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 遥 古 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始建于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p> <h3> 平遥古城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另一座是云南的丽江)。</h3> <h3> 1997年12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中心描述称:平遥古城是中国古代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平遥古城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h3> <h3> 平遥国际摄影展已成为很有影响力的国际影展</h3> <p class="ql-block"> 城里城外的屋顶呈不同的风格</p> <h3> “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橹,称“敌楼”。</h3> <h3> 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h3> <h3> 协同庆票号创立于咸丰六年,开业期间其33个分号遍布全国各地。</h3> <h3> 我们在平遥住的院子打扮的像是过年的一样</h3> <h3> 客房里面的床铺是北方的炕的样子</h3> <p class="ql-block"> 展示深受山西人喜爱的饮料</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 家 大 院</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区。</p><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的建筑,有着 “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丰富、技法娴熟,大量采用了世俗观念认可的各种象征、隐喻、谐音,和我们皖南徽派建筑中的三雕(砖雕、木雕、石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 对称的建筑结构</p> <h3> 以前电视台播出过一部电视剧好像叫做“乔家大院”,电视剧的播出让乔家大院火了一把,到了旅游旺季乔家大院更是人满为患,但是看了王家大院后你会知道王家大院的规模是乔家大院根本无法比拟的。</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壶 口 瀑 布</p><p class="ql-block">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p><p class="ql-block"> 黄河流出黄土高原西部之后,沿着鄂尔多斯高原西缘和北缘的断陷盆地,由南向北,再折向东,拐了一个直角大弯。受到吕梁山的阻挡后,突然又折向南流,进入黄土高原的东部。黄河急流南下,将陕、晋黄土高原分开。</p><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p> <h3> 每到夏季河水流量大增,水流溢出深槽,落差甚小,瀑布几乎消失,不易形成升入高空的浓密水雾;春秋两季,流量适中,气温不高,瀑布落差在20米以上,急流飞溅,形成弥漫在空中的大雾,即人们所说的“水底冒烟”。此时在瀑布旁边只片刻时间便衣衫尽湿。</h3> <p class="ql-block"> 黄河的上游因为还没经过黄土高原,所以它的水是清的,位于四川若尔盖的“九曲黄河第一湾”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大草原上,它是那样的柔美、安详。而壶口瀑布则像冲锋陷阵的千军万马,我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很难想象这是同一条河。</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雨 岔 大 峡 谷</p><p class="ql-block"> 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一个隐藏在黄土地里的神秘的地质奇观。2017年年初北京的一位地质摄影爱好者在拍摄黄土地貌时,意外发现了它,随后国内外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就被刷屏了。多少年来它深藏闺中无人知,而且处于原始状态,目前也只是初步开发。峡谷原本无名,因为它地处雨岔村,当地村民称之为“雨岔大峡谷”,后来要进行开发,有领导感觉“雨岔”名称太小,不够响亮,于是用甘泉县的县名来命名,现在称为“甘泉大峡谷”。</p> <h3> 雨岔大峡谷就是黄土高原上山体出现的一条裂缝,宽窄不等,经过雨水的长期冲刷, 渐渐地形成了奇特的峡谷地貌,呈现出美妙的波纹曲线。现在如遇雨水,峡谷中水深可达一米以上。</h3> <h3> 雨岔大峡谷一共有七条峡谷,分别是桦树沟、牡丹沟、一线天、蛇河沟、凤凰沟、花豹沟和龙巴沟。其中最美的沟是桦树沟,现只开放了前三个沟。峡谷中的许多地方都很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h3> <p class="ql-block"> 安 塞 腰 鼓</p><p class="ql-block">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h3><br>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地区的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是流传于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本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现在发展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广场体育项目,它是舞蹈,民歌,武术,体操,打击吹奏音乐为一体艺术形式,在陕北民间民俗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 它悠久的发展历史,集中表现了陕北人民获得丰收和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融入了黄土人憨厚朴实,乐观向上的性格,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表演时只见鼓槌挥舞,彩绸翻飞,鼓声如雷,震撼大地,声势逼人,极富感染力。</h3> <h3> 为了拍出的照片视觉效果好一些要放低机位,所以会这样拍摄。</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靖 边 波 浪 谷</p><p class="ql-block"> 靖边波浪谷位于距陕西省靖边县东南22公里处龙洲乡的闫家寨子。从靖边县城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龙州。来到波浪谷,看到红色层状砂岩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堪称奇特。这样的地理奇观在其他地方是难得一见的。</p> <h3> 靖边波浪谷岩石为红色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成于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之间。这是地球历史中地质最活跃、生物最繁茂、动物最庞大的时代。砂岩风化严重,人走在上面要异常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皮上的红色细砂滑倒。山体边缘崖壁陡峭,沟谷深切,由于景区尚在初始开发阶段,还没有任何防护设施,行走其上必须十分注意。估计景区正式形成后可能会禁止游客随意踩踏(就像新疆的五彩滩和甘肃的七彩丹霞)。为防止人为损坏,有些景致已被铁丝网围起进行了保护。</h3> <h3> 由于景区尚未正式形成,所以也无门票销售,但有住在路边的村民用铁丝把路拦住,向经过的游客收取每人2元钱的过路费。虽没有任何收费依据,但因其收费价格不高,所以游客大多懒得费口舌也就不太计较了。</h3> <h3> 当地村民编织的筐、篮等生活用具倒也精巧,应该算是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h3>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碛 口 李 家 山</p><p class="ql-block"> 山西临县的李家山位于啧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p><p class="ql-block">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著名国画家刘文西于2000年5月来到李家山村后惊叹道“我在陕北跑了三十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地方,独特的土地,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特别是那四合院窑洞,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p> <h3> 李氏家族经世代繁衍,到清中叶已成大户。时值碛口商阜繁荣,李家也插足于商业。据(宗谱)与口碑资料佐证,时李家山有东西两大财主,东财主李登祥,人称祥财主,在碛口开有“德合店”、“万盛永”;西财主李德峰,在碛口开有“三和厚”。此两家财路亨通、日进斗银,在碛口可以与西湾村陈氏比富。<br> 有了钱,就逐渐开始大动土木。在几百米约 40度的高山坡上,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依山就势,高下叠置,从沟到顶,多达九层,其造型不同,风格殊异。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h3> <h3> 李家山村黄土高坡与人居建筑的完美结合,丰厚的民俗风情和黄河文化已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今天的李家山村,在弯曲的小路上,到处是那些趋之若鹜的画家和摄影人。</h3> <h3> 在李家山村可以直观看到的是上一层窑洞的窑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屋顶,尽管住宅层数较多,但各个方向都有台阶或缓坡便于上下。</h3> <h3> 2008年10月,李家山村入选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12年12月,李家山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7年9月,农业农村部将李家山村推介为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h3> <h3> 据说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在这个窑洞里住了几个月。</h3> <p class="ql-block"> 杨 家 岭</p><p class="ql-block"> 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时,中央机关由杨家岭撤离延安)。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1940年秋,因修建中央大礼堂搬到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往枣园。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光辉著作。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很多有影响的事件。</p> <h3> <br> 延安市的建设比我们想象的要好的多,每天晚上在宝塔山广场会有灯光秀,吸引着本市和外地的游客。</h3> <p class="ql-block"> 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