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编辑 — 报子胡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相关文献记载,明代北京城有记录的胡同有1300多条,其中内城900多条,外城300多条。清代时胡同增加至1400多条,到了民国辛亥革命时期北京的胡同增加到3000多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同”这一叫法出自蒙古语,最早源于元代,在很多元曲中都多次出现“胡同”一词。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消灭南宋,定都北京,史称元大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于蒙古族的人们长期生活在缺水的荒漠地带,所以,他们对水充满了敬意。因此,元朝时,北京的居民几户人家都会有一口井,“井”就成为了人们居住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排排的民间街道被称为“忽洞格儿”,“忽洞格儿”在蒙语中就是水井的意思。后来人们就把“忽洞”谐音成“胡同”,这个名词也就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胡同经历数百年的风霜,早已成为老北京人们生活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北京城的居民不断增多,胡同也增加至6000多条。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改造,一些胡同被改名或改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胡同看起来包罗万象,既有江河湖海(大江胡同、河泊厂胡同、团结湖、海滨胡同)、也有山川日月(图样山胡同、川店胡同、回升胡同、月光胡同)、还有人物姓氏(石老娘、贾家胡同、泰安侯胡同、武安(王)侯胡同、姚家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市场商品(菜市口胡同、银碗胡同)、工厂作坊(打磨厂、油漆作胡同)、花草鱼虫(花枝胡同、草园胡同、金鱼胡同、养蜂夹道)、云雨星空(云居胡同、雨儿胡同、大星胡同、空厂)、鸡鸭鱼肉(鸡爪胡同、鸭子店、鲜鱼口、肉市街、驴肉胡同、羊肉胡同)等等,名目繁多,令人看着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如果认真分析,还是有其自个儿内在规律的,多以衙署官方机构、宫坛寺庙、仓库作坊,桥梁、河道、集市贸易、商品器物、人物姓氏、景物民情等决定胡同、街巷的名称,其中许多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名人居住过的胡同数不胜数,我家附近就有老舍先生居住过的小羊圈胡同,张恨水居住过的砖塔胡同,鲁迅先生居住过的羊肉胡同和八道湾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有程砚秋居住过的报子胡同,陈演恪居住过的姚家胡同,和珅居住过的帅府胡同,降清明将祖大寿居住过的祖家街(现富国街)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胡同千奇百怪,名字五花八门:最长的胡同:东西交民巷,全长6.5公里,这条胡同与长安街平行,在长安街南面,东西走向,东起崇文门内大街,西至北新华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仅长15.2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我家不远的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宽处32.18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最窄处只有0.44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弯胡同</p><p class="ql-block">拐弯最多的胡同:九弯胡同(拐了19个弯),我居住的附近还有八道湾胡同;</p><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在元朝已经存在);下面就聊聊北京几条有名的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p><p class="ql-block">据记载,砖塔胡同出现在700多年前的元代。因其旁东侧有一座万松老人塔,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纪念万松老人修建的,因此砖塔胡同因塔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砖塔胡同在历史的变迁中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在元、明、清时代,砖塔胡同是戏曲活动的中心地带,也是当时老北京最热闹的地方。元代时,这里每天都有演出的戏班,终日锣鼓喧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朝廷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教坊司,胡同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热闹。清朝中后期这里又恢复成元代热闹的景象。直到1900年后,戏子们为了躲避战乱纷纷逃回家乡,这里才变成居民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这里也曾住过不少名人,1932年鲁迅与弟弟反目后就搬到了砖塔胡同61号院,并在这里创作了《祝福》《在酒楼上》等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戏剧大家张恨水也曾住这里,并在此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从元、明、清、民国,再到今天,砖塔胡同北京是唯一一个始终有文献可考的胡同,可以说它就是北京的胡同的“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文化街:东西琉璃厂(北京和平门外一条)</p><p class="ql-block">元灭金后,朝廷设立了琉璃窑,专门为了给建城盖房子提供资源。明朝时,朱棣下令重建北京城,琉璃窑越烧越旺,制作出的琉璃瓦装点了辉煌的北京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来,这里不烧窑了,慢慢地,琉璃厂开始有了经营旧书、字画、古玩、文房四宝的店铺,逐渐一家挨一家,文人墨客、玩物大家常常来此光顾,琉璃厂逐渐成了最有文化味儿的一条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琉璃厂有许多著名的老店,还有中国最大的古旧中国书店以及西琉璃厂原有的三大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而最著名的老店则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荣宝斋”,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高大仿古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清末,文人墨客常在此聚会。民国时期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儿的常客。在《开国大典》的照片上,那位著名老者沈钧儒先生使用的镇尺就购于荣宝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p><p class="ql-block">这条长800米的胡同,是北京最热闹也是最时尚的胡同区。这里藏着最地道的北京味儿。从明朝文臣将军到清代皇后格格,还有文人学者诗画巨匠,胡同里每一处宅院都有说不完的风流人物,每一处都能牵扯出一段历史或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 南止地安门东大街, 全长786米, 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 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八大胡同</p><p class="ql-block">因为解放前这里曾是烟花柳巷的代名词,除了有很多传奇的青楼女子,也有不少名人趣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大胡同”在西珠市口大街以北、铁树斜街以南,由西往东依次为:百顺胡同、胭脂胡同、韩家潭、陕西巷、石头胡同、王广福斜街、朱家胡同、李纱帽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并不专指这八条街巷,因为在这八条街巷之外附近的胡同里,还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只不过当年,这八条胡同的妓院多是一等二等,妓女的“档次”也比较高,所以才如此知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如今北京这个繁忙的大都市,许多的老胡同是去是留成了个大问题,为了发展现代化交通,有些胡同需要被改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胡同不仅仅只是建筑,更是我国历史繁衍的见证与文化的深厚积淀,所以应当适当保留。老北京的胡同,也承载了老北京太多的人文、历史和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然而,您可曾留意过有些公交站牌的名字千奇百怪,有的甚至令人费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它们都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如今很多老地名已经消逝,但其名称却定格在了公交站牌上,比如沙滩、报子胡同、祖家街、缸瓦市、榄杆市、铁辘轳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老站牌,成为老北京的一个个地标,让镌刻在老站名上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至今;一座座老站牌,昂首挺立在北京的街头,就像一部部历史书,有待我们去解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城区的赵登禹路与平安大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南面,有两座标有祖家街站的公交站牌。可是,站点附近并无祖家街之地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其实,祖家街确有其街,十字路口西南角靠北的第一条胡同即是原来的祖家街,只不过是被改了名字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祖家街这个地名,从清代起已经三百多年了,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祖家街改成了富国街。祖家街的得名是缘于这条街的东口路北曾住过明代降清将军祖大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交车(7路、47路)“祖家街站”因位于祖家街东口而得名,而祖家街又是因降清明将祖大寿的府宅在此而得名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经300多年风云变迁的祖家街于1965年更名为富国街,定格在公交站牌上的祖家街站,则像一部凝固的史书,记载着祖家街及祖大寿的传奇往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祖家街东起赵登禹路,西到育幼胡同,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明代时属河漕西坊,东口河漕上有南大桥通东面鸣玉坊的武安侯胡同,即现在的西四北八条,胡同因大桥得名为大桥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条胡同的改名之日便是当时国家政权改朝换代之时。明朝末年,北方的后金逐渐强盛,屡犯明朝疆土。明朝内部奸臣当道,民不聊生。祖大寿降清时,清朝统治者还没能完全击败明朝军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政治和军事上的需要,清政权恩威并施,许以降将高官厚禄、宅邸田地。清定鼎北京后,赐宅祖大寿于大桥胡同,胡同遂更名为祖家街。顺治十三年(1656年),祖大寿死于祖家街的府宅,他在北京生活了十二年。他死后,宅邸改建成祖家祠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祖大寿祠旧址上的北京三中</p><p class="ql-block">祖大寿故宅现为富国街3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门墙上嵌有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大门柱旁悬挂着我的母校北京市第三中学的牌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雍正八年(1730年),八旗官学、正黄旗官学在此开设,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1912年,更名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这座四合院是清代官宦宅邸的典型布局,中轴线上排列有府门、过厅、正厅、后寝祠等主要建筑,附属建筑分列两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13年至1918年,著名作家老舍在此就读。1950年,学校改为北京市第三中学。1995年,在老舍夫人胡絜青的支持下,学校将老舍曾经上课的教室改成老舍陈列室,展出老舍的珍贵照片和文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富国街3号四合院建筑现保存完好,1995年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三中在学校扩建时,将新教学楼建在祖大寿祠的西侧,即原来的西跨园和花园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带是反映元大都建城规划的难得的历史遗存。同时,这一带也是北京四合院存在时间最长、质量最高、式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保存较好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达40多处,这在北京其他街区是极少见的。因此,这一地区是第一批确立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700多年间,世事沧桑,这些变化也无不反映在这些胡同中,它们也是北京城演进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条”是原来老北京人对胡同的统称,后来也指相对宽一些的大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这八条胡同,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平安里西大街,西起赵登禹路,东至西四北大街。这块不大的街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们是修建元大都时,按照严格规定修建而成的八条整齐排列的东西向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八条胡同虽然比不上前门外的"八大胡同"有名气,但是因为这里曾经居住过一些历史名人,所以在北京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了,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八条胡同的名字年代久远,有些稀奇古怪,非常难记,从一条到八条的老名字分别是:头条:礼路胡同(明:驴肉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四牌楼周边在元、明时期,曾有多种牲畜市场,因而留下了羊市大街、马市大街、羊肉胡同等多处与家畜相关的地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而当时羊市大街(今阜成门内大街东段)往北的第一条胡同,称为驴肉胡同,想必这条胡同里也有驴市场或是集中卖驴肉的地方。清代时,家畜市场逐渐消失,民国时被雅化改称为礼路胡同,这就是今日的西四北头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条:帅府胡同(西帅府胡同);</p><p class="ql-block">明代驻守北京的军队称为京军,驻守北方边关的军队称为边军。明正德六年(1511年),农民起义军逼近京城,京军抵挡不力,朝廷遂调边军增援。得胜返回途中,大同镇边将领江彬受到明武宗赏识,被留在京城帅府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四北二条胡同路南58号,现在是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民国初,在这里创立了教会所办的萃文、萃真学校。1921年,著名教育家陈垣先生创办的平民中学迁入萃文、萃真校址。这所中学招收平民子弟入学,学费低,教学质量高,受到贫苦市民的欢迎,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平民中学在这里办学30年,1952年改为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至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居住久了的人们都知道,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在西单北大街西四北边有一站叫报子胡同,这就是我从小生活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为公交车站的原因,最终只有报子胡同这个老名子幸运的保留下来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了纪念从小长大和曾经居住过三十多年的胡同,我把我的网名和微信名也起作"<b>报子胡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条:报子胡同(明:箔子; 清:雹子);</p><p class="ql-block">明时称箔子胡同。箔子是用苇子秆或秫秸编成的帘子,又叫苇箔,是一种建筑材料,涂上金属粉末或裱上金属薄片的纸也称为箔,用以作纸钱。当时,这条胡同里因有这类作坊和商铺而得名。清代时又按谐音改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有十几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都是以前名人居住过的。每个四合院都有着特色各异的大门,背后都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号院我们平时叫"大庙",全名叫"护国圣祚隆长寺",明代时前身是皇家印刷厂。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建寺,今年正好是建寺四百零五周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院内一间小房的墙壁上,嵌有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重修寺庙时题刻的诗碑,乾隆题诗的前四句尚清晰可辨:</p><p class="ql-block">"燕都四百载,梵宇数盈千。</p><p class="ql-block"> 自不无颓废,岂能尽弃捐。"</p><p class="ql-block"><br></p> <h3>11号四合院,民国时期是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1876年 - 1932年)的宅邸。1929年,教育家张雪门在11号院创建艺文幼稚园即后来的西四北幼儿园。上世纪七十年代曾经是西城区教育局所在地,1984年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p class="ql-block">13号院,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吕北平大师从小生活和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h3>2016年由中国邮政总局、中国邮票总公司曾经面向全国发行了小版张珍藏版"吕北平武术个人邮票"一套。</h3><h3><br></h3> <h3>21号院是座四进的标准小四合院,前院有门房和三轮车库,院内东房、北房、西房、南房之间有走廊相连,南房为客厅,北房西内间为伊斯兰礼拜厅,街门的门楣正中钉着一长方铜牌上以阿拉伯文书写着"都阿宜",一看便知是一个回族人家。</h3><h3><br></h3><h3>抗日战争时期,此院看似是一处普通民宅,实为"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在北平市内的秘密办公点,一处鲜为人知的抗战见证地。</h3><h3><br></h3> <h3>宅院主人谢植伦先生,原名谢常,经名叶海亚,1900生于河北省易县大巨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抗战全面展开,谢先生作为平汉铁路工人破坏队支队的重要成员,抗日时期还帮助过京西的八路军游击队,冒着生命危险给那里的部队送武器和药品,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h3><h3><br></h3> <h3>23号院,解放前是张元夫(1890 - 1969)的私宅。张元夫曾是盛世才的同窗密友,在盛世才主政新疆后成为盛世才北京联络处主任、重庆办事处主任,"中苏航空公司"董事长。</h3><h3><br></h3> <p class="ql-block">张还是1938年中央成立的国民参政会第一至第三届参政员。前后十余年活跃在中国的政治前沿、经济前沿,在此期间,与蒋介石亦产生许多直接的交集,成为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9号院,是五十年代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曲正老先生居住过的地方。前院的东墙有一个月亮门和27号院的前院是相通的,(最早是属于27号院的套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去他们家看电视,那个年代,看电视比看电影要稀罕多了。看电视的时候很少看到过曲院长,记忆中倒是院长夫人非常的和蔼可亲。院长家是南方人,我曾经在他们家的厨房里亲眼看到准备食用的满水池子的水耗子,着实吓了我一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9号院(旧门牌18号)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先生的家,从1938年直到1958年逝世他一直在这里居住。1949年3月27日下午,周总理曾来到报子胡同专程探访程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h3>周恩来总理自1927年介绍贺龙入党后三十年来,只为程砚秋亲任入党介绍人,另一个介绍人恰为贺龙,传为佳话;其代表剧目经典传世,有《锁麟囊》、《荒山泪》、《青霜剑》、《春闺梦》、《打渔杀家》、《文姬归汉》、《窦娥冤》等经久不衰。</h3><h3><br></h3> <h3>由于和程先生的孙子、孙女是同班同学,小的时候经常去他家上学习小组和玩耍,那个时候乒乓球非常流行,不过多数人是在水泥砌成的乒乓球案子上打球,而到了程先生家我们却能打上国际标准的乒乓球台,那个时候也算是一种奢华了。</h3><h3><br></h3> <h3>程先生的孙子身体素质非常好,从小在什刹海业余体校训练冰球,是我们西口和东口进行各种体育比赛时候的主力。东西口比赛的时候我们西口多数的时候都能占上风,不过有个叫华子的男生住在东口,擅长中长跑,是我们西口同学们望尘莫及的。</h3><h3><br></h3> <h3>48号是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解放前在报子胡同上小学时居住过的院子。</h3><h3><br></h3> <p class="ql-block">图为48号院内晾晒的香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条:受壁胡同;</p><p class="ql-block">明朝时这条胡同里曾有熟制皮革的作坊,因而称熟皮胡同。又因在加工皮革时散发臭气,清代又称为臭皮胡同。民国初,按谐音雅化为受璧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光绪九年(1883年)正红旗官学由阜成门内巡捕厅迁到报子胡同14号,是当时的八旗学校之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为八旗高等小学堂。1905年在受璧胡同25号建分校,改名为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民国建立之后改称北京市立第四小学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京师附小的正门已经移至西四北四条了,现在不但是北京著名的小学,条件和环境也是今非昔比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条:石老娘胡同(老娘胡同)</p><p class="ql-block">明代称石老娘胡同。旧时称接生婆为老娘,这条胡同因居住过石姓接生婆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在4号院创办表演艺术研究所,设有编剧班、表演班等。1951年5月,改称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1953年3月,改名北京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校址又扩大到石老娘胡同9号院及受璧胡同、大乘巷内的几处院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同7号为藏书家傅增湘(1872年—1949年)旧居。傅增湘清末曾中举人和进士,任直隶提学使。后热心教育,创办天津女子师范学堂、京师女子师范学堂。1917年出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如今的西四北五条胡同是北京城内一条普通的胡同。在东边喧闹的西四北大街进入,环境安静下来,里头还是比较传统的北京低院房。还有很多处保存完好,修缮更新的四合院。有趣的是,海外文摘杂志社竟然就隐藏在西四北五条胡同26号里,院门大敞,一小片竹子青翠,环境清幽,颇具古韵,在一片居民房中尤显突出。根据出版社对面居住的老街坊说,海外文摘杂志社从上世纪80年代就在这里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六条:南魏胡同(明:燕山卫胡同,清:卫衣胡同);</p><p class="ql-block">因明代胡同内设有燕山前卫衙署,因而得名燕山卫胡同。清代时简称卫儿或魏儿胡同。因有好几条称魏儿的胡同,因而又称南魏胡同以示区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代的军事组织分为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卫、所四级。明初,在北京驻有12个由皇帝直辖的亲军卫。朱棣迁都北京后,为增强京城的防卫,又将周边的10个卫调入京城,提升为亲军卫,这其中就有燕山前卫。燕山前卫负责防守皇城西部,因而其衙署设在西四北的一条胡同里,这条胡同也被称为燕山卫胡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条:泰安侯胡同;</p><p class="ql-block">明代称泰宁侯胡同,因泰宁侯陈珪的府邸在此而得名。陈珪原籍泰州,1386年跟随大将军徐达北伐,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燕王朱棣赏识。朱棣称帝后,封其为泰宁侯,府邸就在现在的北七条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条:武安侯胡同(武王侯胡同);</p><p class="ql-block">明代称武安侯胡同,因武安侯郑亨及其后裔凡八代居此而得名。清代讹为五王侯,1911年后又演化为武王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胡同内的37号为长寿庵。它始建年代不详,但肯定在明代以前,因明弘治年间曾对其进行重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07年,在其北面的宝禅寺(今宝产胡同15号)庙产被卖掉,宝禅寺迁至长寿庵。寺(庵)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及东西配殿等建筑。现为民居,但其原建格局仍基本保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八条53号院是一个普通院落。著名歌星蔡国庆就在这里长大。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小名叫大庆。小时就喜欢唱歌,并有一副好嗓子。他不像其他男孩子那样调皮捣蛋。邻居们夸他从小就是一个好孩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今天西四北头条至八条的每条胡同的东、西两个胡同口,墙上都有介绍该胡同的标示牌,上面刻写着关于胡同名称由来、历史典故及当今概况的文字。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在元、明两代属鸣玉坊,清代为正红旗地界,清末民初属内右四区,1928年后属内四区,1949年5月后属第四区,1952年9月后属西四区,1958年5月至今属西城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是各个朝代城市人口聚居的地方,也是北京四合院存在时间最长、质量最高、数量最多、式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保存较好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达40多处,在不断被蚕食的北京旧城已极为少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公元1285年元大都建成至今700多年间的城市变迁、世事沧桑也无不反映在这些胡同之中,它们是北京城演进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共有居民5035户,总人口为12500人。目前,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平房区居住的老住户已经为数不多,经过近二十年的变迁,不少住户搬迁到别处楼房居住,特别是老住户的第二代、第三代年轻人已基本没有在这里生活的。目前坚守在西四文保区的住户主要是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以及大量涌进的外地租房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四北头条至八条形成于元大都时期,至今仍然保留着元代的格局,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明、清风格。元大都兴建时全城有统一、严格的整体规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正是按此规划建设起来的,是反映元大都建城规划的难得的历史遗存,形象地展示着北京的旧城肌理,展示出丰富的人文内涵,记载着元代以来京城核心地带百姓的生活状况,成为不可复制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每一条胡同的历史都是一部需要花心思去深挖的书籍,有荡气回肠的精彩,也有柴米油盐的寡淡。我们对胡同的怀念,在于对历史的怀念,对文化的怀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如同蔡昭昀建筑师所表达的那样,曾经的繁忙景象已成经年旧照。但是我们依旧怀念,怀念所有与我们有关的事物,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编辑 — 报子胡同,文字及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的其他美篇:</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rp8sn0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老北京的澡堂子</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i59fpj?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中国第一古刹</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eoubek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i5lssm?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中国第一会馆 – 社旗山陕会馆</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zsxfm5?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范仲淹与花洲书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gbivte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的乔家大院</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25qoqa0?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神秘的佛教圣地 — 五台山</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2sv5upop?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寻仙问道武当山</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