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武汉老城区里的佛家寺庙不少,有名气的是“四大丛林”即宝通寺、归元寺、莲溪寺,古德寺。这里面最年轻几乎不为人知更不为外地人所知的,恐怕就是古德寺了。这是一个诞生于1877年的在汉口当时的野外江岸火车站附近的由几间茅草屋组成的寺庙,其身份本来就不高,信众多是贫苦大众,长期默默无闻。后来风格大变,成为全国唯二的具有缅印佛家建筑风格的显赫寺庙,原因何在?</p><p>我很早就知道汉口黄埔路外有个庙,因为我的一个同学在八十年代曾经在这个庙里当厂长,武汉照相机厂。从德国留学回汉的同学要填补武汉没有照相机的空白,就借用这个寺庙作为落脚点开始探索生产,当然是政府安排的。但这个寺庙不临街很难找,所以我从没进去过,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寺庙曾经的惊人故事。2016年的夏天,我终于了却了夙愿,独自拜谒了古德寺,才知道这个以女性为主的丛林非常特别,她见证并参与了一个伟大历史事件,武汉辛亥革命及其最严酷的战争~阳夏保卫战。(阳指汉阳,夏指夏口,汉口的旧称,即汉阳保卫战和汉口保卫战)</p><p><br></p><p><br></p><p><br></p><p><br></p> <p>初次见到古德寺,那奇特建筑,真的有点懵。是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印度教堂还是其他什么?看到大门口的简介和殿堂内高坐的释迦牟尼佛,才确认这是正宗的佛家寺庙。古德寺最初的名称叫“古德茅蓬”,是一位不知名的高僧在当年汉口郊外荒凉的低湿地带的小坡上建的一所简易寺庙,意在劝导人们尊古向善,其初衷可能是针对开埠之后的汉口那个剧烈的思想和社会风气之变。</p><p>2016年的古德寺周围都是民居,它深藏在当时的城中村里,拆迁还在进行中。而百年前它的周围是草地、树林和沼泽,偏东数华里是刘家庙火车站(就是后来的江岸火车站),偏南数华里是日本汉口租界,日租界和刘家庙火车站的东边都靠着长江。当年辛亥革命汉口保卫战最初和最重要的战场就在这块小小的三角地带,战斗极其惨烈。古德寺僧众们把寺庙作为义军和义士的伤员救护所和烈士尸体存放地,她们在短短十多天收集和埋葬了多少烈士?无法统计,只有三个字,几千人!当我看到这个惊人的数字时,不敢相信,因为我那时候对武汉辛亥革命知之甚少,只对武昌起义的情节略知一二,是古德寺的简单介绍引起了我的警觉,后来查阅才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帝制的艰辛,不在于“第一枪”,而是艰苦卓绝的汉口保卫战!</p> <p>雄伟独特的缅印风格的佛家殿堂,今天在中国大地上只有两座,武汉古德寺是如何从茅草屋蝶变成如此高大上的建筑,钱是从哪里来的?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4月,孙中山携部众专程来到汉口古德寺祭拜辛亥无名烈士公墓,被辛亥义士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震撼,被古德寺僧众信徒的义举感动,一位南方的将军决定出资重建古德寺,古德寺才有了化茧成蝶的突变,于1921年开建,1934年建成。</p> <p>我沿着这个“几千个烈士”的信息追寻着当年的故事,才发现我以前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太过浅薄,太相信简要的书本。没有大流血就不可能有大变革,“英雄之城”是千真万确的!</p><p>我搜索了当年的湖北新军及在武汉三镇的分布情况。湖北新军有一个完整师和一个混成协即半个师,兵力共约16000人,黎元洪管着四千多,张彪管着一万零几百,这个实力在当时的清帝国算是第二强了,第一强大的是袁世凯的北洋军,有六个整编师七万多人,装备精良,全国新军建设投入的资金加起来只有北洋军的一半。即使如此,1906年清朝最后一次四省新军在河南的大比武,三个项目全都输给了湖北新军。武汉辛亥革命前夕,张彪的第八镇都不在武汉,只是司令部在武汉,大约在今天湖北音乐学院内。还有湖广总督瑞澄的衙门在阅马场的红楼里,这两个大衙门的总兵力不祥。武昌起义要打的就是这两个大衙门。起义军有多少兵力?黎元洪在武昌的兵力共三个营,一个在城外南湖的炮营,一个在大东门守护武昌城,一个在紫阳湖边的工程营,是工程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武昌总兵力1500人,排出部分反对起义和溜号的官兵,起义军约一千多一点。黎元洪的其他部队一个营守岳阳,一个营守宜昌,与起义无关。在汉口有一个营守城,一个营守铁路,在汉阳一个营守兵工厂,那三个营不可能参加武昌首义,第二天成为配合起义军拿下汉口汉阳的主要力量。就是说武汉三镇的总兵力满打满算就是3000人左右。但武昌起义的当天晚上,集合在楚望台兵器库的人马约三千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革命党而不是在籍军人。但他们几个小时就起义成功了!</p> <p>当年的10月10日晚起义,武昌光复,10月11日汉口光复,11月12日汉阳光复,三镇都是黎元洪的队伍起事,而黎本人没参加,起义军都是营以下军官和士兵,连找个团级干部出来与黎说话都很难。黎本人是17日被软硬兼施逼着想通了才决定加入起义的,并通电全国。后来他成为共和国大总统!</p><p>在武汉三镇庆贺胜利并清剿城内满清余孽的同时,清庭的围剿计划在快速展开。10月12日来自河南的三个营和湖南的一个营已经到达刘家庙车站,加上张彪的残部共2000多兵力已经虎视眈眈,汉口江面的清庭长江舰队15艘军舰已经集合。14日起义军号召市民参加军,报名者数万,五天内就组成总兵力达17000人的民军,据说主要由学生和进步青年组成。加上正规新军总兵力为二万。这些从没拿过枪的市民成为保卫革命成果的主力。</p><p>刘家庙车站是北方进入汉口城区的第一个车站,最初也是京汉铁路终点站。后来从刘家庙分出两条线,一条走江边到三阳路上火车轮渡,过长江连接粤汉铁路;一条进城可达大智门、循礼门和玉带门三个老车站。刘家庙车站它具体在哪里?就是后来的老江岸车站,这个老江岸车站现在也没有了,有知道港32码头或33码头吗?不知道,应该知道头道街吧?就是沿头道街向江边走就是。还是不清楚?其实就是今天的长江二桥汉口江边下游约两公里处,过去是个超大的铁路货场,当年全国第一大货场,我当现场理货员时曾经去过多次,就是个水陆煤炭转运为主的水铁码头。当年起义军防守线就是今天的黄埔路一带。防线与车站货场之间就是以铁路为中心的激烈的战场,绞肉机般的拉锯战场!清楚了吧?</p> <p>刘家庙车站争夺战打得非常惨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清庭海军不断从江面炮击民军,民军伤亡惨重,伤员和尸体送往附近的古德寺,或是僧人和信众从战场上抬回古德寺,大多数牺牲的战士都是学生娃。民军里面也安排有起义军人,担任连排军官,这些年轻军人战死了很多,后来就是民军各自为战,不是民军的老百姓也参加战斗。10月18日起义军大反攻,19日取得刘家庙大捷,把清军赶到滠口,张彪躲到了军舰上。防线曾经推前到三道桥车站甚至张公堤,直到北洋军大部队和其他省的围剿部队到达后,汉口军民才回天无力!</p><p>值得一说的是,湖北京山县早在10月12日就响应武昌起义,并派出援军到汉直接上了前线,估计全部打光了。河南信阳也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地方,可惜被镇压了。</p><p>图片是当年刘家庙车站的客运站,江岸车站。</p> <p>刘家庙这个建成于1897年的武汉第一个火车站,曾经是京汉铁路的起点,市内的三个车站是晚一点修建的,解放后这个车站一直是武汉专供港澳生鲜食品专列的发车点,数十年不变。而当年的刘家庙车站却是扬名四海的战场。武汉人固执,你说它叫江岸车站,但人们偏偏就喊它是刘家庙,一直叫到解放后。因为刘家庙的战火过于惨烈,作用太明显,所以有“大清亡于刘家庙”之说。</p> <p>图片是民军敢死队开往刘家庙,那个时候组织的几个敢死队都是全部牺牲!左臂戴有白袖标就是义军标志。</p> <p>清军炮队在向汉口军民开炮。</p> <p>北洋军大部队源源不断开往汉口剿灭起义。</p> <p>这张照片很血腥,树枝覆盖着许多义士的尸体,但背景有点像当年古德寺的环境,这个离战场最近的寺庙,每天要收集多少尸体呀?埋葬不过来。我很早就知道江岸区有个叫“六大堆”的地名,却从没有弄清楚具体在哪儿,那地名就是指当年的尸体堆积如山的地方,没有人愿意细说,我知道的汉口单洞门那儿有个大堆,据说埋着两千多人。后来移放到一起,设立了“辛亥无名烈士陵园”。</p> <p>从网络上找到的图片,有阳夏保卫战牺牲数字。过去是很难看到有关文章和数据的,估计武汉的这段历史曾经被人为压制过。</p> <p>刘家庙之战,应该是中国近代最惨烈的拉锯战之一,是推翻满清王朝的关键战斗,它坚持了十多天,到10月28日才彻底放弃了刘家庙。而全国的反清烈火在这个期间终于点燃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启动了。10月22日长沙宣布独立,23日西安、九江宣布独立,每天每个小时都有各个县以上地区或省城宣布独立,当然也有反复的,如山东宣布独立后又宣布收回的,但大潮已起,大势已成,不可逆转。</p><p>辛亥革命的阳夏战争,有人统计,汉口保卫战军民死了八千人,汉阳保卫战军民死了三千五百人,不包括伤员。但清王朝大厦在两个月之后正式倾覆。</p> <p>刘家庙车站被占领后,大智门车站被占领。</p> <p>循礼门车站被占领。</p> <p>没有发生什么战斗的汉口英租界内,不知为什么有一船又一船的尸体?</p> <p>从汉口英租界发出来的照片看,船上的尸体是壮年汉子,不是起义军也不是民军,是参加战斗的市民志愿者。可见当年的惨烈!</p> <p>刘家庙战斗复原图。刘家庙车站的战斗最初由铁路工人加附近贫民和郊区农民参加,后来有三千民军参加,武昌援军参加了19日的大反攻并取得刘家庙大捷。中间有许多精彩的或沮丧的故事,不能展开说了。清庭海军对民军的炮击是最厉害的,炮弹在刘家庙就基本打光后离开,同时海军看到了老百姓的英勇顽强,海军统领萨镇冰哀叹民心所向,大清气数已尽,后来他默默离开舰队,海军于11月中旬在九江宣布起义,站队到了革命党。</p> <p>北洋清军分三路总攻,每一路军力为一个军,进城后遭到顽强的巷战和白刃战,汉口民军靠熟悉地形而占优。于是北洋军放火烧城,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从花楼街民生路烧到硚口,数百年的繁华国际商城付之一炬!曾经听人说汉口的大火烧过了长江,西北风带着燃烧的芦席飞上天,飘过了长江,把武昌的房子点燃了。不知是否属实。</p><p>图片是大火之后的汉江边。</p> <p>大火之后的汉江码头,估计这个是俄国人的茶叶专用码头?</p> <p>图片是10月29日黄兴到达汉口检阅民军的壮观场景。黄兴名气大,他到达武汉后曾经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军民,但他的军事运气特差,他作为总指挥缺乏审时度势能力,他来后组织了两次大反击,一个是在汉口组织争夺循礼门车站的战斗,双方都损失巨大。一个是在汉阳组织过江反击,革命军损失八百多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这种冒进是致命的!导致湖南援军受损后负气自行脱离战场。汉阳丢失后黄兴自己默默乘船去了上海。</p> <p>阳夏保卫战坚持了四十多天,汉阳丢失后北洋军在龟山上架设大炮,不断向武昌城内放炮。但北洋军已经无力向武昌发动真正的进攻了。武昌这边已发誓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并快速扩军,加上起义的海军停靠在武昌防守,炮口已对着北洋军,强行进攻武昌会付出惨重代价。后来,北洋军主动派人过江议和,在洪山宝通寺达成停战意向,南北停战进入和平商议阶段。</p><p>汉口有一个流行很广的童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包茶叶,茶叶香,酒也香,一个鸡蛋打过江,江那边,放大炮,江这边,放小炮,姑娘姑娘你莫哭,还有三天到你的屋,姑娘姑娘你莫笑,还有三天到你的庙。”这是说的什么?我至今仍然不懂!但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悲凉。</p> <p>古德寺,这座见证了武昌首义汉口保卫战最初的惨烈的寺庙,那么多的善男信女们搬动过数千的年轻躯体,心在流血。那么多英勇赴死的生命是为了什么?为发家致富?为扬名立万?疑惑真的是为了建立新的共和国?没有那么复杂和高尚,他们的行为就是一个谜!一个城市之谜。他们走了,什么都没有留下,只有一个总称——无名烈士。</p><p>中国二千年君主专制制度倒台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建立了,湖北新的主管来了,竟然是北洋军阀系的段祺瑞。湖北新军由战争时期的八个镇慢慢压缩为一个半镇,番号取消,人员遣散,那些本来就无名无份的平民义士们,连同他们那些惊天撼地的故事,自然就消声匿迹了!武汉现在还存有很多的纪念性地名,如中山路,首义路,三民路,黄兴路,黎黄陂路等等,辛亥无名烈士们只留下一个“铁血精神”之碑,还有一个极其低调的古德寺。</p> <p>大火烧过,大水冲过,岁月无痕。一百多年前的平常事,不断地在这块土地上延续着,我想在国家公祭日里留一点枯枝败叶,送给那些贫贱而伟大的人们,为涅槃重生的凤凰烧一点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