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导读:</b></p><p><b></b></p><p> 随着第四届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的圆满成功,教师们对于“深度学习”的探讨也在进一步深入。在12月15日下午,松山区第一小学的三十多位领导和教师汇聚一堂,分享了他们对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以来的理解和体会,总结和反思了共同体课堂观察课例研究成果。随后,校领导们对此次交谈会做了高度评价,并对教师们下一步的工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p><b> 一、 学习共同体课堂变革的理解和体会</b></p><p> 本次交谈会中,教师们围绕“教育新生态:成为自主创造的深度学者”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的见解。</p><p><br></p> <p><b> 1.聆听 . 蜕变——宝卓</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接触到学习共同体以来,我们的心里一直有这样的疑问: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行吗?我们的学生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吗?可是我们已经坚持了一年之久,这次我们又被派出远赴西安亲临陈静静博士的讲座现场,感受了郭建珍等全国学共体领航教师们的课堂氛围,让学共体在我脑海里慢慢地生出根来,我对学共体的理解在真真切切地深入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共体不是高大上的时髦叫法,没有统一规定的模式程序,它恰恰是最接学生气的朴实、真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人人敢发声、人人有收获,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就像陈静静博士说,我们学会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大人”,更重要的是“成为孩子”,我们要观察孩子、理解孩子,看到每个孩子身上那些无比重要的品质和无可替代的力量。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span></p><p> </p><p><b> 2. 打造高品质学习课堂——董文静</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学习共同体是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避免出现虚假学习或浅表学习,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进而达到高品质的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高品质学习任务设计和营造温暖、润泽的课堂倾听关系,创设平等、公平共赢的学习机会,课堂教学中尊重、支持学生摆脱学习困境,成长为真实的学习者、协同的学习者,进而成为深度学习者,从而不断打造高品质学习课堂。怎样做到呢?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态度,不断地进行学习,进行深度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像《教师的挑战》《学习共同体》等;学习研究与分析课程标准、教材、考试评价方式等。在学习研究中思考,在课堂观察学生学习、合作中思考,在课后反思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改变……</span></p><p><br></p><p><b> 3.让学生有话语权——刘秀玲</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解决了困扰我的一个问题,以前就是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听为辅,现在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学生不愿意说,学生说了起来,但是最终要等教师一锤定音,学生说起来了,但不知道应该听谁说。共同体的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有话语权,又有决策权产生,产生新的解决策略,形成班级共识。发现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深入分析原因,平等对话,集思广益,让学生通过彼此平等的协作、交流去学习,去解决问题,通过彼此的倾听和学习,来达成超乎自身原有认知能力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体会学习的成就感与乐趣……</span></p> <p><b> 4.做倾听的示范者——张晓静</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聆听了郑艳红老师的讲座,感觉郑老师说的特别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她讲了倾听的重要性,孩子只有学会倾听,认真倾听才能真正的学习。倾听代表了敞开、接纳和尊重和关怀的道德伦理,建构的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倾听的是自己已知的,通过倾听打破自我,通过倾听学习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应该作为学生倾听的示范者,微笑着听每一位学生说话,不插话,不打断学生发言,不复述学生的话语,不总结学生的话。而学生作为倾听的实践者,安全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安静听每一位同伴的话语,安心的接纳自身的不足,在听取别人的基础上完善自己观点。不同学情下倾听关系的培育是螺旋上升的趋势,我认为培养倾听能力不是一日之功,是长期的训练,有时候我会通过一些小游戏训练,比如传话、复述学生的话等,让学生知道倾听的重要性,因此班级的学生应该制定倾听的规则,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一点一滴教他们,听自己说,听同伴说,听老师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p><p><b> 5.尊重每一位学生——张英娇</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对于学习共同体的认识,从最初的排斥到如今的接纳并尝试,得益于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长见识、更新理念。在这次西安学习共同体全国教育峰会上,我近距离的聆听了静静博士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新理论,学生学习的状态就是生命的状态,让学生成为自主创造的创新性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才是学习共同体所要追求的,让每个孩子得到尊重、每个孩子得到发展、每个孩子都实现自己最大的潜能,并承担起社会责任。让我对学习共同体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静静博士展现的是大伽的风范,她能真正的站在为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赋予了所有人以正能量。我的理解则有些小家子气了,我想作为老师能做的就是能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多的“抢上槽子”的机会,赋予每位学生平等的学习权,让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若无其事”的优先权,让学困生也能展现自我的思维,去表达自己变的自信,从而由“困到不困”。……</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6.真实的课堂——祖月霞</b></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听完静静博士的讲座和郑艳红老师的分享我内心触动很大。她从课堂的困境与变革也就是对学生的学习历程进行了深度剖析,真实学习如何发生。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无不刺激着我的大脑,作为教师看着那么多初中生上课趴着睡觉而痛心不已。基于学生这种学习状态,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用学习设计替代教学设计,才能实现教学上真正的灵动和机制,促进学习行为真实的发生。</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此外,还有乔素玲、王艳春、王海英、王小方、于海平、赵艳芳、吕瑞琴等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体会。</b></p> <p><b> 二、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b></p><p> 12月16日我校刘秀玲老师和张晓静老师带着自己班的孩子,分别就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和《认识四边形》做了课堂展示。这一次的课例研讨老师们深刻感受到教师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话语权,彼此平等的协作、交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p><p><b> 1.建立倾听关系</b></p><p>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注重了学共体所倡导的以倾听伙伴关心为核心的温暖、浸润的课堂,而这让课堂生态发生了变化。老师们不断的关注学生的发言,收起严厉的表情和犀利的眼神,轻声细语的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们很快就静下心来,认真听讲老师和同伴的话语,逐步融入到小组协作学习中。同学们就像学共体所赋予的那样,与小组同学交流时轻声细语,窃窃私语,使得整个课堂呈现出了安静思考的氛围。</p> <p><b> 2.设计学习单</b></p><p> 学习单的创设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单立足于学习过程,引导着他们自主研读、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从而达到学习目的;而对教师而言,这体现了教师对教材、教学的把握程度,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抓手。</p> <p><b> 3.展开课堂观察</b></p><p> 我校语数数位老师安静的坐在孩子们的座位旁,静静的看着他们学习、交流。课堂观察聚焦于一位学生或者一个学习小组的学习历程,真实记录关键事件,为下一步的研讨打下基础。</p> <p><b> 4.研讨改进</b></p><p> 每一次课堂教学的展示,对于教师们而言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数位教师坐在一起,轮流发表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尤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学生是否在一个安全、安静、安心的环境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效的学习;学生是否深入学习,完成挑战性问题;学生之间是否互相尊重、互相倾听等方面进行展开。执教老师依据疏漏之处反思修正,重整教学设计,以此改善课堂教学。</p> <p><b> 三、坚定的变革力——校领导寄予厚望</b></p><p><b> 1.行动力</b></p><p> 针对本次交谈会,我校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教师们下一步的工作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纪校长提出,此次学共体改革必须要落实到实处,我们要以坚定的心态来对待学共体。教师们不仅在心态上有了变化,在课堂上也一定要有变化。冲破心里的大山,也要敢于打破行动的枷锁。行动力才能真正体现学校教学变革的决心。</p><p><b> 2.学习力</b></p><p> 教师的发展要源于不断地学习。在学习中才能获得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时间是最公正的法官,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以一个有准备的心态去迎接未来的种种未知。像纪校长所说的那样,多看书、多交流、多研究,相信不会辜负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