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交臂的旅行(下)一一衢州、江山旅游散记

开觉

<p>19日下午抵达衢州,已开始变天,把带来的衣服都穿上。听人建议在水亭门附近找个旅馆住下。准备明天上午先跑龙游石窟,下午逛衢州城。</p> <p>第二天一早,驱车前往龙游。半路上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心想幸亏是玩洞窟。到了景区,尾随旅行团看了几个室外岩洞,似乎没多大意思。</p> <p>又跟着入了室内,往下走,入地道,七转八弯,突然一个若大的地宫出现在眼前。面积足足有数千平米。感觉好像走进了埃及金字塔的内部:就有那么古老,就有那么神秘,就有那么宏伟,就有那震撼…。</p> <p>洞内有这种斜面的巨柱支撑着。现在开放的5个洞窟里有2柱的,也有3、4、5柱的。柱位的选择,绝对是符合力学原理的最有力量的支点。</p> <p>每个洞均凿挖出石池和斜坡,专家勘察认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使洞内不存积水。</p> <p>洞顶呈圆孤形。从洞顶到洞壁都有细密规整的斜纹顺势铺开。是人工刻凿?更像是机械作业。</p> <p>静看天穹,多么优美的孤线。像天人撑开的一把巨伞。</p> <p>又像神仙哗啦一声正在打开的折扇,将一把曲线抛向空中…</p> <p>更像是石投湖面,激起的圈圈涟漪…。</p> <p>这是洞窟中留下的唯一一处远古的岩画:马、鸟、鱼图腾。于是对它的出处有了更多的猜测。</p><p>1992年,当地农民对传说中的"无底塘”进行了抽水。四台抽水机,17个昼夜的不停作业,最后水落石出,显现了这一:至今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p><p>因在石窟里发现了一些汉代陶器,专家们把洞窟形成的年代定为最晚西汉前。而上限未知。至于用途,至今众说纷纭:有推论墓穴群、备战洞、道家福地等。也有外星人论的。而在我,觉得这一定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命形态,或者更发达的文明所留下的痕迹。从圣经上诺亚方舟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地球文明从产生、成长、发展、毁灭已经经过多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而那马、鸟、鱼的岩画或许正好做了个注脚。否则,古代没有机器,这么宏大的规模,这么规整的机械作业痕迹怎么解释?古代没有电,洞口那么小,洞腹这么大空间的作业,洞内采光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命题:无限膨胀的私欲与日益发达的科技的结合,将加速人类灭亡的道路…。</p> <p>衢,四通八达之大路。能称为衢州,当然应有"四省通衢,五路总头",又处江南水乡,兼有水陆通达之优势。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果然干净,大街小巷不见烟头杂屑;果然文明,车必让人;果然文化,建筑和礼仪承袭传统;果然儒雅,衢州姑娘优雅而美丽…。</p> <p>当地人首推的水亭门,应该是古城的招牌性景区了。</p> <p>通过水亭门牌坊,一眼就可看到街尽头的城门。街两旁布满庙宇、祠堂、店铺等古建筑。花团锦簇中也间或闪现有现代元素的休闲歺饮、风情酒吧、时尚潮品的小屋。像许多历史文化街一样,古为今用,倒也相得益彰。</p> <p>进门右手的天王塔。衢州称:不见天王塔,眼泪滴滴答。是说衢州人到了看不见天王塔尖的地方,就算是离乡背井了。</p> <p>正街横插的条条巷陌里,藏着许多有故事的院落。也有江南园林式的饮食街。</p> <p>整个街区有明清建筑、民国建筑…,一路走来,颇有些记录历史的意味。</p> <p>在逛街的时候,从街里就可以看到城门外的水波。穿出城门,滔滔衢江水果然浩荡,真是个水陆通衢的好码头。</p> <p>作为浙闽赣皖四省商贸的重要通岸口,当年可谓千帆竞渡,商贾如流。衢州的繁荣景象在此也可见一斑了。</p> <p>据说,原古城外码头水坪上建有一个"卷雪亭",江水从亭下流过,故俗称水亭门。亦有水停门外之意。</p> <p>城楼为明清建筑风格。上书"飞阁流丹"四个大字凝炼气派。现在以城门为背景,搭了个台子挂着灯光。经常有演出或集会在此举办。明天的全城马拉松赛跑的出发仪式就在此举行了。</p> <p>走进周宣灵王庙,时间已晚。但见这是一所真正遗存的古建筑,就赶在他们闭馆前进去转一圈。出乎意料这里供奉的是一位孝子。临安人周雄(生于1188年)。嘉定四年,在婺源为官的周雄得知母亲病重,立即乘船赶往家中。船行至衢州境内,闻母死讯,悲痛不已,立时气绝身亡。但人逝去身躯却直立不倒,时年24岁。衢州人深受感动把他敬奉为神。后孔子后裔为他建庙祭祀。我所以列出他的生辰年月,是为了表明这是真人真事,绝非故事。</p> <p>逛完水亭门,另一个景点孔庙就在附近。但这时天色已晚,而且孔庙好像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也就作罢算了。哪知这一作罢却于一个文化圣地当面错过。</p> <p>这里的孔庙绝非一般的孔庙,而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孔氏家庙之一。其一,在山东曲阜,这众所周知。另一座恰恰就在衢州。衢州是"东南阙里,南孔圣地”啊。</p><p>据《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志》记载,1128年宋高宗赵构在扬州祭天,孔子第48代嫡长孙孔端友奉诏陪祭。后金兵南侵,高宗君臣仓惶南渡,驻跸临安。因孔端友率族人保驾有功,遂赐家衢州建家宙。随着圣裔南迁,衢州城成为南方新的儒学圣地,史称"东南阙里"。读完这个词条,我不禁一拍脑门,要不怎么说我们这一代人与文化无缘呢。一个作罢,就与文化失之交臂。</p><p>不仅如此,这段历史一直延续至今。</p><p>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后,令南宗孔子第53代嫡长孙孔洙从衢州北迁,载爵去曲阜奉祀。</p><p><br></p><p>接诏后,孔洙即进京向元世祖面陈两难心境:衢州已有五代坟墓,若遵皇上诏令北迁,自己实不忍离弃先祖的坟墓;若不离弃先祖庙墓,又将有违圣意。孔洙愿将自己的衍圣公爵位让给他在曲阜的族弟世袭。元世祖不禁称赞孔洙“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p><p><br></p><p>就这样,在衢州孔氏南宗的礼让下,曲阜孔治获得“衍圣公”世袭爵位。</p><p><br></p><p>1935年,国民政府任命孔子77代孙、衍圣公孔德成为奉祀官。同时,衢州第二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孔繁豪改任“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1944年10月,孔繁豪逝世,虚龄7岁的二房长子孔祥楷承袭世职。</p><p>而现在衍圣公孔祥楷回归故里,以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的身份在此主持"南孔"发扬光大工作。在政府支持倡导下,有志之士正在做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业。许多外国学者,海外汉学教师都来此朝圣,开展学术交流…。</p><p>这样一条活的脉络梳理下来,我们所看到孔子,已经不仅仅是画中的像,庙中的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我们的祖师先圣。他所留下的思想品行,仁义礼智信的道统,我们是可以学着去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宋有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杨振宁:三十岁后就靠一部论语…。直到眼下,提倡重新学习《弟子规》,把它落实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这都是真正的活生生的传承了。而衢州力举“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以“礼”为核心,撑起整个城市的品格,也可说是举国为先了。</p><p>过后想想,这次的错过也好,尤其是稀里马虎地随便逛逛,不如做足功课,以一种恭敬心至诚心再来学习感受为好。佛门有一句话叫:一份诚敬,一份收获。十分诚敬,十分收获。如是如是。这次的错过,应是缘分没到了。</p><p>一座城市就是一本书,你走进它阅读它,才能感受它的品格和抱负。</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尾声</b></p><p><br></p> <p>再过两天天气就要骤降至十度以下,我们决定从婺源取道回程。</p><p>婺源,来过无数次。篁岭,江湾,李坑,晓起…这些热门景点也去过不止一次。这次就走北线吧。</p> <p>延村,一个藏在闺阁中的幽静的小山村。这里的小挢流水人家,相对于苏州园林的过于精致和娴熟,更多了几份旷野中自然拙扑的洒脱。</p> <p>许多开发商,阔老板在此买下大片院落,开发成度假旅馆。房价一天上千或数千元不等。但真可谓世外桃园…。</p> <p>在这深巷里有一所英国人买下的房子,说是从别地把古建买下,移花接木到这里重建。中国传统风格中加上现代艺术元素,别有一番风情。取名竟叫:天清沙,好象是一个词牌的名字。推开门去,却被告知不让参观。</p> <p>从延村出来穿过一条田间小徑,就是思溪村,距今有600多年历了史。</p> <p>一条河流绕村而过。思溪村,更古老,更美丽,更有故事。</p><p><br></p> <p>在进村的古木挢上留影。</p> <p>村内古建林立,小巷幽深。这一棒大户人家门廊前的花一般的植物竟是竹子:好像叫南竹。</p> <p>当地村民,一位中年妇女,坚定地跟着我们要给当导游。一路导一路引,倒还讲了许多故事,介绍了一些古建。最后引到她家,动手开灶,留我们吃饭…。真的很为她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乡里人赚几个钱不易。但开发旅游以来,凭着勤奋,日子过得也还不错。要不是急着赶回去,真想在这世外桃源中多梦遊几天。</p> <p>此次旅行的最后一个目标地一一石城。听旅友说,秋天到婺源数石城的红枫美。早晨八点前山上的雾气下来,太阳光照在山村上,红枫透亮鲜艳间直美极。</p> <p>到达石城住下,已四点多钟。沿着村中的小道,向野外走去,没多久,就迎来了一片古树林。我被他的气势所包围,再也迈不动脚了。这一棵棵巨大苍桑的大树强劲伸展着自己的躯杆。有的卷曲遒劲华盖蔽日。有的拔地而起直探蓝天,有的风姿绰约招展阿娜…。</p> <p>他们的枝杈在空中相交叶脉相融。</p> <p>笼罩在这片古老的自然氤氲中,我像一个弱小的族人子孙,仰面感受着这类似祖上的慈祥和远古的沧桑,有一种母系的?根系的?同体的?说不清的东西贯通了我,我感动的热泪盈眶…。</p> <p>我对树木一直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只要你用心真诚于他,就能跟他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跟动物,跟植物,甚至跟矿物。这让我想起了日本江本胜博士的水试验。他把水装在容器中并贴上“爱”“感恩”或“恨””“讨厌”等的标签,放进冷库冰冻。结果在显微镜下,贴上“爱”之类善情绪标签的水结出了非常美丽的冰凌花。贴上“恨”之类恶情绪标签的水,结出的图案混浊丑陋一蹋糊涂。水有感应,我是相信的,万物皆有灵性。要不怎么说举头三尺有神灵呢。这是真的。不信,看官你自己可以亲自试试。关键是要用真诚心。</p><p>至此,我觉得不管明天能不能看到日出,遇到了这片古树林,石城这趟就值了。</p> <p>第二天早晨,天阴沉沉的,我们按图索骥,还是上山看红枫。</p> <p>观景台设在村后的山上,一条足足几百米的山路加平台沿半山腰层层叠叠横向展开。早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山上聚集。有长枪短炮架着三脚架的,有披红挂绿拿着姿势的,这也成了一道风景。</p><p><br></p> <p>我几乎是几步一回头,不想放过任何一个画面。</p> <p>到达最佳摄影点,极目望去,哦,莲瓣似的山峦环绕中,就是那片古树林,胧胧葱葱,郁郁重重簇拥覆盖着一片白墙黛瓦的民居。晨雾飘娆炊烟袅袅,好一派人间仙境。</p> <p>没有人不为她的美所打动。虽然没有照片上那阳光下的红艳。但亲临其境所感受的气场,气势。那宏大,那震撼,那种为自然浸润的感觉,绝对是任何一种艺术形态都无法替代的。</p> <p>真是玩不尽的婺源,看不尽的美色啊!大家直呼:这次寒秋上石城,太值了!</p> <p>一路走来,实在是舍不得这些美景,这些感受,就把它们一骨隆冬都堆在这里了。</p><p>旅游,是行走的读书。</p><p>读书,是思想的神游。</p><p>有人说,身体与灵魂总有一样在路上。而我更愿意:在路上,我们身心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