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素养--活动”课例研讨会有感

美友75428249

今天我们五六年级组语文老师,一起在八小观摩了三节“素养--活动”课例示范课,聆听了两场精彩报告,收获颇丰! 第一节课由吕梦超老师执教的《忆读书》一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及课后习题: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及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展开。四个活动过程循序渐进,把语文要素进行梳理分解,用圈画分条列举及表格的方法梳理信息,把握了课后第一题的内容要点,简单明了,学生能够可感化的学习。 <br>  第二节李老师执教《少年闰土》一课,充分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没有把大量时间留给品读这四件新鲜事,而是紧紧抓住单元语文要素进行设计。六年级常老师在学习体会中谈到: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点是她提出的“假如给你一次机会与闰土相处,你最想做哪件事?为什么?”这个问题。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几件事,更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也和文中的我一样“从来不知道”闰土做的一些事。其实这就是一个过渡的串联,从而感受到闰土的见多识广。给学生句式示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适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巧妙的设计代替了教师的大量说教。 第三节邹宝玲老师执教的《父爱之舟》一课,抓住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第一个活动中,就让学生思考“梦中出现了哪些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明确了本文中的七个场景。在第二个活动中,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场景,体会在场景和细节描写的背后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其间通过补充作者吴冠中的家境的资料、《回忆录》中的片段,让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在文本学习完之后的第三个活动中,拓展了朱自清《背影》、刘墉《父亲的画面》、成健《指尖上的父亲》三个表现父爱的场景片段,对本单元的“关注场景、细节,从中体会人物情感”的这一语文要素进一步深入体会。<br>  最后教师配乐出示了一组生活中洋溢着父爱的照片,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整堂课学生对于人物情感的体会水到渠成。如果能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个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父爱的场景学以致用,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孙主任“关注学科素养,优化语文学习--基于语文要素活动设计”的报告,总能让我们对部编本小学语文的教学再思考、再认识。我们的课堂要不断反思思考,孙主任提到的几点思考:我们语文要素把握的准吗?我们的教学设计活动真的有效吗?我们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反馈?<div>  同时,还有一些可操作性建议:孙主任给我们理清了核心任务引领的学习架构,由情境活动到铺垫活动再到主题活动最后延伸活动,情境活动就是我们教学的第一环节,需要我们引发学习要素----设置一个情境,揭示主题,第二环节活动,也就是我们的初步感知,温习要素,第三个活动才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主题活动,给学生以课文例文,与学生一起品味体验语文要素,这个主题活动的设计,就是语文要素、这一节课的训练点,怎样在轻松的情境活动中教给学生。也就是单元语文要素及课后题如何分解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是一个延伸活动,这个活动对语文要素进行巩固深化,可以是读文也可以是练笔,也可以延伸生活,这就是一个情境的活动,学生走入情境在走出情境,这就会是一种扎实的进步。</div><div> 那怎样设计一个活动呢?孙文杰老师和孙主任的这两张表格,需要我们慢慢领会思考!</div> <p>  写在最后:</p><p>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这其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中的风花雪月与四季之美,也可以让学生学到写作时要写出景物的静态美与动态美;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少年强则国强的家国情怀,也可以让学生学到要借助资料来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感情。而大单元素养-活动正是让我们的学生在亦真亦幻的情境中,一边熏陶心灵,一边实现思维的提升。语文,是一门看起来简单,深入进去却发现很难,但是钻研进去又让人欲罢不能的学科,教语文亦是如此。</p><p>编辑:刘阳</p><p>素材提供:五六年级语文老师</p><p>审核:何凤武</p>

语文

学生

活动

要素

情境

场景

我们

体会

单元

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