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时光的轴没有快一步也没有慢一步,淡然的铺开了岁月的画卷,韶华易逝的扼腕提醒着每一个多情的岁月,不紧不慢的随着光阴的车轮演绎着那些平凡的烟火。我在古老梦境和现实生存中所要寻找的,就在眼前,她在哪里呢?</p> <p>夕阳下的哀牢山,披挂了一层金色的外衣,层林尽染,涛声低吟,一股带着寒意的风徐徐拉开,曲径通幽,蜿蜒而过。这绵延数百里、起伏跌宕的山峦,承载了古老悠久的文明和历史厚重的魅力。山坳处埋藏着多少隐秘?溪水里流淌着多少故事?这不正是梦境里苦苦寻找的她吗?一个谜一样的身影,灵魂深处的渴望,文字无法描述。因为所有的叙述都如同火车米轨一样漫漫往前延伸,没有尽头。岁月流逝,岁月如梭,转眼就是千年,只有哈尼梯田依旧层层叠叠,如同年轮般呈现出先祖的气息。举目望去,潺潺的溪流、草木的苍翠、缓缓的浮云,处处都激荡着凡间的夙愿和执念。一点一点的洗涤凡间积垢,世间之酸甜苦辣、爱恨情仇,于山水之间慢慢释然。神奇的哀牢山,一幅幅的天然画卷慢慢展开,天人合一、天地造物之场景栩栩如生的展现于山水间、躬耕处。</p> <p>哀牢山的半腰,一个叫阿者科的地方,蘑菇房一座连着一座,质朴如斯的哈尼人默默地看着我们,因为他们中很多人不会说汉语。重重高山,一座蘑菇房就是一个村庄,稻田阶梯似的从山上拾阶而下,层层叠叠没有尽头,阳光下的水田透着深邃迷人的蓝光。村寨很安静,除了四周的林涛声,就是鸡鸣狗吠。这些大山像一群喝醉了酒的老翁,一个靠着一个,沉睡着不知几千万年了,从未有惊醒它们的梦,从来没人敢深入它们的心。回来以后,那惦记的远方,似无声地凋落我似梦似醒的呢喃,有谁知晓,那一个转身的缩影,遗落了多少的梦境?年华乘日月,岁月如水流。总是来不及细诉,来不及挽回,那婀娜的身姿就渐渐远去,我们却已身不由己地漂流在时间的河床,流向将来的每一个时刻。也许,我真不该来触动你那片悠远的寂静,一场梦,一段情,云也如烟,雾也如烟……</p> <p>毗邻国境线的碧色寨其实不是碧色而是昏黄的,那天、那路、那小站,那待客而坐的椅子,还有那被称作“米轨”的铁路,都浸染在这种颜色里。昏黄是人生阶段的一种色彩,既值得回味,又令人伤感,即是尊贵,又显苍凉。也许正因为有了这种颜色,引得无数访客到此寻觅自己的《芳华》,不知为什么,年少的比年长的更多一些。时光如水,岁月如诗,在木棉花开的时节里行走碧色寨,平添一种英雄的悲壮。在一幅昏黄画面里浏览,在一曲老歌中徜徉,岁月似梦,清风沉醉,刹那芳华间。年少者会在这里许自己一个未来,长袖翩翩,舞尽锦瑟年华。年长者会在这里蹉跎岁月,挥挥手掌,轻拂留在心底的悲欢。已谢芳华更不留,几经秋,故宫台榭只荒邱,忍回头。碧色寨四处墙壁张贴的黑白照片,彰显昔日繁华,今天回眸,遥远处还是遥远。似水流年,空一段时间的行程,穿插着那些蔓延到心海的灵动,沿着宿命的脉络,顺着缘分的藤蔓,清晰梳理着这一路的铭刻,该记的记着,该舍的舍去!人事纷繁的红尘,流逝多少芳华,错落在流年中的暖梦,终究还是会随风而散。不管是丰腴还是干瘦的年轮画面,在乱云飞渡的岁月里会越来越淡,直至渺渺,无论是“芳”还是“华”都亦然。人生不可能总是花开的际遇,要记住,芳华一季。更要知晓,鸡毛一地,滂沱一地。我们要寻找的《芳华》不在碧色寨的昏黄余晖里,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p> <p>身心处在暮色苍茫的普者黑,一点一点的,自己和山山水水融在了一起,宛若梦中常常出现的景象。梦是飘渺的,也是写实的,于是就有了入世和出世那种摄人心魄的悸动,滋生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奇异幻象。船夫轻摇一叶扁舟划出荷潭和芦荡,岸边咀嚼青草的小马、老牛和水里成行归来的麻鸭,相映成趣。小镇当街而立在石柱上的两只瓦猫,张着嘴、伸出舌,望着每一个路过的背包客。鸡鸣犬吠不绝于耳,农人早出晚归的脚步,伴着牛铃叮叮当当。袅袅炊烟,在云淡风清里,随船浆划出的浪花,自由的抒写出湖中的点点诗行。枯荷、芦花的冬,让人找回了那抹遗失了很久的童年记忆。普者黑渐渐安静的夜,像丝绸一样的细腻、纯粹,而且是湿漉的,柔软的,透出说不出的忧伤。站在影影绰绰的枯荷旁,若隐若现的月亮下,偶尔可以听见一些不知名的声音,忽而短促,忽而悠长,在月朗星稀的凉凉夜色里,仿佛诉说人世间的所有悲欢神伤!普者黑没有那种惊心动魄的景象,它就是一种缓缓流淌的时光,天地、湖泊、田野、树木、牛羊、船夫、农人。如果把他们分割开来,每一样都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可正是这些平平淡淡的时光聚成了一幅田园静谧的美图,反倒是我们这些陌路人在这里显得突兀和不协调。在人间有谁活着不像是一场炼狱?普者黑平平淡淡的生活倒有点天堂的味道!</p> <p>小时候常常听长辈说人有三生三世,前些年真的就有了三生三世的电视剧,具体剧情我不了解,大致知道讲的是妖、神相争的事儿,演绎出主人公白浅和夜华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普者黑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拍摄地,从来不看言情剧的我,也是身不由己去关注了剧情内容,因此发现剧中主角的对白有许多艳丽的词语,足以牵动观者的心情,赚足少男少女的眼泪。</p><p>“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p><p>我想要的,自始至终,不过一个你罢了。”</p><p>“夜华,我放过你,你也放过我,我们从此,两不相欠罢。”</p><p>“夜华不识,姑娘竟是青丘的白浅上神。只要你还在,只要我还爱,那么,这世间,刀山火海,毫不畏惧。”</p><p>“前尘往事你忘了便忘了,我既望着你记起,又望着你,永不再记起。”</p><p>“她一饮而尽,这世间再没俊疾山上的素素,那不过是青丘之国白止帝君的幺女白浅上神做的一场梦,带着无尽苦楚和微微桃花色。梦中如何,梦醒之后,便忘干净。”</p><p>“第一世, 我寻遍所有坟冢。 不为长眠, 只为贴近你那腐朽的容颜。第二世, 我守在忘川河边。 不为轮回,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相见。这一世, 我凡尘杀戮饮血。 不为成魔, 只为血雨中你能看我一眼。”</p><p>什么样的告白能够让人心动?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交出了一份令很多人满意的答卷,里面的酥麻情话之优美,的确让人回味。当我们漫步在普者黑的山水之间,在细雨绵绵的氛围里,每一个人的潜意识,不由自主地出现了白浅和夜华俊俏的面容:相聚,离别,再相聚,再离别,翻云覆雨中,累世情缘,谁捡起,谁抛下,谁忘前尘,谁总牵挂。中国人总喜欢抱有大团圆结局的期望:看二人偎依,忆当初年华,谁点相思,谁种桃花? 花开是缘,花落是劫 ,一个醉卧十里桃林忘尽前尘 ,一个情深不渝枯等成灰 、三生爱恨,三世纠葛,爱之忧伤,月不见星,星错过月……</p> <p>弥勒能容天下事,人生难得东风韵。我一直以为弥勒这地方,与那尊笑哈哈的菩萨有着某种特殊文化关系。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胸怀无量,很少有这样形容一尊佛的,或许是凡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平事吧,于是就有了这尊大佛。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自己就是个凡人,我只求凡间的幸福,太平的日子,因此我一直挺尊崇和佩服弥勒佛的。到了这里才知道,这弥勒与那弥勒关系不大,尽管现在有人想把两者之间连接起来,但其中充满了商业思考,参杂了利益的作为,是不会受人待见的。其实许多事情都不是一厢情愿的,常说强扭的瓜不甜嘛,为什么给一座城市也要施行嫁接术呢?你什么都不说,人们倒反而充满好奇,会仔细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把一个朦胧的故事谜底说白了,就像说相声抖包袱一样,你“包袱”都没有了,何来风趣,何来吸引力呢?可东风韵这地方,对于许多人特别是我来说,还真就是一个谜。几年前我就看过它的图片,觉得有一种视觉震撼。起初我以为这是在印度。因为印度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建筑。一年前我去了印度,并没有发现这样的建筑。直到几个月前,我才知道这建筑在云南,但并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它叫什么名字。直到来了弥勒,才知道它叫东风韵,是一个现代艺术作品群体。它运用了超现实和后现代的建筑风格,未用一根钢筋,一颗钉子,仅使用本地生产的红砖就搭建而成。这是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草根艺术家罗旭的作品,我们越是靠近这个建筑,就越能清晰地看到他的奇特、诙谐、痛苦、挣扎、受着折磨的性格,又看到了他骨子里的传统与开放的激烈碰撞,尤其是他的意象女性肢体的作品,赋予了另一种生命艺术。据说东风韵主体建筑风格融合了红酒文化、彝族人的火文化,城堡全部用红砖砌成,因造型奇特而火爆网络,被誉为“未来主义的魔幻城堡”“离你内心最近的童话城堡”。单从外形看,似乎感觉是有点像红酒瓶和火苗的形状。但探讨作者内心深处的思想火花和意境表达,我就无从得知了。这一段文字已经游离了我想表达的整个主题,因此不再赘述,尽管我非常非常喜欢这个建筑。</p> <p> 落霞沟,一个听起来很好听的名字。细细想来,又觉得这个名字似乎隐含了什么。中国人比起其他民族,有更多的避讳讲究,去那些地方有很多人会犹豫。像“天尽头”、“落凤坡”这种极具象征性的地名,历代位高权重者是不愿意到那里的,哪怕它景色再美,不知道落霞沟会不会遇到这样的境地。傍晚时分的落霞沟表现出一种粗旷的美。缤纷的晚霞中,第一眼看去,好像是到了陕北,但是它的色彩比陕北的黄土地又丰富了很多,山势雄伟,峰峦起伏。举目远眺,天空之大,彩云之多,变化之快,形状之异是画家无法绘制的,那美不胜收的景色也难以用文字描述。“落霞沟”,此时才知道其名的意义,展现在面前的形状、色彩就向一只振翅飞翔在大理国故土上的大鹏金翅鸟。最让人感觉震憾的是它磅礴的气势,在山顶向四周遥望,目之所及,方圆几十里,美丽的画卷从山脚一直绵延到山顶,由身边一直摇曳到天际。红的土,绿的苗,彩的花,俏的树,美的草,簇拥着中间山洼里一座青瓦白墙的村庄,色彩斑斓,搭配合理,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拥有着神话般的起伏跌宕、滔滔不绝,象一幅精美的画卷,挂在山前,连在天上,目及之处,都是画卷中的角色,让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空间,每一丝缝隙都填满了美丽的元素,并通过色彩的搭配、组合,产成生起起伏伏的律动,连续不断地跃入你的视野里,最终沉淀成思想的波澜壮阔和内心的心旷神怡。让人不知不觉通体舒泰,心旌摇曳。</p><p> 坐在高高山崖上、菜地边的一把椅子上,我极目远眺,一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感觉油然而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辈辈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无意间造就了今天七巧板般的壮美。与天地相比,人类无比渺小。天地之间,逝去了无数匆匆过客,天地依然是天地,人却已经物是人非。一代又一代,逝者如斯夫,无数个轮回,不正印证了落霞沟这个名字吗?灿烂一时,很快陨落。每一个人就像夜空无数颗星星中的一颗,弱弱地照亮这个世界,当太阳升起时它就熄灭。</p> <p> 落霞沟的变幻告诉我们,是平凡人创造了美丽,不经意,默默无闻,没有人记住他们的姓名。我们这个世界生活过无数代人,绝大多数的人生活在历史的皱褶部位,向下凹进去的部位,只有少部分人能够生活在历史鼓出来的部位。大凡被摁在历史皱褶里的一代,都是难以自拔的一代。你,我,和落霞沟的人,都是这样的。是的,你投生到此地此身,纯属偶然,但是它们成为了你的命运。“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神奇、旖旎、壮观的红土地——落霞沟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几千年在那里生生不息、刀耕火种的乡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山川作画是历经数亿年的沉淀才如此壮阔。人在这里观望感觉自己是如此的卑微和渺小,没有一个人能描绘如此画卷——这就是落霞沟的魅力。</p> <p>在时光里慢慢点染 ,慢慢湮开。黄灿灿的千年大鹏金翅鸟静静地立在橱窗里,和那些在铜鼓上翩翩起舞的小铜人,无声胜似有声地诉说着自己的身世。站在它们面前,会凸显今人自身的渺小。这不仅是因为它们的长度、厚度,更是因为一种对祖先的敬畏。它震撼人心的美的背后有多少故事,有多少风云、有多少世事沧桑,正是这些,让我们敬仰,让我们流连忘返……</p><p>人总是会遗忘,100年前的人,50年前的人,我们还能记住几个?我们以后何尝不是如此?包括自己的子孙后代,都会将我们慢慢地淡漠和遗忘,这就是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湮灭,化成微不足道的尘埃。可是这些1000年前、2000年前的器物,还在诉说着千年故事,透过它们,我们知道了多少典故,知道了那年那月的爱恨情仇。今天,我们的许多眼泪,都是为了那年那月而流的,我们的许多喜悦,都是因为那年那月而笑的。可属于我们的曾经,已经支离破碎得拼不出曾经。我们凝望这一件件陶器、铜器、瓷器,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它们凝聚了生命的力量之和。数千年仿佛刹那间,不经意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这种力量之和凝成了生死轮回和朝代更替,不经意哪一个角落里就隐藏了生命的谜底。我们和此刻的世界,如一粒微尘般存在。今人的时间和空间是平面的、一维的,可当我们凝望它们,时间和空间是立体的、多维的。器物能更新我们的思维,让我们看清过去世界的样子。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器物却带给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往事。但我依然愿意相信机缘,相信它们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向我们坦露自己的秘密…滇池的红嘴鸥吸引无数游人流连忘返,一只只胳膊伸向天空,与美丽的候鸟窃窃私语。我们又何妨与这些千年器物低低交谈,有一番推心置腹的窃窃私语呢!</p> <p>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旅行,让我们了解我们生存在怎样的一个天地宇宙之中,了解我们的渺小,会让我们更懂得生命的珍贵和不可思议。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康德说:“宇宙的不可思议在于诞生了人,但更不可思议的是,人试图想要了解宇宙。”“一个人的天然使命,就是要求知。”这就是我的标题想要表达的“遇见与寻觅”!聪明人旅行时,看思想,看世间百态。美学家旅行时,看祖国大好河山,寻觅美的真谛。这一切就在于我们的求知欲望。法国思想家蒙田说“旅行时,更应该关注的不是风景,而是那些地方的特点和生活方式,用别人的智慧来完善我们的大脑。”我认识的一位教哲学的大学老师说,“现在很多人喜欢旅行,喜欢去看风景,但也许应该尝试一下看思想。”是啊,他们说的“看”,就是不断揭开和完善我们内心深处的雾霾。思想既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动力,思想也是我们一切烦恼的根源。人生是一条短暂又漫长的路,许多人匆匆忙忙着急赶路,反而忘了环顾沿途的风光。那么,我们要了解的世界究竟是什么?佛陀说世间的真相就是人生无常。所谓无常,是说世间的万象,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人的心也是二十四小时都在变。今天觉得很愉快,明天却烦恼沮丧得不得了,这就是人心无常。所以我们常说人啊,那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虚妄的人生没有永恒,只有轮回,万物都是如此,我们只是轮回里漂泊的众生。生命中所有的痛苦,皆因妄想一切如己所愿。世间的万象,无一不是在刹那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财富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真正的心境,绝不是无所事事,与世无争,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起落沉浮,无论成败都坦然以对,无论得失都心平气和。人生难得一心静。有一个平和的心境,身处闹市亦同深山古刹。人安茅屋静,心淡世路平。</p> <p>一场旅行引出了这“遇见“的话题,佛陀出来了,康德也出来了。我不是故弄玄虚,真正的目的还是想通过每一次的旅行得到一些感悟,借别人的智慧,完善我们的思想,否则哪里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道呢!2020年12月14日的《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上一篇文章,标题叫“你没有起点,只有现在”,说人体由万亿个原子构成,这些原子由古恒星的核反应形成。我们始于何时,取决于构成我们的原子历经了多少代恒星的诞生与毁灭。如果是这样,“你始于何时”的答案,只能是,“你没有起点,只有现在”。无常的世界,如何了解和感悟真相,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就需要通过我们的读与行,去了解这世间的一切真相!所以才有了在最美的季节想遇见她的强烈愿望。“她”不是具象的,她是一个朦胧的、迷离的、时隐时现的、不可捉摸的抽象。也许她是我心里一直想的人,也许她是我遥遥不能触及的一个梦想,也许她是我膜拜的一尊神,也许她是我执着的一个信念。探寻和求索是旅行的重要内容,我们朝思暮想,希望遇见的这个“她”包含了所有旅行的内容和目的。我希望在每一次旅行中都能够遇见她,每一次的相遇,对我来说,都有重大的人生意义,都有对这个世界新的认知和感悟。我们沿着人生的米轨蹰躇前行,直至达到尽头。米轨虽有长短,可尽头都一样,那里有一座桥在等着我们跨过。可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免不了会有“出轨”的欲望,这就是探索和求知,新鲜的、未知的,对我们来说,都是出轨的动力。大道至简、知行合一,这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我们往往是在探索、求知之后,才能知道人世的无常,人心的无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出轨是一种必然。这个世界的人们,无非执两种信念,入世和出世,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天人交战而改变和互换,旅行往往会改变人们的信念,我不说出我执哪一种信念,但我希望通过旅行,我们能够执同一种信念!</p><p>我希望我们每一次旅行,都能够在最美的季节里,遇见最美的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