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见南太行》

竹林闲箫

<p> 城市里没有秋天,身未动,但心已远。每每逢秋,总是向往大山里的秋天!生怕错过时节,辜负了大好秋光。此时此刻,季节在大迁徙,总算在南太行的大山里,撵上了秋天南迁的脚步。错峰踏秋,看到的不是双节过后的残山剩水,而是南太行更为炽烈的秋天。其实,过了霜降时节,南太行才算真正进入了秋天。霜降前,只是秋意的渐次积累和沉淀,霜降后,才会迎来秋色的厚积薄发。调皮的秋风,匆匆北来,却往南吹,匆忙间打翻了大自然的调色盘,浓墨淡彩,随意泼洒在南太行的山水之间,万千山丛,千沟万壑,秋色汹涌而来。来过N次了,慢慢发觉大自然其实有点偏心眼,把太行山最美的季节分配给了南太行的秋天!</p> <p>  南太行的秋天,奢华但低调——不管你来不来,她们都深藏大山,簇拥在那里,为大山披上了一件华丽的霓裳。一个人来,是一个人的风景;一群人来,就是一场丰盛的视觉大餐。</p> <p>  南太行山区,一步一景,号称百里画廊。无须太多的构思和技巧,临摹下来就是一幅山水画。站在太行屋脊,凝视太行平湖,静谧中隐隐有种冒失的感觉——当你无法成为风景的点缀,你就是一个闯入者!一个人面对美景,我常常有这种感觉!有意思的是,夜宿这个叫“漏子头”的太行村落,夜半居然听到了久违的“鸡打鸣”的声音,这种封存已久的记忆,此刻竟被唤醒,也不知道是几更天,我穿衣起床,轻轻走出农家院落——大山里的夜静得出奇,只有零星的鸡叫;山村的夜空繁星满天,银河高悬中天。仿佛走进了少时的梦境,多么美妙亲切的感受!</p> <p> 秋天的南太行,是一个天然大秀场。这些逆光下群秀的杨树林,款款入睛(镜),引人入胜,让人不由地靠近她们,看一看,拍一拍。但山路曲折迂回,总是难以接近,杨树林却依旧保持着她的矜持和灿烂!</p> <p>  南太行山,抬头看伟岸壮美,俯首瞧隽秀俊美。这是上帝遗落在太行山间的一块盆景石,同行的影友无意中成了盆景的点缀。初来乍到,惊诧于这个山村藏匿如此美景却不示人,低调得有点孤芳自赏了!来的时节晚了一些,红叶已落尽;未能在日出前发现这块宝地,错过了最美的时光!</p> <p>  南太行的悬崖晒台,是秋天的驿站,每届的秋天,都会来此驻留休整,作南下的准备。</p> <p>  从南太行回来以后,我惊奇的发现,大部分片子都是用我的几百块钱的鱼眼镜头拍的,带的所谓的专业头竟然没用上———摄影的路上,怎能缺少一支鱼眼镜头!嘿嘿!!!</p> <p>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赶早的摄影人也有福利。只是在这个太行村落小住一晚,小山村却馈赠我们一个视觉大礼包。这里不是景区,没有观景平台;这是乡村野景,脚下就是百丈悬崖。倒是多了一些“天然去雕饰”的野趣,没有了人工斧凿的痕迹。</p> <p>  穿行在南太行的大山里,捕光捉影,运气还不错,一路惊喜。天上云间,似乎知晓我们的活动轨迹,总会在恰当的时间悄然出现在拍摄需要的位置,让人惊奇!</p> <p>  谷底崖顶皆是风景,照片效果和拍摄时的感觉还是有所差别,鱼眼镜头的视角足够大,但还是不足以展现太行山的博大和宽广。</p> <p class="ql-block">  因为春天的一场冻害,今年山果普遍歉收!</p> <p>  这不是刻意的摆设和展示,这里少有游客,这是山里人家的日常。在农业生产都已工业化的今天,能看到这种晒场,已渐渐成了一种奢望!</p> <p>《峡谷游龙》</p> <p>郭亮挂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  拍不尽的题材,拍不够的情怀,南太行,一定还要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