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12月17日上午,周家渡街道齐五社区党总支组织党员参观中华艺术宫活动。</h5> <h5>党员们九点开始结伴步行,骑车,乘车前往中华艺术宫。</h5> <h5>九点半党员陆续到齐签到。</h5> <h5>依序排队等待10点钟入场。</h5> <h5>大家一边排队,一边互相提醒打开健康码,准备好身份证。</h5> <h5>总支书记与工作人员进一步协调落实入场事项。</h5>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验证健康码进入,然后依序用消毒液洗手。</span></p> <h5>党总支参与活动的全体党员在中华艺术宫前合影</h5> <h5>各党支部合影</h5> <h5>年长者乘手扶电梯</h5> <h5>年轻人走台阶</h5> <h5>大家陆续进入艺术宫</h5> <h5>兴冲冲步入展厅</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15px;">首先参观【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span></p> <h5><span style='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1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 minor-bidi;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参展作品全部来自一带一路沿线近<span lang="EN-US">70</span>个国家的200余件作品中,外国作品140余件,其中94件来自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历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捐赠作品。展览旨在通过各国艺术家的创作展现一带一路国家风情画卷,呈现沿线各国美术发展现状,充分发挥美术联结各国人民情感、沟通理念、交流文化的纽带与桥梁作用。</font></span></h5> <h5>一进展厅,冯远的设色水墨作品《汉武帝经略边疆遣使丝路》呈现在大家眼前,描绘汉武帝率领文武百官为即将西行的将士们壮行的场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凿空之旅,使丝绸之路贯通亚欧非文明,呈现出宏大图景。这幅历史题材人物画人物众多,场面宏大,造型谨严,人物服饰和场景经过考证,还原历史,体现了画家精湛的笔墨技巧和深厚的人文素养。</h5> <h5>韶华的《阿尔泰山》</h5> <h5>陈坚的水彩《帕米尔系列之二》</h5> <h5>中华艺术宫有不少的志愿者,有两位志愿者义务引领大家参观并简要介绍作品。</h5> <h5>她们热情地给大家介绍作品。</h5> <h5>卢禹舜的纸本水墨设色《永远的敦煌》 </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王冠军 《锦瑟年华——Hello北京》纸本水墨设色 </span></p> <h5>布面油彩《马可·波罗从西域进中国》。 </h5> <h5>纸本水墨《一带一路·南京》局部 。</h5> <h5>外国人对中国长城的特殊理解。</h5> <h5>义务讲解员很尽职尽责。</h5> <h5>唐勇力的纸本水墨设色《向往敦煌》。 </h5> <h5>靳尚谊布面油彩 《高原情》完成于1986年,是中华艺术宫的馆藏,它与靳尚谊另一幅最具代表性作品,1983年创作的《塔吉克新娘》为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创作。这两件作品都是基于1981年靳尚谊到帕米尔高原写生的创作,不同于《塔吉克新娘》采用伦勃朗式的单纯的深色背景,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细致描绘了作为背景的帕米尔高原的峡谷,以衬托人物沉静典雅之美。 </h5> <h5>中国马书林纸本水墨设色《惠风和畅》 </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阿诺德·朱马·奥德汗姆波 肯尼亚 《取水》 陶土</span></p> <h5>吴为山的雕塑《超越时空的对话——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是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与中国画家齐白石相遇,达·芬奇用右手指向天空出自于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表现出他对科学和理性的尊崇,齐白石表现出更多谦和自然之态,右手中的手杖有着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气势。吴为山说:这拐杖就是一条线,它上连天、下接地,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宇宙观、艺术观,它也像丝绸之路,连接着东方和西方。达·芬奇和齐白石,生活的年代相距数百年,但他们同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泛舟,他们的对话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15px;">参观后,大家边走边交流,认为【共同的家园——“一带一路”国家美术作品展】凸显出“一带一路”伟大思想和实践的成功,表达了沿线各国人民人类谋求世界和平发展,共建和谐家园的精神。</span></p> <h5>大家接着参观中华艺术宫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h5> <h5>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将七百多年前北宋首都汴京城的真实面貌汇聚于《清明上河图》之中。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h5> <h5>前言中介绍,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h5> <h5>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皇帝,看到张择端的这幅《清明上河图》,亲自为这幅画写下了“清明上河图”5个字,并且加盖双龙小印,让清明上河图一夜成名。</h5> <h5>党总支书记请来了专职讲解员为大家讲述《清明上河图》。</h5> <h5>讲解员告诉大家,《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h5> <h5>它用现实主义手法,全景式构图,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都开封汴京时的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烟稠密的繁华景象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习俗风情。</h5> <h5>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h5> <h5>中华艺术宫利用投影和动画的独特优势,第一次依托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展示在世人眼前,开启了古今交融的超时空对话。</h5> <h5>据介绍,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的总长有128米,高度达到6.5米,将原作放大近30倍。</h5> <h5>12台电影级大型投影设备同时开动,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投射到巨大的山型异形屏幕上。</h5> <h5>整个活动画面分为白天与夜晚,每隔4分钟为一个日夜循环。</h5> <h5>据介绍,白天出现人物691 名,夜晚出现人物377名,总计1068人。</h5> <h5><span style='line-height: 107%; font-family: 等线; font-size: 11pt; mso-asci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fareast-theme-font: minor-fareast; mso-hansi-theme-font: 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 minor-bidi;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作品下方营造出一波光粼粼的虚拟汴河,与长卷互为启合,</font></span></h5> <h5>神奇的是,多幅不同的画面拼在异形屏幕上竟然毫无违和感,每条街道、船只、树木、建筑以及色调,目之所见,和原作所差无几。</h5> <h5>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h5> <h5>综观全图,分为郊野、汴河、街市三大段。</h5> <h5>上海世博会期间,周家渡社区不少居民都进过中国馆,也有不少居民想着以后还有机会未能进馆观赏,今天观赏《清明上河图》多媒体版,无论第一次还是再次观赏,都依然被震撼!</h5> <h5>从上午10点进馆到12点结束,党日活动时间不长,但收获匪浅,参观结束意犹未尽,有机会再来参观,中华艺术宫就在自己的家园附近,大家真正感受到世博会的宗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h5> 手机摄影制作:刘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