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所向 素履所往——我的支教故事

木美

<p> (天桥东向看,红光涌银山)</p>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两三朵花儿娉婷。今天我采撷一朵名为“支教”的花儿,将故事说与你听。 <p>  在离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600多公里,平均海拔3459米的香格里拉,是这个故事开始的地方。犹记得5月8号,我第一次踏入此地,那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但我的心里下起了蒙蒙细雨。在与家人、学生、朋友们依依惜别之后,我仍颇有“此去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迷茫孤寂之感。脑海中不断浮现在昆明上最后一节课时的情形:课前孩子们反复吟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我步入教室,我尽量保持镇定,最后一次给他们复习初三知识,下课他们无一人离开教室,循环浅吟《无题》目送我离开。相处仅七个多月,我原自信能微笑告别,结果却依依不舍,晚上我们在群里告别至凌晨……</p> <p> (学生截屏发给我的部分照片)</p> <p> (群里告别,之后退群)</p> <p> (家长来信)</p> 对这群即将中考的孩子们,我觉得很抱歉,他们却报以爱与祝福。当然,不舍的还有我年仅4岁的儿子,我心里暗暗发誓:<b>离开有多不舍,支教就要有多努力,如此才对得起这样的分离。</b> 那天购完物,到宿舍收拾了一天,暮云叆叇,伴着思念我度过了第一个漫长的夜晚。 <p> (我的“安素居”)</p> <p>  投入工作是缓解情绪最好的良药,三中结合自身实际,安排我上九年级两个优班的作文课,专门指导学生写作,全程录像,老师们可以点播。听闻工作安排,我心里打退堂鼓,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道理大家都懂,但“打江山”不易啊,我能否胜任?面对李校的期待与信任,我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中考在即,这场硬仗我必须拿下!回宿舍我立即整理思路,恰逢他们一模,阅完卷,我专门要来了答题卡,将108位同学的作文重新批阅了一遍,并加以点评。这样我心里有了底,上课很顺利。后来听他们英语老师说,孩子们很认可我,并为我的一个小细节感动不已——我说“同学们好”的时候,给他们鞠了一躬。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啊,心灵如迪庆的天空般干净纯洁!我更添动力,不敢辜负。</p> <p> (9-5班的少年)</p> <p>  此后备考的日子,我认真备好每一节作文课,作文课之难不在于知识,而在于老师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写作能力。这个支架的搭建需要用心设计:导写查阅大量资料,再筛选,设计情境,任务驱动;当堂写作就结合作文评分标准设计作文纸;写完后精批作文,在尽量保有原文风格的基础上润色;讲评作文先评点优秀,让学生获得成就感,108份作文一份份将优秀语段录入电脑,制作成PPT;再出示我修改的片段,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导、写、评、改四维一体,形成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一课一得。摘抄作业也精心布置,认真批阅。于我而言这将近三个月的作文课每一节都是历练,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备课到12点也是常事。</p> <p> (精批考场作文)</p> <p> (学生优秀作文片段录入)</p> 只有舍得在备课上下功夫,才有足够的底气站在讲台上。而课堂我也努力激活,蹦一两句经典台词,说一两个时髦段子,开学生的小玩笑,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唯有爱上我的课,才有可能学得好。 <p> (课堂瞬间)</p> 就这样,我与孩子们一起迎来了七月底的中考。中考作文《肩膀》,我一看题目就放心了,问这两个班的孩子,他们也信心满满。最后在三中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中考成绩只差一中0.26分,与之前的几分之差缩小了很大的距离。孩子们在摘抄本里写道:“香格里拉的冬日渐暖,是因为有春的到来;我们班比往日更热闹,因为有你的到来。来自春城的你带来了春风,给我们的宝库添了新知。”“老师将我的作文选为了范文,使我那丧失的信心又重新树立起来,将我心中那失落已久的作文梦点亮了”“我想您一定很想念自己的宝宝,当然,我们也是您的孩子,不会让您失望的!”……中考完,我有幸接受了香格里拉市电视台的采访,这些都是对我工作的莫大鼓励,更坚定了我不负所学,用爱育人的信念。 <p> (学生写在作文纸下的文字)</p> (毕业前夕学生写给我的信) <p> (新闻报道)</p> 来时春未满,这帮孩子毕业时,柳已绿如烟。二十天的短暂暑假结束后,我迎来了下学期。校领导高瞻远瞩,坚信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师资力量强了,才能真正改变孩子们的命运,于是安排我先面向老师做培训。<br>  我自感责任重大,每一次小讲座都不敢马虎,大到理论支持、范文查找、整体构思,小到句子表述、学案排版、字体标点都反复斟酌,每一次都当公开课来准备。内容除针对摘抄、自读课做讲座,我还挑选新教材中的单元作文《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怎样选材》《切题》等作文基础素养作为例子,从理论到实际设计,教案、课件、导学案都发给老师们,为他们作文单元教学提供理念融入实践的参考。讲座过程中一步步讲解设计理念,将自己研读的专家理念传达给老师们。 <p> (培训交流点滴)</p> <p>  除此之外,我还为学生设计作文本,指导学生录校园广播,做青年课赛评委,教研评课,监考、阅卷,值日、学校创建办文件处理、参与校园劳动,11月开始代课,三个年级都去过……日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过去了。李校说,梅老师,请你把最好的留下。这份信任让我决定着手整理上学期的教学资料,几十天的努力形成了将近十万字的册子,我将它留在了三中,作为初三作文备考的参考资料。</p> <p> (即将接手的初三课表)</p> <p> (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p> <p> (编写教学参考资料)</p> <p>  转眼柳叶又已纷纷飘落,12月了!忆起踏上支教路途的这些日子,确实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等着我去克服: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日益叠加的孤独,五点半起来上早读,九点下自习时的严寒,一周二十几节课的疲惫,身体不适应,对自我价值的认同,特别是孩子哭着说想妈妈时灼心的愧疚,那时候,香格里拉的阳光穿透你,却温暖不了你……疾风知劲草,我努力适应这一切,除了假期回去,孩子反复发烧回去了一趟,都坚守在三中。</p> <p>  我不断在内心追问:你完成使命了吗?实现组织部作为代表发言的誓言了吗?更何况,我还身为一个疫情期间被云南对口支援,要实名感谢云南的湖北咸宁人,我更要怀抱着上下求索之心,牢记使命,严格要求自己。为此,支教期间我也积极参加比赛活动,取得了一点成绩。</p> <p>  (迪庆州组织部会议作为代表发言)</p> (第十五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荣获三个一等奖) <p>  孤独寒冷的日子里,信念支撑自己,学生和同事成了我最亲的人。他们就是有本事轻而易举地虏获你的心,让你360度全方位感受到他们的热情与真诚。同事们吃苦耐劳,工作认真负责,朝五晚九亦情怀不减,周末还有老师会邀请不回家的孩子去家里改善伙食。而这里的孩子们,他们的眼里藏着星辰大海,上课瞪大双眼满含笑意地望着你,下课来到你面前递给你几颗李子,几个桃子,或者把营养奶推给你,我们会即兴唱起那首《别知己》;走在路上,男生阳光大气,上来搂住你的肩膀说:“走,梅总,吃饭去……这样系统教我们作文的,the first of you !”……</p> (与语文组部分老师一起观看青年教师才艺展示) <p> (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片段)</p> <p>  太多画面让我流连,但也因为他们,我看到了这里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p><p> 香三中是教育综合改革后重组新建的一所全日寄宿制初级中学,面向全市十一个乡镇招生,学生有汉、藏、彝、纳西、傈僳等十多个民族。治贫先重教。近些年,迪庆州多措并举,着力为教育提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这里狠抓“义务教育有保障”,大力发展边远牧区规模集中办学,从学习到生活,从营养午餐补助到高海拔取暖补助,在这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有保障,吃得好、睡得香。然而很多孩子来自边远牧区和江边乡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甚至有些孩子父母汉话都不会讲。教授《杞人忧天》这样的古文困难重重,有个叫吹批的男孩,奈何的“奈”总是读成第三声,我到他身边拿起书才知道,他在“奈”字上头写了个“奶”字,因为不会写拼音…… </p> 面对这种情况,我上起课来打起十二份精神,优班与普通班准备两套教案,找准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我喊他们“宝贝”,他们会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却又特别欢喜,似乎连批评也带了甜意。每一次鼓励,每一次谈心,都希望打开他们眺望远方的大门,给予他们向上的动力。不会写自己名字,我握住你的手写;不会拼音,下课我再给你讲解;普通话说不清楚,慢慢来,一次不行,我们就说三五次……播下一颗爱的种子,希望他们像田里的麦苗一样生根、抽穗、开花、结果。我的工作也得到了三中的认可。 <p>  (下课学生主动交订正给我查阅)</p> <p> (留给孩子们的作业)</p> <p> (表彰文件)</p> 如果说,我带给孩子们知识与力量,那他们带给我的,又何尝不是从这另一种生命中获得的新生和幸福?如果不曾支教,我不会知道,这里的孩子,是怎样的淳朴可爱;如果不曾支教,我不会知道,三尺讲台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将自己的梦想融入伟大的中国梦又是何其幸运! <p> (值日被拉到四楼合影)</p> 习近平总书记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时代的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b>在迪庆州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我像草原上的一株草,天空中的一片云一样普通,书写着一位支教老师平凡的故事;或许又如一株草一样顽强,像一片云一样用自己的方式摇动了另一片云。</b><br> 这便是我的初心了——支教这朵花儿,于我而言,花语定是:凡心所向,素履所往。凡是自己真心想做的事,就以一颗纯粹朴素之心去对待,坦坦荡荡,苦也甘之如饴。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铭记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我的支教故事未完待续,不过,你一定明白了,我会带着微黄的暖意,将这里的点点滴滴用心铭记。 <p> (有些故事是风吹不散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