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楹联(湖心三岛篇)

学步翁

<p>  “湖心三岛”。西湖面积不大,约6.38平方公里,步行沿湖一圈,不会超过15公里。湖心有人造小岛3座,由历年疏浚西湖时,挖出的淤泥堆积而成。它们分别是“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墩环碧”。经历数百年的匠心独运,加上文人墨客的诗词、楹联的点缀,构成了独特的“西湖文化景观”,成为闪耀在西湖的三颗璀璨的明珠。</p> <p><b style="font-size: 18px;"> 湖心亭</b></p> <p>  “湖心亭”,亭为岛名,岛为亭名,面积小于三潭印月,而略大于阮公墩。这里柳荫掩映,楼阁玲珑,有湖中“蓬莱”之称。在此极目四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清代谓之“湖心平眺”,是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p><p> 2009年西湖申遗,湖心亭封岛“整容”后,不再接待游客上岛游览。2019年10月26日,我经西湖游船公司的朋友安排,登上了久违的湖心亭,拍摄了不少照片,遗憾的是没拍摄岛上楹联的“特写”。</p> <p>  “湖心亭”牌坊。</p> <p>  “湖心亭”楹联:</p><p>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p><p>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p><p> ——郑烨撰、俞振飞书</p><p> 上联用苏轼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诗意;下联用苏轼《后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句意。“俨”:俨然,好像。“雅称”:素称。“恍”:恍然。苏轼以西子比喻西湖,而“东坡”与“西子”字面巧对,故诗联家习用之。</p> <p>  “蓬莱宫”门柱联:</p><p> 一片清光浮水面;</p><p> 十分明月到湖心。</p><p> ——陈小豪撰、谢孝思书</p><p> “十分”:形容圆满。联语不假雕饰,自然流畅。</p> <p>  “太虚一点”楹联:</p><p> 烟花地远春谁主;</p><p> 涧壑风生酒自醒。</p><p> ——祝时态诗句、李鹤年书</p><p> 联语取自明代祝时泰《湖心亭》诗。“主”:作主。</p> <p>  “振鹭亭”楹联:</p><p> 遗世独立;</p><p> 在水中央。</p><p> ——陈小豪撰、吴进贤书</p><p> 此联截取自名句。上联出自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下联出自《诗经•国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将耳熟能详的这两句话连在一起,写出此亭的特点,巧思天成。</p> <p>  “清喜阁”楹联:</p><p> 疑是玉人临镜坐;</p><p> 恍从银汉泛槎来。</p><p> ——聂心汤撰、钱定一书</p><p> 湖平如镜,岛峙若槎,湖心亭就像对镜而坐的玉人、乘槎而降的仙子。联语可谓想出天外,而意境优美、对仗工整。“银汉”:银河。“槎”:木筏。用晋张华《博物志》典故:“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p> <p>  “山映檐青”亭楹联:</p><p> 山横三面碧;</p><p> 湖绕四围青。</p><p> ——石鸿钧撰、欧阳中石书</p><p> 西湖三面环山。从湖心亭外望,三面是青山,四面是绿水,如在画图中。</p> <p>  “码头(月白风清)”楹联:</p><p> 欲把明湖比明月;</p><p> 更邀秋士赋秋声。</p><p> ——王翼奇撰并书</p><p> “秋士”:《淮南子•繆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秋天的时候,男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是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也指迟暮不遇之士。“赋秋声”:欧阳修于嘉佑四年(1059)任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时作《秋声赋》。当时他五十三岁,经过三十年的宦途起伏黜陟的生涯,其间的人生感受很多,秋夜触景伤怀,遂赋以成篇。上联写月明星稀之夜,明湖如同一盘明镜;下联则联想月到中秋分外明,那么,这时也正是秋士欲赋秋声之际。</p> <p>  “水送山迎”亭楹联:</p><p> 隔市怒潮吞旭日;</p><p> 绕亭绿水拱青山。</p><p> ——黄文中撰并书</p><p> 站在湖心亭上,隔着城市,遥望钱江怒吼的潮水吞没了早晨的太阳;任凭满目绿水环抱青翠的群山。</p> <p>  2020年10月26日,踏上久违的湖心亭,在“虫二”碑前留影。话说当年乾隆帝南巡游西湖时,吟出“一片清心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有位方丈听后,上前求匾。乾隆帝随即写下“虫二”二字,取“風月无边”之意。</p> <p>  2009年前,我上岛拍摄的“虫二”碑。足见,前后二碑均非原物,而是给游客讲故事而已。</p> <p><b style="font-size: 18px;"> 阮墩环碧</b></p> <p>  清嘉庆五年(1800),西湖常淤塞,时任浙江巡抚阮元带领百姓疏浚西湖,用清出的葑草淤泥壅为小岛,百姓爱戴他,把这座小岛称之为“阮公墩”。</p><p>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岛开发,兴建了“环碧小筑”、“云水居”等纪念阮元的建筑,还举办起“仿古夜游”活动。1985年二期“新西湖十景”评选时,小岛以“阮墩环碧”入选。据说,因为小岛土质松软,有下沉的趋势。于是,旅游被叫停,阮公墩不再对外开放,岛上繁茂的植被吸引了众多湖上野鸟栖息,阮公墩变成了一座纯生态型的小岛。</p><p> 由于没机会上岛,只能从网上搜寻照片,介绍岛上现存的楹联。</p> <p>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25岁中进士,清朝名臣,学问家、思想家、书法家,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p> <p>  “忆芸亭”楹联:</p><p> 烟景缀西泠,与蓬岛瀛洲一湖媲美;</p><p> 文光耀东浙,共香山玉局百代流芳。</p><p> ——张学理撰、池长庆书</p><p> “香山”: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玉局”:原为棋盘的美称,因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后人遂以此称苏轼。上联写阮公墩与小瀛洲、湖心亭的烟雨蒙蒙之景点缀着西湖,这是实景;下联写阮元的功绩,与白居易、苏轼一样流芳百世。阮元曾在杭州创办诂经精舍,延请名师,作育英才,使中华文化的光芒照耀着整个浙江东部。</p> <p>  “云水居”楹联:</p><p> 云遮鹤驾悠悠去;</p><p> 水载凫舟款款来。</p><p> ——王其煌撰、俞建华书</p><p> “凫舟”:鸭形的船。凫,野鸭。上下联将云水居的名字巧妙地嵌入其中。试想:云遮雾罩,阮公驾着白鹤坐骑悠悠然归去,一泓碧水却载着像凫鸟一样的小船款款而来,是怎样一种意境?此联似乎告诉人们,阮公虽然已经西去,但墩上风光依旧。</p> <p>  “环碧小筑”楹联:</p><p> 春月在庭,偶得精册;</p><p> 暗香入画,染成绿华。</p> <p>  “雅事长留”楹联:</p><p> (模糊,看不清)</p> <p><b style="font-size: 18px;"> 三潭印月</b></p> <p>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明万历年间由湖泥堆筑成环形堤埂;清雍正时南北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使岛堤状如“田”字,因而湖中有岛,岛中有湖,人称“小瀛洲”。</p> <p>  岛南湖面有万历年间所建的三座葫芦型小石塔,系仿北宋苏轼浚湖时所立三塔而重建。石塔中空,每座均匀分成五个小圆孔。中秋皓月当空,塔内点上蜡烛,月光、烛光和湖光交相辉映,如梦如幻。</p> <p>  “小瀛洲”堂,位于中轴线北端,临湖而建,悬挂匾额“小瀛洲”。小瀛洲共有四副楹联(前后各一副、堂内两副)</p> <p>  “小瀛洲”楹联之一:</p><p> 天赐湖上名园,绿野初开,十亩荷花三径竹;</p><p> 人在瀛洲仙境,红尘不到,四围潭水一房山。</p><p> ——程云俶撰、沙孟海书</p><p> 大自然赐予的湖中名园,岸边绿草萋萋,水中接天莲叶,红花初放,一片翠竹摇曳生姿;人在此仙境,四面水域,纤尘不染更有一片清幽的山林。“三径”:原指归隐者的家园。这里“十亩”、“三径”并列,应是泛指。“红尘”:车马扬起的飞尘。</p> <p>  “小瀛洲”堂背面,悬挂匾额“三潭印月”。</p> <p>  “小瀛洲”楹联之二:</p><p> 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游遍未尝见;</p><p> 霸业销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饮山水渌,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p><p> ——康有为撰、萧娴书</p><p> 上联说三潭印月是湖中岛、岛中湖,有曲曲折折、雕饰华丽的小桥,沿堤杨柳依依,荷花成片,更有清香美味的莼菜,这样的园林游遍四大洲也没有碰到过;下联大意是说,欲成就的大事业消散了,心如清静寂定的止水,也看透了各种历史旧迹,不妨欣赏一年四季的美景,忘掉人世间各种烦心事,除此还有什么要求呢?“销”:消除,消散。“顷”:土地面积单位,一顷为一百亩,这里是泛指,言有成片的荷花。“霸业”:维持霸权的事业,这里是指欲成就一番大的事业。“禅心”:佛教用语,指清静寂定的心境。“止水”:静止的水。“陈迹”:旧迹,过去的事迹。“坐”:因为。“万方”:全国各地。“概”:节操、风度、气度。“渌”:清水,一作“绿”。</p> <p>  “小瀛洲”室内景观,堂中悬挂“天水合璧”西湖全景画。</p> <p>  “小瀛洲”楹联(室内)之三:</p><p> 乐事与人同,坐来水面层轩,鱼跃鳶飞观道妙;</p><p> 胜情因地远,悟澈印潭秋月,天光云影豁诗心。</p><p> ——龚嘉儁撰、祝遂之书</p><p> “层轩”:重轩,指多层带有长廊的敞厅。“鱼跃鳶飞”:《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后用以形容万物各得其所。“道妙”:佛教或道教学说的精义。“胜情”:高雅的情趣。“远”:高远。“天光云影”:用朱熹名篇《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诗意。</p> <p>  “小瀛洲”楹联(室内)之四:</p><p> 潭影湖光浑万象;</p><p> 山容水意自天然。</p><p> ——黄文中撰并书</p><p> 此联是说水光潋滟,气象万千,山的形象和水的情态天然生成。“浑”: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p> <p>  “先贤祠”,位于中轴线上,前为“小瀛洲”堂,后连接九曲桥,为纪念浙江的历史名人而建。祠内展板介绍思想家黄宗羲、诗人吕留良、书法家杭世骏、文学家齐周华等人的生平事迹。</p> <p>  “先贤祠”楹联之一:</p><p> 客中客入画中画;</p><p> 楼外楼看山外山。</p><p> ——谢光行撰、陆京生书</p><p> 此联是说人生无非是逆旅中的过客,应及时享受这大自然的美景。下联借用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诗句。</p> <p>  “先贤祠”背面,悬挂匾额“湖毓高行”。</p> <p>  “先贤祠”楹联之二:</p><p> 来往游人,须知爱惜花柳;</p><p> 春秋佳日,切莫辜负湖山。</p><p> ——彭玉麟撰、费新我书</p><p> 来此地游玩的人,要爱惜这里的一切;遇到好日子应好好玩玩,不要对不住这里的美景。</p> <p>  “开网亭”,是西湖景区里不多见的三角亭。</p> <p>  “开网亭”楹联:</p><p> 一檐虚待山光补;</p><p> 片席平分潭影清。</p><p> ——罗榘撰、王遐举书</p><p> 此联是顺这个亭子可以包容更多的湖光山色;片席之地平分了清澈的湖水。“一檐”:指此亭。“虚待”:空着地方等候。“片席”:一张坐席,言其小,即片席之地。</p> <p>  “亭亭亭”。第一个“亭”字,动词,通“停”;第二个“亭”字,形容词,亭亭玉立;第三个“亭”字,名词,亭子。同字不同义。</p> <p>  “亭亭亭”楹联:</p><p> 两岸凉生菰叶雨;</p><p> 一亭香透藕花风。</p><p> ——彭玉麟撰、张继书</p><p> 联意谓:雨过后,野茭草透出凉意;和风吹来,满亭都是荷花的清香。</p> <p>  “四敞亭”,位于岛中央,柳堤和曲桥相交的十字路口。</p> <p>  四敞亭的东面,上悬挂匾额 “东朗”。</p> <p>  四敞亭“东朗”楹联:</p><p> 亭与湖心相掩映;</p><p> 月从波面鉴空明。</p><p> ——许盛撰、董正贺书</p><p> “鉴”:镜,照视。此联写亭子对着湖心,相映成趣,月亮从波面上照见自己空明澄澈的样子。</p> <p>  四敞亭的南面,上悬挂匾额 “南舒”。</p> <p>  四敞亭“南舒”楹联:</p><p> 潭月澄心印;</p><p> 湖光豁性灵。</p><p> ——旧联、刘江书</p><p> “豁”:开阔,不受拘束。“性灵”:性情,本性。上联说水中的月亮印在心间,心如月亮一样清纯;下联言明净的湖光开拓人的心灵,变得更加聪慧灵敏。</p> <p>  四敞亭的西面,上悬挂匾额“西清”。</p> <p>  “西清”楹联:</p><p> 四面荷花三面柳;</p><p> 一城山色半城湖。</p><p> 陈承鋆撰、朱昆明书</p><p> 此联采用句中自对阁两联相对的写法。由近及远写景,从近处荷花杨柳着眼,扩展到远处的山色湖光,而山色湖光就在一座城中。</p> <p>  四敞亭的北面,上悬挂匾额“北畅”。</p> <p>  “北畅”楹联:</p><p>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p><p>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p><p> ——张沄卿撰、孙盛年书</p><p> 潋滟水光,四周山峦起伏,湖山相映。入眼一帘松翠,飘渺缕缕荷香,不见荷花,但闻荷香,空灵旷远,更妙。(联中,“光”误书作“水”)</p> <p>  “迎翠轩”,初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原名“德方伯馨精舍”,是浙江布政司德馨闲暇游憩之所的旧址。因四面通透,满园翠色尽入轩内,故名。现为售卖旅游品商店。迎翠轩共有三副楹联,一副在街面,另两副临岛中湖面。</p> <p>  “迎翠轩”楹联之一:</p><p> 碧水乍开新镜面;</p><p> 青山都是好屏风。</p><p> ——史肃诗句、王友谊书</p> <p>  “迎翠轩”楹联之二:</p><p> 贪看湖山来作客;</p><p> 不知风月属何人。</p><p> ——马敦仁撰、陈忠康书</p><p> “风月”: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此联是说贪恋这里的湖光山色,常来欣赏,是湖山的常客;应该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爱这里的湖山,那么这样的好风景,该属于谁呢?</p> <p>  “迎翠轩”楹联之三:</p><p> 枫叶荻花秋瑟瑟;</p><p> 闲云潭影日悠悠。</p><p> ——彭玉麟集句、沈儒书</p><p> “荻花”:芦花。“瑟瑟”:象声词,指风声。“悠悠”:静闲,漫长。上联出自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意谓:枫叶芦花在风中发出声响秋气萧索;下联出自王勃名篇《滕王阁》,意谓:闲云的影子,在潭水中浮动,经年累月,悠闲自得。</p><p> 注:因为临湖,照片从侧面拍摄。工作人员把上下联的位置挂反了。</p> <p>  “花鸟厅”,现为旅游商品售卖厅,名不符实了。</p> <p>  “花鸟厅”楹联:</p><p> 荷风送香气;</p><p> 潭影空人心。</p><p> ——石祖芬集句、吴震启书</p><p> 此联集自唐人诗句。上联出自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意谓:清淡细微的荷花香气,时而从风中带来;下联出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上,南朝齐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所建,到唐代已称古寺。下联意谓:在青青的潭水中,只见天空和自己的身影,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已荡然无存。此时此景,仿佛已悟到佛门禅说的奥妙,摆脱了一切烦恼。</p> <p>  “三潭印月”御碑亭。</p> <p>  “御碑亭”楹联之一:</p><p> 潭月澄心印;</p><p> 湖光豁性灵。</p><p> ——旧联、秦咢生书</p><p> 此联与四敞亭“南舒”联相同,只是书写人不同。</p> <p>  “御碑亭”楹联之二:</p><p> 明月自来去;</p><p> 空潭无古今。</p><p> ——王成瑞撰、唐云书</p><p> 上联说月,洁白的月亮,来去自由;下联说潭,明净的三潭,不分古时今日。</p> <p>  “我心相印亭”。“我心相印”原为佛教词汇,意为“不言语,彼此会意”,引申为心心相印。此亭为长亭,北面起粉墙,颇为别致。亭前可观赏三潭印月胜景,东西南北各悬挂一副楹联。</p> <p>  “我心相印亭”南面。</p> <p>  “我心相印亭”南楹联:</p><p> 山光静对烟波际;</p><p> 塔影清涵水月间。</p><p> ——程光甫撰、周而复书</p><p> “烟波”:烟水弥漫。“涵”:浸润。联意是指在“我心相印亭”四望,可看见山光水色,以及山上的塔和水中的塔影。</p> <p>  “我心相印亭”东侧,悬挂匾额“倚红枕碧”。</p> <p>  “我心相印亭”东楹联:</p><p> 欲睹一轮潭底白;</p><p> 正移三岛海中青。</p><p> ——王漱居撰并书</p><p> “三岛”:指湖上三岛,阮公墩、湖心亭、三潭印月,隐喻海上仙岛,方丈、蓬莱、瀛洲。此联从“海上生明月”化出,虚实相生。</p> <p>  “我心相印亭”西侧,悬挂“醒爽诗魂”匾额。</p> <p>  “我心相印亭”西楹联:</p><p> 曲岸烟笼,正飞花入户;</p><p> 寒潭影息,仍落月窥窗。</p><p> ——王其煌撰、宋涛书</p><p> “烟”:雾气、烟波,也可喻为柳烟。“飞花”:落花,亦可喻为柳絮。“息”:隐没。“落”:落下,洒下。上联写杨柳低垂在曲岸边,柳絮正纷纷扬扬飞入室内;下联写月亮的倒影映入清冷的潭中,洒落的月光仍偷偷看着窗子里面,意境宁静清空。</p> <p>  “我心相印亭”北面,洞门如圆月,石塔立其中。</p> <p>  “我心相印亭”北楹联:</p><p> 波上平临三塔影;</p><p> 湖中到浸一轮秋。</p><p> ——许盛撰、李松书</p><p> “三塔”:指立在西湖水面上的三座小石塔。联意是说,波平如镜的湖面印着三潭塔影;水光粼粼的湖中浸润着一轮圆圆的秋月。</p> <p>  “闲放台”,为清末湘军将领彭玉麟致仕后的居所,原称“退省庵”。</p> <p>  “闲放台”,现辟为旅游商品营业场所和茶座。内有三副楹联。</p> <p>  “闲放台”楹联之一:</p><p> 舸舰重来,问月三潭怀退叟;</p><p> 骊驹旋唱,看云五岭笑劳人。</p><p> ——谢光綺撰、谢冰岩书</p><p> “退叟”:年老辞官之人,又指退省老人彭玉麟。“骊驹”:指马、驴等乘骑。“劳人”:忧伤之人。上联写乘船重来,看三潭的月亮,月有圆有缺,感发人的悲欢离合,怀念辞官隐居于此的退省庵主人彭玉麟;下联写骑马频唱,见五岭云舒云卷,感发世间变幻无穷,又何必为人事变迁而忧伤呢?</p> <p>  “闲放台”楹联之二:</p><p> 大地少闲人,谁能作风月佳宾、湖山贤主;</p><p> 六桥多胜迹,我爱此荷花世界、鸥鸟家乡。</p><p> ——彭玉麟撰、周而复书</p><p> “鸥鸟”:诗词中常以鸥比作朋友间相互信任,亲密无间。“荷花”:纯洁的象征。联意谓:真正闲心的人很少,谁能与清风明月作伴,做管领湖光山色的人呢?六桥一带,多有胜迹,我尤爱这荷花盛开的地方,那里是鸥鸟的家乡。</p><p> 注:联语中“闲”误书作“行”。</p> <p>  “闲放台”楹联之三:</p><p> 四壁藕花,香风入座;</p><p> 三间水榭,明月满湖。</p><p> ——高鹏年撰、顾骧书</p><p> “四壁”:四面。“藕花”:荷花。“水榭”:筑在水上的木屋,供游览栖息之所。联意谓:四面尽是荷花,风送清香袭人;有三间亲水台榭,皎洁的月光洒满西湖。</p> <p>  最近上岛,时逢闲放台暗香浮动,腊梅盛开。</p> <p>  “摇碧亭”,位于小瀛洲西北角湖边。</p> <p>  “摇碧亭”楹联:</p><p> 春色含烟迷画景;</p><p> 和风拂露孕诗情。</p><p> ——吴亚卿撰并书</p><p> 美好的春景,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和煦的春风,滋润着诗人的心。</p> <p>  “亦仙也”扇面亭,位于小瀛洲西南角的湖边,亭子呈扇形,悬挂匾额“亦仙也”。</p> <p>  “亦仙也”楹联:</p><p> 笠屐清风怀昨日;</p><p> 湖山宦迹已三年。</p><p> ——黄倬撰、石君一书</p><p> “笠”:笠帽,旧时挡雨或遮阳的用具。柳宗元《江雪》:“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屐”: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上联回忆无官职的时候,穿着木屐,戴着笠帽,与清风为伴,轻松自由;下联感叹虽身居官职,却上下奔波,已经三年过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