗之路。尖岩村作为移民村,在发展历史上,经历了“四次波折、四次创业”,从修渠种粮到网箱养鱼,从发展养殖到绿色产业,每一次变革的背后,都需要艰苦奋斗探索实现小康之路。如今的尖岩村,通过发展栗子宴等特色民宿产业,实现了村民脱贫致富。</p> <p>60年保水的奋斗历程。随着密云水库功能的转变,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两库一渠”条例的出台,密云水库功能逐渐转变为北京市饮用水重要水源地,在南水北调为北京供水之前,北京市民喝的3杯水中,就有2杯属于密云水库的水。为保护好这盆净水,密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先后推出网箱养鱼、关停200多家污染企业、实行退耕禁种,近年来更是关停了作为经济支柱的所有矿山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产业,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奋斗历程。如今,山清水秀成为密云的标志,也必将在密云人民的接续奋斗中变得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p> <p>60年前的9月,</p><p>规模巨大的密云水库竣工,</p><p>给燕山山脉嵌上了一颗明珠。</p><p>为了它,</p><p>20万工人齐聚燕山脚下潮白河畔,</p><p>夜以继日奋战在建设工地,</p><p>肩拉背扛,干劲冲天</p> <p>密云水库水面阔大,</p><p>烟波浩渺,</p><p>望不到边际,</p><p>深不见底,</p><p>令人遐想。</p> <p>库区人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p><p>他们牺牲了</p><p>自己的房舍、家园,</p><p>他们贡献了青春和汗水,</p><p>六十年来,</p><p>为首都守护了一方净水!</p> <p>今天将以历史的视角与发展的眼光,</p><p>见证密云水库和密云人的</p><p>过去、当下与未来,</p><p>向世人展示密云水库</p><p>这一宏伟工程的“前世今生”,</p><p>与密云人的坚守与奉献!</p> <p>62年前,来自京津冀28个县的20万军民,集结密云水库建筑工地,挖隧道筑大坝。仅仅两年,到1960年9月1日,密云水库全部竣工,交付使用。这个速度,在那个缺乏大工业机器的年代,可谓奇迹。60年来,密云水库逐渐成为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如今,60年以后,密云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已经成为首都北京最重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库还在防汛和储水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p> <p>她是首都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p><p>滋润了几代北京人,被称为京城的“生命之水”</p><p>她就是今年60岁的密云水库。</p> <p>此外,随着水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整个水库流域,也逐渐形成了人与水库共生共存的良性循环,这里不仅是北京供水保水的关键区域,更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典型。</p><p>2020年9月1日,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这座已经使用60年的老水库,这个所有北京人的“大水盆”,正变得越发重要!</p> <p>北京人喜水,</p><p>更何况这么大面积的水域。</p><p>但鉴于保护水源地的需要,</p><p>密云水库不可近身,</p><p>只有少数观景台可以俯瞰。</p> <p>2020年的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北京密云水库今年的水位也比往年高一点儿。潮河和白河的水,自群山峡谷中奔腾而下,在密云水库汇聚,喧嚣的大河,在这里变为宁静的湖泊。山水相接,碧波荡漾,一群洁白的鸭子在绿色的湖水上往来游戏,周边的山坡上树木成荫。</p> <p>今年正值密云水库建库六十周年,“饮水思源·致敬奋斗”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群众主题文化活动即将在2020年9月1日下午3点-4点半举办。演出分为4个篇章:建设篇、移民篇、保水篇和传承篇。</p> <p>活动会呈现几代人为密云水库的伟大工程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借此不仅是密云人,全北京乃至全中国的人都可以了解这个华北区最大的水库的前世今生,感受密云水库精神的传承。</p> <p>潮河与白河,是京北最重要的两条河,从河北一直流到北京,在密云东南部汇合,成为潮白河。在漫长的历史中,这个两河交汇的地方,受河水滋养,渐成鱼米之乡,但另一方面,河水又常年给这里的人们带来难以承受的灾害。尤其是两河下游,河道偏浅,又缺乏堤坝,洪涝灾害频发。1949年,又一次洪水泛滥,600万亩土地被淹,受灾人口达100多</p> <p>60年前,党和人民政府从治国安邦、造福人民的高度,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与开发摆到了重要工作日程。为彻底解决潮白河水患,同时考虑京津供水不足等问题,1958年9月1日,密云水库正式开工修建。</p> <p>密云水库主要工程有横跨潮、白两河的两座主坝和5座副坝,还要开挖一条隧洞、一条导流廊道、三条溢洪道和非常溢洪道以及发电隧洞。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20万建设大军和解放军战士,发挥“一盘棋”和艰苦奋斗精神,在燕山脚下潮白河畔掀起了一场战天斗地的大会战。他们吃的是窝头配咸菜,用的是手推车,但脸上洋溢的是幸福豪迈!</p> <p>为了修建密云水库,密云人民在半个世纪中作出了巨大而无私的奉献。从1958年到2000年,库区人民进行了三次大的搬迁,远离故土,总计迁出16010户,69346人。善良淳朴的库区人民,怀着“舍小家为国家”的豪情,带着浓浓的乡愁,含泪离开了魂牵梦绕的故乡。</p> <p>他们无私奉献,战天斗地,科学创新,涌现4万多先进模范人物,用汗水和鲜血写就了工地英雄谱,比如,战地花木兰、单臂英雄李世喜,十姐妹突击队等等。</p> <p>密云水库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密云水库建成后,在防洪、灌溉、供应城市用水,发电及养鱼等方面产生了巨大效益。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确保首都用水,被誉为首都的“生命之水”。</p><p>演出的第一篇章——建设篇,将通过歌曲+情景剧(密云水库十姊妹的故事)+建设者代表发言的形式再现那个艰苦创业、激情澎湃的火热年代。</p> <p>库区人民秉承密云人特有的精神,在异地他乡扎下生命之根,而留守在库区周边的村民,守望水库,就像守望着希望的家园。</p> <p>改革开放以来,考虑到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涵养,密云水库迎来了保水时代。保水上升到了密云的第一责任,密云人民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p> <p>保水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密云坚持封山育林,生态涵养,赤眼蜂防治,关闭污染的工矿企业,全面推行河长制。由此密云致富的路受到影响,密云人的就业机会也逐渐减少,由此很多人涌向北京,目前北京有1万多的出租车司机就来自密云。</p><p>这些都是密云人民为保护水库所作出的贡献。</p> <p>1960年,密云水库建成时,总库容达到43.75亿立方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788平方公里。截至目前,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市供水280亿立方米,累计减淹土地面积近200万公顷,共拦蓄大于1000立方米/秒的入库洪峰30余次。</p> <p>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开始,密云共建有国营林场7个,拥有云蒙山、云峰山和雾灵山三个自然保护区。如今,密云正在全力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到2020年,密云将全面提升密云人居生态环境,提高林木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水源涵养林建设,密云县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林业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等众多殊荣,为首都筑起一道绿色屏障。</p> <p>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了密云水库,参观密云水库展览馆,怀念当年为建设密云水库而作出重大贡献的密云人民。密云水库是京津唐地区的第一大水库,华北地区的第二大水库,也是亚洲最大的人工湖。首都北京在南水北调工程竣工前她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饮用水源供应地,有着京城“大水盆”的美誉。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保障首都人民的饮用水和农田灌溉,1958年决定开建密云水库,历时二年与1960年9月建成,至今已有60年了。</p> <p>密云水库展览馆以详实的资料,丰富的实物、图片,系统地展现了60年来密云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位于北京密云区城北13公里处的密云水库,地处燕山山脉的群山丘陵之中。水库坐落在潮、白河中游偏下,系拦蓄白河、潮河之水而成,有着“燕山明珠”之美称</p> <p>密云水库的建成,结束了长期以来潮白河两岸洪涝灾害的苦难史,促进了京津冀相当一部分地区农田灌溉事业的发展,也给首都的工业生产、城市人民生活和环境美化提供了可靠的水源。</p> <p>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出的科学论断。一代又一代的密云人民一直在积极践行着生态发展的科学理念,同时也在为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典范之区而不断奋斗。</p> <p>密云水库的主要建筑有拦水蓄水的有主坝二座、副坝五座、二条输水隧洞、三个大型溢洪洞、二座发电站、一座大型调节池和一条密云至北京城区的引水渠。</p> <p>1958年密云水库建库之初,为保证密云水库的施工修建,密云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库区内20.7万亩良田被淹没,分两批搬迁了库区内65个村庄,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搬迁并安置了1万余户,5万6千余人,他们为水库的建设做出了奉献,为水库按时开工建设提供了保障。</p> <p>1958年7月,来自密云、怀柔、平谷、延庆、顺义、通州、大兴、房山及天津蓟县,河北省的武清、安次、香河、宝取、遵化、固安等地28个县区共20.6万民工参加施工。其中密云参建人数就达5200余人。1958年9月1日,在潮河工地九松山举行开工典礼,正式动工。经过工程技术人员、民工和一万余名解放军指战员的艰苦奋战,1959年9月顺利拦洪,1960年9月水库竣工。</p> <p>走进密云水库展览馆,回顾当年建设者们手推肩扛在两年时间建成大型水库的艰辛历程,让人梦回当时热火朝天的建设岁月,令人无限感慨,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和感天动地的奋斗毅力、不屈不饶的战斗意志,也将为当今中华的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带来动力。</p> <p>1974年。密云水库蓄水水位达到了153米,是自水库建成后水位最高的一年。为保证库区的安全和避免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密云政府决定再次将库区临近的13个村庄,近4000人进行了搬迁。</p> <p>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导致白河主坝水下砂砾石坝坡保护层滑脱,滑脱面积达6万平方米,塌滑方近15万立方米。震后当时的水电部与北京市立即组成密云水库抗震防汛指挥部,对水库原有各项工程按防震、防洪与防灾的要求彻底加固。全部清除了主坝原先的砂石保护层,更换碴石材料,并将斜墙加厚。其他主、副坝也做了加固处理,同时增建1座溢洪道、3条泄水隧洞和1座1万千瓦的电站。</p> <p>参加加固施工的有北京市水利工程总队、铁道兵、北京卫戍区及水利电力部工程局的一万多名工人、干部、解放军指战员,还有密云、顺义、通县等地的民工一万余人参,工程于1977年11月21日全面完成。</p> <p>为了确保水库水源水质的零污染,密云还提出了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的“六护”举措,水库周边各乡镇成立了各种护林员、保洁员、护绿队等环保队伍,确保水库不受污染。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水的任务也就更重,密云版图的2/3都成了水源保护区。1985年,北京市公布《两库一渠保护条例》,规定密云水库流域禁止上水利工程以外的任何项目。在很短的时间内,50多家企业被关闭,80多个在建项目被停办。密云人民为确保水资源的安全作出重大贡献。</p><p><br></p><p><br></p> <p>密云水库建成前,潮白河十年九灾,下游约600万亩农田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屡屡受到威胁。1949年至1959年,发生较大洪水就有8次,淹地达1100多万亩。水库建库后,1960年至1990年,发生较大洪水11次,下游再也没有发生过水灾,相反下游的100万亩滞洪地、河滩地变成了良田。在农田灌溉方面,密云水库使京津冀15个区县的360多万亩农田受益。通过防洪、灌溉所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数十亿元。</p> <p>密云水库上游有漫长的天然河道,水势较急。河底乱石水草遍布,最深的地方有一米多深,河水冰凉刺骨。河道上没有专门用于测量的测桥,需要水文人员自己横穿河道进行水深、流速等的测量。所以在巡测时,工作人员穿着救生衣,拿着流速仪蹚水前进。</p> <p>今年雨水较多,密云水库当前水位约146.62米,蓄水量达到22.4亿立方米。因此,要进行更频繁的区间河流巡测,及时掌握河水的变化,给防汛提供信息。</p><p>“今年也做了大量的防汛工作,比如如何防御历史上来过的最大洪水,如果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如今已经是密云水库管理处防汛办公室副主任的张丽娟表示,“水库有五条区间河流,通过巡测掌握河道的来水情况。虽然近几年没有太大的洪峰,但仍不能放松,尤其在雨季。”</p> <p>老旧照片来自网络!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