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阅历抒怀篇—“八一”军旗永驻我心间

洪纯吉

<p>—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三周年老兵抒怀专辑集锦—</p><p> 值此我军建军九十三周年之际,奉献老兵个人部队阅历抒怀篇章节,以飨20年戎马生涯之军队情结。</p> <p>  本人十六岁特招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总站担任闽南话播音员等职务达二十年时间。</p><p> 三十六岁转业到地方工作。因工作需要又有幸编入预备役军官行列,且分别任职多岗位达九年的时间。</p><p> 真是一生与军队关系千丝万缕,密不可分。</p><p> 我虽然离开军队时间许久。 但是至今对军队的情结,仍然十分的深厚。</p><p> 故借今年纪念我军建军九十三周年之际,特创作从军抒怀篇章节,奉献给我挚爱的这支军队和我的老战友们,以表达一个老兵对人民军队的深切感情和对老战友们的一片真诚战友情谊。</p> <p>♦【小嶝岛,我人生启航的地方】♦</p> <p>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一篇关于小嶝岛的报道,一时引起了我内心的遐想,在脑海中产生了共鸣,把我的思绪又带回到了当年在前沿海岛工作生活的场景。</p> <p>  1971年元月,我有幸的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总站特招闽南话广播员光荣入伍。</p> <p>  1971年元月12日早晨,我爸爸和我小妹代表我们一家人,专程护送我到厦门宾馆与接兵领导接头,并依依不舍的一直目光注视着我,直到我完全离开了他们的视线。</p> <p>  在接兵首长吴世泽的带领下,我一无所知,背着背包,提着简单的行李,紧跟着首长赶路,心里纳闷不知要带我到哪里去,事先家里和我本人也都不便问及到此事。</p><p> 不到一会儿功夫。我们走到了美仁宫长途汽车站,乘上开往莲河方向的客车,当时我还不知道莲河是哪里,就这样我迷迷糊糊的跟车往莲河方向驶去。</p><p> 我们从当时的同安莲河下了公共汽车之后,就往海边一直走去。到了海边时,首长终于开了腔,指着大海远方的一个有一些模糊的岛屿说,你就到那边去报到。至于我去那干嘛?什么意思没有说。一会儿我们就乘坐上开往于莲河与小嶝岛的交通船,迎风破浪向着小嶝岛进发前行啦!</p> <p>  才不久的时间,我们就乘船来到了距离金门仅仅三千多公尺的对敌斗争最前沿小嶝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厦门对敌有线广播站小嶝分站报到。(为期一年的锻炼我还是后来才听说的,反正还差几天就一年我就调动工作了,可以这么理解)。</p> <p>  那一天我一登上小嶝码头,第一眼便看到了,当年为了战时需要小嶝岛上军民专门开挖的岛上最有特色的贯通全岛的前堡与后堡相联通的地道。</p> <p>  当我们来到小嶝广播站报到时,人高马大的山东大汉站里王兰芝政治协理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即刻把我交由徐六保组长安排在机务组任机务员。(从事值班播放总站送来的录音节目的工作)就此,我开始了军营的火热生活。</p><p> 就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都是规律性的作息工作,除了正常机房里播出值班以外,常规性的就是打扫卫生、挑水、搞生产种菜劳动、每周都有安排业务或政治学习等等。天天时间安排得满满,日子过得非常充实。</p><p> 海岛一年的锻炼,应该说吃了一些苦,受了一些累。这一些在家里头都是没有过的经历,对人生很有好处,即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收获。它使我完成了从老百姓到真正军人的跨越性转变。</p><p> 总之,时间虽短,但从思想上、工作上、身体上等都收获颇多,酸甜苦辣都感受到了,一生都受用之。</p> <p>  小嶝分站使用的喇叭堡,与大金门岛的广播直线距离3000多公尺。</p> <p> 《不要忘却的记忆》</p><p> 你看那一口井,既熟悉,又生疏,久违了!</p><p> 当年我们部队领导规定,考虑到岛上吃水紧张,岛上驻军一律不允许到那里挑水。</p><p> 理由很简单,根据岛上能吃的水井极少,不与民争水用。所以部队规定这口井水留给老百姓使用。</p><p> 我们军人则到岛上很偏僻的无名高地海边,去挑生活用水,路途遥远,一担水来回需要四十多分钟。</p><p> 以小见大,可见军民情谊的厚实,确实从细小的事情做起,多感动人啊!</p> <p>  关于在岛上东西贯穿1200多米的地道,距离地面13—10·5米,是全市最长的人防工程。</p><p> 它是我们战士们星期天无聊的时候打发时间的好去处。</p><p> 记得几个比较要好的同一年长泰兵谢意来、陈笔成等,我们曾多次相约一起拿着手电筒进去地道玩耍,消磨时间。</p><p> 而地道内冬暖夏凉,好有情趣。 </p><p> 如今,它已经成为岛上旅游的一大特色内容。</p> <p>   在岛上待了一年之后,我对该岛屿有着道不尽说不完的感情。</p><p> 岛上的风土人情之浓厚,地缘的相近,语言的相通,凝聚了一份特殊的深情。</p><p> 当年,老百姓都亲切的称呼我为“厦门仔”。</p><p> 时间已过去半个世纪了,但是我至今还难以忘怀。</p> <p>  小嶝岛盛产紫菜、海带、海蛎子等,时有小鱼小虾海鲜。</p><p> 我们在岛上,曾经组织过帮助老乡回收海带的劳动。</p><p> 光脚丫子在海泥里干活,是挺辛苦的,老百姓平时谋生也不容易。</p><p> 目前,小嶝岛上,老百姓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p><p> 我们相信,随着海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加上结合实际的海产品的多种经营,小嶝岛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会更为乐观。</p><p> 愿小嶝岛明天会更好!老乡们生活更幸福!</p> <p>  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激情万丈,情谊悠长。小嶝岛我至今依然对你充满着深厚的情感,经常会想起它,留念那充满生机的生活情景。</p> <p> 《海峡之声 宏声召唤》</p> <p>  七八十年代我虽然经历了发生在厦金海峡两岸的许多故事,说起来时间已经久远了。但那段历史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p> <p>  当年双方军事对峙时的兵戎相见的场景。</p> <p>  大陆方面我们当时的相关情况。</p> <p>  《攻心为上 海峡虹桥》</p> <p>同志们、朋友们:</p><p> 上了年纪的人对早年海峡两岸关系对峙时期厦门前线的氛围,应该不会忘记吧!</p><p> 现在我将用历史情景再现的形式,为大家还原演绎当年海峡两岸国共两军军事对峙纷争时期,我军是如何通过隔海远距离有线广播,对金门蒋军进行“心战”瓦解工作的情景。</p><p> 以此,使大家从中初步感受到当年我军对大小金门等岛屿国民党军官兵们广播的一些内涵和氛围。</p> <p>  我从事对金门宣传播音工作头尾二十年,这其中播过的文稿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在宣传上不同时期,不同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我们的宣传都有不同的宣传口径,不同的基调。它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积极灵活态度,即对彼岸的对峙、亲和的友善情感,也是友好的态度。</p><p> 现在我根据脑中的记忆,代表性的还原我们当年四篇不同口径的宣传文稿,让外界对我军有线广播宣传有所了解。</p> <p>蒋军官兵弟兄们:</p><p> 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居心不死,公然提出了,要“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口口声声要“反攻大陆”,反共气焰甚嚣尘上。</p><p> 在那个时候的金门战地,到处是“雪耻复国”、“死里逃生”、“还我河山”等大标语。</p><p> 在金门战地这个仅有四个岛屿的弹丸之地,号称所谓的“反共前线”或“反攻大陆”前线,国民党军就部署了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的人马,创造了驻军密度的世界之最。 </p><p> 弟兄们:国民党和蒋介石所有的这些举动,都是徒劳和枉费心机,只能是白日做梦,自欺欺人罢了。</p><p> 如果他们真有这样的能量,就不会被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打得落花流水,败逃到台湾去了。</p><p> 这一切,只能说明他们内心空虚,虚张声势,为自己壮胆。从而欺骗你们继续为他们一小撮反动集团卖命。</p><p> 弟兄们:清醒一点吧!你们别听信谎言当炮灰啦!</p><p> 家中的父母妻儿老小,还等着你们回家嘞!</p><p> 留着生命吧!从军以后,回去伺候父母、陪伴妻儿老小好好过日子吧!</p><p> 你们千万别做亲者痛,仇者快的傻事。</p> <p>蒋军官兵弟兄们: </p><p> 现在是《相思盼归》节目播送的时间。</p><p> 首先播送一封家书。</p><p> 请注意收听!</p><p>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许历农先生:</p><p>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p><p> 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来临之际,家乡湖北老家的亲人,十分想念远在台湾的亲人。尤其年事已高的老母亲,一直牵挂着你。</p><p> 她在来信中说道:</p><p> 历农儿,记得你一九四九年,曾经回过老家看望我,当时我们举家聚集一堂,为你接风洗尘,那个时候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你公务在身,仅仅在家里待了三天时间,如果在家多待一些时日,那该是多好啊!</p><p> 没想到你自从离家之后,一别二十年音讯全无。你知道我的内心是多么的纠结,多么的想你。我二十年时间是怎么熬过来的,你知道吗?</p><p> 近期从有关渠道得知,你现在在金门做事,还担任了金门防卫部司令。得知你在台湾当大官,老妈不稀罕。</p><p> 只是老妈指望你在位时,不要昧着良心,做起对不住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共产党提倡和平统一是对的,分裂是忘了列祖列宗,忘了民族大义的事情。</p><p> 只有国家统一,老妈才能有希望见到你,我们一家亲人,才能得以大团聚。</p><p> 俗话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p><p> 我已经是八十有七的人了,热切期盼你回来。娘有生如见不到你,会死不瞑目啊!</p><p> 古诗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p><p> 古人离别的那种割不舍的深情和惆怅,也是老妈思念你的内心写照。</p><p> 老妈:潘见亲</p><p> 一九六九年二月三日</p> <p>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金门同胞们:</p><p> 现在全文播送《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司令部停炮通告》。</p><p> 为了让你们与祖国大陆同胞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司令部决定,2月3日和2月5日,停止炮击,以示关怀。</p><p>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司令部</p><p> 一九七八年二月一日</p> <p>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金门同胞们:</p><p> 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上说,共产党绝不会用国民党用过的方法来回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过火行为永远不会再重复。</p><p> 再这里,我愿意告诉台湾当局,不但孙中山的陵墓经过一再修葺,而且奉化陵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其他国民党高级官员的老家和亲属都得到妥善安置。</p><p>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难道蒋经国先生就没有故乡之情,就没有想把蒋介石先生的灵柩迁移到奉化蒋氏墓地来。</p> <p>  《祖国统一 人心所向 势在必行》</p> <p>  1971年底,我完成了从小嶝广播分站锻炼离开海岛之后,奉命调动到广播总站机关工作,具体在播音组担任闽南话播音员。从此我与对金门有线广播真是结了缘,一直夜以继日默默地为金门国民党军官兵和金门同胞隔海广播,我的声音在厦金海峡两岸上空响彻了二十年的时间。</p><p> 可以说,我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统一祖国大业。但是,自此时,我依然是无怨无悔的。</p> <p>  请聆听我在《统一势在必行》专题片中,隔着厦金海峡对金门国民党军官兵弟兄们播送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段落的还原声音情景。</p> <p> 《从军二十载之经历》 (上)</p> <p> 《从军二十载之经历》(下)</p> <p>  我们寄希望于海峡两岸携手并肩,求大同、存小异,朝着和平统一道路往前走,共同谱写祖国统一新篇章。</p> <p>  海峡两岸和平安逸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要共同努力来维护海峡两岸曾经出现的好的局面。</p><p> 但是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力量不可阻挡,搞台独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人民绝对不会答应。大陆从来没有做过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p> <p>撰稿编辑播音制作 洪 纯 吉</p> <p>2020年12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