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培训的第二天。冬日煦阳下的羊城,阴霾尽扫,寒意渐消,立交桥上的三角梅愈发楚楚动人,远处的小蛮腰在蓝天下更加英姿勃发。 在第二小组“八二师”陈华老师的领读下,全体学员用一首清婉柔美的《乡愁》拉开了学习的序幕。 上午的讲座是《课堂教学艺术与修炼》。田小华老师风趣幽默地介绍了授课专家——江玉澜老师,广东省省级骨干教师及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骨干督学,研训专家、兼职教授,课题专著论文硕果累累,早远观温婉儒雅,今近观更儒雅温婉,来自一线,必地气衔接,适读巜乡愁》,须臾江教授在这头,我们在那头,以尺丈之距,搭教学艺术桥梁! 大气雅致、气质如兰的江老师一上场,就用“水果四声部”的暖场游戏hold住了大家的心,课前气氛欢快、愉悦、温馨。未成曲调先有情呀!江老师就是不同凡响。 浑身自带“我就是音乐”气场的江玉澜老师,她的讲座主要围绕"教师的教学素养修炼"和"课堂教学艺术"两方面展开。她结合自身经历和实践经验,给我们现身说法。<div>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江老师认为,功夫在戏外、功夫在画外、功夫在字外、功夫在教外、功夫在课外。江老师提出,教学艺术不是一个简单的策略、放大与技巧,而是一种人品气质和专业素养修炼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体现。单纯的技巧运用是治标不治本,只有“修炼”到位了,才是艺术。</div> “修炼”是一场修行。江老师围绕“修炼”一词对教师的外在美、内在美、专业素养、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深度解析。江老师勉励教师们塑造和提升自身形象和语言美,使举止做到“一颦一笑皆有情,一举一动都有意”,语言也要“入耳——入脑——入心”。她鼓励我们最简单的语言和动作表达最复杂的意思。江老师还指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手段,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教育智慧、个性风采和人格魅力等方面,使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都能亲其师,信其道。<div><br></div> “技巧”是一门智慧。江老师讲座最生动有趣的环节是对于灵动教学过程"心中有计"的讲述。她向我们提出要以形象吸引学生,以专业征服学生、以技巧调教学生。讲座过程中江老师向我们分享了许多来自于她自身的一些教育故事和实际的教学案例。她还提出在课堂调控的技巧中要注意推“陈”出“新”,在面对问题孩子时要注重正面强化,让优秀成为“压力”,并且在遇到教学的一些突发事件时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注意语言的选择和适当的“艺术留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还是一门艺术。教师要获取主动地位,掌握话语权,让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br> 好一场余音绕梁的讲座呀。“转轴拨弦三两声”“大珠小珠落玉盘”,江老师的讲座既向大家传授接地气的教学技巧,又促使老师们对课堂教学艺术进一步思考,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学以致思”的目的。 一下课江老师就收获了一大波“粉丝”,大家争着和老师合影留念。 <p> 座中收获谁最多?全体学员争先说。在此仅摘录彭妮老师的课后分享:</p><p> 江老师独特的开场,让我们顿时回归到了童年快乐的课堂。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课堂艺术,学生对课堂的喜爱,直接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的热情。我们回忆小时候蹦蹦跳跳回学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对课堂的爱的热度逐渐下降,现在高年级学生回校的种种无奈,老师们的幸福感也降到了低点。为了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愿意听我们的课,江老师今天为我们传授了她的独家秘诀。我归纳为一个字,美!</p><p> 美的课堂来自教师美的形象,来自教师对艺术的敬畏,江老师用她丰富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让老学生愿意听我们的课,作为教师,无论从外在的形象语言,肢体仪式到内在的性情心灵,都要向美的方向修炼。</p> <p> 下午的精彩继续进行。请听田小华老师诗意满满的授课专家介绍——学友好,早晨寒气刺骨,下午骄阳暖心,第二课时开启!汪校长,广东番禺附中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兼职教授,透过这些论点,且看论据:《人民教育》发文几十篇,全国讲学200多场,硕果累累!李白巜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现在是一枝独秀梅花开,让我们转换频道,从上午教学艺术的滚滚长江转向全课程教育的实践探索,有请汪教授授课!</p> <p> 来自广东番禺中学附属学校汪秀梅校长,给我们带来的是《全课程教育的学校探索与实践》的讲座。</p><p> 何为“全课程”?“全课程”有何意义?全课程体系是如何实施的呢?全课程是如何将学课系统知识、融入到体验式、生活化的学习中来的?……汪校长宛如一个魔术大师,给我们抛出一个个谜团,在大家无不“伸颈”“侧目”疑惑之时,她结合具体的课例给我们解开了谜底。</p><p> 案例1《当花儿遇到全课程》,从花之读、花之语、花之坊、花之创、花之戏、花之旅、花之作等七个方面,与语文、自然、数学、美术、戏剧课与形体课、游学、思维导图等课程巧妙地无缝对接,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全课程”就是这样,回归学生本源,以生为本,让学生以体验为基础,在体验中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并进行自我管理,从而把教育当成了一种生活,以生活为教育内容。</p> 案例2《当<蜗牛>遇到新课程》,不同于案例1,它是基于孩子针对《蜗牛》绘本提出问题,继而进行深层探究式学习的模式。“寸“是什么?五寸半究竟是多长?蜗牛走路到底是快还是慢?……正是基于孩子们刨根问底的询问,老师引导着孩子们去认识“寸”,进而认识“尺”“米”“千米”,又通过“短短一小时,走了五寸半”,去分别计算6个小时、一周、一个学期、小学六年里蜗牛的行进路程,从而明白“坚持能创造奇迹”的道理。这样的教学,蜗牛不再是生物意义、语文意义上的蜗牛,而是延伸到数学、哲学、思考的蜗牛,乃至励志的蜗牛。而孩子们也在有趣的探究和切身的体验中,萌生了哲理的思考,获得了全面的滋养——这就是“人在中央”的全课程教育。 <p> 生动详实的案例尽释学员关于“全课程”的困惑,学员们在体验到“全课程”教育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番禺中学附属学校教师团队对教育的情怀。在诠释“全课程”时,汪校长一再语重心长地说:在全课程的教育理念里,学生是完整的生命体,而不是一个个的学科人!以跨学科整合为基本策略的全学科教育,希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教师要以人师而不仅仅是学科教师的姿态站立在孩子面前。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教教材,而应该是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教材当例子,用教材教。在幼儿与小学阶段,即便是要进行精准教育,也要以浪漫地方式,因为幼儿与小学正处于感性认识地浪漫阶段。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地规则,不要当春蚕需要吃桑叶的时候,我们却要它吐丝……一个个教育金句,朴素,却有着洗礼灵魂的力量!</p> <p> 两场讲座,两种风格,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风景,相同的教育追求,相同的教育情怀。</p><p> 课后,田小华老师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即兴赋诗。</p><p> <b style="color: rgb(1, 1, 1);">冬日广二师周三听江玉澜、汪秀梅双师课抒怀</b></p><p> <b>田小华 (八二师)</b></p><p> <b style="color: rgb(1, 1, 1);">冬至岭南挟凛寒,日近岁末玉梅开。</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过江求学赴羊城,吾辈出井瞰新天。</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教学艺术入青眼,全课学习浸心田。</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今朝恭立程门雪,凤翔九天立梧巅!</b></p><p><br></p> 制作:第二小组“八二师” 陈华 田小华 刘咏绍 彭妮 方翠琴 李秀欢 甄子美 严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