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一座被人们忽视了的古城——隆里古城</p> <p>隆里古镇和青岩古镇、镇远古镇、丙安古镇等并称为贵州四大古镇。</p> <p>人们说到贵州就少不了会讲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和黎平肇兴侗寨,因为他们是贵州旅游的名片,而对隆里古镇却相对知之甚少。</p> <p>贵州黔东南锦屏县的隆里古镇,就象是镶嵌在贵州黔山秀水间的一粒尘封已久的珠宝,更是在贵州少数民族集居地区的“汉家孤岛”,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p><p>走进隆里古镇,满眼徽派建筑宛若梦回江南。井然有序的区划布局透着浓浓的中原人文气息,与贵州依山而建、临水而筑的苗侗木屋角楼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一片白墙青瓦翘角凸墙。</p><p><br></p> <p>隆里古镇座落在锦屏县镜内的一个群山环抱的绿色盆地之中,被千倾良田簇拥,一条龙溪河在其身边缓缓流过。这在多山无平原的贵州來说是极其少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现出前人的慧眼。</p> <p>隆里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即1385年。原为明军进入贵州平定西南的第一座军事屯堡——隆里千户卫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隆里古镇面积有48174平方米,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当时鼎盛时期有城内3700城外7300户军民,是贵州东南门户的第一大军事重镇。今天这里是2007年被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中园历史文化名镇”。</p><p><br></p> <p>这里的大街小巷的道路都是用大小鹅卵石铺设而就的,在两街巷边汉风浓郁的映衬下显得清幽而宁静,别俱一番江南韵味。</p><p>这里的居(村)民大都是从安徽、江苏、江西等省随军迁移而至,而今绝大多数都是当时明军后裔。所以几百年来这里的居民或村民依然传承和保持着汉民农耕文化与生活习惯,与周边苗族侗族文化与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p> <p>隆里古镇虽身处贵州黔东南的大山深处,与苗族侗家长久的相阾而居,却依然崇尚中原文化和江南文风。座落在隆里古镇中心的龙標书院便很好的体现了当时军屯中的军民尚武崇文的精神风貌。</p><p>龙標书院始建于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明军屯军隆里后又在此建院,在清朝中期又重新修善(建国后又陆续进行了修善维护)至今。在隆里屯堡中的小小书院先后走出了三个进士、十八个举人和六十多个贡生,真是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啊,这在贵州乡屯之中也是极其少有的。</p> <p>隆里屯堡军民除了拱卫疆域,农耕自饱外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如今在隆里古镇里面除了将军第这耀武扬威的深宅大院外,还大量存留有古碑表、书香第、三槐第、科甲第等等知名景点和陶家书第大院,当人们从旁走过时无不感受到其所透出的浓浓的书香文砚气息。</p> <p>隆里古城,在建屯筑堡之中不仅应用有大智慧,更是处处隐藏风水玄机。</p><p>例如在隆里镇中有一条全长九十三米蜈蚣街(也称南门大街),特别不完全因为它全都是用双色鹅卵石胡乱铺砌而就,而是在大街形成了一条巨大的蜈蚣图案。</p> <p>这条大蜈蚣虫自东向南,观音堂在蜈蚣的头上震着,南门口在蜈蚣脚下伸着,寓意深刻(此蜈蚣背宽两米,足长两点五米,全身共有五十六只之多)。</p><p>筑这条蜈蚣有两层意思。其一,在清朝顺治十五年时,清朝廷,准确的说是当时雄霸西南三省的</p> <p>吴三桂以朝廷的明义便废除了卫所制,自然隆里这个千户卫所也就终结了。西南王吴三桂就派员来隆里收缴了当地官防大印,至此,当地军户转便成了民户,使得他们的身份变得极其低下了。</p> <p>所以当地军屯人们就非常痛恨吴三桂,在后来重新修整街面时便修砌铺设了这条大蜈蚣,使其在今后千万年中千万人脚踏吴三桂而解心中之愤恨。其二,以水克火,正对南门。按照阴阳风水之说,南门(也就是午门)正好属阳。</p> <p>风水学分类当中其正五行有诀说: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故而南门在五行当中属火。有古语所云:南门大旺须水克之。而蜈蚣属水,所以在南门大街上铺上一条蜈蚣,以遏制南方乃至整个隆里的旺火而保平安。</p> <p>在这个古城里没有设十字路口,全是丁字路口。这主要是兵家十分表讳一个失字(十字与江南口音里的失字音相近),而丁字路口又象征着人丁兴旺、繁荣强盛之意思。并且这种丁字路口还有一个好处便是非常有利于巷战,令敌人找不到路向。</p> <p>全长达105米的东门大街也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它就是“来龙街”。这条街全是用鹅卵石镶嵌而成的,从远处看或是高空俯瞰,这条街就像一条巨龙蜿蜒而来,气势磅礴不凡。如你那天有幸来此行走行走,便有一种龙来行的感觉哦!</p> <p>隆里古镇的筑城建屯的谋划布局也是非常有智慧,这里的分水井、四合院、后花园、防火墙及三开屋、院中井与街巷井等标志性的江南建设理念与风格和纺织、水车、水碾等农耕文化一并带入进來,并在此深根,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p> <p>小小的隆里屯堡里大大小小七十二口水井。除了日常饮用洗漱外便是防御与灭火之用。</p> <p>在贵州省绝大多数地方都是用的开口露天井,或者山间坡边的山泉水井,极少见到象隆里城中普遍的这种小口宽地或直筒深井。我是生长于江南的南方,乍一看到这里井便自然而然地有种违和感,便不由自主的去体验体验以解思乡之情。</p> <p>隆里古城有别其它乡间古镇的地方就是特别崇理尚文。虽然现在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除了农忙季节之外,屯堡古镇中的青壮年人基本上都纷纷出外打工去了,可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之学习时刻没放松,让学校与家人携手相互督促以学习成长。</p> <p>滚滚长江东逝水,悠悠岁月添增寿。六百余年聚神韵,人杰地灵隆里城。金戈铁马旌旗啸,千倾良田育新生。苗侗风情醉八方,汉家古风军屯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