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圣精神 传播杜甫文化——偃师市高中语文寇宏伟名师工作室第十二次研修活动

偃师高中

<p>2020偃师市高中语文寇宏伟名师工作室</p><p>第十二次研修活动学习简报</p><p>主办单位:偃师市教体局师训科</p><p>承办单位:偃师市高中语文寇宏伟名师工作室</p><p> 偃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p><p>项目负责:偃师市杜甫书院</p><p> 偃师市楹联学会</p><p>编辑策划:偃师市实验高中</p><p>内容要点</p><p>一、卷首语</p><p>二、专家介绍</p><p>三、现场教学</p><p>四、学员风采</p><p>五、学习心得</p><p>六、小结</p><p>七、卷尾语</p> 卷首语 <p>你是如此遥远又是如此贴近,</p><p>你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平凡,</p><p>你用悲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p><p>却在用诗章延续着自己的生命。</p><p>在你的人生之路上,</p><p>忧愁、痛苦把你的人生道路</p><p>弄得坎坷荆棘,</p><p>但你留在文学史上的印迹</p><p>却是处处充满了鲜花与赞语;</p><p>无奈、愤恨磨灭了你生活的信念,</p><p>但你的不朽的灵魂</p><p>因你的诗而永远有青春活力。</p><p> 杜甫是中国古代的诗圣,偃师是诗圣杜甫的精神圣地、生活宝地和灵魂栖息地。为学习诗圣精神,传播杜甫文化,偃师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携手偃师市杜甫书院、偃师市楹联学会、偃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偃师市城关镇中心学校,联合邀请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于2020年12月19日上午莅临偃师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作关于杜甫的专题报告。 偃师市楹联学会会员、偃师市杜甫书院会员、偃师高级中学部分教师、偃师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师、社会杜甫文化爱好者和偃师市杜甫中学的学生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这次学习。本次报告由寇宏伟老师主持。为防控疫情,与会者自觉佩戴口罩,进入会场前主动出示更新过的洛康码。</p><p><br></p><p><br></p> 专家风采 <p>  王建国,河南上蔡人,教授,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2000年起任教于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曾获全国教育硕士优秀教师、河南省思想文化宣传战线“四个一批”人才、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省教学标兵、洛阳市优秀专家等荣誉。</p><p> 王教授担任河南省杜甫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时兼任河南省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河南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洛阳伽蓝记》文献整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永嘉以后的侨寓士人与东晋南朝文学的勃兴”。学识渊博,在古代文学课堂上,时常引经据典,深受学生喜欢。</p><p><br></p> 现场教学 <p class="ql-block">  王院长的报告围绕四个版块进行:一、杜甫的身世及其生死地之谜;二、杜甫在洛阳的读书,结交,生活;三、洛阳对杜甫成长的影响;四、杜甫诗歌中的洛阳。</p><p class="ql-block"> 王院长重点讲述了诗圣与洛阳的不解之缘。杜甫大半生漂泊异乡,生活拮据,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日子多么难熬,他始终想着洛阳,想着故乡,就像天上飘荡的风筝离不开扯动它的线轱辘一样。尤其他到四川居住时,明月、碧水、高山、绿树都能勾起怀乡的情绪。如:“成都万事好,不如归故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不时想起:“昔在洛阳时,亲友相追攀。送客东郊外,遨游宿南山。”</p><p class="ql-block"> 洛阳的历史文化对杜甫思想的哺育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原文化之根,是河洛文化,而河洛文化的集中表现,则在洛阳文化。中国儒、道、释三大文化的根基,都与洛阳有密切联系。儒家文化的基础,是西周文化的初创者周公旦的“礼乐文化”。</p><p class="ql-block"> 杜甫的家庭教育也以儒家文化为主,遵守的是“奉儒守官”士大夫的世家传统。儒家的务本致用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杜甫从洛阳文化中所得到的最重要的精神气质。</p><p class="ql-block"> 杜甫将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政治、诗歌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将诗歌的“言志”、“缘情”和反映现实的良好传统合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务实致用的写实的诗风,开辟了唐代的现实主义诗歌道路。他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忧国忧民的情怀深深地影响着华夏儿女。</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院长以王安石的作品《杜甫画像》收尾:</p><p class="ql-block">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p><p class="ql-block">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p><p class="ql-block">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p><p class="ql-block">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p><p class="ql-block">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p><p class="ql-block">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p><p class="ql-block">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p><p class="ql-block">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p><p class="ql-block">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p><p class="ql-block">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p><p class="ql-block">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p><p class="ql-block">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p><p class="ql-block">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诗歌之所以伟大,在其有超越文化和语言的力量,在其探讨的是永恒的人之本性。BBC新近推出全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对杜甫的评价之高不仅体现在片名,它将杜甫与但丁和莎士比亚这两个在西方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放在一起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同样伟大的世界级诗人。 </p> 学员风采 <p>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王教授德高望众,老骥伏枥,他的讲座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学习观摩:河南省偃师高级中学副校长王铁汉及偃高的部分教师,偃师市楹联学会会长寇宏伟、副会长滑彩红及楹联学会的会员们,偃师市高中语文寇宏伟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陈志伟、钟磬、刘志强、付卫平及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偃师市杜甫书院院长刘焕钦、刘建春及杜甫书院的老师们,偃师市城关镇中心学校校长张莉晓及她的学生们,偃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任会姣及工作人员。</p><p> 应邀和主动聆听讲座的还有众多偃师知名人士:偃师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曲颖国,偃师市文联副主席、偃师市作家协会主席李向阳,洛阳市洛神诗词学会副会长、偃师市作家协会顾问、偃师市楹联学会顾问常景周,偃师市关工委秘书长孙启超,偃师二高原校长刘学民等。</p><p> 另外,主办方还隆重邀请了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葛景春,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胡永杰。两位专家的到场,为活动进一步增添了分量。</p><p> 王教授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既关注历史,又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他的讲座妙趣横生,深入浅出,令现场学员如沐春风。大家专心听讲,认真记录,深入思考。会场始终笼罩着学习和收获的气息。<br></p> 小结 <p class="ql-block">  本次报告,从9点钟开始,11点结束。短短两个小时的学习,大家听得入痴入醉,意犹未尽。最后,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葛景春,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胡永杰对今天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和补充。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共同把这美好的瞬间变为永恒。</p> 学习心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习诗圣精神,传播杜甫文化</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偃师一高 陈志伟</b></div></b>  2020年12月19日上午,在河洛文化的发祥地、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故乡偃师,“学习诗圣精神,传播杜甫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堂在偃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br> 弘扬杜甫诗歌文化,传承杜诗家国情怀,这是一次文化盛宴和精神大餐,更是师生开阔视野、放眼世界,与众多学界大咖面对面求教交流的宝贵机会。<br> 我们在古诗中认识并缅怀杜甫,体会诗人在诗中倾注的忧国忧民;我们想象诗人与偃师浪漫的际遇,渴望追随着诗人的诗韵,去感受古都洛阳的苦难与辉煌。<br> 这里就是杜甫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这是杜甫在以后的岁月里深深怀恋的家乡----洛阳。时空变换,穿越千年,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越诗文“目睹”了你的成长。<br> 杜甫出生在唐朝中期的官宦世家,正值唐朝盛世,生活安定富足,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习书法,咏诗句,七岁便能吟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少年的杜甫是快乐的,他意气风发,年少轻狂,胸怀苍生,豪气万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是良好的家风和优越的生活塑造了杜甫纯净的心灵和宏伟的抱负。<br>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八月时节,庭院前的梨、枣都熟了,这恐怕是最令孩子们喜悦的事情了,少年顽皮的杜甫,便频频上树摘取,同伴们则在树下拾取杜甫扔下的枣和梨。心中百转千回,杜甫,原来调皮如你是这般上树的,可谓少年之时,无忧无虑,朝气蓬勃,玩耍嬉戏,多么欢乐的时光啊。<br> 晚年的杜甫穷困潦倒,回忆起年少时光,今夕对比,不由悲从中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轮明月,一口古井,一个孤寂的背影。彼时,安史之乱爆发,社会动荡,杜甫也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生活困苦。是夜,仰望天空,明月高悬,看着山河破碎,亲人流离失所,杜甫强烈地思念自己的家乡,浓浓的乡愁袭上心头,更深深地为国家悲痛。<br>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晚年,唐朝已千疮百孔,社会动荡,官僚腐朽。你空怀满腔抱负,却报国无门,战乱、疾病、惨痛的社会现实使得你四处漂泊,颠沛流离,不仅摧残了身体,更加摧残了心灵。思乡心切,乘舟北归,却因穷困的生活回乡而不得,被困舟中。彼时,天地之大,竟无你的安身立锥之地,亲戚朋友都没有音信,年老多病的诗人仅有一叶孤舟作伴。浩淼的江面上,一叶孤舟,随波飘零,受尽磨难的伟大诗人最终在小船上去世。<br>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1962年,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杜甫诞辰一千二百五十周年。就在这一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号召全世界人民纪念四位世界文化名人,杜甫名列其中。我们不禁要问:杜甫为什么会成为“文化”名人?王安石曾经说:“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我推测子美先生您的这颗心灵就连那圣人辈出的上古三代也是少有的,是非常高尚伟大的一颗心灵。我是多么渴望您能起死回生,让我们成为朋友啊!<br> 那么,在杜甫身上究竟体现出了哪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呢?<br> 第一是杜甫的忧民之心。我们熟知的是他对人民大众的深情厚意,他的大部分诗歌都充满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的诗句,至今仍然时常被我们引来批判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他最著名的“三吏”“三别”控诉的是残酷的兵役制度和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在《有感》中,他更痛斥“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他爱劳苦大众甚过自己的亲人。在发现“幼子饥已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后,在为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而深深自责的同时,他仍然“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边疆的将士担忧。他爱劳苦大众甚过自己。当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能许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愿。在他那些饱含对人民和国家深情的诗句连七岁小儿都能脱口而出的时候,杜甫已然成了忧国忧民的代表。黄庭坚题杜甫画像的一句“醉里眉攒万国愁”(《老杜浣花溪图引》)更被后人评为“状尽子美平生矣”。<br> 第二,杜甫的爱国之情。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王朝由极盛转入衰败的关键时期。安史之乱造成之后百年的大动荡,国家屡屡被推向破亡的风头浪尖,因此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爱国诗人,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但杜甫不仅仅在诗作中嗟叹“国将不国”,发出些呻吟,更是立下雄心壮志,渴望驰骋疆场,为复兴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他借戍边将士之口说“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男儿死无时”(《前出塞九首》)他向他的朋友大声疾呼,希望他们能同自己一起“济时肯杀身”(《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奉送严公入朝十韵》)。他更勉励即将奔赴沙场的朋友“猛将宜尝胆,龙泉必在腰”(《寄董卿嘉荣十韵》)。杜甫这些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歌对后世起到了巨大激励作用。<br> 正如闻一多先生在《杜甫》一文里赞扬的那样,他是我们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杜甫,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我们偃师人的骄傲!<br> 弘扬杜甫诗歌文化,传承杜诗家国情怀,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这是我们偃师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忧时体民情怀记 时学常新诗圣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学习洛师院王建国院长杜甫专题报告会心得体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国真</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9日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已入仲冬时节,在偃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西报告厅却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这是因为一场有关杜甫的专题报告会将在这里召开。我非常荣幸能够到场聆听王院长的专题报告,深感王院长的博学,更加深对杜甫的了解,同时为自己和杜甫是同乡而自豪。</p><p class="ql-block"> 王院长从大家熟悉的一幅杜甫画像讲起,提出自己对学界有争议的杜甫身世和生死的看法,有理有据,逻辑严谨,体现出一个学者应有的素养和气度,令人折服。有一点我印象特深刻,就是在说到杜甫的出生地时,结合现在的社会现状得出杜甫个人经历与洛阳(偃师)关系更密切,比其曾祖父杜依艺任巩县令更具说服力的观点。这让我觉得学者不仅是要做学问,深耕自己的一方文学田地,更要关注社会当中的热点。这不正是杜甫忧时体民精神的一种体现吗?</p><p class="ql-block"> 王院长更是把书本中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为了三点,引经据典进行论述。特别是从杜甫留下来的诗篇中寻找证据。如提到杜甫专门有一首诗,题目就是《洛阳》。这首诗中既体现了杜甫自己的忧国之志,又说明了自己和洛阳的密切关系。最后王院长提出,现有诗篇中杜甫体现出的对洛阳的深深情怀更是一种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听了王院长的专题讲座,我深感作为一名高中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特别是在现在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教育大背景下,如何将学生对家乡的情怀上升到家国情怀的层面,这将是在以后的教学中时时学习和思考的问题。这次讲座学习让我如沐春风,获益匪浅,我期待着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薪火相传文化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刘志强</b></p><p> 12月19日上午,作为“偃师市高中语文寇宏伟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有幸参加了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杜甫文化专题报告会。群贤至,少长集,室外天寒地冻,但这里却掌声不断,笑声不断,其乐融融。本人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收获颇丰。</p><p> 一、专家的讲解让人如沐春风</p><p> 洛阳师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做了《杜甫与洛阳》专题报告,王教授风度翩翩,谈吐儒雅。他从“杜甫的身世及其生死地之谜”“杜甫在洛阳的读书结交与生活”“洛阳对杜甫成长的影响”“杜甫诗歌中的洛阳”四个方面对杜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王教授的报告观点鲜明,引证严密,材料翔实,深入浅出,让我一睹了专家的风采,对杜甫有了更深刻全面的了解。杜甫长于洛阳,葬于偃师,作为偃师人,我十分自豪和骄傲。</p><p> 二、薪火相传,增强文化自信</p><p> 可以说杜甫是洛阳、偃师的文化名片。王教授通过自己的讲解,把这颗文化的种子,自信、自豪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了每一位听众,特别是杜甫学校的孩子们的心田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立德树人为第一要务。我也要宣传、传递杜甫文化、偃师文化、洛阳文化。让学生们认识杜甫,认识他的忧国忧民、家国情怀,获得一种文化自信,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民族振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这个报告给我最大的启发。</p><p> 高山景行,“诗圣”之风;专家学者,一脉相承。生于斯长于斯,何其幸也。唯有奋发有为,方不负时代,不负脚下这片热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听“仙乐”耳暂明</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聆听王教授讲座有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赵文燕</b></p><p>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院长的精彩讲座,受益良多。王院长作为专家型学者,他学识渊博,儒雅有风度;他在古代文学方向的学养深厚,古文典籍信手拈来,对杜甫做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和讲解。关于杜甫,王院长讲了他的身世、生死地之谜及其在洛阳的读书、结交与生活,还总结了洛阳对杜甫成长的影响及杜甫诗歌中的洛阳等内容。王教授的讲座虽然结束了,但回音犹然在耳,我体会颇深。</p><p> 家风对个人成长成才至关重要。王教授讲到,杜甫青少年时代主要在洛阳读书学习。秉承“奉儒守官”的家训,他“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熟精文选理”。正是谨守“奉儒守官”的家学传统,苦读经典,“诗是吾家事”——把读书向学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才使他日后成为诗圣有了可能——这正是厚积而薄发、水到而渠成,家风家训对个人早年的成长濡染尤为重要。</p><p> 读万卷书重要,行万里路更重要。古人有联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书要读,国事也要关心,不然读书何用呢?杜甫不仅饱读诗书,他还遍游名山大川。从王教授的讲解中,我领悟到:杜甫心系国家,就是从他的壮游开始。少年杜甫意气风发,饱览山河美景,自然生发建功立业的豪情。然而当他目睹安史之乱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之景,那种心理反差让他的家国情怀更为浓烈,更促使他关怀国计民生、写出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诗歌。</p><p> 博大胸襟成就伟大诗人。正如诗人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杜甫就是后者。他不仅作为一名洛阳文化名人活在洛阳人的心中,更是作为一位世界级伟人活跃在现代人的文化视野中。虽然他生活潦倒,但他的笔端始终深入广大百姓的生活;虽然他喉咙嘶哑,但他从未停止过帮广大百姓呐喊。拥有博大胸襟,胸怀天下,这成就了杜甫的伟大。</p><p> 作为洛阳人,我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洛阳美景如画,洛阳名人如云,洛阳文化醇香。洛阳因为有了杜甫而更添光辉!非常感谢王教授的精彩讲解! </p> 卷尾语 <p>在满天星斗中,</p><p>不知哪颗是你的灵魂;</p><p>在茫茫宇宙中,</p><p>不知哪里是你的归宿;</p><p>在无边星海中,</p><p>不知哪里穿梭着你的身影;</p><p>纸张挽起时代的屏幕,</p><p>让笔墨播转回岁月的车轮,</p><p>让我们对你的遥望,</p><p>在历史长河上架起一座</p><p>用仰慕之心筑成的时代桥梁。</p><p>  </p><p> </p>

杜甫

偃师市

洛阳

文化

偃师

院长

诗圣

诗歌

情怀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