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小学科学乡镇教研员研修十四组 《刹车的学问》研讨 研修第一天 报到+分工 <p>12月16日下午1点赵树贤组长组织我们所有成员聚在一起讨论研讨的内容,李春璇老师给我们做了经验交流。让我们提前准备,先提前熟悉教材,确定目标分工。</p> <p>赵组长凭借之前的研讨经验,要求我们先自己研读教材,并讨论研讨方案。</p> <p>下午2点50分,赵组长给我们传达了徐科长的会议精神,组织了研讨方案讨论,通研教材,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对这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有了大致的把握。组长给我们安排了细致的分工合作,并适时指导答疑。</p> <p>大家研读教材后的讨论,加深了我们对于教材的理解</p> <p>研讨前的自学笔记</p> <p>研讨时的认真记录</p> <p>集思广益,让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作用</p> <p>晚上七点多,大家悄悄地聚到研讨室继续努力研讨,争取把我们最好的方案呈现出来</p> 研修第二天 研讨+修改+整合 <p>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伴随着学生的早读声,我们303B室的灯就亮起来了,大家早早到了研讨室开始了学习研究。</p> <p>同事们针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盛开</p> <p>徐科长来我们研讨室视察,对我们的努力态度给予高度评价。他告诉我们,通过这次活动主要是让大家知道技术工程课怎么上,目的不是让我们去制造。根据课本内容可以走制造的路子,也可以更深入研究走steam课程的路子。路子定了,其他内容就好弄了。徐科长还帮我们联系了打印室,方便我们明天的汇报。</p> <p>成果小成,大家第一次汇总,把大家的智慧结晶融合在一起。赵树贤老师,陈云老师,杨少华老师,作为科学界的“老人”给我们做了点评指导。</p> <p>吃过午饭,大家又不约而同的来到研讨室,争取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累了就在座位上趴一下,争分夺秒的学习。</p> <p>这是我们分到的工作任务,一遍一遍的推翻,重建,讨论,修改。很多都是直接在文件里修改,没有保存,这只是没有删除的一小部分。</p> <p>下午的主要任务是形成汇报稿和课件,大家分工合作,搜集资料。赵老师、陈老师、杨老师三位老师领头整理汇报稿,孙晓丽老师负责整理PPT,乔翠玲和杜菊章老师不惧寒冷,外出拍摄上课用的短视频。大家无论年龄和性别,都在为这次汇报尽自己的努力。</p> <p>认真分工合作的我们。讲稿一遍遍的打磨,课件一次次的修改,我们也在一点一点的成长。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拥有了友谊。</p> <p>全家福。完成研修任务的我们分外轻松。大家通过探讨,辩论,突破重难点,get到很多的创新点子,让我们的课例研究获得突破。每个人在研究中都有收获和成长。</p> 研修第三天:形成成果 交流汇报 <p>昨晚回宿舍以后,大家又进行了纸质稿件的修改,PPT的修改,为了理清思路,我还制作了思维导图。所有的一起都是为了今天更好的呈现。大脑一天的高速运转,让人精神振奋,失眠的应该不止我一个。</p> <p>汇报前的准备工作,孙老师正在调试课件</p> <p>组长汇聚到报告厅前方现场抽取报告人序号,各种激动人心。</p> <p>十组汇报,课的设计非常精细,思路和我们十四组类似,但感觉活动设计更有趣,让学生组装刹车系统时缺少部分零件,从失败中激起斗志。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p> <p>十一组的报告,以自行车发展史为线索,深究发展,很好的达成让学生认识到人的需要促进科技发展</p> <p>我们十四组的大姐陈云老师,精彩全面的显示了我们组的研究成果。两天的辛苦努力,终于获得圆满成功。感谢大家的辛苦付出!</p> <p>生命无止境,学习不暂停</p> <p>最后徐科长做了总结讲话,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研工作提出来要求,做出指示。我们将在各位专家领导的指导下更好的服务教学教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