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

文晓琴

<h3>我有四个舅舅:大舅是小学老师。在我小时候就因急病去世了。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找不到他的容貌。只记得小时去舅舅家,每次走到崔家坡小学附近,母亲就说你先去舅舅家,我一会就到了!那时小就尊照母亲的叮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了母亲的秘密,她每次打发我先走后都要去大舅的坟前去大哭一场,还不能让我和舅舅家里的人知道。<br>  我百思不得其解母亲的这一行为,后来在大人的交谈中知道了,母亲和大舅是同父同母的姐弟。母亲和二舅三舅四舅和四个姨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br> 还因为大舅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帮过我们家。大哥哥结婚时的彩礼,当时难坏了父母,当大舅得知这一情况,康概解囊,用自己的几个月工资解决了我家的然眉之急。父亲提这个事,时隔多年还一个劲感叹!因为大哥和我同父异母。<br><br><br><br><br><br></h3> <h3>二舅<br> 二舅是军人!瘦高个子,身才挺拔,非常英俊,也非常帅气!<br>  在我小时侯,我记得有一年秋天,舅舅回家休假,舅舅来我家看大姐(我母亲),正值枣子成熟季节。我们大队有很大一个枣园。父亲去劳动,队上的老弱人干的比较轻松的活(拾枣)。母亲让我领着舅舅去看父亲,一同拾枣的宏财爷看舅舅来了,很热情的抓了一把枣给舅舅,还一个劲的说</h3> <h3>快尝刚打下来的,新鲜的很又脆又甜。舅舅出于礼貌只拿了一个枣,这个枣从拿到手到和周围的人说完话一直拿在手中。这个细节被注重礼节的几个老人发现了。因为在舅舅去的前两天队上也有一同拾枣的人的亲戚来了,又是吃又是拿。这就成了老汉们议论的话题!说外人桑眼的很,你看人家四老汉外妻弟寺沟里外人,因为父亲排行老四)咋就那么我也(耀县土话)人长的端正人品么说的。这以后的几年中,一题起人品这个话题,就会自然而然的提起舅舅!舅舅也成为了我心中的模范人物丨</h3> <h3>七十年代中期,我参加工作分配在了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因为是三线建设,厂子建在秦岭北麓五龙山下 ,离县城七,八里地。<br> 舅舅当时也在华县人武部工作,我星期天或节假日就爱去舅舅家,因为舅妈对我很热情。每次去都会给我改善伙食。吃上舅妈做的可口饭菜仿佛回到了温暖的家一样。记得在找对象时,舅舅和舅妈热情招待以及适当的建议,使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在我生小孩时,舅舅舅妈千里写信月子注意事项以及吃猪蹄下奶。这些话语温暖至今!按照家乡风俗,给我小孩连送三年灯笼和端午。曾记得有几次,舅舅和舅妈推着自行车步行(县城到厂里是上坡路)来看我和孩子,并带上自制的咸菜和容易存放的蔬菜。让我很感动!<br> <br><br><br>′ </h3> <h3>我所在的车间有副射,在一次例行检查时,转胺脢的指数偏高,医生健议休假。我也是在舅舅家休养的。每逢想起这些,就会想起我可亲可敬的舅母。她老人家虽然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h3> <h3>几十年过去了,舅舅已进入到耄耋之年,但依然精神抖擞。听表妹说20多天前,他出去锻炼身体,让一个买菜的三轮车碰倒,手上缝了八针,他还说没事没事。年纪那么大了,碰倒骨头具然没有受伤,真是万幸。这也说明舅舅的身体素质很高,一个是长期锻炼,另一个是表姊妹管理的好,营养的好。<br> 前几天舅舅90大寿,儿女们给他做照片,他看了后说这些照片怎么都是吃呀喝呀玩呀,怎么没有学习的照片。舅舅总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指出重点和要害。</h3> <h3>90岁生日时,他和儿女们商量,只待客不收礼。我们都是晚辈实实觉得不好意思!当大表哥一个军礼,小表弟一个叩首,表妹们的发言及表弟表妹深情的歌唱无不体现对舅的尊重与敬爱。舅舅很激动拿着话筒的手在微微打颤,希望晚辈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的两句话。但是意义非凡。不管是在普通的岗位上还是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都立行着这一原则,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谨言慎行,一絲不苟。他的一言一行,都是给我们起表帅立标杆 !在我的心中,舅舅几乎是完人,也是超人!我也想给舅舅说我爱你舅舅!</h3> <h3>三舅我们这些外甥外甥女通常称呼三舅为窑里舅。因为舅舅的房子在城墙外面,去他家要经过城墙挖的窑洞。为了好区分所以三舅就有了这样的称呼。窑里舅是农民。相对其兄弟姐妹的少言寡语,窑里舅是爱说爱笑,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外交 都是一把好手。记得60年代我家要翻休房子,这对于我家来说相对困难,父母年事已高,两个哥哥工作在外地。窑里舅舅出面请匠人直到一手把房子盖好。但凡是我家或者是几个姨母家有事,不管大事小事都由窑里舅出面解决。′</h3> <h3>窑里舅在队上管机井十几年,从未因自身原因出错。无论是当社员还是当队长,都能以身作则把事情干好。勤劳本分的品质受人尊重!</h3> <h3>四舅也是小舅,我们通常称呼为岁舅。岁舅只比我大四岁,平常不善言辞。小时候去舅舅家,都是他带我们出去玩,在我还没上学前,他领着我和小表姐一起上寺沟小学,我还装模做样坐上他的课桌当了 一回学生。这可能是我的启蒙教育吧!让我对上学,课堂有了初步的认识。<br> 在我的记忆里,岁舅的朋友都是能写会画的人,他结婚时的窗花都是他朋友画的,至今还记得长虫吸河马,牡丹,月季,兰花,菊花的画面,对联都是朋友写的。那时候我就很崇拜岁舅。<br> 参加工作后,就再也没有去过舅舅家,对窖里舅和岁舅就没有联系。只是在父母不在时短暂的见一面。<br>  直到2ooo年初,几个舅舅商量给外爷外婆搞一个记念活动。(因为外爷外婆去世时正敢上破四旧立四新)这次记念活动是在岁舅家举办的 。我因为父母亲都不在了。我代表母亲参加了这个记念活动。岁舅家的整洁非一般人莫蔬,窗明几净,床铺一尘不染,鞋子都挂在墙上,挂鞋的钉子都是用尺子量过在一条水平线上,鞋底都刷的干干净净。农具也都摆放有致,上地干活穿的衣服也都摆放整齐,玉米芯在墙角摆出了花的模样。这个是记承(外爷原来就是这样摆放玉米芯)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井然有序。<br> 岁舅在享福的年纪,因病已离开我们两年有余。我很怀念岁舅。忘不了每年麦收和秋收后扛上铁锨和窑里舅带着表哥小宁,苏州,尕宁来我家帮忙纳地。岁舅的勤劳,善良,默默付出我都名刻在心。希望岁舅在天堂无有病痛一切安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