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看阳光温馨恬静,沐冬风和煦轻柔。</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携一抹冬韵,看天际云卷云舒;</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携一颗初心,探数学教学的曲径通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奇思妙想的数学世界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在才思轻扬的数学课堂中,</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共赏数学之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共探数学之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共品数学之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共追数学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0年12月18日,济水中心校东片低年级数学工作坊暨中心教研组活动如期在东街学校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东园学校的王艳丽老师作复习研讨课《整理和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第二环节是谭玉琴、常艳花、杨洋、王丽萍老师读书交流;第三个环节是工作坊全体老师评课议课;第四个环节是分组进行期末复习研讨。</span></p><p class="ql-block"><br></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王艳丽教师课例展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一、回顾知识 明确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师口述算式(9加几),学生抢答。师:这些算式都是第八单元学习的9加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8、7、6加几,5、4、3、2加几,能否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二、系统整理 发现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独立思考,自主整理出示不完整的进位加法表,学生独立补充完整,并思考以下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观察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观察第一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引导学生观察一组算式的特点,从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和三个方面来观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集体交流,发现竖着的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总结: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次多1,和也每次多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3.应用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出示9+6 和 9+8,不计算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学生说方法。</span></p> <p>学生在学习单上完成算式的整理</p> <p>有的横着整理算式</p> <p>有的竖着整理算式</p> <p>观课教师走进学生中间</p> <p>学生踊跃发言,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p> <p>王老师根据竖着观察发现的规律,及时巩固应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发现横着的规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回答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第一行的规律:第一个加数每次少1,第二个加数每次多1,和都是11。(借助小棒图让学生来理解)并板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9+2=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8+3=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7+4=1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6+5=11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9+2=8+3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7+4=6+5</span></p> <p class="ql-block"> 观察第二行、第三行……总结出横着看的规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学习完之后,在这里交流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明确这张表中,我们只需记住红线左边的20道算式,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总结:横着看,第一个加数每次少1,第二个加数每次多1,和不变。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应用。看着表格,说一说和是11的所有算式?和是12的所有算式?不看表格,师写一个算式,学生说出和它相等的其它算式,从无序到有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三、应用规律 内化知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1.不计算,在O里填上>、<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让学生明白:需要先观察算式,有些可以不计算,但有些必须计算。</span></p> <p> 这样的孩子能够用不同的符号,把相同的数标出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示出来,真是数学学习小达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写出得数是14的加法算式。(写5道)</span></p> <p>能够按顺序写出来,真厉害!</p> <p>能够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快速写出来,不错哦!</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3.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题目,再全班交流。</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总结提升,掌握方法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span></p> <p>板书设计</p> <p>认真记录的听课笔记</p> <p> 每一节课的底气,正是源于老师在背后真实的努力。王艳丽老师呈现的这节复习课,在学校进行多次试讲,发现问题,组内研讨,不断改进。</p> 读书交流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宣化学校谭玉琴</span></p><p> 读史宁中教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有感</p><p> 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自己从书中学到的数学理念,以及给自己的启迪和影响。</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街学校常艳花:</span></p><p> 深挖教材内容 关注数学思维 提升数学素养 ——读《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课程标准》有感</p><p> 常老师先介绍了此书的内容,然后与大家一起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如何渗透函数思想?第二:在计算练习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结合低年级教材内容和本节课,进行了讲述。</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园学校杨洋:</span></p><p> 读《华应龙与化错教学》有感</p><p> 杨老师从什么是“化错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化错教育”、怎样实现“化错教学”进行了交流,指出我们要真爱数学,喜爱学生,痴迷课堂,心存感激,把教学融进我们的每个生命细胞,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学生身上,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理性,向着自己的教学目标不断前行,逐渐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东园学校王丽萍</span></p><p> 享受“数学乐趣” 快乐学数学——《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有感</p><p> 王老师从处理好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基础、数学能力的关系是首当其冲的;注重数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分层拓 宽数学的应用范围;提升数学应用意识的价值四个方面进行了交流。指出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多想办法,尽可能的将数学知与生活实际联系一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用数学眼光和智慧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享受“数学乐趣”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数学。</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首先作课教师王艳丽老师解说了自己的备课、磨课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以及今天课堂中的感受。然后工作坊的老师针对王老师的课进行了高效研讨,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收获满满。最后常艳花老师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建议。</span></p> 复习研讨 <p> 工作坊成员分年级进行了复习研讨。根据近两年期末考试卷,梳理本年级的考试的易考点及相关的类型题,以及学生的易错题分析。此次复习研讨正如久盼的冬雪,它对我们期末怎样上好复习课,如何选题才有针对性,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p> 听课反思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东街学校 聂令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2月16日,在冬日暖阳照耀下,我们又相聚在东街学校进行低段工作坊的活动。本次活动先由王艳丽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整理和复习》一课。王艳丽老师精心设计的这节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的想法是:课堂上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整理的过程,每个四人小组一套算式卡片。每个孩子先想再操作,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进行验证,不断优化,让规律更加清楚。在合作中,根据你发现的规律来把这些算式排排队。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说出为什么这么排的时候,其实已经发现了规律。如果给学生一个现成的表格,或者根据规律来把表格补充完整,这样就是把学生的思维框住了,发现表格的最终目的是要,为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所服务。展示完两列竖着看的规律后,接着老师出示一个6+7,让学生想想6+7的位置在哪里,这样学生会更加清楚规律。这是我的一点看法,王老师设计的课结构合理,环节紧扣,是一堂非常棒的复习课,为我们今后上复习课提供一个优秀的案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济水东园学校 李利宁</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听了王艳利老师执教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一课。对整理和复习课如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第一,要依据学情和课标精神找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王老师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整理加法算式表格,从不同角度观察算式的排列规律并能自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积累一些找规律的方法。难点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找到的规律,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常见的计算类型,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节课的难点突破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孩子都能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解决常见的计算类型。第二,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思想,找准数学思想渗透的度,找到提高运算策略的具体方法。本节课需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推理思想和函数思想等,王老师对这些思想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通过这节课,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表述出来。这种意识和能力,就是函数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另外,王老师还采用“数形结合”让孩子领会规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济水东街学校 张永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听了王艳利老师执教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一课。对整理和复习课如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老师从学生整理加法进位表格入手,通过横看、竖看,观察算式的排列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学生需要帮助的前提下,适时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让学生从一年级就积累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大部分孩子都能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解决常见的计算类型。指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王老师有适时地插入变式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规律地妙处。本节课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模型思想、推理思想和函数思想等,这节课上,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表述出来。让学生在这些思想地引领下,能够顺利地完成本节课地教学,这是我需要学习地地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济水宣化学校 谭玉琴</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12月16日在东街学校进行了济水中心校低年级段数学工作坊活动,听了王艳丽老师的《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深受启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一定的顺序整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发现一些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积累一些找规律的方法,并进行应用规律。教学重点是看20以内进位加法表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积累一些找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常见的计算类型,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王老师在本节课的开始,进行口算的复习,然后让学生自主填写整理加法表,学生整理加法表用了大约7—8分钟时间,填完之后让学生自主整理表格,探索、发现规律。王老师领着学生横着看、竖着看,让学生探索规律,横着看第一行得数都是11,第二行得数都是12,第三行得数都是13,竖着看每一列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从上往下每次加1,得数也每次加1等等,不计算比较大小:9+3○9+6,6>3,所以填写小于号,老师也用了小棒进行摆一摆,比一比,体会9+2=8+3的意义。整节课,王老师注重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并进行规律的应用。</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济水宣化学校 张志新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很有幸参加了王艳丽的课堂教学,所教内容是20以内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王老师在整节课上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学生在整节课上积极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本次值得我学习的地方:1.课堂的整体把控王老师的整节课,学生都能紧跟教师的步骤,首先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然后让学生运用规律。王老师设计的课堂环环相扣,每一个点都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出,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2.明确的教育指令在让学生发现规律时,王老师用准确的语言告知学生,观察列、行的规律时,直接告知学生观察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以及和三者之间的变化。这样,学生在观察时,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观察,从而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容易、较完整的表述出规律。另外,王老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算式的排列规律并能自觉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多维度、多角度的让学生发现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3.提高学生思维发展在本节课中,王老师重在让学生用规律来解决问题。比如,运用规律不计算直接比较大小,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运用,整节课都是运用规律,王老师引导到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总之,在本次活动中,感受到了老师深厚的数学功底,课堂准备得充分、教学设计精准等。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向优秀教师学习!</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济水东园学校 翟素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这节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学完后进行的一堂整理与复习的课,听了王老师的课让我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首先王老师通过抢答9加几和8加几巩固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其次,引入进位加法表,根据学生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列”与“行”里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找加法表中的规律应先找“列”,通过提示,帮助学生观察到第一列的第一个加数是不变的,而第二个加数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第二个加数多1,因此和也大1。其他各列的规律也是如此。再来说说“行”里的规律,前后两道题的第一个加数多1,第二个加数少1,所以和不变,在探究行的规律时教师借助小棒直观的让学生理解了规律。最后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应用规律内化知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总之,王老师的课为我今后上复习课指明了方向,今后多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在整理中发现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济水东园学校 和志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本次工作坊活动安排一节一年级数学课例研讨,临近期末复习,王艳利老师就精心准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与复习》复习课。给工作坊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丰富的、扎实、高效的低年级数学计算整理与复习的课例,也得到了工作坊同事的赞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校在12月10日的一、二年级数学教师的第一次课例研讨。听完课之后,我们在一起整改设计和练习,之后王老师自己又试了一次课。今天,再次聆听,尽管有些小小的遗憾和不足,但感觉还是蛮不错的。作为一节常态课,这么扎实、有效,在平常的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和提升,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同角度的观察方法和发现规律的语言概括指导,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计算整理与复习课,要让学生在整理、复习的知识同时,计算效率,计算能力,计算技巧数学思维都要得到锻炼和提升。本节课重在让学生整理加法表,从表中竖看,横看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从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致用意识和致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体会加法交换律。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多角度发现规律的方法,再到规律语言概括的方法都很到位。在横看算式规律教学中,当学生一下说出第一个加数每次少一,第二个加数每次多一,和都是11,不变时。王老师并没有到此结束,而是用一个简单有效的问题“为什么第一个加数变了,第二个加数也变了,和怎么不变都是11呢?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借助摆小棒来看一看吧!”借助小棒图,动态演示第一个加数少一,第二个加数多一,和不变,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规律。此时,有孩子说,不摆小棒也能知道和都是11,9+2,2+9,交换位置。王老师顺势引出一图二式,用加法交换律来描述横看的规律会更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复习课和练习课,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掌握上达到一个提升,可以是方法的优化,计算技能的提高或是思维的发展,从而达到数学素养的提升。发现老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在了发现规律上,而忽略了数学致用意识和致用方法的培养。练习一题,不计算,在圆里填“>、<或=”,很多孩子都留下了计算的痕迹,不会用本节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这也是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东园学校 赵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有幸听了王艳利老师执教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整理和复习”一课。对整理和复习课如何上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这节课是对20以内进位加法学完后进行的一堂整理与提高的课。因此首先巩固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和运用,让学生选卡片口算,说算法。学生在运用“凑十法”的时候,说得还是很不错的。可以“拆小凑大”,也可以“拆大凑小”,学生从学习9加几开始一直使用“拆小凑大”的方法来计算,而从5加几开始学生则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 数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建构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明晰数学认知结构,优化数学知识在头脑里的组织方式,从而清晰地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条理地储存和记忆数学知识,并达到对知识理解的融会贯通。因此,接下来我引导学生看课本,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回忆,梳理出本单元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更加清晰,也有利于下面加法表的整理。通过孩子们的同桌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整理出加法表后,再次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孩子们按序观察、分析,寻找规律,先按竖行找规律,再按横行找规律,然后从全表找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孩子们在找加法表中“列”的规律时,孩子们的意思已经到了,只是说得还不是很规范,我帮助学生观察到第一列的第一个加数是不变的,而第二个加数都比上面一道算式的第二个加数多1,因此和也大1。其他各列的规律也是如此。再来说说“行”里的规律,前后两道题的第一个加数多1,第二个加数少1,所以和不变。还有的孩子还发现了斜行的规律,我觉得特别好,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能这样有序的去观察一个表格,并发现其中的规律,真的很难得,我真的为孩子们的分析、判断能力感到高兴。</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宣化学校 李亚娜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感触最深的是对进位加法表横向规律的探索,王老师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直观的体会了变与不变的规律。读书交流后,偶然看到一句话:读出数感,又对本课的规律探索有了新的想法。在学生整理好表格后,可以让学生从第一列开始按上往下的顺序读一读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以及和,读第二列、第三列,接下来问:读了之后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之后再从下往上观察拓展思维。横向规律对学生的思维层度要求较高,前期的卡片整理就显得必要了,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看片按列的方式读之后,尝试表达自己的发现,发生认知冲突后借助摆小棒的效果可能会让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宣化学校 卫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今天参加了济水中心校低年级段工作坊活动,东园学校王艳丽老师执教的《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复习课的教学。虽然没有一睹风采,但是在大家的评课中,学习了几点:</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整理,教师横向、纵向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表中存在的规律,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教材挖掘比较深,利用摆小棒,沟通9+3与8+4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得数相同的原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二、横着或竖着观察发现规律之后,教师及时进行相应习题的练习(也就是规律的运用)。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规律,更多的是对规律的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学生会说规律,不会用;有些人会用,不会说。规律发现之后及时练习很有必要,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在第二课时可以进行混合练习,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技能会再一次提升。</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三、学生在练习时留下思维的痕迹,更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比大小9+5()9+6,可以让学生圈出或画出或划掉9,只比较5和6的大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 <p>常艳花老师的反思值得所有人学习👍</p> 教后反思 <p>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王艳丽老师的反思正是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这样的老师一定是优秀的老师👏👏👏</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span></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span></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任何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span></h1><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 研无止境 ,共研共成长!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提升学生素养的路上我们一直在行动着,改变着,成长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