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个鸡公山战友会

奚若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1952年,博子(前排左四)在鸡公山疗养院与中日战友在一起</span></p> <p>1995年6月,50多名中日战友相聚于鸡公山上,他们故地重游,睹景生情,一个个不禁老泪纵横。这都是些什么人呢?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鸡公山相聚,又如此动情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995年6月,博子在战友的陪同下重登鸡公山颐庐</span></p> <p>来自日本的战友代表团一行15人经上海、汉口赶往鸡公山,团长荒井隼人,时年70岁,副团长川松清一,时年64岁,秘书长岸本优,时年65岁,顾问五十岚善幸,时年73岁。来自北京、天津、郑州、洛阳、广州、武汉、濮阳等地的中国战友,为了迎接日本战友的到来,提前赶到鸡公山等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p> <p>据参与组织这次鸡公山战友会的中国战友负责人李彦介绍,1995年是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中日战友在鸡公山上相聚,有着特殊的意义。</p> <p>1956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接见日本代表团时曾说过一句话,“我们很感激一部分日本人,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医生、护士、技术员参加了解放战争,这些更增强了我们与日本人民缔结友好关系的信心。日本的军国主义确实是残酷的,但协助我们的日本人民有很多。”显然,来鸡公山聚会的就属于这样的“一部分日本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小木曾博子14岁离家前往中国东北时的照片</span></p> <p>其中,有一位团员叫小木曾博子,她的经历就很具有代表性,被山东作家杨剑鸣写成了传记,即《一个日本女人在中国的传奇经历》。小木曾博子1931年1月10日出生于日本岐阜县惠那郡上村。小木曾家族数百年前曾经庞大而显赫,还有过幕府将军这样的高官,只是到了她父亲这一代,已经沦为地地道道的农民。1945年,年仅14岁的小木曾被日本当局以满洲鞍山护士学校招生的名义骗至中国东北,成为鞍山钢铁厂医院的护士。小木曾并不知道,此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历时数年,中国军民经过近八年的浴血抗战,日本侵略者已成强弩之末。不过,她还清楚地记得,日本宣布投降时,医院却给每一个护士发了一包毒药,企图造成一次集体自杀的事件,以表孝忠天皇。幸得护士长保护,小木曾才幸免一死。</p> <p>日军投降后不久,东北民主联军接管了鞍钢医院,小木曾通过一段与八路军的接触,认为这是一支仁义之师,毅然要求加入八路军,从此开始了她在中国长达13年的传奇经历。她不仅和中国战友一道度过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漫漫征程,参加辽沈、平津战役,跟随四野百万大军下江南,一直打到海南岛。而且在征战中学得的精湛的护理技能,让她多次获得战功。小木曾所在的单位是四野四十军一二○师卫生部野战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小曾博子与战友在鸡公山上</span></p> <p class="ql-block">小木曾博子在中国的13年中,有2年是在鸡公山上度过的。鸡公山是清末由美国传教士李立生开发的避暑地,与庐山、莫干山、北戴河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鼎盛时期山中建有各式洋楼别墅达500余栋,1938年后被日军占领长达7年之久。抗战胜利后,鸡公山满目疮痍,破坏严重。1949年4月1日,信阳解放,鸡公山也随之移交给人民政府管理。</p> <p>1951年,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南军区(后改为武汉军区)决定利用山中的别墅设立军区干部疗养院,小木曾博子奉命调至疗养院工作。2月8日,小木曾登上鸡公山。陆续调来的工作人员有130多人。令小木曾吃惊和高兴的是,这130多人中,日本同胞竟多达100多人。他们多数是从日本本土到满洲来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日本投降后,走投无路,参加了解放军。</p> <p>中南军区鸡公山疗养院是一个团级编制的单位,实际上干部配备的规格很高,第一任院长和政委均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前来疗养的也都是级别较高的首长,他们大多身患疾病。所以,疗养院初期的工作主要以治疗为主,疗养为辅。曾在疗养院工作过的原政治处主任李彦、护士长赵冰、医生曲际民回忆说,这所疗养院主要收治师职以上的干部,医护人员和休养员的比例为1:1.2,利用山上的别墅作病房,漫山遍野分布,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打针、送药、送饭,都是由护士们在崎岖的山路上跑来跑去。而且,当时的山上还不安全,除有土匪外,还有豹子、狼等野兽出没。疗养院的条件十分艰苦。</p> <p>小木曾被分配到传染病房工作,护士长王凤林是一位有着丰富护理经验的东北汉子。小木曾在野战所养成的雷厉风行和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很快赢得了战友和领导的好评。此外,为了活跃疗养院枯燥的文化生活,小木曾还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之余,协助组织、排演文艺节目。她组织编排的文艺节目有着很强的群众性和思想性,反映护士生活的《医疗舞》去武汉参加军区汇演,获得了编导、演出一等奖,被称为“把本职工作和思想内容以及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一个优秀节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小木曾博子(左二)与中日战友在鸡公山</span></p> <p>在疗养院工作期间,小木曾和中日战友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52年6月,小木曾与疗养院一位日本同胞结婚,婚礼是在小礼拜堂举行的。1953年1月,小木曾接到了日本可以回国的命令下了山。然而,由于战败的日本采取了敌视新中国的政策,考虑到参加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日本战友的安全,小木曾又被安排到北京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后又调到丈夫所在的武昌车辆厂。</p> <p>1958年4月,在日本国内进步力量的努力下,小木曾和他的日本战友们终于踏上了的回国的航船,终于回到了阔别13年的家乡。回国后,小木曾受到了秘密警察的监视,甚至无法就业。不过,凭着她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医护事业坚忍不拔的追求,历经磨难,终于赢得了社会的承认,最终成为日本医学界的名流。1994年9月,应我国中华护理学会的邀请,小木曾随日本看护协会代表团到北京出席中日医学护理学会交流第三届年会,也使她成为日中友好的光荣使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博子在当年的宿舍门前静坐沉思</span></p> <p>鸡公山疗养院的中日战友分手后的近40年间,他们自发地每隔几年便相聚一次。地点或在中国,或在日本。他们把这种聚会正式取名为“鸡公山战友会”。1995年的聚会已经是第九次,也是唯一一次回到鸡公山。小木曾特地带上儿子岛田刚一起来,她说:“一回到鸡公山,我就像回到了青春年代”。“我要到山上所有熟悉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到中国来参观访问,看望中国战友,是我回国以后最高兴的事情。因为我热爱中国!”</p> <p>小木曾博子仅仅是日本鸡公山战友代表团中的一员,日本鸡公山战友代表团则代表着曾经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洒下鲜血和汗水,在鸡公山疗养院工作的100多位战友。然而,在日本有着同样经历的,何止“鸡公山战友会”,据傅乐平在《凤凰周刊》2006年第26期发表的文章《万余日籍解放军历史解密》介绍,东北光复后,在东北的日本侨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国,还有1万多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自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这些参加过解放战争的日本老兵已到垂暮之年,他们怀念中国,怀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怀念在第四野战军渡过的日日夜夜,认为那是他们的‘再生之地’。他们先后在日本成立了‘中日友好和平会’、‘回想四野会’、‘航七会’、‘洛阳战友会’、‘鸡公山战友会’、‘长城友好会’等十几个日中友好组织,从事中日友好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战友向日本战友赠送锦旗</span></p><p class="ql-block"><br></p> <p>1935年,鸡公山接纳了近千家乡被日军占领的东北流亡学生;1938年,鸡公山又接纳了因日军逼近开封而南迁的河南大学,还建立了伤兵医院、迎来了抗敌青年军团艺术大队;同样是1938年,鸡公山也被日军占领,且长达7年之久。谁曾想,新中国建立后,在鸡公山建立的疗养院中,医护人员多数是参加解放军的日本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人心所向,日本鸡公山战友会让鸡公山成为中日友好的历史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