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地区集邮报刊闻见录——张中宇的邮史馆(37)

邮之趣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中宇<br></div> 安徽蚌埠地处皖北,位于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1947.1.1),下设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龙子湖区四个市辖区,辖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三个县,总面积5952平方公里,总人口367.81万。京沪铁路、淮南铁路在蚌埠交汇,同时也是京沪高铁、京福高铁、哈沪高铁、京台高铁的交汇点,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素有“皖北中心城市”、“淮畔明珠”之称。<br> 便利的交通、迅捷的资讯,带给蚌埠人思想开放,敢于立领潮头的胆略和干劲。自集邮活动在我国开始复苏以来,蚌埠集邮人借助发达的交通通讯优势,北上京津、南下闽粤,东达沪杭、西至陕甘,流通回大量的邮品,更重要的是带回了先进的集邮经验和集邮信息,在蚌埠市集邮协会的指导下,依托本地老集邮家的指点,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陆续兴办了一大批集邮报刊,广为对外寄发,对提高本地邮人的邮识水平,传播集邮知识,弘扬集邮文化,皆发挥了重要作用。<br>回望历史,不忘初心。今天,当我们目睹这些集邮历史的见证物时,除了感激还是感激,感谢那些集邮先行者,为我们留下珍贵的集邮文献,留下厚重的历史遗存!<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蚌埠市区</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 1、《珠城邮讯》</b>:在说《珠城邮讯》之前,先来介绍一脉相承的《珠城邮苑》。1985年3月1日,蚌埠天桥东的集邮公司门前的一块墙报,由蚌埠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墙报”型《珠城邮苑》问世,当期共编发8篇文章。《珠城邮苑》原计划是打印成册,发给各基层邮协参考学习使用的,因时间仓促来不及编印,只好办成了墙报。虽然条件有些简陋,但为了宣传集邮文化,也聊胜于无了。据集邮公司经理吕维邦撰文介绍,《珠城邮苑》共编排了5期,编发各种集邮信息和知识介绍文章40篇,于1986年4月编发最后一期后停办。</div></div> 时间来到了1992年4月1日,由蚌埠市集邮协会主办的《珠城邮讯》创刊(图1)。该刊为季刊,16开文件型,单面油印,创刊号有9页,以后每期的页数在6-20页不等,印量300份,主要分发各基层邮协的领导、通讯员以及市邮协理事学习使用。还同时寄发全国集邮联、省邮协、淮海经济区16个地市及省内所有地市邮协和皖北片各县邮协。创刊号的刊名为黑体字,自总第2期始,刊名改为手写体,题写者是蚌埠邮电局的书法家齐学仁。<br> 《珠城邮讯》除了及时把“上级的文件要贯彻下达,基层的活动要掌握上报,许多工作还要及时部署”外,还刊登一些特别的文稿,比如《二十四小时集邮的人——访国际邮展评审员刘广实》(总第4期);《外邮研究的先驱》、《魂兮去矣》、《剪不断的哀思》、《痛失导师》等缅怀陈印白的专题文章(总第5期);《建家经验介绍:繁荣集邮事业,健全集邮者之家》(总第8期);《邮市火爆如何观》(第15期)等等精彩邮文。<br> 本应在6月30日出版的《珠城邮讯》1996年第2期,因故拖延至12月31日才面世。此期出版后《珠城邮讯》停刊,共出版了18期。<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 2、《蚌埠集邮》:</b>《珠城邮讯》停刊后,蚌埠各基层邮协和集邮者迫切需要一份集邮报刊,为广大集邮者和全市9761名会员服务。蚌埠市集邮协会顺应民意,借助第五次邮协代表大会召开的东风,1999年6月15日,《蚌埠集邮》诞生了(图2)。《蚌埠集邮》为报纸型,8开4版,1、4版套红印刷。1999-2000年为季报,自2001年开始升级为双月报,2009年降为季报(2010年出版了5期)。至2019年底,已出版100期。《蚌埠集邮》自创刊号起至2001年第4期(总第12期,8月28日出版),使用的是蚌埠市邮电局袁应前局长题写的报名,从第5期开始,改用时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刘平源题写的报名。《蚌埠集邮》第一版主要是集邮新闻报道,及时把全国、全省及本市的集邮新闻介绍给读者;第二版是“学术研究”,是检验蚌埠市邮学水平的阵地;第三版辟有“集邮纵横”栏目,刊登五光十色、新奇难见的邮品;第四版为“集邮知识”栏目,把普及集邮知识,培育集邮新人,作为报纸的工作重点。《蚌埠集邮》每期编发稿件15篇左右,一万余字,主要散发基层邮协会员学习,少量与全国80多个省市邮协及集邮家交流。</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为纪念抗战胜利暨蚌埠受降70周年,《蚌埠集邮》于2015年9月24日出版了一期“特刊”,该期为彩色印刷,制作成邮简的样式,以“淮河阻击战”、“蚌埠受降前后”两篇文章,介绍了抗战时期发生在蚌埠的两件大事。为配合宣传主题,扩大宣传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随着集邮环境的变化,出版资金的紧缩,《蚌埠集邮》的印量逐渐减少,从创刊号的1万份(2007年之前降为3000份,2010年左右时缩减为2000份),至2019年底的1000份。但《蚌埠集邮》在蚌埠市邮政公司和市邮协领导的关心下,在全市集邮者的热心支持下,依然顽强地坚守着弘扬集邮文化的阵地,今以出版100期的成绩呈现给我省集邮界!</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3、《封片缘》</b>:1990年8月10日,“蚌埠市原地封片研究会”成立。“封片会”成立伊始,急需出版一份会刊“使更多的同好有一个研究、探讨的园地和交流的机会”。11月10日“封片会”讨论办刊事宜,决定了刊物负责人。“封片会”内的几个年轻人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提前于1991年2月10日出版了《封片缘》第1期(图3),本期16开4版,单面2张印刷,手刻钢板,白薄纸油印。虽然此期为“总第1期”,但刊名为《封片缘》,可看作是《封片苑》的试刊。<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4、《封片苑》:</b>《封片苑》创刊于1991年3月(图4),16开4版双面印刷(有部分期数为16开2版单面印刷),由著名集邮家陈印白先生题写刊名,1992年10月在出版了11期后停刊。<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1991年3月,《封片苑》正式创刊,总期号总第1期,本期16开4版,双面印刷,电脑排版,白报纸油印,由著名集邮家陈印白先生题写刊名。此期部分文章与《封片缘》的雷同,这也说明两者之间有着传承的关系。</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91年7月4日出版总第2期,本期16开2版,电脑排版, 2张白纸单面复印。此期刊有与第1期一样的时任蚌埠市市长诸宗智的题词。自此期起,因是复印,文章有配图。</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总第3期于1991年8月10日发行,本期16开4版,2张白纸单面印刷,自此期开始,为手写排版后复印发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91年夏季,一场大规模的洪涝灾害袭击江淮大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遭受严重灾害的安徽人民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为纪念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的安徽人民顽强抗击自然灾害,《封片苑》于当年12月14日出版总第5期——《赈灾专刊》,本期16开4版,2张白纸单面印刷,手写复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92年第1期于2月25日出版,此为总第6期,本期16开4版,白纸双面手写复印。自本期起,中缝开始刊登广告。</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92年9月25日出版第5期(总第10期),本期16开2版,白纸双面手写复印。此期是蚌埠市第三届文化艺术节“封片专题邮展”专刊,属临时增刊性质。</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92年第5期(总第11期)于10月出版,本期16开4版,白纸双面手写复印。此期应为第6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蚌埠市原地封片研究会”会刊自1991年2月10日试刊(刊名《封片苑》),至1992年10月出版最后一期,共出版了12期,存在1年8个月。期间参与办报的人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正如在总第5期 “编后话”中说的那样:“其中有不少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尽在不言之中”。最终《封片苑》因为资金的原因,难以为继,在1992年勉强出齐6期后停刊,甚是遗憾。</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5、《南山邮讯》:</b>由我市著名集邮家陈印白先生题写刊名的集邮报刊寥寥无几,据笔者所知,除《封片苑》外,《南山邮讯》是一个。1988年5月中旬,由谢有怀主编的《南山邮讯》创刊(图5),16开6版,单面油印。月刊,每月15日前出版。《南山邮讯》的创刊号一反排版常态,左上角套红印刷的“创刊号”三个字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第二版是时任省邮协常务理事的陈印白和市邮协秘书长吕维邦的贺词;第三、四版是“交换、收购、代售”;第五版“集邮在安徽”报道安徽省内的集邮信息;第六版“史料连载”,选取《中华邮票会拍卖部章程》,在今日也是很好的集邮史料。</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南山邮讯》第2期同为16开6版,单面油印。继续刊登《中华邮票会拍卖部章程》和报道安徽省内集邮信息的“集邮在安徽”。第3-6版全为销售邮品栏目。</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南山邮讯》笔者只见到这2期,具体出版了几期,还请知情人补充。</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6、《财院邮花》:</b>《财院邮花》(图6)是安徽财贸学院(今安徽财经大学)集邮协会于1988年创办,16开油印(横8开纸单面油印后折叠成16开),杂志型。主编:何涛,编委:姜银春、汪雷、李富强,责任编辑:赵建设,刻版:刘文斌。《财院邮花》每期有8-10页(不含封面、封底)。创刊号内含“会员录”、“新邮消息”、“邮票欣赏”、“集邮知识”和“邮海趣事”栏目。</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第2期有8页(不含封面、封底),刊头套红油印。此期依然按照“新邮消息”、“邮票欣赏”、“集邮知识”和“邮海趣事”的栏目排列。收录“何为专题集邮”(翔云)、“美丽的画卷,博大的气魄”(纪由)、“中国邮史简话”(建设)、“中国第一套邮票是怎样诞生的”(小毅)等邮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第3期为16开单面打字油印,10页,取消了封面封底,刊头套红油印。“雄浑壮观,古朴典雅”(江涛)、“漫谈收集明信片”(林木)、“集邮有感”(飞龙)、“良友”(傅军)等有份量的邮文。</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此三期《财院邮花》皆为1988年出刊,但每期没有注明详细的出版日期。《财院邮花》具体何时停刊?共出版了几期?还请知情人补充。</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7、《今日邮市》</b>:1992年8月8日,由蚌埠市邮电局白淑英编印的《今日邮市》创刊(图7),售品型邮报,横8开2版,胶印,不定期出版,每月1-3期。创刊号除了“出门靠朋友”(发刊词)外,还有“今日邮市与股市及其发展趋向”(罗有良)和“市场动态”两篇文章,第二版为“封片之友俱乐部”,刊登邮友和各地邮刊报的广告。</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今日邮市》总第3期(1992年12月号),报头换成郭润康题写。“在湄洲湾畔——《妈祖》邮票首发式侧记”(郑金鹏)、“股(邮)投资技巧漫谈(一)”(朱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笔者所藏的创刊号第1版的右下角,有白(淑英)用圆珠笔写给“董邮友”的便函,落款为“8.28”;在报名下有号码机打印的红色“8.8-10月”。笔者推测,《今日邮市》于1992年8月8日发行总第1期,总第2期于11月发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今日邮市》出版了几期?何时停刊?请知情者告知。</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8、《金字塔》:</b>蚌埠市还有一份由我国著名集邮家郭润康先生题写刊名的邮报,那就是1993年8月8日创刊的《金字塔》(图8)。由秦文珠主编,金字塔集邮俱乐部和金字塔多元投资联合集团主办的《金字塔》为售品型邮报,创刊号为16开4版手写胶印,后改为16开4-8版,胶版印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笔者藏有1994年的增刊2期。“94增刊”除了“关于《谁是‘猴王一世’接班人》”(刘格文)、“再论拜年封‘猴王一世’接班人”(刘子辉)两篇邮文外,其余都是售品目录。而“一九九四年增刊”也是两篇邮文(“J173(4-3)错莫大焉”、“投资热门珍邮,获利水到渠成”),其余都是售品目录。彰显《金字塔》是售品型邮报的性质无疑。</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9、《金字塔邮市导报》:</b>由金字塔集邮俱乐部和金字塔多元投资联合集团主办,立交桥邮社联办的《金字塔邮市导报》(图9),职业证券投资者秦文珠主编,为售品型邮报,16开套红印刷。笔者所藏为1995年1月28日出版的第26期,在第4版“重要启示”称,《金字塔邮市导报》暂以内部资料的形式不定期出版(基本上每月1期),将根据邮市冷热或半月1期或双月1期。而秦文珠在第1版《起点——新年祝词》中称:“从91年的《拾遗补缺》,92年的《今日邮市》,93、94年的《金字塔》,到今日的《金字塔邮市导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几种报刊之间似乎有着传承关系,这也解释了《金字塔邮市导报》为何在1995年1月28日,期号就已经排到了第26期的缘故。<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0、《邮友通讯》:</b>1988年1月31日,由蚌埠集邮协会邮友主办的《邮友通讯》发行(图10),横8开单面油印。第1期的“刊头话”说:“1987年,蚌市集邮工作硕果累累,既有丰富多彩的邮品参加了全国、省、市各级展览,又有内容新颖的论文获得各级专家及邮友的好评,集邮爱好者人数的增加,集邮协会集邮小组不断的涌现,更使得市集邮工作不但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了促进我市集邮工作更上一层楼,我们几个邮友自动组织编排了《邮友通讯》这一刊物,刊物主要刊登集邮爱好者心得、要求或论文,刊物页刊登集邮爱好者邮品的需求或出换信息”。从笔者所藏两期《邮友通讯》的内容看,编者的视点是放在全市集邮的角度,加之公示的收稿人是侯宝玉(当时负责全市集邮协会工作),可见编者在蚌埠邮坛的地位颇高,与市邮协的关系也不一般,但具体的是哪些人,时至今日还是一个谜。<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1、《邮趣》:</b>蚌埠电化厂是蚌埠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的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大庆路2号,占地面积6.02万平方米。该厂于1970年利用原钢铁一厂白云石车间旧址建立,1971年投产,是为配合1958年12月动工兴建的蚌埠平板玻璃厂的生产而配套建设的,年产烧碱3000吨,还生产盐酸、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等,1995年并入“安徽蚌埠八一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集邮小组”成立于1985年1月25日,是蚌埠市第5个成立基层集邮组织的单位(见《辉煌十年——蚌埠市邮票公司成立十周年纪念》),荣获1985年、1988年蚌埠市集邮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蚌埠市总工会授予“先进读书小组”称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邮趣》1987年4月创刊(图11),为手写底稿,16开纸单面复印,对折装订成13×18.2厘米(约为32开本)的杂志型邮刊,每期页数12—24页不等,有封面和封底,有目录、前言(或“编者的话”)。《邮趣》刊名题字有三种,创刊号和第2期的不同,从第3期开始,换用时任安徽省邮协副会长金运扬的题字。《邮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图文并茂,因为是复印的邮刊,内容文图相配,编辑规范,这与当年大多数集邮组织或集邮者使用蜡纸刻版,或用中文铅字打字机蜡纸打字,用油印机印刷的纯文字的邮报相比,可谓是鹤立鸡群,卓尔不凡!从中可以看出当年我国企业职工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集邮活动复苏以后群众性集邮团体的勃勃活力。</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邮趣》有2个第8期,出版日期分别为1989年10月和1990年4月,时间相差半年之久。估计是在编辑后一个第8期时,错将本应是第9期的误写成了第8期,造成了2个重复的第8期。后来在编辑1990年6月出刊的本应是第10期的时,将错就错地延续为第9期了。</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笔者藏有《邮趣》1-9期(共10期)。《邮趣》究竟出版了几期?何时停刊?还请知情人补正。</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2、《藏品交流》:</b>《藏品交流》由蚌埠铁路分局客运段洪炘昌主办,1985年创刊,16开油印。<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3、《铁道邮苑》:</b>《铁道邮苑》是蚌埠线桥大修段邮协的会刊,1988年创刊,每月出版1期,由张上海主编,出版之初是16开手刻油印,1992年改为电脑排版,内容比过去增加50%。笔者收藏的是1997年第6期(总第89期),为横8开,电脑排版油印,主编:张上海,印刷:杜盛龙(图12)。在蚌埠线桥大修段邮协“一九九二年度工作总结”中曾提到编办《铁道邮苑》:“相继刊登完《中国集邮之最》(自编)、《吉尼斯世界集邮之最》的连载,今年又刊登《中外集邮史大事记》(邮协自编)、《集邮征文》连载预计明年12月底登完。此外,还有《收藏家族》(自编)系列连载”。由此可知,此刊为邮识型,而且水平还颇高。<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4、《邮海信息》:</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1977-2012》第245页,收录有蚌埠林福康主编的《邮海信息》一种,冯锦濂藏有第26期和第28期。<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5、《明信片目录》:</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第247页,收录有蚌埠林聪主编的《明信片目录》一种,无期号,无出版日期。<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6、《复品出让目录》:</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第249页,收录有蚌埠徐潮扬主编的《复品出让目录》一种,冯锦濂收藏有1995年10月出版的1期实物。<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7、《封片苑副刊》:</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第148页,收录有“蚌埠原地封片研究会”出版的《封片苑副刊》,冯锦濂藏有1-6期,第6期的出版时间为1993年10月。<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18、《邮迷》:</b>在郑军编纂的《集邮报刊目录1977-2006》中,位列“安徽省”第199号,是由“蚌埠烟用束丝厂集邮协会”出版的《邮迷》。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邮刊出版信息。<br></div> <b>19、“蚌埠五中”的集邮小报:</b>报名未知。据蚌埠邮友刘国庆介绍:他在“蚌埠五中”求学期间,亲身参与了学校集邮小组的集邮小报的编辑工作,不久前在搬家时还在藏品中看到该小报。相信找到它只是时间问题。<br><b>20、“蚌埠二中”的集邮小报:</b>报名未知。“蚌埠二中邮协”成立于1986年9月。在《蚌埠市邮协1992年工作总结》中提到:“‘二中’出版内部小邮刊”。由此可知,“蚌埠二中”出版过小邮刊。<br><b>21、“南空”的集邮小报:</b>报名未知。“蚌埠第二空压机厂”俗称“南空”,于1986年5月成立邮协。在《蚌埠市邮协1992年工作总结》中有:“‘南空’出版内部小邮刊”的记录。<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怀远县</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22、《怀远集邮》:</b>为了推动怀远县集邮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集邮爱好者和会员的需要,由怀远县集邮协会主办的《怀远集邮》于2010年10月1日创刊(图13)。该报为8开2版,报名由怀远县文化馆书法家王浩先生题写。创刊号印刷300份,以后每期印刷200份,大部分报纸随“邮送广告”夹送宣传,小部分散发给会员。《怀远集邮》版面虽少,但栏目设置齐全,如第一版设有“皖邮风采”、“榴城邮苑”、“新邮预报”、“集邮快讯”、“集邮课堂”等栏目;第二版设有“邮品之窗”、“邮票背景”、“收藏天地”、“热点关注”、“会务公示”等内容。</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为配合2011年邮资票品的预定,《怀远集邮》在2010年11月10日出版了第2期,该期主要是围绕新邮预定工作而展开的,但不乏像“引人注目的‘生肖赠送版’”、“《安徽省中小学生‘玉兔迎春’生肖邮票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欣赏”的内容,为新邮预定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怀远县商函集邮公司的表扬。</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怀远集邮》因“商函集邮公司”人事调整和出版经费无着落等原因,在2011年1月26日出版总第3期后停刊。</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3、《榴城邮刊》:</b>怀远石榴驰名全国,怀远县城有“榴城”的美誉。由怀远县韦勇主编的《榴城邮刊》,为售品型油印邮报,16开4版(2张单面)。笔者藏有1996年第12期(图14)。<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4、《榴花》:</b>《榴花》(图15)于1991年9月10日创刊,每月10日出版,横8开单面3张,手刻油印,售品型邮报。联系人为“怀远县人民法院毛长新”,但编印运作刊物的是毛长新的儿子毛均,此时他还是一位高中生,借用其父之名与单位地址,以增强购品人对邮刊的信任度。<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5、《榴花邮刊》:</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第216页,收录有怀远毛长新和张中宇主编的《榴花邮刊》1991年11月出版的第4期。笔者当年听毛均说过,他编印的邮刊名称是《榴花》,但笔者之前未见过此刊。1995年9月,笔者决定编印一份半邮识半售品型的邮报,为避免刊名与《榴花》撞车,故而把邮刊命名为《榴花邮刊》。《榴花邮刊》(图16),张中宇主编,横8开2版,单面油印,半售品型邮报,只发行了1期,印量100份。<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固镇县</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6、《邮缘》:</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第121页,收录有固镇县阚爱云、朱秉军主编的《邮缘》,冯锦濂藏有1993年5月出版的1期。</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四、五河县</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7、《五河邮声》:</b>1999年初,五河县邮协三届一次会议决定出版会刊,由五河县邮政局和五河县集邮协会主办。1999年6月,《五河邮声》创刊(图17),采用8开2版印制,自第5期开始套红印制。《五河邮声》的创立,对于传播集邮知识,反馈集邮动态,丰富集邮爱好者的集邮文化生活,促进五河县集邮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五河邮声》从第3期开始标注出版日期。</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02年4月20、21日,五河县邮协承办“苏鲁豫皖周边县(市)三届一次集邮联谊会”,《五河邮声》第8期提前于18日出版,此期对历届联谊会作了简介,让集邮者了解“苏鲁豫皖周边县(市)集邮联谊会”的发展历史,对配合此次联谊会的举办做了很好的宣传。《五河邮声》自此期后未见出版。</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28、《淮河邮刊》:</b>1987年,由五河县集邮者张道勇、王德斌、张宗彦组织成立“五河县民间集邮联谊会”,出版会刊《淮河邮刊》(图18)。由易干(王德斌)主编,16开单面油印,每月1日发刊,每期有7页左右。《淮河邮刊》主要内容以邮品交流、出售为主,辅以集邮知识,对外免费发放、交换。编发两年左右,大约出版了28期,于1989年末停刊。</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冯锦濂藏有1988年3、5、6、9月,1989年1月诸期。笔者藏有1988年第5、第6期。第5期印了315份,第6期印量是350份。</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29、《天井集邮》:</b>五河县集邮者张元东、陈宏昌,于1995年底创办“安徽省天井集邮俱乐部”,会刊《天井集邮》创刊(图19),由张元东主编,16开4版,油印,逢单月出版。创刊号主要为售品目录,从1996年3月《天井集邮》第2期起,改为纯邮识性邮报,主要刊登集邮知识,FIP集邮评审专用规则,邮刊广告等内容。1997年7月,《天井集邮》在发行总第10期后停刊。<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b> 30、《天井集邮副刊》:</b>为了把《天井集邮》办成纯邮识邮刊,“安徽省天井集邮俱乐部”于1996年又编发了《天井集邮副刊》(图20),横8开单面油印,售品型邮刊,按专题方式编排,方便收集专题的邮友选购。《天井集邮副刊》大约出版了5期告停。笔者藏有1996年第2期(总第2期)。<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left;"><b>31、《淮河邮桥》:</b>在《冯氏集邮报刊目录》第176页,收录有五河县徐刚主编的《淮河邮桥》,冯锦濂藏有第8期,无出版日期。<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32、《中华集邮剪报》:</b>1997年10月,“安徽省天井集邮俱乐部”在编发《天井集邮》的成功经验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中华集邮剪报》试刊号诞生了(图21)。张元东、陈宏昌任主编,报名的题写者是时任安徽省邮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吕维邦。试刊号为8开4版胶印,试贰期于1999年1月出版,16开8版胶印,自此期起至总第7期和第10期,报名由我国著名集邮家郭润康题写。总第8期、第9期的报名是北京集邮家张林侠题写。</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经过两期试刊的试验,《中华集邮剪报》于1999年4月正式创刊。1999年6月出版的第2期(总第2期)的“期”,误为“题”。8月出版的第3期(总第3期),总期号误为“总第5期”。总第6期出现了双报名,除第1版设计了郭润康题写的报名外,第3版另有张林侠题写的报名。总第7期、总第8期和总第9期、总第10期,各自由2期合为1期,分别有各自的报头,各占2版。</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2001年1月1日《中华集邮剪报》出版总第10期(休刊号)后,宣布休刊。报纸型的《中华集邮剪报》除了这12期外,还与“中华•邮缘联谊会会务专刊”的《邮缘》,于2000年12月5日联办了1期专刊,占用了《邮缘》2个版面,报头还是采用张林侠题写的。</div></div> 今日的记录,明天的历史。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我国集邮报刊发行的高峰期,官方的、民间的集邮团体和个人出版了数以万计的集邮类报刊。仅新加坡集邮家冯锦濂编纂的《冯氏集邮报刊目录1977-2012》就收录了8613种,但还不敢言已收集齐全。笔者早就想把蚌埠地区的集邮报刊梳理一番,可是一直决心难下,原因就是掌握的实物和资料都十分匮乏。2019年是笔者的幸运之年,我有幸得到了陈洪赠送的陈印白先生的部分集邮遗物,内有一部分本地的集邮报刊;年底时接受了吕维邦和张元东的集邮报刊馈赠,使我的集邮报刊整理工作增加了十分重要的资本,致使我下决心把蚌埠的集邮报刊资料整理出来。蚌埠的集邮报刊肯定不止以上介绍的这32种,此文就是一个引子,先建起来一个框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遗缺的部分希望知情者跟进弥补。<br>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南京郑军,无为张磊和我市的吕维邦、侯宝玉、张元东、丁树奎、徐其峰、王治国、王志刚、洪炘昌等邮友的帮助,浙江平阳的陈志昌老师更是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br><br><b>参考文献:</b><br>1.郑军,《集邮报刊目录1977-2006》,2009年版;<br>2.冯锦濂,《冯氏集邮报刊目录1977-2012》,王建平集邮图书工作室,2019年2月;<br>3.张磊,《安徽省集邮文献资料汇编》,襄安青少年集邮协会,2007年10月;<br><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原载2020年《安徽集邮》第3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