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家校共育——彭城好爸妈”是徐州市教育部门关于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两大品牌之一,所以我对蓝教授的这一堂课特别期待,看看她有什么新思维,新想法。一堂课听下来感觉收获非常大,真的把我给征服了,声音如潺潺流水,亲切可亲;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灌输思想踏雪无痕,润物无声。就感觉就三个小时的课,却让我的思维、思想发生了很多变化,让我重新审视自己。</p> <p> 蓝教授以两个故事为开头,给我们引入一个值得沉思的话题,什么是幸福?</p> <p> 在蓝老师看来,拓宽生命的长宽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何为“长”,是纵向有意义的生命的延长;何为“宽”,是横向,是你见识社会阅历社会和实现社会价值的宽度;何为“高”,是内在的人们对生命对幸福的反思,是追求自我内涵价值。 </p><p> 我知道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是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从蓝老师的语言当中可以看得出来,她对这个信念坚定不移,是支撑她延长生命的长宽高和实现个人幸福的源泉。</p><p> 那这种理念和家校共育又有什么关系呢?蓝老师讲了一些关于北京虎妈狼爸鸡血娃的故事,指出家庭焦虑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倒逼学校面临巨大的挑战。</p><p> 也就是说现在的家校共育问题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情况,要怎么去做才能较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很明显首先就应该有一个信念,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p> <p> 看看苏霍姆斯林基这句话吧,他会让你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p> <p> 习主席已经把家校共育上升到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所以家校共育工作必然是也必须是我们教育工作所要解决和面对的一个核心问题。</p> <p> 这是近几年来国家关于家校共育工作颁发的各种文件。从指导意见指导大纲 到规划再到实施手册可以看得出来,相关家校共育的教育文件逐渐详细化,框架化。</p> <p> 这是朱教授对家校共育的定义,反映了新教育思想的家校共育观,值得我们去学习。</p><p> 下面蓝家蓝教授从4个方面对家校共育工作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报告。</p> 第一、家校共育的现状 <p> 蓝老师首先从鸭子和兔子绘本故事开始,这个故事蕴含着明显的哲理。</p><p>“留白的地方才会有真正的思考,才可能有换位”</p><p>”我们生活同一个世界,但看到的世界却不相同”</p><p> 这两个哲理也就引申了一个问题,就是信任危机,和解决信任危机的一些思路。</p> <p> 信任危机引发了家长和教师的权责之争。权责之争反映了第3点教师和家长的三观不同甚至冲突。</p> <p> 蓝老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梳理了教师和家长权责之间的关系。我感觉非常是有道理的。从育人的角度来讲没有边界,从分工角度来讲,各司其职。</p><p> 但是现在社会上更多的是家长对教师的互相猜忌,这也恰恰说明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p> <p> 蓝教授对于家校共育现状的三点分析,我感觉很有代表性。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搞好家校共育和交流。</p> 第二,家校共育的意义。 <p> 蓝教授首先从一个实践实例来进行讲述家校共育的价值。</p> <p> 蓝教授又从权威的教科研成果,包括国内和国际相关成果来阐述家校共育的重要价值。</p><p> 她说了一点,非常有启发性,那就是根据研究结果,弱势家庭的家长,如果越能较好的参与到家校共育当中来,就会越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成长。</p><p> 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结论,又使我们相信奋斗的公平,也让更多的家长不会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感觉没有希望,没有未来。</p><p> 我突然想到这是不是改变农村孩子命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一直都感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背景孱弱,再加上教育资源匮乏,他们的成长势必磕磕绊绊,怎么和生长在大城市的孩子进行竞争,也许蓝教授的表现出来的研究成果,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做好共育,农村的孩子依然可以全面成长,依然可以充满希望。</p> <p>这是新教育掌舵人朱老师对家校共育意义的七点认识。</p> 第三、实施的原则。 <p>1.目标一致原则。这一个PPT里面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儿童成长本位。</p><p> 蓝老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有人说学校是弱势群体,有人说家长是弱势群体,到底谁才是弱势群体?</p> <p> 看这一幅图来自俄罗斯的《母爱的反面》,我们能浓浓的感受到父母不自我奋斗,却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这个穿着芭蕾舞衣的小女孩的眼神吧,空洞!</p><p> 其实我们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弱势群体。纵观整个社会,控制欲家长和溺爱式家长或者两者结合的家长比比皆是,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的替孩子考虑过,带来的代价只能是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们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生活空洞,放弃自我,甚至放弃生命。</p><p><br></p> <p> 结合上面的故事,蓝老师提出了一个家校共育的目标,那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我感觉非常有道理,我们是不是也该俯下自己的身体去听听孩子的语言?当我们责骂孩子的叛逆,甚至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反常的行为时,我们真正的理解过孩子吗?</p> <p> 蓝老师又给我们打出了一个话本故事《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我感觉用自己的语言很难把这个故事形容好,但是我真的被这个故事震撼到了。一只花猫,它可以死后复生,他做过流浪者的猫,做过贵妇的猫,做过小偷的猫,做过马戏团的猫等等,不同群色的人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照顾它,甚至在它死亡之后痛哭流涕,但这只猫从没有对一个主人哪怕有所留恋,哪怕掉过一滴眼泪。因为这100万次的轮回从不是它想要的生活,只能按照他主人的要求去活着。终于在1,000,001次,它变成了野猫,它可以随心所欲,它感觉兴奋,它向很多野猫吹嘘自己的100万次的经历,那些野猫都奉他为神明,让它有极大的满足感和虚荣感,他感觉生活如此有意义。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只美丽的白猫,白猫对他的过往毫不感冒,反倒激起了它的关注,并且无可救药的爱上了她,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生活的非常幸福。一年又一年,它们每一批孩子都慢慢长大,都离他们而去。只有这两只猫相濡以沫,花猫再也没有像其他猫吹嘘自己以前的历史,因为它开始感觉那些原来毫无意义,花猫和白猫一起看朝阳看日落,花猫再也离不开白猫,它愿意尽自己的一切照顾白猫,哪怕是付出自己的生命。</p><p> 可是终究有一天白猫还是去世了,花猫每天都哭,从白天到晚上,从晚上到白天,哭干了它以前1百万次生命轮回都没有流过的泪水,泪水干的那一天,花猫跟着白猫走了!而且花猫再也没能够活过来,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那一只花猫。</p> <p> 这个故事的真谛是什么,蓝老师给出了答案。没有成为自己,1百万次生命也毫无意义,成为了自己,一次生命哪怕是悲壮的,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p><p> 有能力爱别人才是生命的真谛。</p><p>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给大家什么感想!</p> <p> 幸福且对成长充满期待,拥有自由且被尊重,学习的渴望从内心发出,如果我们孩子都拥有以上3点,这不就是最好的自己吗!</p> <p>2.尊重儿童原则。</p> <p>3.地位平等。在这一点上,蓝老师特别讲了一个故事。年轻的班主任往往走两个极端,对家长要么是颐气指使,向家长痛斥不会教育孩子和学生表现如何差等,要么不愿意和家长见面,害怕家长质问各种问题。这都是不可取的。</p> <p> 关于第4.5..6.7.8点,下图都有,且意思明确,不再阐述。要注意的是你不论哪种家校活动,一定要坚持,项目可以不多,但一定要坚持下去,才可能有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家校工作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p> 第四、家校共育的方法。 <p> 要做好家校共育工作,要充分理解我们孩子的父母是什么情况,我们孩子的家庭是什么情况?这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p> <p> 第一做好制度建设,第二要注意搭建平台,主要是两个平台,一是学校和家长平台,二是家长和学生平台。要给家长设计合理的共育内容。</p> <p> 家长对于孩子最关键的还是陪伴。要做到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蓝老师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家长是学生的第一老师,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朋友,家长是学生的第一模范,所有有问题的孩子,首先有有问题的家长。只要家长肯变化,学生一定会变化。</p> <p>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片,他来自于一个非常不听话孩子之手,这幅图当中你看到了什么?除了看到杂乱无章,不写作业,乱涂乱画外 (如果你只看到这些而生气,你的孩子就没有救了),你仔细看应该还能看到斗地主三个字,这应该是对父母的行为的直述;你还能看到10+10=16上面他画了一个叉,说明这个孩子知道这个数学题是错误的;这里面还充斥着日期,说明孩子在计算着时间,说明这孩子心里在挂念和计算着什么?</p><p> 如果你愿意去挖掘,去发现,去倾听,你肯定会得到另外一种不同的孩子。</p><p> </p> <p> 蓝老师最后给了我们两行他的谆谆教导,给我们的家校工作指明了方向。</p><p> 在学校的家校共育工作当中,我们最能依靠的永远是班主任,我在想,如果我们的班主任也能听到这一场报告该多好。</p><p> 由于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的问题,现在少部分班主任学生管理简单粗暴,我在想,如果我们尝试着在家长打骂孩子的时候,我们去护;在孩子犯错领受处罚后,尝试着夸奖他的长处;在家长面前用夸奖孩子来“责备”家长的过失,也许这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你最美丽的样子,共育真的需要爱心和艺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