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记

吳 俊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岷江是我于1999年10月入川看到的第一条大河,也是伴随我行程最长的一条河流。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白雪皑皑的岷山南麓。岷山为川流不息的岷江注入母亲般的源泉。11月1日,我与同伴离开九寨沟、牟尼沟,一路沿着岷江顺流南行,直达闻名遐迩的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在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中,有一颗璀璨的名珠,这就是位于四川中部成都平原的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它不仅以其2255年的悠久华夏文明令人倾倒,而且更以其美丽风光令人刮目。</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成都市西北方向都江堰市城区西北的岷江河上,是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广袤的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发源于岷山南麓的岷江经成都平原川流而过,四季绿水长流,奔腾不息。但在古代,岷江并不驯服,经常给这一带造成水灾。春秋时期蜀郡太守李冰利用成都平原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特点,率领民众,用八年时间,在今都江堰市城西的玉垒山虎头岩上,用火烧、水浇、人撬的办法,从坚硬的子母岩上凿开一个大口子,修了一条人工河,同原来的旧河道连接起来。又在岷江江心构筑了一个两头小中间大,形似翘尾鱼的分水堤,把岷江分为内外两江,用外江排涝,内江灌溉。又在分水堤尾部与离堆之间,筑了一道堤,并在堤下修了两条溢洪道,防洪排沙,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谨”的天府之国。这就是2255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意志和智慧创造的伟大而神奇的都江堰三大工程。她的诞生,梳理了岷江,成为哺育成都平原千万亩良田的“母亲河”。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考验,由于其设计科学,以及汉代文翁、蜀汉诸葛亮、元代吉当普、清代丁宝桢等历代治水功臣和劳动人民的维护,都江堰不废不衰,至今屹立于岷江之中。并且由此总结出的“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乘势引导,因时制宜”等一整套治水经验,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为了纪念李冰及其儿子李二郎的功绩,元代在位于渠首的左岸修建“二王庙”,供世人朝拜。</p><p class="ql-block"> 在地处都江堰的岷江,有一座横跨江面的千米索桥。登上索桥,凌空悠悠晃荡,平添无限惊险和盎然情趣。登上岷江的“鱼嘴”分水堤,有一个长约3000米,寛约300米的江心公园,为当地居民和游人带来无限风光。视线由近及远逆向眺望,茫茫西岭雪山和幽幽青城依稀可见,壮阔的岷江水滚滚而来。转身向南展望,脚下的“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内江平静如丝,外江滚滚东去。环顾四周,林海、花城、水域、青山、楼阁、庙宇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一稿,</p><p class="ql-block"> 2015年7月二稿,</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7日三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1日作者在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1999年11月1日作者在都江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