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个很有魅力的地方,尤其是丙中洛,那是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令人陶醉。</p> <p>为了丙中洛,我又加入了去云南的队伍。我们走的是怒江美丽公路(国道G219的重要组成路段),沿着怒江一路向北奔丙中洛而去,途中蜻蜓点水般的游览了几个地方,现在先唠唠这些地方。</p> <p>这条美丽公路是去年12月30日刚通车的公路,今年5月这里降了世纪暴雨,山体和路面遭遇多处塌方,丙中洛与外界交通断绝半月多。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塌方仍在修复中。慢行系统的骑行道、步道还在施工建设中。所以一路都在断断续续的施工,原来的景点很多都被施工现场占了不让停车。</p><p>石月亮观景台不让上,远远的钓一张吧。</p> <p>奔流在碧罗雪山与高黎贡山之间的怒江,西岸高黎贡山的峡谷高差达5000米,东岸碧罗雪山的峡谷高差达4000多米,平均高差3000多米,山谷幽深,危崖耸立,水流在谷底咆哮怒吼,故称“怒江”,江面海拔在2000-800米之间。</p> <p>途经登埂澡堂会遗址,这段的怒江江水缓缓流淌,我们下去泡了一下脚。因为要赶路,自己又喜欢到处走走看看拍拍,所以只泡了几分钟,但感觉很舒服,确实舒缓胫骨。</p> <p>这尊塑像处是中国远征军回国渡口。</p><p>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中国远征军与盟军合作入缅作战。从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这段历史悲壮惨烈。</p> <p>往昔藤索过怒江,今朝天堑变通途。</p><p>翻过山的那边就是缅甸。</p> <p>一路上很多这样子的楼房,是政府给贫困地区扶贫,异地搬迁盖的。</p><p>一路走来,感觉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很大。</p> <p>感恩共产党,感谢总书记。</p> <p>住进了老姆登村。该村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怒族乡的东边,在高山上,海拔1800米。“老姆登”是怒族语的音译,意思是“人喜欢来的地方”。</p> <p>老姆登原来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因为地处山顶交通不便已于八十年代搬迁。老州委的办公八角楼——“知子罗”改为“怒族博物馆”,遗留的历史痕迹仍依稀可见。“知子罗”在傈僳语里的意思是“好地方”。</p> <p>一座建在悬崖边上红白相间的房子,就是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老姆登基督教堂,红色十字架直指天空,“神爱世人”字体鲜艳夺目。</p> <p class="ql-block">傍晚站在村庄与教堂隔水相望,看着周边的远山近水,看着远离喧嚣的乡村教堂,看着倒影在水中的白云,那个纯朴和自然令人心静如水。</p> <p>老姆登村对面有高黎贡山北段较有名气的皇冠山,因形似王冠而得名。</p> <p>老姆登村是观赏皇冠山的绝佳选择,有很多人因皇冠山而慕名而来,一睹皇冠山的壮美。</p> <p>怒江第一湾位于丙中洛南部,因怒江被山坡阻隔绕行270º大弯而形成。怒江流经附近时遭遇王箐大悬岩绝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从由北向南改为由东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挡住去路,再次调头由西向东急转,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半圆形大湾。</p> <p>好了,丙中洛到了。到了!</p><p>丙中洛是滇西北三大山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与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倒”川”字的”三江并流”核心区。</p> <p>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东面为碧罗雪山,西面是高黎贡山,两山夹一江,形成明显的高山峡谷地貌。</p> <p>丙中洛田园风光。</p> <p>丙中洛镇为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辖镇,位于贡山县北部,北靠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南临捧当乡,东接德钦县燕门乡,西邻独龙江乡。</p> <p>天气预报一直报有雨,心悬着。</p> <p>天没亮就撩起窗帘看天,当天色微微亮时我们已经匆匆吃了早餐开拍了。</p> <p>真幸运,看到了云雾缭绕仙境般的景色。</p> <p>桃花岛。坎桶村,又称扎那桶村,在怒江第一湾的湾岛上,是怒族人的小村庄。坎桶意为长竹子的地方,村落周围的景色优美,村中种满了桃树,每到春天,粉红色的桃花盛开,弥漫了整座小岛,所以人们就把扎那桶村称为桃花岛。</p> <p>坎桶村这里的江面海拔1710余米,怒江台地平坦开阔,构成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小平原。</p> <p>石门关在丙中洛台地的北端,由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的绝壁从江边拔地而起,形成一道500多米高近200米宽的巨大石门,怒江从石门中喷涌而出,奔泻而下,当地人称它为南礼墙,又根据地形地貌,取了个形象的名字——石门关。这里为进出滇藏必经之路。</p> <p>秋那桶村是一个以优美的田园风光著称的小小村落,在丙中洛的最北端,不多的几户人家散落于山谷中的平地上。</p> <p>秋那桶村的天主教堂。</p> <p>从秋那桶再往北,走丙中洛至察瓦龙的丙察公路,经过一段没有人烟的地带,就可以进入西藏了,这里是怒江的终点。我们来到这路口打个卡即回头了。</p> <p>回头来到朝红桥这边走一趟茶马古道。这座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铁索吊桥已经破损,然而它见证了“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繁荣景象,桥两头分别还依稀可见“*****”“共产党万岁”的标语。</p> <p>这条茶马古道是在怒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开凿出来的,走到另外那头就是雾里村。</p> <p>古驿道没有护栏,大家注意头顶落石,也要防止脚下打滑,最后还要小心村里的狗子,它们是看家护院的,别去逗它们。</p> <p>山间铃响马帮来。现在仍然有马帮运输东西。</p> <p>当你走过这千年的茶马古道,看到悬崖峭壁下奔腾的怒江水,望着树林中远处恬静的田野村舍,你便会沉醉在这美丽的田园风光中。</p> <p>雾里村坐落在丙中洛景区内,是一个传统的怒族村落,于2013年被评选为中国最美乡村,2016年8月18日被评选为云南特色旅游新地标。</p> <p>重丁教堂与白汉洛教堂是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为传教而修建的。任安守的陵墓在重丁村天主教堂内。</p> <p>独龙江每年从12月至翌年6月间,大雪封山长达半年之久,此时交通隔断,一切行人断绝,独龙江乡完全处于与世隔离的状态。现在去还赶得上。另外进山修了公路,2019年刚通车,不难走了,还有一条6680米全国最长的隧道,必须得去。</p> <p>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到6点起床,赶到贡山县城不到8点,换乘小车,小车司机9点才来。</p> <p>可是就是这晚了一个多小时让我们遇到了美景。可见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冥冥之中上帝有安排。</p> <p>海拔3000米,巍巍群山,白云缭绕,太漂亮了,太幸运了,大家欢呼雀跃。带队老师和当地司机都说在这个地方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三层云。</p> <p class="ql-block">老师吆喝着:走了走了。我们嘴里应着:走了走了。可是腿脚却挪不动。哈哈!周华健的歌飞出来了:“其实我不想走,我想留下来……”。</p> <p>独龙江乡是国内独龙族唯一的聚居地,主要民族为独龙族。独龙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2020年6月,全乡总人口4227人,99%以上为独龙族。</p> <p>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独龙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独龙江乡曾长期是全国最封闭、最贫困的乡镇之一。</p> <p>2018年,全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122元。其6个行政村整体脱贫,在怒江州率先实现整乡整族脱贫。</p> <p>这里最高海拔4969米,最低海拔120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481米。</p> <p>降雨量大,为全国之最,属东南亚三个多雨中心之一。我们到的这点时间就遇上了大雨。</p> <p>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全乡地势呈“二山夹一江”的地貌。主要河流为独龙江。独龙江的江水清澈透亮。</p> <p class="ql-block">在村里我们看见了80多岁的紋面女。</p><p class="ql-block">独龙族女孩11~13岁开始纹面,纹面师用藤条刺脸纹型,用碳灰水加植物汁上色,没有任何麻醉和止痛,女孩们依靠着自己的意志或者他人的按压止疼。现在新社会纹面古俗已终止,乡里的紋面女仅剩8人。</p> <p class="ql-block">纹面习俗的缘起记载不一,大致有四种解释:一是独龙族认为妇女纹面是一种美的象征;二是区分氏族的标志;三是原始的图腾崇拜;四是历史上独龙族长期受外族封建土司(主要是指藏族土司)的统治和欺凌,为逃避外族人抢劫妇女而形成的习俗。</p> <p class="ql-block">后记:这是2021年国展金奖《最后的纹面女》。作者:卢敏强</p> <p>回程时天气骤冷,途经海拔3000米的大山时大雾弥漫,山景犹如一幅幅水墨画。</p> <p>渐渐飘起了雪花,老天爷送了个大礼给我们,把我们惊喜得再次欢呼雀跃。太棒了!</p> <p>独龙江的一天游太仓促了,很多地方还没走到,小伙伴们要来就要预多几天才够。</p> <p>在丙中洛短短的仓促的几天时间里可回味的事物太多了,再预多些时间更好,悠着点,在这里与神共居,拾一段悠闲宁静的时光,让日子慢下来,让岁月沉淀出有滋有味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