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案例分析能力,切实把理论应用到日常保育教育活动中,提高老师保教水平,积累保教经验,赤土店镇中心幼儿园于2020年12月18日举办了教师案例分析活动,老师们精心从教育实践中收集案例,按照案例写作要求认真撰写,又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原则支持下进行案例分析。</p> <p> 一个不愿意画画的孩子,老师结合《指南》艺术领域教育建议,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指导,并对幼儿艺术表现给与充分理解和肯定,最后让幼儿自信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长此以往,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力都会提高。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p> <p> 剪纸活动,剪不好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小朋友不会握剪刀,这是方法问题;有些不敢握剪刀,是胆量问题;有些剪出来的线条不平滑不吻合,是剪纸练习太少,能力问题,这需要老师用心观察,仔细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苗苗老师在剪纸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用巧妙的语言鼓励孩子,并对剪纸作品给与理解和尊重,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使幼儿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能得到更好的发展。</p> <p> 一个喜欢用耍赖获胜的小朋友,一双具有慧眼和童心的老师,创造了一幅完美和谐充满爱的图画。谈话过程中,老师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让孩子知道了规则的意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需要的不仅是艺术,更需要教育情怀和教育爱心。</p> <p> 宣老师,教龄最长,年龄最长,最多才多艺的班主任,总能用自己的慧眼读懂孩子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最适宜的爱,也总能准备把握三到六岁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特点,让孩子获得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p> <p>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6岁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也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p><p>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学会:</p><p>1、鼓励孩子动手做,宽松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p><p>2、多启发孩子“试一试”“想一想”。</p><p>3、家长做一半,给孩子留一半。</p> <p> 这个世界不缺乏爱,缺爱的是有温度,能让人感受到的爱。孩子们评价成人爱的方式可谓简单粗暴,你凶我了,你不爱我,你不给我买辣条,你不爱我,你不陪我玩积木,你不爱我……可以看出来,要想让孩子感受到爱,不仅要有物质的,更要给予支持和陪伴。成人要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父母,长辈和他人,引导幼儿关心爱护身边的亲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收获爱,播种爱。</p> <p>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自由涂鸦期,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对世界事物的看法,他们的语言远比成人更生动形象,他们的看法也更远比成人有灵性,他们理解事物的本身也更纯粹,我们要给孩子个性发展的空间,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在美术活动中善于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发挥个性优点,大胆表现。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与幼儿在同一高度交流,换到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去理解,保护幼儿的想象力。</p> <p> 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成人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日常生活中,也要多给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让幼儿体会到交往的乐趣,鼓励幼儿积极参加游戏,促进社会性和沟通能力更好地发展。</p><p><br></p><p> </p><p> </p> <p>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和榜样的作用,成人要遵守社会规则,使幼儿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p><p> 做人当以德行天下,学前教育也应以德为先,以德树人。</p> <p> 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营养摄入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指南》中指出:3——4岁幼儿应在教师或家长引导下不挑食、不偏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因此,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必须协同努力,营造温馨的就餐氛围,激发幼儿愉悦情绪;正确引导唤起幼儿食欲;鼓励适量运动,增进幼儿食欲;家园携手共育,形成教育合力。</p> <p> 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缺乏组织语言表达的能力,以至于与小朋友闹矛盾,中班幼儿的行为问题增多,更多的是源于中班幼儿社会交往潜力的缺乏。作为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的社会交往状况,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改善,从而减少行为冲突问题发生,保证幼儿个性健康发展。</p> <p>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园配合是教育幼儿最好的渠道。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培养目标、教育途径一致,才可能让5+2>7,否则任凭学校教育再规范,老师再努力,教育效果都不尽人意。作为老师,要和家长多联系,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也能在家中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这样不间断地进行培养、教育,也就慢慢到达了预期的目的。</p> <p> 艳丽老师说,教师要蹲下来认真听孩子们的讲话,了解他们,孩子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要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鼓励幼儿尝试自己想办法。说到做到,信守承诺,是我们成年人应该做到的,更是我们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做到的。</p> <p> 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的生活方式。</p> <p> 其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意自己言行和榜样的作用,简单生硬的说教,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看不到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也不会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从一件小事做起,以小见大,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培养更好的孩子,扣好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p> <p> 3岁左右正是幼儿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世界都感到好奇,不知疲倦地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感知着周围的一切。水是孩子生活环境中接触较多的物质之一,玩水也是所有学前幼儿都喜欢的游戏。《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隐性课程的效应,促进儿童自主活动的成。”及“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上官老师通过观察捕捉到了孩子的兴趣点,抓住玩水活动背后蕴含的良好的教育契机,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自主的学习空间。</p> <p>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教龄最长、最优雅的韩老师,最后来个画龙点睛也还是不错的。</p> <p> 一场别开生面的案例分析活动,让我看到一支有着教育情怀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她们虽然不是师出名门,却也能够用慧眼观察幼儿,用爱心温暖幼儿,用专业知识教育幼儿,用学习充实自己,用人格感染周围的人。在学前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起努力,在反思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相信,今天拼命努力的我们,一定可以邂逅明天更优秀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