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夯实教研——大禹学校“走课”教学模式初探

Feyaah_

<p>  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课堂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深度提升,大禹学校教师团队在探索“内生课堂”与“走课”教学模式的融合机制进程中,秣兵厉马、共学共研,有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同时也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切实有效的校本教研之路。“走课”是基于组内校本教材教法研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解决在课堂评价方式、教学模式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能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在教研组层面操作,能够切实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之路,从而引领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p><p>一、下移校本教研重心,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年级学科组层面的以教师轮流“走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模式。发挥年级组的作用,通过组内“走课”,将集体备课和组内互听互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和组内教研活动的有效融合。</p><p>二、改变备课方式,提高备课的实效性。通过“走课”活动集体三次备课环节的落实,培养教师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习惯,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尝试改革教案备写的方式,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效率。</p><p>备课组所研究的“走课”是指同年级学科组教师采取集体备课一课三上—反思研讨—完善修订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评估为主要形式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评课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提升模式。他具有和常规教学紧密结合、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和秩序、不增加教师负担、可操作性,高效扎实、便于评估等特点,因此适合作为同年级学科组实施。“走课”教学模式在大禹学校生根发芽,逐步体现了“团队为先,质量为本,课堂为要”的教育教学效果。</p><p>三、解决组内校本教研内容不实,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p> <p> 基于此,大禹学校三年级语文组率先行动,确定执教内容为第八单元的《掌声》一课。为了上好这一课,12月11日,区教研室张晓辉主任带领全体教师对《掌声》进行教研,给我们送来了一场及时雨。她建议大家结合课后题准确定位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掌声”前后主人公“英子”的变化,引导学生感受“掌声”的魔力。</p> <p>  12月14日,卫慕瑶老师率先在三(2)班开讲,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p> <p>初次试讲后,教研室张晓辉主任再次带领大家集体教研。她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p><p><br></p><p>1.在正式解读文本之前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保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主旨,切忌主旨偏离。</p><p><br></p><p>2.课文讲解过程必须做到尊重学生心理需求,在读的过程中分清课时层次,从刚开始的读正确读通顺,到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读懂大意,再到巩固识字与感知课文完美结合,最后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图片、关键语句词来简单语言复述课文。</p><p><br></p><p>3.穿插在课堂中的多种方式朗读也得有讲究有设计,层层递进,从自由朗读课文、默读、再朗读的节奏,基本完成"积累+巩固识字+了解大意"的目标定位。</p><p><br></p><p>4.在将课文内容讲解与课后题结合的同时,老师要重点训练批注感受的能力并亲身做出示范,考虑接受对象的理解程度,在前述环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迁移,将主题阅读以文带文紧紧衔接本课内容主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进一步深化感悟人文主题,最后以单元主题作为小结,形成课程完整闭环。真正实现从低阶思维层面的记忆、理解、运用到高阶思维层面的分析、综合、创新的完美升级。</p> <p>12月15日中午,卫老师进行第二次试讲。</p> <p>第二次试讲后,同组教师再次组织教研磨课,大家各抒己见,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讨论,决定将自学提示二和三进行整合,再次进行试讲。</p><p><br></p> <p>12月15日下午,卫老师在三(4)班进行教研后的第三次试讲。</p><p>一、聆听音乐,激趣导入</p><p>《掌声》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英子一系列感情变化都是由“掌声”引起,伴随着动听的歌声《掌声响起来》进入课堂时,学生对掌声有了初步的了解。</p> <p>二、小诗引路,《掌声》再现</p><p>卫老师以小诗《掌声》引领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美读,如大鼓开道,小鼓润心,使课堂伊始就沐浴着温暖和关爱。</p> <p>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p><p>&nbsp;&nbsp;&nbsp;&nbsp;通过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概,知道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p> <p>四、自学提示,精读课文</p><p>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中,卫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导航的设置,引导学生转换角色,以正常孩子在班级活动的表现对比想象小英的自卑与其后变化的快乐。接着,浓墨重彩学习研讨两次“掌声”。</p><p>&nbsp;</p> <p>五、以文带文,迁移运用</p><p>以文带文是主题阅读的七大课型之一,在精读课文《掌声》的基础上,学生还要略读一篇文章,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p> <p>六、名言推送,升华主题</p><p>在课堂的最后,卫老师引用梵高的名言,形象地升华了掌声的内涵,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就是阳光、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给了我们力量和信心。</p> <p>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教研,一次又一次的磨课,12月16日,卫慕瑶老师于金井学校顺利地完成了此次活动,至此,大禹学校首轮“走课”圆满结束!老师们在打磨中完善;在完善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p> <p>  首轮“走课”结束结束后,卫老师也和大家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p> <p>  我校“走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效地整合了教师资源资源,充分发挥出教师在学校课程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之路上,我校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