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成渠实干为径,革命无涯奋斗作舟

舞舞未央

一渠绕青山 <p>  习近平总书记说,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不过时。为了培养思政教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2020初中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林州市红色教育基地——红旗渠。</p> <p>  红旗渠,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p> <p>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 (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p> <p>  红旗渠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工天河",它不仅仅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一面旗帜,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 精神动天下 <p>  上世纪60年代,十万开山者,历时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山里,把中华民族的一面精神之旗,插在太行之巅。</p> <p>  红旗渠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起步,蜿蜒1500公里,将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十易春秋寒暑,她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紧跟时代步伐,她见证了红旗渠儿女“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创业历程。</p> <p>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红旗渠拓荒创业的火热激情照亮了平凡的岁月,激烈着每个林州人,和来到林州参观的每一个人,守望精神家园,续航梦想,书写传奇。</p> 徒步红旗渠 <p>  红旗渠景点主要包括红旗渠纪念馆和红旗渠青年洞,在纪念馆,学员们有序学习参观了红旗渠的历史,驻足藏馆物件前,聆听了一个又一个热泪盈眶的红旗渠故事。</p> <p>  </p> <p>  为了重温红旗渠精神,我们徒步至青年洞,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它是红旗渠水工、建筑和自然景观结合最为精妙的地段,也是红旗渠建设最艰巨的地段。</p> <p>  一路上,培训班成员斗志昂扬,精神抖擞,沿路欣赏这伟大的奇迹工程,从创业洞到团结洞再到青年洞,深切体会到林州市人民在上个世纪物质条件极其落后的年代,完成这样的工程,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 <p>  红旗渠青年洞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洞名是由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江泽民、李先念等领导人题词摩崖石刻,为景区增添了色彩。</p><p> 堪称"太行一奇"的一线天,深邃幽静;横跨两山之间的步云桥,举步惊险;渠水蜿蜒,一步一景,很是壮观。</p> 重塑红旗魂 <p>  红旗渠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来说,都不啻为中国治水史,新中国建设史上的经典,在红旗渠参观经历的一切,都启迪我们:构思未来,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象,实现梦想,需要红旗渠人奋斗实干的精神!</p><p> 经过今天的红色之旅,培训学员心里既感受到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艰辛,也充满了对林州市乃至全国劳动人民敢于战胜困难和顽强抗争精神的崇高敬意,激发了我们每一个思政教师的工作热情,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p><p>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