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诗心“两岸”情

林木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诗,人们会马上联想到一些诸如情怀、远方、浪漫等字眼。诗在文学体裁中,应该是最古老、最走心的。古人说,诗言志。说文解字认为,诗是在心为志,在言为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认为,人在有大爱、有大志、有大喜、有大悲时,最愿意以诗来抒怀,也最能成就大诗人。在2019年1月2日举行的《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时,他使用了典故“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总书记以这一诗化的用典,阐释和平统一大业,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走心,很动情,很能增进认同感。这对我们更有效地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事业,有着重要指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如何做到“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我认为,古诗词中的乡愁文化意蕴,更能达到同胞心灵契合。据我的印象和感觉,古诗词中,含有“两岸”字眼的有很多,信手拈来几句,深感非常贴切“两岸”当时境况。如宋代杨万里的“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唐代孟浩然的“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诗歌意境还真有点像五、六、七十年代。当年两岸严重对立,毛主席提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确实是“两岸舟船各背驰”。</p> <p class="ql-block">又如唐代王湾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歌意境有点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与台湾开始慢慢“三通”。根据邓小平指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的口号,并停止炮击金门等沿海岛屿,提出两岸通航、通邮、通商。</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读着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们不禁深深体味到,诗意的表达,浓烈的乡情,集中体现出海外游子望穿了一湾海峡的“盼归”。</p> <p class="ql-block">每逢佳节倍思亲。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我们期待着,两岸真正能通过中华几千年薪火相传的诗意文脉,让在水一方的“关关雎鸠”能够逐渐走近,达到心灵的契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大团圆图景,能尽早呈现在世人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