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春访白衣庵</p><p>刘承尧</p><p> </p><p> 这个春天,莫名地流行起了一股可怕的瘟疫。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在忧虑中期盼着希望。面对窗外,我常常思忖,大地上那一点一滴的绿意,何时能化作五颜六色的笑靥?----罢了,还是应该沉住气息,静待花开。我知道,这个世界从来都是挫折和希望并存,黑暗与光明同在。</p><p> 渐渐地,阳光从温柔变得艳丽起来。惊蛰过后,万物像领了旨意一般,努着劲地向上成长。自然界就这么神奇,一切都有造化。任何事物,都在成住坏空的过程中演绎着自己的惊天动地。疫情亦是如此。</p><p> 一个下午,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我驾车携妻带子,参访七十里地开外的白衣庵。白衣庵,位于我市南部的云蒙山上。云蒙山并不高,却是个有灵气的地方,相传那里曾是历史上鬼谷子、孙膑的兵家圣地。同行的还有从滨州赶来的三位比丘尼师父。当然,我们是提前邀约好,一同前去参访的。白衣庵的住持是一位年近古稀的比丘尼老师父,她已在这里修行了十四年之久。老师父早早地在山下迎接我们,一行人相互问讯行礼之后,老师父前面引路,我们后面跟随,一起登山访庙。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老师父边介绍,边登山,一会功夫就把我们甩出老远,还时不时回头驻足,微笑着等候我们。我那两岁的小儿,竟然也要坚持自己登山,一步一个台阶,乐此不疲。----说是登山,其实是沿着一条厚石板铺成的台阶拾级而上。台阶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有苍翠的柏树,有含苞怒放的杏树,有尚未发芽的板栗,还有很多虬枝峥嵘的青檀。这山中的空气真是清新,阳光透过密密的林子,洒下一束束的光辉。屏住呼吸,静听,处处是婉转的鸟啼,然后深吸一口,满腔尽是大自然的气息,伴着春的芬芳,沁人心脾,又如醍醐灌顶。</p><p>不知不觉间,白衣庵的山门显现眼前。群树掩映下,白衣庵三个隶书鎏金大字闪闪发光,直入人心。山门左前方,是一棵青檀,历史记载鬼谷子为纪念母亲特意从南国移植而来。如今历经千年,螭龙盘踞,虽老态龙钟,却依然保持活力。从山门环顾一周,白衣庵规模并不是很大,却十分清净庄严。老师父打开山门,我们依次而入。白衣庵坐北朝南,布局紧凑,结构整齐,分东西两院。西院是专门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正北居中为圆通宝殿,东厢房为药师殿,西厢房为财神殿,东西厢房两侧各建有钟楼和鼓楼。山门两侧分列着各朝各代的石碑文物,彰显了白衣庵的佛教文化和悠久历史。东院是2014年老师父再次主持修建的僧寮、斋堂等打坐休息的场所,严格意义上说,是最为清净的地方,一般游客和香客是禁止入内的。</p><p>在西院圆通宝殿的西侧,有一座紫丁香碑,是清代所立,阳面镌刻一株紫丁香图,阴面是附近安驾庄村村民刘宝符先生的书法,上面记载着:此庵乃此山之最,此株为此庵之宝。因此,这座紫丁香碑,一度被成为镇庵之宝。从此碑,经西门,出西院,来到一片开阔地,这里是白衣庵的菜园,也曾是老师父早先搭茅棚修行的地方。放眼望去,整个菜园被茂密的青檀树环抱着,下午的阳光从树梢上落下来,笼罩在每个人的身上,朦朦胧胧的,像一层薄纱,偶尔出现几个彩色的圆圆的光晕,像极了仙境一般。菜园中,挖掘井眼一口,常年保持水位,水质清凉甘甜,不含一丝杂质,是白衣庵的主要水源。菜园里目前尚未种植瓜果蔬菜,但一垄一垄的荠菜、白蒿等野菜,既鲜又嫩,着实让人心生喜爱。菜园北侧的龙王庙和菜园南侧的山神土地庙,虽然构造小巧,但不失庄重,反映出老师父对众生的无限感激和敬畏之情。</p><p> 参观完毕,老师父热情地带领我们到斋堂用茶,并拿出水果给我们吃。从滨州来的三位比丘尼师父,已经被白衣庵周边的景致深深吸引,他们流连忘返,若有所思。在沏茶倒水之间,我看见一缕金色的阳光悄然斜射进斋堂,如此祥和,如此清净,如此庄严。</p><p> 我想这就是缘分吧。与春天的缘分。与白衣庵的缘分。与众生的缘分。与大自然的缘分。你看吧,一个境界就可以让身心开阔、当下释然,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好忧虑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