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2月14日一早,亦庄文体中心业余书画协会一行27人在协会领导闫老师佟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们乘旅游大巴前往房山云居寺等地参观。车外天寒地冻,车内却暖意融融,艳阳透过玻璃窗洒在每个人的脸上。</p> <p>天公做美。这一天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风。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久负盛名的云居寺出现在眼前</p> <p>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距市区70公里。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等构成中国佛教文化特色的一大宝库。</p><p><br></p> <p>云居寺依山傍水,一看便知这里是风水宝地。</p> <p>有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云居寺貌似平平,却隐藏着佛教文化的奇珍异宝—石经、佛舍利、铜钟、古塔等。有上千年历史。难怪周总理,胡耀邦等人都曾到过这里。为此书画协会组织我们到此一游,以探究竟?!</p> <p>爱好书法的朋友们一眼便看出门匾为赵朴初先生题写</p> <p>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寺院荟萃佛教经籍,珍藏佛教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佛教三绝”。隋大业年间(605年),高僧静琬等忧于北魏、北周两次灭佛灾难,深深忧虑佛教的命运,为维护佛法和未来佛教复兴,在荒僻的石经山艰难地开创了刊刻佛教石经的事业。此后,僧人们世代相承,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以对佛教的信仰,锲而不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镌刻佛经1122部、3572卷、14278方,堪称中国文字的长城,世界之奇迹。</p> <p>这里是国家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堪称北京的敦煌。</p> <p>一进门,四大金刚为我们接风。</p> <p>云居寺全貌沙盘</p> <p>云居寺牌楼</p> <p>佛教起源于印度,却在中国生根开花。千百年来,无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平民百姓,大都对佛祖充满敬意。瞧,今天这里依旧香客不绝,烟火燎绕。不少善男信女前来顶礼膜拜。</p> <p>这里是层层递进的五大院落六进殿宇。</p> <p>院内绘画</p> <p>院内槛联</p> <p>铜如意</p> <p>木鱼</p> <p>云居寺珍藏的佛舍利珠是1981年11月27日在山顶的雷音洞发掘出来的两颗赤色肉舍利,是世界上唯一珍藏在洞窟,而不是供奉在塔内的舍利。它为千年古刹云居寺增添了一份祥光瑞气。</p> <p>南塔即地宫塔。高举30 m,十三层密檐式,砖瓦结构。与北塔对歭。1942年毁于侵华日军的炮火。当时塔心脱落,露出了《石经寺释迦佛舍利塔记》,上面有“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内有石经碑四千五百条”的碑记,成为后来发现辽、金石经的重要线索。2014年9月9日南塔依民国时期的老照片进行了重建。</p> <p>以前地洞被挖掘后石板经散落在外,遍地都是。由于长年的风化,使石板字记不少被侵蚀。为更好保护这些石经板,1999年云居寺辽金石经板被搬入地宫回藏,并在储藏室外侧的参观廊设了观察孔,参观者可看到石经存放和保护的情况。</p> <p>石头不怕火烧,不怕水冲,僧人选择石头为材料刻经,正是为使佛法永久保留和传承。房山石经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经。这部石经从隋代开始历经唐、辽、金、元 、明各代,绵延1000余年,镌刻不断,共有大小经板14278块,刻佛经1122部、3572卷。</p> <p>开山鼻祖静琬高僧纪念塔</p> <p>《龙藏》为木经,始刻于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至乾隆三年(1738年),存77000多块,内容极为丰富,是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来译著之大成。堪称我国木板经书之最。世界上现存两部汉文大藏经,一部为云居寺现存的《龙藏》,另一部是韩国海印寺的《高丽藏》。</p> <p>纸经藏22000多卷,为明代刻印本和手抄本,包括明南藏、明北藏和单刻佛经等。而其中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妙莲寺比丘祖慧刺破舌尖血写成,被誉为“舌血真经”,尤为珍贵。可惜我们只能观其外表,里面正在修缮。</p> <p>《嘉庆御碑》是清代嘉庆皇帝两次来云居寺所题的瞻礼词,所以又称《御笔龙碑》这块碑刻为卧龙碑,碑底为须弥座,束腰上下,雕刻有精美的云卷纹攀枝花,正面四周雕刻有六对对称的蟠龙,栩栩如生,做工考究,顶上刻有海水江牙,碑阴碑阳两面均刻有嘉庆皇帝的御制诗。碑阳的诗为嘉庆皇帝在嘉庆十四年第一次来云居寺时写下的《瞻礼二十韵》。碑阴的诗为嘉庆皇帝在嘉庆十八年留下的《再游云居寺》。诗文描述了云居寺的圣境美景,赞云居寺为佛教圣地</p> <p>被枪击过的地方</p> <p>北塔是辽代砖砌舍利塔,始建于辽代天庆年间(1111~1120年),高30多米,塔身集楼阁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三种形式为一体,造型古朴端庄,极为特殊。</p> <p>千年古塔。如今在国内这样的古塔还有几多?</p> <p>塔的四面各建有一座三米多高的小唐塔,上边有明确的纪年,塔的平面呈正方形,共七层,分单檐和密檐式两种。造型大致相同,塔身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p> <p>三公塔,此三塔自北向南分别是清朝的溟波、圆通、了尘三代住持的墓塔,俗称“三公塔”。上边石雕及砖雕图案非常精美。据记载,三位大师佛法造诣非常高深,对云居寺的清代振兴贡献巨大。</p> <p>周围有许多石碑,历经风霜雪雨,依稀可见上边端庄隽秀的楷书。</p> <p>董其昌先生的题字</p> <p>往事越千年。当初一代又一代僧人,举起石斧在石板上刻字的敲击声彷佛还回荡在山谷。他们那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奋斗的缩影。</p> <p>带着联想,带着参观后的满足感,大家亲切合影留念。</p> <p>离开云居寺,我们前往第二个参观地— 友松房山安养中心并在这里共进午餐。</p> <p>安养中心背靠青山,前临滑雪场。四周空旷而静谧。</p> <p>公司导游约请了一位80多岁的老者,向参观者介绍了他到这里安度晚年生活的动机,感受和对未来的打算…</p> <p>参观客房,健身房,书画室后,大家登上房顶,在卧佛山下集体合影。</p> <p>第三站组织参观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p> <p>房山石材丰富,集世界石料种类之大成。难怪僧人刻石经选在这里。</p> <p>这是一座设计非常现代化的博物馆。大门口两个硕大的雕龙花瓶,吸引了我们的眼球</p> <p>当我们走入大厅时,灯光变幻莫测,仿佛带我们穿越时光隧道。</p> <p>这里有大量的人造景观。并集中展示了各类岩石、动植物化石标本,各种宝石琳琅满目,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p> <p>一天的参观结束了。下午三点半,我们登上返程的旅行车,一路上大家身披霞光,余兴未消。闫主席对一天的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大家亲切交谈,期待我们后会有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