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美,像一颗耀眼的珍珠,闪烁着幽幽的光芒,只有热爱它的人,才会在书页里摸爬滚打,一点点去体会它带给我们的惊喜和陶醉。</p> <p> 阳光正好,冬风不燥。 2020年12月14号下午1点30分,阿奎利亚学校教育集团凤巢路校区初中部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四楼录播教室,在语文组组长陈海波老师的周密部署下,活动如期举行。</p><p> </p> <p> 闪闪发亮的党徽是党的象征和标志。党员佩戴党徽是亮明党员身份,是党员形象的展示,是党员责任的提醒。我校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将党员(领导)与教研活动相结合,起到了较显著的成效。</p><p> 万义龙主任作为本次课堂教学大赛的结对党员(领导),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几点要求,相信所有参赛老师都能认真对待,展示风采,历练自我!</p><p><br></p> <p> 瞧!一号选手带着满满的自信,走上了讲台。作为党员及语文组的一员,万主任可给我们下午的教学活动带了个好头。此处有掌声!!</p><p> 诗意的语言,美观、洒脱的板书,认真投入的讲解,让我们在昆明的雨季,看到了各种菌子,诱人的杨梅,香甜的缅桂花,沉沉的木香花,宁静又闲适的生活多让人向往。</p><p><br></p> <p> 2号——范蕾蕾老师,她带着一份从容开启了课堂讲授环节,课堂内容与板书的和谐搭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3号——郑顺斌老师,作为资深的语文老师,他用娴熟的语言,自然的教态,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语文人该有的淡定。</p><p> 4号——叶守忠老师,在电脑出现临时故障无法顺利出示幻灯片时,他,没有等待,没有急躁,准时开启了上课模式,简约的语言,流畅的教学思路,让我们很快就感知了昆明雨的美好。</p><p> 5号——张雅丽老师,用富有亲和力的语言,将一位老人对过往生活的特有情怀,传递给了每一位“学生”。</p> <p> 6号——许华老师,将树叶间无数个小雨滴融入到剪纸中,引领“学生”感知汪老笔下的“生活之趣,语言之味,生活之真”,听!卖杨梅的女孩那甜甜的吆喝声还在耳畔回想。</p><p> 7号 ——庄桂平老师,用古诗文开启了一场寻雨之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诗意浓烈,文采飞扬。</p><p> 8号——严思妹老师,将汪曾祺先生对昆明雨的想念之情,传达给了每一个孩子,是啊!汪曾祺是一位有着独特情怀的老人,可亲可敬。</p><p> 9号——孟晓清老师,“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找一个词,寻一句话,补写一个句子,细心品味作者闲适、充满诗意的生活态度。</p><p> 这是一位充满儒雅气息的准语文老师,喜欢这样的老师,更喜欢她构建的课堂。</p><p> </p> <p> 10号——陶青松老师,带着教学创意,引领学生“学习一篇散文,运用一种方法,品味一种风格,获得一些启发”,与昆明的雨来了一场完美的邂逅。</p><p> 11号——曹春虎老师,让学生带着满满的阅读期待,走进文本,感知雨中特有的美景,雨后特有的情怀。</p><p> 12号——王来棣老师,引领我们踏着雨的节拍,去昆明寻找柔情之美,温情之美,友情之美。</p><p> 13 号——李学云老师,准备充分,声情并茂,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领我们踏入昆明,踏入那个特别的雨季。</p> <p> 14号——语文教研组长陈海波老师,将汪老先生对昆明的雨的“想念”融入整个教学环节,突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课件简练,语言简洁,教学环节简明!</p> <p> 15号——刘成才老师,“认识一个人,走进雨中城,感悟雨中情,静坐听雨声”,课件的古朴典雅,教学思路的别具一格,令人赞叹。</p> <p> </p><p> 16号 ——李正老师,最独特的风俗,最鲜腴的美味,最温情的邻里关系,最具情味的雨中小酌,在她娓娓道来的讲述中,颇具诱惑力。她强大的绘画功底在板书环节一展无余!</p><p> 17号——杨银莹老师,干净利落的动作,轻快响亮的语言,彰显出她特有的教学风格,文中那位热情善良的房东,多让人夸赞。</p><p> 18号 ——柳爱菊老师,虽是最后一位上场,但仍可见她对待教学的专注和热爱,品画面,赏语言,悟主题,多么幸福的听者!!</p> <p> 随机选取几位参赛老师的PPT,感受一下大语文的特有魅力吧!</p> <p> 阿奎利亚学校初中语文组全体同仁,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既顺利完成了此次活动,又切实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了课程实践能力。</p><p> 每一个汉字都闪烁着诗意的光芒,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蕴藏着奥秘和玄机,让我们一起学好语文,学好汉语言文字!</p><p> 图、文: 陈海波 许华</p><p> 初审:许华 </p><p> 复审:陈海波</p><p> 终审:夏爽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