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山-国清寺,石梁飞瀑,琼台仙谷

短暂的总是浪漫的

<p class="ql-block">11月19-20日利用台州审核的机会,与好友一起游览了国清寺、石梁飞瀑、琼台仙谷</p> <p class="ql-block">七佛塔</p> <p>石梁飞瀑</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p> <p class="ql-block">隋塔</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山门</p><p class="ql-block">寺前照壁写着“陏代古刹”四个大字,出自前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手笔。</p><p class="ql-block">“陏”是个古字,相传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在前朝的封号为“随国公”,立国后便沿用自己的封号,取国号为“随”,走字底有奔波一意,为保国运亨通,长治久安,隋文帝便在开皇九年,统一天下之后,将“随”字的走字底去掉,成了“陏”。赵老在题字时用了隋代时期的写法,目的就是为了彰显这是一座始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进国清寺,必经一桥。,桥名“丰干桥”。“丰干桥处于国清寺门前。五峰胜境”“万松深处”。</p><p class="ql-block">丰干桥始建于宋景德三年(1006年),曾命定命桥、回澜桥、双涧回澜桥、五峰桥,为纪念名僧丰干而改今名,为单孔椭圆形乱石和大砾石砌成的石拱桥。 桥长14.4米、净跨径10.7米、桥宽3.4米,两侧设矮石栏杆荷花柱,桥面用卵石铺成。</p> <p class="ql-block">丰干桥是国清寺的形象桥。掩映在黄墙、绿树和涧水萦流氛围中的丰干桥,精巧,古朴,典雅,而且,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人文内涵。</p> <p class="ql-block">一般建筑都是坐北朝南的,而国清寺的山门却是往东开的?这里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在地形上,国清寺建在五峰之间,前面又有涧水相隔,建筑用地不多,设计规模大的建筑时要考虑人流集散,朝东开,就能够克服南面集散场地不足的缺点;第二,天台宗开创者智者大师的肉身塔在东北方向,且他当初建立的十二道场也基本上分布在东北方向,山门往东开,有拜谒祖师之意;第三,国清寺山门朝东开,夏季能接受东南风,消除暑热,冬季能防止西北寒风,使寺院常年保持舒适的气温环境,又应了“紫气东来”的祥瑞之意;另外,游客们来到这里后,先见照壁再见山门,就有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彰显江南园林建筑的含蓄之美。</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p><p class="ql-block">天台山国清寺初名为“天台寺”,位于浙江省天台县五峰山南麓,是佛教天台宗的根本道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晋王杨广命司马王弘按智顗遗意建造,传老僧定光曾对智顗说“寺若成,国即清”。隋大业元年,隋炀帝亲赐寺额,遂更名为国清寺至今。</p><p class="ql-block">走进国清寺正门,迎面可以看到两只雕刻地惟妙惟肖的威武石狮子,一头母狮一头雄狮,据说是“母狮戏小狮,公狮踩绣球”。石狮子猛一看,完全相同,但细看之下,方能发现其微妙之处。一狮手下轻抚小狮,充溢母爱,为母狮。另一狮手握滚球,运筹帷幄于一身,为公狮。雕刻技艺,实为一绝。</p> <p class="ql-block">石狮,原为中国故宫博物院所有,后放置于国清寺内。现在已经长满青苔😭</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国清寺千年隋梅相传为国清寺第一任住持灌顶禅师亲手栽植,距今已有 1300余年的树龄,树杆老似龙爪,但仍枝繁叶茂,近又返老转青,再结新果。 国清寺千年隋梅虽然饱经沧桑,仍然生机勃勃与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的楚梅、湖北黄梅县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浙江余杭县大明堂院内的唐梅、浙江超山极慈寺前的宋梅并称为我国五大古梅。每到大雪纷飞之际,暗香浮动,游人在梅亭小憩鉴赏,倍感清新。千年隋梅多少年前就成为国清寺一宝。邓拓对国清寺千年隋梅有《题梅》诗一首,曰:“剪取东风第一枝;半帘疏影坐题诗,不须胭粉添颜色,犹忆天台相见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大雄宝殿前立着一尊青铜大鼎,它是寺中的一件镇寺之宝,铸造于中国清朝的乾隆年间,上铸“圣寿无疆”,北京故宫又一尊为“万寿无疆”。</p><p class="ql-block">这件青铜鼎造型独特,双耳三足,6个火焰壸门,高3.8米,重3.5吨,饰有三狮戏球、八宝(法轮、法螺、宝伞、宝盖、莲花、宝瓶、金鱼、盘结)等图案,浮雕纹饰精美,造型古朴大方,具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40多年前,它还收藏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现在却归千里之外的国清寺所有,这究竟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1972年,为恢复中日邦交,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来华访问。期间,田中角荣突然向周恩来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去天台国清寺朝拜,但文化大革命已经使这座隋代古刹佛像尽毁、僧人星散。尽管当时环境非常恶劣,周恩来总理还是亲自批示:“要尽快修复国清寺”。</p><p class="ql-block">周总理的重视对国清寺这座千年名刹产生了起死回生的作用。国务院有关部门从北京故宫等地调拨了一大批适用于国清寺的御用珍贵佛像法器等国宝级文物,在周总理认可的情况下,由专人专列护送,安置在国清寺各大殿堂。如大雄宝殿中重十三吨的明代青铜释迦牟尼坐像,元代楠木十八罗汉像,庭院中清雍正、乾隆所制宝鼎,弥勒殿外高大雄奇的两尊汉白玉狮子,其中还有一樽密教佛像……</p> <p class="ql-block">都说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国清寺门前却是“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是唐代高僧,也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在奉旨编写《大衍历》时曾不远千里到国清寺向达真和尚学习过算法。当时他到达国清寺时,正逢北山大雨,东涧水流猛涨,因河道狭窄,泄洪不及,而向西涧倒灌回去,形成了水往西流的奇观。后人为了纪念一行禅师虚心求学的这段佳话就在丰干桥畔立下此碑。</p> <p class="ql-block">国清寺放生池--鱼乐园。园门内古木苍郁,鱼池如镜,这便是国清寺名园鱼乐园。鱼池是寺的放生池,呈圆形,周有铁栏,各色锦鱼,摇首摆尾,自得其乐,投以食饵,群鱼共抢,翻腾跳跃,情趣盎然。池东有一块雕刻精细高约6米的清乾隆皇帝的御题碑,碑文记载着国清寺的秀丽景色和历史沿革。</p> <p class="ql-block">鱼乐园池西边竖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上刻“鱼乐园”三个大字,为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手书。池旁有一小亭,曰“清心亭”,亭居高临下,飞檐翘角,内有石桌石凳,亭柱楹联书:“石上清泉松间明月,山光鸟性潭影人心”,写尽了园内赏心悦目的景趣。</p> <p class="ql-block">在三圣殿左侧,绿荫下有一块高约二米的石碑,上面黑底红字写着一个大大的“鹅”字,被人称作“鹅字碑”,说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相传王羲之很喜欢观察那些在水中嬉戏的大白鹅。有一日,他恰好目睹了一只大白鹅扑闪着翅膀的样子,突然有了灵感,随手写下一个“鹅”字,一笔到底。看过的人,无不称其写得绝妙,真如一只活灵活现的鹅,在水中引吭高歌。有人特把这个字刻在了碑上,立碑于华顶山上。后来,碑又被挪到了国清寺内,历经岁月更迭,一直静静地立在那儿,供世人瞻仰。</p><p class="ql-block">但到了清朝,碑上的“鹅”字有一半几乎没了痕迹。清代一位名叫曹抡选的书法家,苦心钻研王羲之的书法很多年,颇有些造诣,得知“鹅”字少了一半,遂有意提笔补足“鹅”的另一半。到了国清寺,曹抡选表明来意,经寺院方丈同意后,在石碑上写下了“鹅”的另一半。果然,笔力遒劲,一气呵成,与原来的那半浑然一体,令人拍手叫绝。你能看出哪边是后补的吗?</p> <p class="ql-block">这七座小佛塔供奉过去七佛,俗称七佛塔,塔面上刻着过去七佛的名号。日本著名的“国东塔”,就是以我们国清寺的七佛塔为祖型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隋塔</p> <p class="ql-block">隋塔</p><p class="ql-block">眼前的这座古塔,高耸入云,在这一片苍翠中显得特别的雄伟,点点青苔斑驳更是记录了这千百年来的沧桑变幻。这座塔叫隋塔,是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建造的,因此又叫报恩塔。此塔六面九级,高59.4米,在浙江省现存古塔中是最高的。原塔为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时日久远,飞檐斗拱腐烂,只剩中间的塔体,却愈发显得雄伟、壮观。民国初整修时,从塔中取出7方隋代线刻佛像,艺术价值很高,现藏寺内三圣殿前塔碑室。</p> <p class="ql-block">琼台仙谷</p> <p>琼台仙谷</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古方广寺</p> <p class="ql-block">石梁飞瀑</p> <p class="ql-block">你在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有人在看风景中的你😲</p> <p class="ql-block">小铜壶瀑布</p> <p class="ql-block">天下第一印。</p> <p class="ql-block">黄南古道</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黄南古道来的时机视乎不对,红叶没有红,就已经落了。</p> <p class="ql-block">天台山的民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