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本文初名“鸭母河的那点事”,考虑到“那”字易产生误解,似乎把自己置身事外了。若改为“鸭母河的这点事”,“这点事”3个字又显得对鸭母河敬畏不足。所以,美篇最后定名为“鸭母河的故事”(分上、下两篇)。众所周知,“故事”有许多是虚构的,有的半真半假。而我现在讲的“鸭母河的故亊”,却是千真万确的。这张“河映朝霞”,就是我于2016年3月初,用手机拍摄的一幅鸭母河风光照(本美篇中照片皆由作者手机拍摄)。为讲好这个故事,我拍摄积累了大量照片,查阅了许多资料,去实地走访踏察,与沿河居民多次交流,到当地有关部门反复咨询,甚至还直接向地方政府领导请教过相关问题。</p> <p>鸭母河在哪里?它就在我居住的“山海湾温泉家园”楼下,我们日夜相伴已10个冬春。因为这条河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九所镇,所以我的这个故亊,是循着“鸭母河(溪)”、“九所”和“山海湾温泉家园”3条主线来讲述的。</p> <p>乐东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的西南部,九所镇则是乐东县最南部的沿海地区。这张“示意图”,可以使读者对九所地区的周边地理环境一目了然。九所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铁路贯通,公路成网,南临大海,北依群山,中部为“冲积层小平原”,原始植被覆盖率高,区域生态环境良好。这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温度25.4度,年降水量达1653.4毫米,平均日照量度1300小时,阳光充足,湿度适中,干而不燥,润而不潮,四季温润,长夏无冬。许多北方人把这里当作避寒胜地,养生天堂。</p> <p>九所南部海湾名为“龙栖湾”,新城区最主要的两条交通干道,一为“九龙大道”,一为“龙湖大道”。我所居住的小区南向约500米的一座小山,称“龙虾岭”。距此不远,还有座颇具规模的“太龙水库”。初到九所,看到和听到在中国最南端的一个小镇,周边有这么多带“龙”字的地方,感到很亲切,甚至有点归属感。因为作为一名黑龙江人,我把“龙栖湾”自释为“黒龙江人栖息的海湾”。也许真是缘分,我站在家里的阳台上,偶尔能看到空中有“龙”浮现。</p> <p>直到一年后才知道,这“龙”字缘于一个传说。据说南海龙王因管辖的区域太大,拟在北部海疆建所行宫。有次巡视至现三亚湾以西的九所一带,看到这里山青水秀,碧海蓝湾,海滩平缓宽阔,沙粒细腻纯净,海水清沏蔚蓝,岸边有溪有田,心中大悦,决定在此地住下来。</p><p><br></p> <p>原有一条蛇精盘居在这里,不甘将地盘拱手相让。双方约战,打得倒海翻江,天昏地暗。近海两个小岛上的渔民,为龙王敲锣助威,击鼓助阵,(后来东边小岛被龙王封为“东锣岛”、西侧岛封为“西鼓岛”)。结果可想而知,南海龙王大胜而归。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海南岛东线沿海,一年要刮几次台风,而这里几年遇不到一次。当地百姓为感谢龙王恩泽,便将龙王的寝宫称“龙栖湾”,龙王健身娛乐的地方称“龙腾湾”,龙王洗浴的地方称“龙沐湾”,这就是乐东南部沿海三湾名称的由来。</p> <p>传说並未到此为止,接下来便演绎出了“鸭母的故事”。当初,九所海边有一只雌鸭,形色出众,远近闻名,身边总有众多追随者,被捧为“鸭公主”。有一天,她在海边游玩,被一名“蟹”将军发现。蟹将军见色起意,欲调戏鸭公主,公主不从。蟹将军怕鸭公主逃脱,就用蟹腿夾住鸭腿往海里拖,鸭公主痛得拼命大叫(从此留下了病根,鸭子走路跛脚,经常呱呱大叫,再也不敢去大海中游玩觅食了)。此时一位龙王帐下的“虾”将军听到叫声赶过来,将鸭公主解救出来。“美雄救美”,鸭公主与虾将军彼此一见钟情。此后,他俩经常在海边的一块长条石上幽会。有一天他俩只顾亲热,忘了海水退潮,虾将军无法也不想再回归大海,最终死在长石上。鸭公主哀伤至极,瞬间羽脱色变,经常呆若木鸡,由“鸭公主”一下子变成了“鸭婆(母)”。为远离伤心之地,鸭母搬到九所北部近山处。但她一直坚持天天顺水南来祭奠虾将军,直到终老。后来,这里的人们将两侧已草木繁茂的葬虾长石岭,称为“龙虾岭”,将鸭母由北向南来的水道称“鸭母沟”。从此,龙虾与鸭母昼夜相伴相守,岭沟再未分离,美名流传至今。</p> <p>传说归传说,但九所一带鸭子多却是不争的亊实。这里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丰草盛,加之濒海,鱼虾和贝藻类等水生生物富足,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极好的生境,其中就有大量野鸭到此聚集。当地居民感受到养鸭方便,肉蛋营养丰富,既能自食,又可当作商品,而且饲养成本低,所以就逐渐形成了养鸭的习惯。至今这里市场的“有机鸭”和鸭蛋依然数量多、质量好、交易量大,深得广大外来消费者的青睐。</p> <p>为求证当地人普遍养鸭,並了解是否“绿色有机”,近日我到鸭母溪下游考察。在九所老镇溪畔的稻田里,我拍下了大量照片。时近傍晚,一位30多岁的小妹,前来赶鸭回家。只见她拔起原插在稻畦上、顶端系着红绿两色布条的一根长竹竿,口中“噢、噢”吆喝了两声,散牧在稻田地里的上千只鸭子,立即齐声“呱、呱”呼应。应声並非嘈杂噪乱,而是基本齐整,很有节奏感,就象正在接受检阅队伍的士兵齐声回应首长的问候。鸭主后来告诉我,她养的这群鸭,共2000多只,像她这样规模的养鸭户,村里不止一家。我问她养鸭的历史,她说家里已连续养了几十年。正说着话,来了一辆机动三轮车买鸭。交易很简单,小妹去稻田将鸭赶入岸上的临时围拦中,然后一只只抓起,放入货车的鸭笼里,按只计价。没过10分钟,又来了一辆买鸭的小货车,两车先后买走了160多只鸭。</p> <p>这位海南小妹的无意介绍,以及我亲眼目睹稻田中散牧的几千只肥鸭,还有巧遇的活鸭现場交易。自然让我联想到,这条源自北部、流来九所、多年形成的深水沟,得名“鸭母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鸭母沟”何时改为“鸭母溪”,目前虽然尚无定论,但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传统文明的不断弘扬,文化程度的普遍提升,“沟”改“溪”应是水到渠成之事。</p> <p>九所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地貌特征明显,北山南海,南低北高。北部多为山区、浅山区、丘陵和台地。中部和南部则是河流阶地,海成阶地,冲积平原和沿海滩地。九所地区的3条天然河(望楼河、九所沟、抱套河),均为北南流向。九所城镇中心北行约10公里,便是一字排开的峨背岭、白面公岭、鱼打鼓岭、西山岭和大岭。这里地势凸凹不平,沟壑纵横。为充分利用淡水资源,防止下游洪涝灾害,国家在此区域先后建成“长茅”、“石门”、“太龙”等水库,有的蓄水量达亿立方米。而不能入库入河的大量散流雨水,或在山坡下形成泡沼,或顺山沟下流。天长日久,风吹日晒,水沟两侧的灌木竹丛更高,藤萝蒿草更密,岸坡渐渐固化,形成自然固定的水道,人们往往把这些水道称为“沟”。其中有一条“九所沟”,流经九所镇西边向南入海。而在“九所沟”的东侧,还有一条较大的“沟”,从九所东边南流入海,我所讲的就是东边的这条“沟”。</p> <p>九所地区北部,山连山岭连岭,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阻住了海南岛北部南袭的寒气和潮气。特別是其中的一山(毛公山)一岭(尖峰岭),都是著名旅游景区。与九所新区直线距离只有35公里的尖峰岭,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唯一山海相连的国家森林公园”,“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热带雨林”。这里古木参天,藤萝缠绕,溪水潺潺,云雾缥缈,融大山、大海、大森林于一体,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植物精气浓度大,是疗养避暑度假胜地。北部的山区和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涵养了水源,辅以充足的阳光,这里理所当然就成了天然大氧吧,它对九所地区优良的空气质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照片中的远山即为尖峰岭,近处则是距我家只有3000米的“镜湖”。镜湖原本水面宽阔,水平如镜,波光粼粼,景色秀丽。但由于多年来的围湖造田、废水排放和面源汚染,湖中长满了“水葫芦”,四周充满异味。投重资修建的环湖观光栈道,难得有人光顾。许多慕名远道而来的观光客,目睹此景,扼腕叹息,不顾旅途劳顿,转头打道回府。</p> <p>鸭母溪发端北部山区,属季节性水流。虽然其初源只是涓涓细流,但它的主水道经多年冲刷,地势相对低洼,所以在下流的一路上,又有两侧多条小水流汇入。</p> <p>鸭母溪从山谷流出,轻盈的跳跃着,唱着欢快的歌,带着热带雨林的气息,散发着南方泥土的芬芳,一路奔九所镇而来。经过约10公里的流程,水中携带的泥沙不断自然沉淀,溪流水色有所清亮。我到上游踏察拍照时,手机屏幕上就闪现出一幅梦幻般多彩画面。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溪流上空的燦烂阳光,透过热带雨林的粗枝密叶,散射出七彩光环。就连溪水的沿边,也镶嵌着难得一見的彩虹。这奇特的天象,真令人叹为观止。</p> <p>同一条溪流,同一样背景,只几秒钟时间,就变换出另一张令人炫目的彩片。</p> <p>这是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西线“九所互通”路段下的两个涵洞,北来的鸭母溪,就是通过它顺利穿越高速公路,流向九流新城区的。</p> <p>既然鸭母溪流到九所镇,那就该说一说“九所”了。当然,说九所,是为讲鸭母河。至于“九所”的来龙去脉、概况特色等,那则是另一个故事了。在这儿住过3年以上的人都知道,现在的九所新区早已今非昔比,俨然已成为旅游度假、避寒养老的一座新城。</p> <p>时至今日,九所新城区虽已成型,但高档住宅、大型超市、星级酒店、三甲医院等项目仍在加快建设。这是山海湾温泉家园门前的“龙湖大道”,照片摄于2020年12月10日。</p> <p>当年的九所老镇北部,一片草塘,鲜有人跡。进入21世纪,海南省全岛开发的步伐加快。省政府同意乐东县将沿海的九所一带划为“新区”,並将“新区”设定为乐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物流与信息中心,还将其列为“省重点城镇建设示范区”。尔后,“乐东九所新区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于2001年12月31日开始实施。为作好招商引资工作,新区加快了给排水、供电、主要交通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p> <p>几年之后,由于海南岛东线开发出现过度倾向,西线开发的潜质开始显现。特別是位于“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南部沿海地区,引起了企业家们的极大兴趣。一些有识之士,从中看到了商机。一时间,九所新区车水馬龙,热闹非凡,外埠商客蜂拥而至,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九所镇党委和政府在新区盖了楼,並搬过来办公。据说,当时还有县领导动议,将县城迁至九所新区,开发商已为县四大班子盖好了办公楼。后来不知何故,此事不了了之。 、</p> <p>2008年4月,一位黑龙江省的王姓民营企业家,成功竞拍下西线高速公路九所互通段西侧、鸭母溪畔的173亩土地,规划建设“山海湾温泉家园。2008年12月破土动工,修筑鸭母溪北岸护堤,叠坝蓄水。2009年2月,家园1区正式开建。</p> <p>鸭母溪北岸护堤完工,叠坝蓄水后,水面明显加宽。我拍的这张鸭母河雨后照,更突显了它的秀丽和美妙。在外来人眼中,这规模哪里是“溪”,分明是“河”。山海湾温泉家园开发之初,许多人对这条水流叫什么名字並不知晓。听当地人呼之为“鸭母沟”或“鸭母溪”,购房者顺其自然,就称其为“鸭母河”了。于是,由2009年开始,鸭母河的称谓正式流传开来。</p> <p>待山海湾温泉家园5区开工建设后,亦如家园1、2区一样,在鸭母溪北岸修堤,在溪上叠坝。这样一来,山海湾温泉家园3个区即两个大院的河沿长度达2000多米,水面最宽处超50米。虽然当地官宣仍为“鸭母溪”,但两个大院及院外众多楼盘的几万名外来人,都把这溪流称为“鸭母河”。我从“百度”上下载了一张九所镇区地图,根据自己现已掌握的资信,在上面绘添出这段水流的标识。相信看过之后,对鸭母溪与鸭母河的关系、鸭母河是人工河还是自然河的疑惑,都会有个明确答案。对山海湾温泉家园与九所的区域地理定位,也会有清晰的认知。至于鸭母河与山海湾温泉家园的关系,可以用一句话说明:鸭母河因山海湾温泉家园而生,山海湾温泉家园因鸭母河而兴。</p> <p>鸭母河流出家园5区最后一道闸坝后,又恢复了溪流的原貌。它穿过西线铁路,流经九所老镇,尔后一路南流奔海。在与九所镇工作多年的一位领导交流时,他向我强调了三点,一是鸭母溪上游来水可能与“长茅水库东引灌渠”有关,这一点我是认同的。从地理位置上判断,鸭母溪与该渠在九所北部有所交汇。丰水期灌渠途中溢出之水,引灌沟槽分流之水,灌溉排放余水,都会排入溪中。</p> <p>他强调的第二点是,鸭母溪流经山海湾温泉家园段的水面,並非开发商人工拓宽。对于他的这个观点,我部分赞同。因为我到家园5区最后一道闸坝下看过,水自坝上溢出后,溪两侧再无任何人工建筑,应是保持着原始状态。这里的水面亦宽近30米,甚至比院内坝上的水面还要宽。这就说明家园上朔这2000多延长米水道,原本就比较宽阔,但因无存水而形不成大的水面。在溪流上梯次叠坝后,蓄水量加大,水面向南扩展,从而出现了溪面比过去明显加宽的现象。看到水面加宽,天上的太公异常欣喜,戴上了他平日很少戴的紫金冠,驾临鸭母河上空。</p> <p>这位镇领导向我介绍的第三点是,鸭母溪是直接入海的。对于这一点,我作过调查和分析。九所老镇地势平坦,距海只3000米左右,溪流从这里直接入海最正常不过。但鸭母溪是否入海目前说法不一,水道定位也不具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是否有这种可能:过去,鸭母溪是直接入海的。但近些年来,老镇南北原溪流两侧耕地,基本都改为水田,需分流大量用水。不用说这条因流程短、流量小、名字上不了地图的鸭母溪,就是一般的河流,也满足不了这样大面积稻田的常年用水。鸭母溪在九所老镇南北,全部被截留或分流,这里可能成了鸭母溪的“闭流区”。当然,我这只是“分析”,是讲故亊,並非是对鸭母溪水系的科考报告。照片是溪畔大面积的水稻收割后,利用水田养鸭。</p> <p>山海湾温泉家园建成以后,沿鸭母河的1、2、3区总计建筑面积达114万平方米,上万套住房很快就销售一空。由于开发商是黑龙江人,所以这里的最初购房者,黑龙江和东北人居多。当然,现在这两个大院里,全国各省的人均有。停在院里的汽车牌号及路上行人的说话口音,也证明了这一点。</p> <p>现在鸭母河上的建筑,共有“两桥八坝”,先说说“两桥”。进入山海湾温泉家园1、2区正门,是一条宽阔笔直的“椰王大道”。这条两侧是大王椰(俗称导弹椰)树的大道,是家园1区与2区的分界线。</p> <p>椰王大道的终点,是家园的“喷泉广場”。</p> <p>喷泉广場的正南方,有一座钢架实木板面跨河步行桥。由于鸭母河地势低洼,从广場到桥头,要先下16级台階。</p> <p>步行桥虽不宽也不长,但非常实用。河南岸有6座草棚凉亭和2个健身广場,所以桥上往来人员整天络绎不绝。河北桥头两侧各有一副秋千,休闲的人们轮流坐到上面,一边观赏河景一边蕩一蕩,少妇们抱着婴儿站在桥上四处望一望,少男少女和情侣在桥上牵手浪一浪,老人拉手孩子们桥南桥北逛一逛。更多的来者,都会在这里照张相。节日夜晚,桥上多彩的霓虹灯闪亮。站在桥上赏月,圆月在河中随波蕩漾。这迷人的景象,确实令人难忘。</p> <p>另一座桥,是水泥沙石路面的石墩桥。这是一座乡村间的通车桥。何时建成,不得而知。因为是多年前的公用乡间跨水要道,无法封闭管理。加之上空原有高压电线通过,下面不许搞高层建筑。所以房屋开发商在购地时,将这一带状地块剔除。由此造成了山海湾温泉家园两个大院中间隔离,上东为家园1、2区,下西为家园5区。院隔水不隔,家园2区下流之水,就是通过这座小石桥流入5区的。我们习惯地把石桥上称为鸭母河上游(即流经家园1、2区水段),将石桥下称作鸭母河下游(即流经家园5区水段)。</p> <p>再说河上的八道坝。这是鸭母河上游的第一道简易石坝。因年久失修,至今已被水流冲出豁口。此坝虽小而破,却是鸭母溪与鸭母河的分界线。</p> <p>太公为欢迎溪水的到来,特意戴上了红冠,祝贺“鸭母溪”由此升级为“鸭母河”。</p> <p>山海湾温泉家园,更是列出了极强的迎宾阵容。河北岸栽了多株三角梅,它们争着爬上凉亭顶部,缠抱成鲜艳的巨型花团,象一群衣着华丽的少女,昼夜不停的晃动着手臂中的花束,不时向河中洒下花辦,热情洋溢的欢迎着远方而来的贵宾。河的南侧则有几丛天然芦苇,在叶硕常绿、英姿勃发的野芋荷的拥蔟下,像男人们一样挺直腰板,高举着黄白相间且雅气十足的芦花,有的躬身致敬,深情地亲吻溪水,表达着浓浓的爱意。</p> <p>这是鸭母河上的第二道坝,位于家园1区,在跨河步行桥的上游。它有两个小闸门,照片(上)是二道坝的一张截图,下图为二道坝的鸟瞰照。</p> <p>这是鸭母河上的第三道坝,位于跨河步行桥的下端,河水由此流出家园2区。此坝落差较大,高约6米。溢水量大且流速快时,这里就形成了“瀑布”,而且比较壮观。</p> <p>鸭母河下游,也就是流经山海湾温泉家园5区河段上,共叠铸了五座坝。图为河上的第四和第五道坝。</p> <p>这是河上的第六道坝,而第七道坝外形与其它坝雷同,差别只在长短,故不再列图赘述。</p> <p>这是河上的第八道坝,也是鸭母河流经山海湾温泉家园的最后一道坝。</p> <p>河水从最后一道坝溢出,开始水面还很宽,仍保留着“河”的派头。两岸植被虽有破坏,却没见有永久性建筑。太公看到“河”又变“溪”,怒发冲冠,竟将红冠丢入水中。</p> <p>河水再流出百米之后,水面就逐渐恢复到鸭母溪的原有规模。再往下,溪水从乐东高铁站广場前,转流偏西方向,然后通过涵洞穿越公路和西线铁路,向南流往九所老镇。至此,鸭母河及鸭母溪上下游的基本情况介绍,就告一段落。</p> <p>“泄洪”是所有江河的共有功能,鸭母河(溪)也不例外。。今年9月中旬,乐东一带连下了3天雨。待上游下泄的急流抵达山海湾家园时,我冒雨沿河观察。鸭母河第一道坝上的溪流,平时温顺平稳,现在却象脱缰的野马,肆意狂奔,浪头高出坝顶1米多。从这两张照片的比对,完全可看出水量变化之大。如果没有鸭母溪(河)的作用,两岸的田地恐怕早就遭受更大的洪涝灾害了。</p> <p>既然在鸭母河上筑了坝,蓄水和浇地顺理成章。如果没有鸭母河上的八道坝,大量溪水和雨水,随时顺坡下流,必然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象照片上这样的抽水设备,沿鸭母河南岸2000延长米的河段,有10套之多。每当旱季河岸上大片的香蕉林、槟榔园和大棚里的瓜菜渴水,这些抽水设备马上就会启动,从而保证了果农、菜农的收成。</p> <p>多么漂亮的鸭母河的早霞!龙虾岭还沉浸在黎明前的美梦中,鸭母河水却映出了披在它身上的彩纱。家园内沿河的楼、亭、桥、坝、道、場以及许多建筑和绿化“小品”,都化为旅游观光景点,变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家园曾对外有偿发放入门“旅游卡”,可见鸭母河的魅力和吸引力还是相当大的。</p> <p>鸭母河的金色晚霞,流光溢彩,美仑美奂,凭栏眺望,令人心旷神怡。就连夕阳在落山之前,也要恋恋不舍的睁眼自我欣赏一番。</p><p>(上篇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