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昆明,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风格各异的建筑,绚丽多彩的服饰,民族风情浓厚。这里的海拔1895米,年平均气温15.6℃,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h3> <h3>这里“无处不飞花,四处皆是景”,是誉满世界的“花都”、“春城”。</h3> <h3>大观楼位于昆明市近华浦南面,占地总面积为47.8公顷,其中陆地为23.1公顷,水面为24.7公顷。</h3> <h3>大观公园是以长联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风景游览区,其中分为近华浦文化古迹区、南园中西合璧园林景区和西园现代园林景区三大部分,是滇池草海北滨的大型风景名胜区。</h3> <h3>大观楼是三重檐玻璃戗角木结构建筑。是清康熙29年(公元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查四地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修建亭台楼阁,取名为“大观园”。</h3> <h3>大观楼建成后,无数文人墨客登楼观景,宴饮歌赋,大多是功颂盛世,弄月离愁之作,独有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h3> <h3>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两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倾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上联意为:登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周风光。</h3> <h3>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下联意为: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h3> <h3>长联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长联第一佳,从此,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之列。</h3> <h3>大观楼长联问世以来,曾得到过众多名人的极高评价。咸丰五年(1855),咸丰帝为大观楼亲题“拔浪千层”匾额。</h3> <h3>毛泽东对长联的评价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h3> <h3>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即兴赋诗一首:“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被襟久,雄心溢两间。”</h3> <h3>大观楼只有三层高,但站在楼上极目远眺,确能看见滇池甚至西山,靓丽风景可尽收眼底。大观楼后经战火、水灾,几经修缮。解放后连同周围的众多私家花园一起,命名为大观公园,于2013年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这里的红嘴鸥如滇池的红嘴鸥一样亲近人类</h3> <h3>看,头顶的小鸥,也在极目远眺,悠然入画。</h3> <h3>金殿位于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距市区8公里处。是集名胜古迹重点文物“太和宫殿”及园林植物园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景区。</h3> <h3>鸣凤山明代称“鹦鹉春深”,清代称“鸣凤胜境”。</h3> <h3>金殿是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武当山太和宫及金殿略加变化建造的,迄今已380多年。康熙十年,云南王吴三桂重建也210多年了。</h3> <h3>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其中铜、铁、金、银、锡等金属远近闻名。由此而来,这里的加工制作行业也十分发达,尤其是铜器制作更为精良。</h3> <h3>从金殿到钟楼这段路上,两侧所见都是形状各异的铜铸图案或器皿,感觉这里就是一个铜器的世界。这是铜制的滇王金印。</h3> <h3>永乐大钟为大明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造,高3.5米,口径周长6.7米,口沿厚15厘米,重14吨。其造型优美,显示出明朝铸造业精湛的工艺。</h3> <h3>此钟现悬挂于金殿钟楼的穹顶之下。钟楼地面海拔2058米,楼高29米,楼三层,共36个羿角,犹如一群展翅欲飞的鸣凤。</h3> <h3>昆明的太和宫金殿比北京颐和园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武当山金殿的规模更大,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铜铸殿。</h3> <h3>金殿的殿柱、门窗、屋顶等全是铜铸的,其重檐殿阁,熠熠生辉,明亮耀眼,故称“金殿”。</h3> <h3>殿旁挂有铜制的七星旗,把金殿点缀的更加古朴典雅,气势非凡。</h3> <h3>相传,金殿是吴三桂坐拥云南时期专用的藏宝之地。内藏有大量的明清时代的重要文物。</h3> <h3>“七星宝剑”铸于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剑身两面镶七颗铜星。</h3> <h3>“七星宝剑”原悬挂在真武殿内,慧剑高悬。真武帝君常披发仗剑伏魔制怪。此剑是道教镇山法宝。</h3> <h3>吴三桂被封为平西亲王后,重建了太和金殿。为炫耀其威武,建成金殿后,将其用过的木柄钢刀留在太和殿供人们观赏。此刀总长2米,刃尖如锥,双龙护刀,重达12公斤。</h3> <h3>吴三桂(1612—1678),字长伯,号月所,系辽东广宁(今辽宁绥中)人。其父为锦州总兵。吴三桂出身将门,善于骑射。明崇祯年间考中武举,授都督指挥使。后屡立战功,直至山海关总兵。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归降大清,山海关大败李自成,受封平西王。跟随清军入关后,平定民乱,攻城掠地,颇有功勋。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镇守云南,攻破缅甸,擒获并弑杀南明永历帝,被册封为平西大将军和亲王,与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面对朝廷撤藩,开启“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登基称帝,国号大周,年号昭武。可惜,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当年病逝,时年67岁。</h3> <h3>吴三桂统治云南期间,横征暴敛,穷奢极欲。在昆明大兴土木兴寺建宫,至今遗迹犹存。这组绘画只介绍遗迹。</h3> <h3>吴三桂虽是武将,但人很风流。对正室张夫人敬而远之,最宠妾室陈圆圆。他不仅为陈圆圆专修了“野园”,还赠送了缅甸王进贡的价值连城的翡翠玉镯。专宠十年如一日。</h3> <h3>这里就是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展馆。</h3> <h3>陈圆圆,名陈沅,字畹芬,小字圆圆。常州人。明末江南名媛,“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被国丈选美入京,献宫廷,帝不纳。遂为宁远总兵吴三桂爱姬。甲申(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进北京,明帝崇祯自缢。李自成手下将领刘宗敏抢劫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退秦川,清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吴三桂复得陈圆圆,入滇造新府,修金殿。</h3> <h3>陈圆圆虽为名媛,也并没有逃脱被抛弃的命运,由于自己人老珠黄,吴三桂又有了新欢,最终还是落个遁入空门的结果。</h3> <h3>金殿遗痕,乃陈烟暮雨往事,而人生之路的选择则引人深思。</h3> <h3>滇池,亦称昆明湖,滇海等。在昆明市西南。由盘龙江等20多条河流注入。湖面海拔1886米。流域面积约330平方公里。湖面南北长40公里,宽平均7公里,最宽处12.5公里,湖岸线长150公里。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其平均水深5米,最深8米。湖水在西南海口向西转北流入金沙江水系。滇池属地震断层陷落型湖泊,大约形成于距今7000万年以前。</h3> <h3>滇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以前有一个年轻的猎手,为了给家乡寻找水源,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历尽跋涉来到了东海,看见了一望无际的海水,惊喜之余又陷入了烦恼,不知怎样才能将海水运回家乡。一天他坐在海滨正在惆怅之时,忽见一老鹰从水面上叼起一条小红鱼,他随手张弓搭箭射死了老鹰,救下了这条小红鱼。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条小红鱼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龙王见青年猎手英俊善良,就想把三公主嫁给他。年青猎手执意不肯,龙王十分恼怒,将他变成了一条小黄龙。小黄龙忘不了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一天他趁龙王不备,就放开口喝足了东海的水,悄悄的飞回了昆明。然而,妻子却因为思念过度郁郁而终,化作了睡美人山,也就是横在滇池西侧的西山。小黄龙悲痛欲绝,于是他吐尽了东海的水后撞山而死。他吐出的海水浩浩荡荡,汇成了今天的滇池。有了滇池的水,万物便有了生机,昆明因此变得富饶而美丽。</h3> <h3>远看如点点白帆,近看是成群的红嘴鸥,它们栖息在这里,为了生存日夜在碧波上漂游。</h3> <h3>鸥…鸥…,为什么对我的声声呼唤,他们全当听不见,哦!原来是因为我两手空空,让它们毫无奔头。</h3> <h3>美丽的红嘴鸥,劈浪展翅只为一食求。生存的需求胜过一切,哪怕冒险地向人类低头。</h3> <h3>看!那么大一块食物,它衔起就走,一刻也不停留。</h3> <h3>且看它接食物的本领,那是它天长日久在实践中练就。</h3> <h3>看见有人抛起食物,它们眼尖得很,会一个不落的照单全收。</h3> <h3>西山,位于滇池西岸,由太平山、罗汉山等组成。由于这些山地处城西故昆明人称为“西山”。</h3> <h3>西山与东城隔滇池水相对。观山望海的最佳选择就是乘缆车,从缆车上俯瞰滇池可见山势秀美,池水清澈,湖光山色,尽收眼底。</h3> <h3>瞭望远景,视野开阔。碧波荡漾,山河美哉!</h3> <h3>碧绿的湖水,辽阔的天空,让心融化在蓝天里,问候苍穹,不虚此行。</h3> <h3>滇池湖体北部,有一条横亘于东西的海埂,长3.5公里,将滇池分为两部分,有“一线平分秋色”之美称。海埂以南为外海,约占湖面的97.2%,以北为内海,也称草海,只有约10平方公里左右,其最浅处只有一米深。海埂是由盘龙江东白沙河携带来的大量泥沙与西南风形成的水流共同作用造成的,堤中有一条缺口成为航道。1970年“围海造田”后,海埂东面已成大片田地。如今,这里已建成民族村和体育训练基地,海埂只成为人们观赏的一处美景了。</h3> <h3>昆明带给我温馨,让花香融化我的灵魂,享受这大自然的赐予,给你的是我留恋的诚心。</h3> <h3>石林位于昆明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区约78公里。乘坐高速公路汽车只有50分钟行程。石林以高大的石灰岩溶柱呈密集林状分布而得名。总面积约近400平方公里。石林风景区已被联合国文教科组织评为“世界地址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风光”。1982年就成为国家级5A风景名胜区。</h3> <h3>据资料记载,石林在三亿年前是一片汪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终于形成了极为珍贵的喀斯特地貌地址遗迹。早在明万历年间路南知州汪良就将石林芝云洞辟为游览景点并立了芝云洞碑。1931年,昆明市石林风景区正式建园。1978年4月1日,石林风景区对中外游客实行售票游览。</h3> <h3>石林分布面积很大,大大小小的石林成片分布于山坡、沟谷和洼地之中,辟为游览区的主要有大小石林。</h3> <h3>最有代表性的是小石林,即阿诗玛景区。阿诗玛是世代居住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代表,她代表了撒尼人的文化。撒尼人的叙事长诗《阿诗玛》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多个国家广泛传播。电影《阿诗玛》享誉海内外。这是阿诗玛石型,风姿绰约,妩媚动人。</h3> <h3>石林中的小盆地,相当安静。</h3> <h3>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感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赐予我们这样壮丽的奇观。</h3> <h3>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犹如一片石峰盆地。</h3> <h3>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h3> <h3>石峰如剑,刺破青天,山中一日,世上千年。</h3> <h3>最高大的独立岩柱高度超过40米。</h3> <h3>其中有“剑锋池”、“莲花峰”、“千钧发”、“幽兰深谷”等典型景点。</h3> <h3>最著名的当数云南王龙云题词的“石林”之处。</h3> <h3>由此可登“望峰亭”,望峰亭是欣赏石林林海的最佳处。可惜我实在上不去了,不得不留有遗憾。老啦!</h3> <h3>奇石洞映天,绿草伴湛蓝。加上一点红,岂不更斑斓?</h3> <h3>石林中的小平原,静谧怡然。</h3> <h3>石林小路清雅处,不亚江南曲径幽。!</h3> <h3>绿色植被与青灰石组合,最佳的色彩搭配。</h3> <h3>石林长湖碧连天,水墨一幅九重悬。瑶池移下苍穹界,仙女摇步到人间。<br></h3> <h3>这里天蓝水碧,树绿石奇。这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世界奇观,应得到永久的珍视和保护。</h3> <h3>再见!美丽的石林!</h3> <h3> 彩视:老夫妻旅居第三集,游云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