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杏园学校幼儿园——"快乐冬至"主题教育活动

珍爱一生

<p>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冬至之后日照时间渐长,它告诉人们:冬至到,春将临。在我国古代,人们对冬至十分重视,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由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家乡传统的节日气氛,更让孩子们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让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在冬至来临之际,费县杏园学校幼儿园精心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快乐冬至”主题活动。 </p> <p>  冬至,俗称"冬节",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在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而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黑夜会慢慢变短。在《清嘉录》中,还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足以见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冬至的习俗:古代传统习俗</b></p><p>1、祭祀</p><p>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p><p>2、吃水饺</p><p>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p><p>3、九九消寒</p><p>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 -"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p><p>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冬至南北地区的传统饮食习俗</b></p><p>1、北京馄饨</p><p>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p><p>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p><p>2、吃饺子</p><p>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p><p>3、狗肉羊肉</p><p>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p><p>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p><p>4、红豆米饭</p><p>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p><p>5、台湾糯糕</p><p>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 以示不忘自己的“根”。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p><p>6、苏州冬酿酒</p><p>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 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p><p>7、麻糍</p><p>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p> <p>  冬至三候分别为: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p><p>蚯蚓结:民间认为,蚯蚓是一种阴曲阳伸的动物,冬至节气时,阴气生长旺盛,土地里面的蚯蚓蜷缩着身体。</p><p>麋角解:人们认为麋的角向后生长,是属性为阴的生物,冬至阳气初生,麋感知到了阴气的消退而解角。</p><p>水泉动:冬至节气后,阳气初生森林里面的泉水开始流动,摸起来还很温暖。</p> <p>  教师通过故事、图片、观看视频《冬至的由来》、传唱“二十四节气歌”、念“九九”儿歌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了解冬至的来历、习俗等传统文化知识。对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了地方习俗和传统节日的意义。</p> <p>  开始包饺子喽! 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地方习俗后,孩子们动手学着包饺子,不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让他们感受包饺子过冬至的那份快乐。为节日的教室增添一分色彩。也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孩子们开始大显身手了。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擀皮—放馅—用小手仔细捏饺子.....不一会儿一个个千姿百态、俏皮可爱、独一无二的饺子包好了,看得人眼花缭乱。</p> <p>  一些有经验的小朋友熟练地包着饺子,满脸都是成功感,部分第一次包饺子的孩子虽然动作生硬,但是看他们屏息凝视、认真细致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p> <p>  一个个饺子像一个个小月亮,看着自己包的饺子,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自豪。</p> <p>  用独特的方式制作了"雪人"</p> <p>  冬至这天,北方的人们多吃饺子,而南方的人们则选择吃汤圆,这种约定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那时候人们将汤圆叫做粉圆,煮好后要先拿来祭祖,之后在阖家围桌吃汤圆,寓意团圆,圆满,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今天,我们也来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吧!</p> <p>  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了让孩子们吃的更有营养,厨房的爷爷奶奶特意为孩子们准备了肉陷儿,老师们齐上阵一起动手为孩子们包饺子🥟。</p><p><br></p> <p>厨房里爷爷奶奶和老师们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也不甘示弱,看!我们包的是红糖饺子,寓意明年日子过得甜甜蜜蜜。</p> <p>  午饭时间到了,小朋友们热热闹闹的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饺子。</p> <p>幼儿齐声朗诵冬至的儿歌。</p> <p>  通过这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关于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等,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让孩子对传统节日有更多的认识和认知。同时通过画画和手工的形式,加深了孩子对节日风俗习惯的认识,也增强了孩子对节日的仪式感。带着冬至的祝福活动圆满结束。孩子们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带给他们的热闹与温暖,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动手的乐趣,过上了别具一格的冬至节。</p>

冬至

饺子

孩子

习俗

冬至节

节日

汤圆

九九

馄饨

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