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点评预告</span></p> <p>各位文友、亲爱的老师们晚上好:</p><p> 我和您一样非常喜欢这个以文会友的家,12月15日我加入“冬歌文苑”整整90天了,在这三个月中,我基本是三更半夜陪琅琅把各位作者的“小孩”接生出来后先睹为快。这不,12月11日我第一眼看到编审孔秋莉的《忆雪》后,睡梦中雪花就在眼前飘啊飘,那个在屋顶扫雪的男孩很快就走入我的梦乡……今天经冬歌和蔡总批准同意,12月15日晚,陈红姐诚挚邀请各位文友和老师们一起点评和学习孔秋莉的《忆雪》佳作。</p><p> 点评理由:</p><p> 一、相信您会被当年那个留守女孩的弟弟特别懂事而感动。</p><p> 二、相信您也会为作者小小年纪就知道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暖心。</p><p> 三、“我终于明白,唯有在孤独、寂寞之时,才能看清来时的路,才知生活的本末。”12月15日我选这篇作品来主持和点评孔秋莉写的作品《忆雪》。</p><p> 期待各位老师12月15日晚上8点30分能在百忙之中陪我一起来主持和点评,到时我在“冬歌文苑”恭候您的到来,您的参与和点评将是我最好的学习机会。</p><p> 陈红姐自荐学当主持人,12月15日晚上希望文友和老师们能一起帮我壮胆做好这个主持节目。</p><p> 致谢各位文友和老师!</p><p> 陈红姐</p><p> 2020.12.12</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家简介</span></p><p><br></p> <p> 孔秋莉,文学爱好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灵感,抒发情感,作品散见于《羊城晚报》《忻州日报》《老子文学》《云梯关》《幸福》《黄梅文学》等刊物及网络媒体。浠水县作协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现为“冬歌文苑”编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 品</span></p> <p>主持嘉宾:陈红姐</p><p>点评作品:《忆雪》(散文)</p><p>刊发时间:2020年12月11日</p><p>作品作者:孔秋莉(广东)</p><p>点评时间:12月15日20:30-21:30</p><p>参加人员:《冬歌文苑》平台全体文友</p> <p> 陈红姐:亲爱的冬歌文苑的所有老师们:</p><p> 大家晚上好!我是今晚的主持人陈红姐。今晚又是“冬歌文苑”五日一评的好日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1982年的12月15日首届茅盾文学奖如期举行。2008年的12月15日中国和台湾大三通开始。2020年12月15日(也就是今天),我第一次主持‘冬歌文苑’的点评活动。我再次感谢所有老师们的参与和支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孔秋莉老师写的头条散文《忆雪》,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作品。</p> <p> 孔秋莉:《忆雪》创作感言</p><p> 非常感谢陈红姐对拙作的欣赏,也非常感谢冬歌文苑的每个家人对我的包容、支持与鼓励。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感恩相遇,感恩相伴。</p><p> 《忆雪》这篇文章,实属偶然之作。那夜,寒风凛冽,我感冒发烧,孤独寂寞,于是思念起了家乡,思念起了过往。本想写几句矫情的话撒撒娇,博得一点同情,然而一落笔,我的脑海里就浮现了弟弟的身影。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只要一想到弟弟,我就会心疼,就会感叹生活不易,就会变得坚强、隐忍。</p><p> 想着想着,记忆里便飘起了雪花。那片片旧雪落在心间,惹得我思绪万千、泪眼朦胧。在这样的意境中,我仿佛置身于故乡的雪中,仿佛回到了过去的生活中。这场雪,纷纷扬扬洒满了我的世界。在那片洁净之中,我心无旁骛,落笔皆是心中所思。</p><p> 至于写作方法、写作目的,我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思索过,所以也谈不上有什么方法和目的。若非要说说,我想那仅仅是因为我喜欢用文字记录心情。</p><p> 没有目的的写作,比较纯粹,但也经不起推敲。我自知《忆雪》这篇文质量很一般,而且漏洞颇多,改进空间颇大。例如,此文在写作时,若能定一个主题,或是详细一点介绍弟弟的现状,也许更能打动人。</p><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写作之路漫漫,我仍在摸索,仍在前行。</p><p> 一路走来,感恩文苑,感谢大家。您的点评,如珍宝,将永远藏在我的心底,激励我不断前行。</p> <p> 陈红姐:有缘才能相聚,有心才会珍惜。“冬歌文苑”是我们的家,这里的每一篇作品都是这个家里的孩子, 今天,虽然我来“冬歌文苑”才90天,但我对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很喜欢,特别是12月11日凌晨,我突然发现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孩子在《忆雪》。</p><p> 读完《忆雪》我被作品中那个留守女孩的弟弟言行和懂事而感动,还有作者小小年纪就知道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暖心,她的文章最后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我终于明白,唯有在孤独、寂寞之时,才能看清来时的路,才知生活的本末。” 读到这里我眼睛湿润了。想不到孔老师当年也是一个留守儿童。她在外求学,心却在忆家,忆弟,忆亲人……如今,她功成名就不忘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点评孔秋莉老师的《忆雪》吧,相信您和我一样对这篇佳作也会有很多感慨!</p> <p> 栗梅:真的读哭了呀,没想到妹妹这么小的年龄吃过这些苦,我做为80后都过的很安逸。</p><p> 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弟弟的懂事,知道心疼姐姐呵护姐姐,感觉好心疼这样的弟弟,不知道弟弟没继续学业现在过的怎么样,希望弟弟能有好的生活。</p><p> 贫穷有时磨砺人的意志,但的确也会阻碍教育发展,还好妹妹现在从事教育工作很完美,我感觉这样的成长经历会更懂得怎样教育自己学生,怎样爱孩子 。</p><p> 我们经常触景生情,雪的洁白就像弟弟纯洁无暇的善良,小小年纪也很有担当,为弟弟点赞,希望妹妹好好生活,以自己的努力反哺父母,你的幸福也是弟弟和父母所希望的,加油!</p> <p> 杨青:读《忆雪》</p><p> 《忆雪》在几天前头条发表后,绐我的初步印象是诚如孔老师一贯的写作风格,抓住一朵花一句话一件事将它慢语细描,重质感,重美感,用诗样的文字释放才华,扣动人心。</p><p> 陈红姐点评预告发出后我又读了两遍。我想发现有什么新的感悟,是什么地方吸引眼球能得以大家好评并作为点评文学习。</p><p> 我发现短小精悍是一大亮点。</p><p> 文章以诗意的雪成了盛开的梦开篇,向往美好的诗意生活。接着来一句"可真正的生活是残酷又薄凉的″转篇2008年那场暴雪。贫寒、担心、孤寂寥寥数语把薄凉、残酷和无奈裸露呈现。接下来写下作者铲雪时血浓于水的动人一幕,100余字以姐弟对话形式表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姐姐的疼对姐姐的亲。而后便又回归诗梦写了今夜,寒风凛冽……给我一种似要落雪的感觉。这一感觉不时的钻出来还不是因为弟弟的好和弟弟至今还生活在近乎冬季对弟弟那份关爱的情吗?由此可以想到作者的心里,唯有弟弟的生活过了冬季的那天才是姐姐心里的雪融化之时。天若有情,但聁姐弟相助之心共迎春暖花开早一点到来。</p><p> 我说了这么一篇,而孔老师写得如此精悍的原文才1300多字。高下立判,这就是距离。</p> <p> 周振英:读孔秋莉老师的《忆雪》有感</p><p> 寒风萧萧,瑞雪飘零,长路漫漫,踏歌而行…… 下雪的日子更会让人沉思,雪落无声,满心的畅想划过心房恰似踏雪无痕,最后发觉不过是心情打了个盹。 以满心的悲悯看世界,芸芸众生行走于林莽雪原,脚下的"咯吱"声,可曾听得真切?是的,鼻腔,口腔喷出的热气正证明着生命的热气腾腾!下吧,下吧,漫天雪花淹没不了不屈不挠的灵魂,他们迎风跋涉在未知的旅途,深一脚,浅一脚,从未停歇!</p> <p> 袁福成:独具个性的美文</p><p> ——我读《忆雪》</p><p> 在北方尤其是南方,冬天或早春季节,与一场雪不期而遇,对生活无忧之人而言,都是值得欢欣鼓舞的幸事。</p><p> 但如果你在孤寂、薄凉中度日,飞雪带给你的就不完全是诗情画意的感受。</p><p> 孔老师的《忆雪》美文,美就美在我手写我心,流于笔端的是真情实感;美就美在独具个性,雪没有成为歌颂赞美的对象,成了衬托薄凉生活的重要背景。</p><p> 孔老师从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回忆入手,在多愁善感的年龄,初三的学业压力山大,毕业后的前景并不明朗,那还有闲情逸致去赏雪?更重要的是,父母还远在广东打工,姐弟两个留守少年和大雪遭遇,心里还在担心房顶上的积雪如不及时清扫,有可能压垮房顶,身在远方的父母便无家可归。本该是躺在父母的怀抱里撒娇的姐弟,却承担着本不该由他们承担的生活重负。即便现已成年,回想起当年的情景,依然薄凉在心、难以释怀。虽有懂事弟弟的体贴带来些许温暖,终不敌雪后的严寒和生活薄凉所带来的落寞和孤寂。当再次遇上即将下雪的前夜,必然会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忆雪》便成了从心底流淌而出的生动文字!我以为,作者用文字追忆当年对下雪的独特感受,看上去很“小众”却有独特的个性。其实也非常“大众”,孔老师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大众想表达而未能表达的东西,用优美的文字呈现了出来。《忆雪》所表达的情感,既是个人情感的真实渲泄,也有普遍的社会意义。</p><p> 但个人觉得,文章上半部分主要说的是当年生活的薄凉,后半部分,又突然怀念起家乡下雪时的“美好”时光,并从中引申出看清生活的本末……弟弟的体贴和谦让最终成就了作者,血脉亲情的确令人感怀,但弟弟至今依然过着和当年差不多的艰辛生活。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还缺少必要的过渡,容易让读者产生前后脱节的感觉。</p><p> 一孔之见,仅供作者和读者参考。如有不妥,请孔老师见谅。</p> <p> 杨海瑛:孔老师的文字,总是那样的清新,光鲜。</p><p> 从雪想到了家,故乡的家是客居异乡的人们写不完的情结,绕不过的美好,那里有最在乎的人,有最惦记的人――弟弟。</p><p> 弟弟为我上学打工攒钱,终身难忘的情感。</p> <p> 飞雪寒梅:《忆雪》微评</p><p> 孔老师的《忆雪》一文,虽不长,却字字含真情,句句藏深意,满是温暖却又有些辛酸的回忆!</p><p> 在那些洁白的雪中,有姐弟俩的期盼与忧心,姐弟俩有对雪的欢喜,更有对雪后自家房屋能否承受重压的担忧,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尽快除去房顶上的积雪。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p><p> 《忆雪》一文名为写雪,实则写人,写世事艰辛,写生活的酸甜苦辣,写对生活的感悟。雪是洁白的,文中作者和其弟弟的心地和作为,也是洁白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从没有放弃对亲人的关爱与帮助,从没有放弃对生活的信心,从没有放弃对一切美好的追求。</p><p> 武汉前晚下了一场小雪,雪后读到老乡作者这篇小美文,仿佛那一片片洁白的雪花,融化在心里!</p> <p> 李文龙:姐弟相依,手足情长</p><p> —— 读《忆雪》有感</p><p> 近日,阅读了《冬歌文苑》2020年12月11日刊发的孔秋莉老师的散文作品《忆雪》之后,很受启 发和感动,我觉得,这篇作品写的情景交融,意境深邃。表面看是回忆那年的一场大雪,实际是借 下雪回忆弟弟、回忆家人,回忆艰苦的岁月。将写景、写人、叙事、抒情、议论,十分巧妙的融为 一体,构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让读者从中受到了启迪,感受了亲情的温暖,看到了姐弟相依、手足 情长的美好画面。我有以下几点感悟:</p><p> 一是作品表现了子女替父母担责的懂事行为。父母出外打工远行,留下姐弟两人在家,他们自觉 地承担起了家庭重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姐弟很懂事。通过天降大雪,担忧破旧的房屋受 损。急盼回家扫除屋顶积雪,彰显了姐弟俩爱家护家的可爱之处,凸显了手足之情相互关心呵护。 这种情感在人世间弥足珍贵。正如文中所写“心心念念的是家里那个破旧的房子,总怕它被暴雪压 垮。怕远在广东打工的爸妈回来没了家。那些寒冷的夜晚,在室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中,我满脑子 都在担忧着屋顶的积雪有没有人会去扫。”可以看出,姐姐是多么担心自己家里的房子呀。待周六 放假赶忙回到家里,此时,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正在屋顶打扫,已完成了一半。弟弟的行为深深感 动了姐姐。紧接着,是弟弟做好了晚餐,是弟弟对姐姐的关心问候。在这大雪纷飞的时刻,感慨时 光的流逝,亲情的温暖。可以说,这篇散文文笔细腻,描写生动,仿佛大雪也变得很有诗意。</p><p> 二是作品联系人生际遇,让人悟出了一番道理。比如散文结尾处“我终于明白,唯有在孤独、寂 寞之时,才知生活的本末。”作者继续写道,“如今的我,生活安稳幸福,而弟弟依旧过着与当年 差不多的艰辛日子,我想,若早知是这样,当年无论如何也不该让弟弟辍学出去打工的。可是,这 世上哪有后悔药呢”。读到这里,真的让人泪目。字里行间洋溢着同胞姐弟的一片深情。多么高雅 的思想境界,多么美丽纯净的心灵。这篇散文把故乡、亲人、雪景,有机地融合,汇成一幅文字图 画,清晰地呈现在了广大读者的面前。你看,雪花飘飘,情意浓浓,姐弟相依,携手前行!这就是 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美好品德,亲人血浓于水,手足永远不能分离。在亲情面前,再大的困难也能 克服,再冰冷的天气也能驱散。随之而来的是温暖,是呵护,是真情。</p><p> 三是作品描写细腻,真挚感人。姐弟之间的深情在记忆中涌动,在洁白无暇的大雪中映衬。所有 文字显得很清新很灵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殷殷亲情。作品语言唯美凝练,内涵丰富,意境深 邃。每一个段落精彩纷呈,带给读者的是一阵阵内心的激动与感动。</p><p> 2020年12月15日于北京</p> <p> 张志荣:读孔秋莉老师《忆雪》佳作有感。</p><p> 孔老师的《忆雪》是一篇耐读耐品的佳作,读后受益匪浅,如食佳肴,回味无穷。</p><p> 《忆雪》以雪述事,超脱欣赏雪景的情怀。文章忆的是雪,叙述的是难舍难离的破屋,担心被大雪压塌;怀念的是手足情,把弟弟的一言一行,写的真切,尤其把弟弟辍学打工供自己上学的奉献精神写的非常感人;而且把爱和情显露的唯美维妙,时刻牵挂着远在广东打工的父母,担心大雪压塌房子他们回家来没房子住。</p><p> 孔老师的这篇文章有思想、有亲情、有追回。</p><p> 佳作值得学习学习!</p> <p> 陈清贵:群里亲爱的家人们:晚上好!本来我很想完整地参加今晚由陈红姐老师主讲的点评,主要是我与她都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都是因为孔秋莉老师的《忆雪》这篇文章所吸引。可惜身体原因没法坚持到最后,很抱歉。但我要说说读文后的感受,也算是参与和支持吧:</p><p> 一、叙事书心,巧妙结合;有情有景,情景交融;诗在文中走,画在景里藏,诗画并茂。那种画面、情景、诗意都是围绕着文章主题来述说。满满的姐弟情就在诗情画意之中,在大雪纷飞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这种写作手法堪称完美绝妙。正如有位老师的留言所说的,与其说是忆雪,深层次的却是忆家、忆弟弟、忆亲人、忆苦难,一颗爱家爱亲人爱世上一切美好的火热赤诚之心跃然纸上,不忘下层民众、劳动人民本色的强大动能,促成今天的孔老师茁壮成才、才华横溢!贫穷是人生的一座富矿,有志者常常从此出发,开拓美好人生境界!也只有接触劳动人民,靠近底层弱势群体,才能创作出有质量的作品。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可能有大成就,大作品的。秋莉老师无愧是才女写出来的佳作!不得不为文点赞喝彩!</p><p> 二、文章题目也很吸引眼球。不管南方人、北方人对雪都很感兴趣,观雪、赏雪、玩雪、忆雪、写雪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阅读此文就像有只无形的手款款地将你引入到故事情节里。文章篇幅长短适宜,适合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阅读。最主要的是文章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感觉自然流畅,如观行云流水,让我仿佛身临碧波荡漾湖面,令人心旷神怡。读完一遍觉得兴致未尽,不得不重温复读,就像欣赏美景一样使人流连忘返。从秋莉编审的多篇佳作来看,其创作途径开阔,视野宽广,眼界高远,思路清新,文字优美,情感细腻,语言精准。是一个难得并大有前途的文学新人。</p><p> 三、文章有两段话不仅感人肺腑,还让人泪目——</p><p> 1.纵然当时心中有万千感慨,终究什么也没说。赶紧也拿起一把铲子,准备与弟弟一起清扫剩余的积雪。 没想到,弟弟马上走过来,夺走了我手中的铲子说:“姐,这么冷,你赶紧回屋吧!我自己扫就行啦!” “那怎么行,我与你一起扫,那样快些!”我拒绝了弟弟的好意。 “天气这么冷,你学习又紧张,万一冻病了就麻烦啦!赶紧进屋吧,这里我能搞定!”弟弟执意不让我打扫。 最终,我还是坚持留下来与弟弟一起打扫了。</p><p> 2.想着想着,才发现,已经近一年没有见过弟弟了。想到学生时代,弟弟为我洗衣做饭,甚至打工为我攒学费的那些事,我的眼睛瞬间就模糊了。因为,如今的我,生活安稳幸福,而弟弟依旧过着与当年差不多的艰辛日子。我想,若早知是这样,当年无论如何也不该让弟弟辍学出去打工的。可是,这世上哪有后悔药呢?</p><p> 四、文章由标题切入主题也独具匠心:说起冬天,记忆里,最美的莫过于下雪了。</p><p> 求学的那些年,总会在下雪的时候,将目光挪向窗外,偷偷地望着那纷纷扬扬的漫天雪花。直到吃饭期间或者是下晚自习后,才有机会走在雪地里,听雪花簌簌飘落的声音,看雪花翩翩飞舞的倩影。</p><p> 五、文章结尾也很有特色和深意,也让人深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每当孤寂之时,我就会在心中反复吟着柳宗元的这首小诗。我觉得,此刻的我就是那个独坐在江边的老翁,正守着一条裹着厚厚雪毯的河流,用一根细长的竹竿,在漫天飞雪中,孤独地垂钓着。</p><p> 整个世界,一片寂静。白日里的那些喧嚣,随着飘落的雪花一点一点地沉入水底。我的心,也跟着静了。我终于明白,唯有在孤独、寂寞之时,才能看清来时路,才知生活的本末。</p><p> 六、整篇文章除了极个别误笔(错别字)外,我找不到有什么漏洞和欠缺之处。我用几句打油诗来结束我今晚的发言:</p><p> 忆雪忆家忆亲人,</p><p> 艰辛孤寂修心身。</p><p> 姐弟互助度岁月,</p><p> 苦中有乐情意深。</p><p> 求学路上多磨难,</p><p> 换来才女绣锦程。</p> <p> 李品刚:纷纷扬扬雪花飞</p><p> 难忘记忆心底起</p><p> 十二年前大雪灾</p><p> 屋顶铲雪俩姐弟</p><p> 守护老屋不相让</p><p> 惦念父母有家归</p><p> 冷清凄凉奈我何</p><p> 踏歌而行人生美</p> <p> 王爱国:我不太会点评老师们的作品,孔秋莉老师的那篇“忆雪”散文,是一篇亲情深缘的散文,也是一篇眷念故乡,眷念姐弟之间曾经那些温馨往事的抒情散文,通过回忆过去的时候,在故乡的那场雪中,小弟体贴的举动和温暖的对话,流露了作者内心里有一种割舍不下的对故乡思念和对弟弟的眷恋之情,象征和寄托了更为浓厚的情感。好作品就象一桌美味佳肴,看了就眼馋,为美文点赞👍 </p> <p> 赵继平:下雪的时节看到这篇《忆雪》,勾起了自己对过去的回忆。小时候看雪,少年不识愁滋味,想赋新词强说愁;长大了看雪,才知道世道艰辛,亲情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更可贵!文章能看到姐弟亲情的可贵,互帮互助,互相理解支撑扶持,生活的不易,在下雪的时候,更为明显。在纯净的雪的世界,方能看清自我。文章最后感觉为赋新词强说愁,鸡汤有点累赘,如果能更精炼就更好。</p> <p> 陈颖:一直以来很喜欢孔老师的文章,文笔优美意境深意。但没想到孔老师这个年龄却是经历过苦寒的芬芳。</p><p> 这篇文章的结构完整、情感细腻,层层递进,其写作手法比较新颖!通过雪想起故乡,那摇摇欲坠的小屋,弟弟的懂事和细心等,乡愁里的故事让人无限唏嘘。</p><p> 唯愿弟弟将来的生活越来越好,每一个落雪时节都是一种牵念。</p> <p> 孔秋莉:@赵继平 后面确实比较牵强了。本来后面的在开头,写着写着写偏了。最终,又不舍得丢,放在末尾了。[汗]以后得注意,该舍弃的得舍弃。</p> <p> 陈元:</p><p> 1.叙事流畅,意境凄美,画面感人。下雪的天气,灰暗的场景,低矮简陋的小屋,在外就读满心忧虑的作者,两个留守的少年,不悲天悯人,不怨天怨地,面对繁重的生活压力,姐弟俩携手除雪护屋,坚强的性格,顽强的斗志,叫人感动,叫人泪奔。</p><p> 2.情景相衬交融,情感真挚感人。说“忆雪”,不是有心赏雪景,而是借雪,写出不堪的生活场景。朴实的语言隐藏着浓烈的情感。懂事、体贴的弟弟,重情重义的姐姐,生活虽然艰辛,亲情浓烈感人。纯洁的心灵如同洁白无瑕的雪,让孤独并不寂寞,让距离并不遥远。雪落无声,笔下有情。</p><p> 3.艺术手法综合运用,“卒章显志”突出。叙生活小事、描天下之雪景,写心理焦虑之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个角度,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一样不少。对比、衬托的运用,雪地的寒冷反衬人性的温情,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性格的坚强,使人物的内心波澜起伏,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结尾的点题、感悟,水到渠成,浑然一体。磨砺贫穷,唯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成长成熟;苦难辉煌,唯有痛楚过的人,才能珍惜拥有。</p><p> 4.不足之处:a.个别词语、句子还需斟酌一下。“难得有时间驻足停欣赏”中的“停”,可以删掉。“一转身,就是错过”中的“是”,可以删除。“多愁善感的年纪,总爱醉在这样这样的场景里”中的两个“这样”可以换成“那样”。“我的心里下着雨,一幕幕的雨……”如果把“雨”改为“雪”,意象对比更自然,外面下雪,内心也下雪,点衬寒冷之至,对比,衬托更妙。“与灰蒙蒙的天空似乎融为一体了”中的“似乎”删掉,为下文的“整个世界一片苍茫”作铺垫,上下文过渡就自然了。“反复吟着柳宗元的这首小诗”中的“吟”可以改为“吟诵”更好。b. 有些段落可以合并,内容更集中,结构更紧凑些。“今夜,寒风凛冽……”这段及下面的两段可以合并成一段。如有不对,请忽略。</p> <p> 邬晓华:一篇情感丰沛的佳作</p><p> 一一读孔秋莉老师《忆雪》</p><p> 孔老师的《忆雪》,我读了好几篇。每读一遍,眼眶里总有些泪腺打转转。许是少年时代的经历比孔老师还要苦难些,看《忆雪》,忆己忆昔忆已故双亲,雪花催我泪花!</p><p> 暂不说孔老师的《忆雪》文字优美,文采斐然,让我最敬佩的是一一此文情感丰沛,打动人心!</p><p> 一是一段一层,情感渐次推进。作者从喜雪入笔,继而担心家中房子破雪压垮,与弟弟铲雪,感叹雪后之景,坦露对弟弟的疚歉之情,最后道出雪净人生真谛。依次展开故事和情节,也依次展露作者的情感历程,故事和情感十分完整、有序,引人入胜!作品写作手法高明!</p><p> 二是一点一滴,情感细腻生动。孔老师对心理活动的描写细微、深入、传神。如,“那些寒冷的夜晚,在室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中,我满脑子都在担忧着屋顶的积雪有没有人会去扫”……再如,“望着弟弟冻红的双手,再看看他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我的心里下着雨,一幕幕的雨,打湿了我的心田”……读后让人心疼、心酸。</p><p> 三是一物一景,情感张力拓展。写铲雪后的雪景,“整个世界一片苍茫,一如当时内心对未来的迷茫”……一个迷茫,景与情交融,恰如其分。特别是文章结尾,“整个世界,一片寂静。白日里的那些喧嚣,随着飘落的雪花一点一点地沉入水底。我的心,也跟着静了。我终于明白,唯有在孤独、寂寞之时,才能看清来时路,才知生活的本末”……精彩!经典!一个纯净的世界,是雪的催化,雪的作用。同时,孔老师也告诉我们:要永葆一颗像雪一样纯净的本色的美好的心灵!</p><p> 总之,佳作大赞!👍👍👍</p> <p> 林春国:读孔秋莉编审老师《忆雪》有感:</p><p> 一、以雪为背景,叙述姐弟情深。从天降大雪,自己在外读初三,担忧自家屋顶积雪有没有人去扫的“伏笔”,“引出”孤身在家的弟弟,已在屋顶扫雪;可当自己帮弟弟一起扫雪时,弟弟却执意回绝;最终还是与弟弟一起,将屋顶上的积雪扫完。再回忆自己在学生时代,弟弟为她洗衣、做饭,为她辍学打工赚学费的情景,总有一种泪眼的感觉;而今自已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弟弟却无怎么起色。这些小事,足以见证,在当年家境的无奈与姐弟间的深情!</p><p> 二、以雪为铺垫,寂寞静思。通过家境及弟弟的现状,最终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唯有在孤独、寂寞时,看清来时路,才知生活的本末。</p><p> 三、美的享受。尽管外面大雪纷飞,自己的内在世界始终以雪为美,以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仿佛冰清玉洁的冬季很快过去,春暖花开的日子就在眉下!</p><p> 整篇文章短小精悍,叙述有条不紊,情真意切,给人一种柔美可爱的感觉。</p> <p> 张华:点评《忆雪》:</p><p> 孔秋莉老师的《忆雪》,让我也忆起一首诗:《独酌》【唐】杜牧"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清冷之气夹带着暖意。好一幅《忆雪》图景,而这图景中唯独弟弟的那一幅最温暖。父母为家庭为生活而去广东打工,懂事的弟弟小小年纪便默默肩起了生活的重担,为父母,为姐姐,也为自己。洁白的雪映衬的是了不起的小大人形象,尤其让我动容,内心震撼。生活本末如飞雪,美妙中透着清冷,凡而不俗。好文!</p><p> 我看得细。第三节"难得有时间驻足停欣赏"。"驻足"有"停"意思,重复语义,建议去掉"停"即可。也可能是打字不小心弄上去的,我们平常也会。</p> <p> 幽兰悠兮:雪的“味道”</p><p> ——拜读秋莉老师《忆雪》有感</p><p> 拜读了秋莉老师《忆雪》,心中滋味万千。因为秋莉老师对于雪的欣赏与感悟是与我们不同的。</p><p> 可以说</p><p> 雪中有景,</p><p> 雪中有情,</p><p> 雪中有故事,</p><p> 雪中有品行,</p><p> 雪中有回味,</p><p> 雪中更有“岁月峥嵘”。</p><p> 求学时,她渴望与雪亲近</p><p> 却无暇与雪相依,脑海里便浮现出白居易的清幽小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用这种方法聊以自慰。</p><p> 读初三时。衣服不足以御寒,鞋子不足以保暖,然而我她都不在意。心心念念的是家里的那个破旧的房子,总怕它被暴雪压垮,怕远在广东打工的爸妈回来没了家。那些寒冷的夜晚,在室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中,我满脑子都在担忧着屋顶的积雪有没有人会去扫。作者心情凄冷孤寂,与弟弟一起扫雪,暴雪让人心生寒意。</p><p>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每当孤寂之时,她就会在心中反复吟着柳宗元的这首小诗。</p><p> 作者以时间为顺序,她心中飘洒着一场场雪,诉说着着一个个与雪有关的故事,再恰当好处的引用古诗。最后自然点题升华主题,巧妙而恰到好处——她终于明白,唯有在孤独、寂寞之时,才能看清来时路,才知生活的本末。</p><p> (由于时间紧,写得不够深刻,见谅)</p> <p> 倪宝元:孔老师的散文《忆雪》一文,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语言优美,每个文字就像雪花一样晶莹唯美;二是画面感强。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她和弟弟一起生活的老屋,扫雪的场景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你面前不断闪现;三是感情真挚,在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故乡对弟弟的那份情感,让人泪湿眼眶。尤其是弟弟为了她辍学去打工,读来让人心碎,真没想到孔老师还有这么一段艰难的岁月。读此文让我想起了我的兄弟姐妹,想起了儿时的情景。我也曾写过类似的文章《雪中漫忆》,愿我们在今天孔老师的这场雪里,与她一样找到自己,看清自己未来的路!</p> <p> 孟芹玲: 点评孔秋莉老师《忆雪》</p><p> 1、一直喜欢孔老师的文笔,简练、优美、情感细腻。这篇文章题目很好,诗意,简洁,给人留下较多的想像空间。从内容上看,是描写以雪为背景的亲情。忆雪,忆的是往日的与雪有关的故事,忆的是浓浓的姐弟情。</p><p> 2、这篇文章,整篇氤氲着淡淡的忧伤,很婉约。远离故乡只身打拼在遥远的地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必然的,这是每一位游子都会有的心境。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就是运用了环境气氛的烘托,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主题。冷冷的、洁白的雪,暖暖的,浓浓的情,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主题。</p><p> 3、这篇文章选材取材很好。几段往事,首先打动了作者自己的心,然后打动了读者的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p><p> 4、几段与雪有关诗句的自然运用,很贴合,</p> <p> 刘光明:《忆雪》标题韵味,内容情景交盈,抓住了雪既美丽又凄凉的本质!其意境清晰可见:</p><p> 初境忆最初见雪的情景和诗意;掘境则挖掘像雪一样的纯洁无暇的亲情,却生活薄凉:纯靠父母打工,贤弟缀学而助我上大学的窘态,这是当年社会底层民众凄美生活的宿影,更是文学感染力和生命力所在;拓境则体现在最后一部分的感悟与提升。试想:一个女生读大学后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和小环境,但难以改变家族和社会大环境,故在个人美好日子刚到来时,好心情却似雪入水没了,这喻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忧虑和无奈,这就是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要让底层民众生活不贫困,这才是中共来时的初衷和社会主义应有的公平正义!</p><p> 以前,我看魏大师的学生习作能从一件小事中悟出一点道理就点赞,因为这是写作的起步,长大了就会像孔姐一样,就能从三个相关生活片断和想象中提炼和推理出一个道道来!这道则是现实生活在大脑反复碰撞产生的火花,也就是思想升华到了理论观点。</p><p> 可见,其抒情散文清晰的意境、严密的逻辑、恰当的比喻、含蓄的提炼等方面的功夫都值得我们学习!</p> <p> 覃金诚:点评《忆雪》</p><p> ①除了诗的语言,还有诗的结构。秋莉老师的语言功底不用说,自有风格“清新淡雅”;最让人回味的是文中诗的结构,从“雪景”到“雪中情”,再由“雪中人”到“心中雪”,分明就是一首诗的写法,有景、有人,有情、有境。</p><p> ②构思巧妙,“天然去雕饰”。一是结构巧,一个“窗外”、一个“桌前”,用两个时空思念一个人;二是用典妙,两首古诗诠释“人间冷暖”的新意境;三是立意高,一个“忆”字,把对雪的景、雪的情、雪的联想,都化成对人(弟弟)的情感。</p><p> ③“唯有在孤独、寂寞之时,才能看清来时路,才知生活的本末。”生命的意义在于“爱”和“被爱”,感恩所有遇见。</p><p> ④文如其人,人文合一。秋莉老师写作对象可概括为“大时代、小生活”,她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审视这个时代。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方向!</p><p> ⑤提一点建议,文中的弟弟应该是唯一的主题,而“主角”份量不够足啊,若能在下半部分多一点“弟弟”的对话,或生活情景,可能更有感染力。</p><p> ⑥我的点评诗:</p><p> 无人对景窗前坐,</p><p> 只为雪花一片心。</p><p> 不见炊烟添暖意,</p><p> 梦回故里用乡音。</p><p> 向秋莉老师学习!</p> <p> 春播:两首雪中诗,</p><p> 巧串忆雪奇。</p><p> 一杯一江雪,</p><p> 自如显张驰。</p><p><br></p><p> 暴雪肆虐时,</p><p> 姐弟两相知。</p><p> 依依度岁月,</p><p> 苦中立暖姿。</p><p><br></p><p> 阿弟暂分离,</p><p> 阿姊念念慈。</p><p> 孤寂悟道幽,</p><p> 初心未敢移。</p><p><br></p><p> 拜读学习孔老师佳作!</p> <p> 赵春辉:读《忆雪》有感</p><p> 秋莉老师的《忆雪》是一篇流露着真情、散发着乡情、弥漫着亲情的叙事散文。记忆中的大雪是那样的寒冷、孤寂,伴随着她走过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文章开篇就把读者从冬天美好记忆里的“雪花”引入了盛开在心中的“梦”里,将记忆中与弟弟扫雪的悲欢情节渐次铺开。在2008年哪个暴雪的下午,姐弟俩为了不使暴雪压跨破旧的房屋,共同清扫雪的情节,读来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现在美好生活和过去苦难岁月之间强烈的对比,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安稳生活的无限留意和对弟弟艰辛生活的思念之情。秋莉老师通过写雪,实质上写得的是人,是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如今蜗居广州,又见落雪,忽然间想起了学生时代,“弟弟为我洗衣做饭,甚至打工为我攒学费的那些事,我的眼睛瞬间就模糊了”,姐弟情谊跃然纸上。孔老师这篇文章一如她的写作风格,呈现出文字优美、情感真挚、主题鲜明、内蕴深厚的特点,充分展现了乡景与亲情给予的温馨,是一篇充满无限情韵的精致好文。读孔老师的文字,欣赏的不仅是对自然雪景的灵动描述,更多的还有人性思考和感悟的些许收获。值得欣赏!</p> <p> 王树宾:孔老师《忆雪》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有感而发。一场雪,勾起作者或温暖或辛酸的记忆,无论是姐弟亲情,抑或是生活的孤寂,总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情感的抒发有机地融为一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p> <p> 郑凡涛:自古以来 ,雪都是文人笔下的宠儿。孔老师笔下的雪不同一般。有寒冷,有真情 ,也有哲理。只有看清来时的路,才懂得生活的不易,才能体会姐弟情深。</p> <p> 周传奇:拜读孔老师的美文,那诗情画意的雪境中,竟有如此艰难的过往和辛酸,读来令人动容和感慨,尤其小弟的辍学与付出,成就了孔老师的梦想和幸福,也让孔老师常常自责和牵挂。文笔流畅,文字唯美,情感真挚,以雪衬托心灵的纯洁美,姐弟亲情深。好文拜读了。</p> <p> 米军良:老师们晚上好!</p><p> 在寒冷的冬日里,与老师们相聚在冬歌文苑里,一起学习孔秋莉老师的文章《忆雪》,读着文字的瞬间,一抹抹寒意被情真意切的文字所感染,所感动!一股暖意涌上心头,让我感到无限的温暖!</p><p> 孔老师的《忆雪》文笔优美,字字饱含着真挚的情感!那一场漫天飞扬的雪花,隐含着对异乡父母的思念,储存着弟弟的关爱,唤起了对亲情的惦念,呵护着世间最真的亲情!唤起了作者对乡愁的记忆与眷恋!</p><p> 感恩孔老师给我们带来有温度,有灵感的文字!</p> <p> 徐进成:看清来时的路</p><p> ──读孔秋莉老师《忆雪》</p><p> 读了《忆雪》对孔老师的青少年时代的辛酸我眼眶湿润!想不到孔老师的过去同我们苏北农村孩子一样,都是一个贫穷的家,也有一个艰辛酸楚的少年时代。忆雪,值得一忆。因为那是来时路的开始。从贫困路时的艰辛、弟弟助姐扫雪,弟弟打工挣钱贴补姐姐读书,这血浓于水的姐弟情值得永远记忆,值得永远感谢。</p><p> 文章中故乡的落雪、小屋、血浓于水的亲情,充满诗意情感,文笔清新流畅,生动细腻,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难得的好纪实散文。</p> <p> 李林海:我们这里最近刚下了雪,荒芜的大地上一片苍茫。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雪,大半年未见雪的我,心情有些激动也有些惆怅,思绪不由得回到小时候,那时我家在农村,生活的窘迫一点不差于秋莉老师的当年,回想年少时的每一次下雪,我的心中总会生出一幕幕心酸的故事,仿佛秋莉老师笔下的场景就是我心中的续写。我认为,一篇文章的好坏就在于是否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秋莉老师的文章之所以我认为好,就在于它写在了我的心里,我为秋莉老师的文章点赞,希望她继续努力,用手中的笔继续写出优美的文章,以飨读者!</p> <p> 陈天洪:忆雪,值得一忆。</p><p> 因为那是来时路的开始。</p><p> 从贫困路时的艰辛、弟弟助姐扫雪,弟弟打工挣钱贴补姐姐读书,这血浓于水的姐弟情值得永远记忆,值得永远感谢。</p><p> 文章充满诗意情感,文笔清新流畅,生动细腻,有情有景,情景交融,难得的好纪实散文。</p> <p> 马作言:孔老师的文章构思新颖,文笔清新,语言朴实,感情丰富。</p><p> 文章围绕主题 “亿雪”,用倒叙的方法写出了那个寒冷年代的凄凉故事。情中有雪,雪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意境如此深邃。</p><p> 特别是作者对2008年那场暴雪的生动叙述,字里行间凝结着姐弟间血脉相通的绵绵情意,读来令人感慨。</p><p> 统览全篇,我觉得: 若是把“又是一年冬,我背井离乡,蜗居在离家甚远的广东。”这一句要么挪到“一眨眼……”之前,要么删除也可以。只用“一眨眼,不知经历了多少悲欢,度过了多少春秋”这一句做为由倒叙转顺叙、承上启下的过度语,然后再接 “今夜,寒风凛冽,我独坐书桌前……” 这样过度,则更显得自然平稳,界限分明。个见!</p> <p> 朱湘山:品读《忆雪》</p><p> 经年窗外书声喧,</p><p> 忽然飞雪忆乡关。</p><p> 气度清雅正能量,</p><p> 风情含蓄天地宽。</p><p> 曾历寒凉说旧事,</p><p> 敢遣温情赋笔端;</p><p> 晓看文苑凭栏处,</p><p> 万木迎阳枝叶繁。</p> <p> 李林海:谢谢各位老师对我的鼓励,今天是15号,再过五天就是由我为大家点评的日子,希望各位老师到时能够踊跃参加,给我这个无名的草根一点鼓励和安慰,提前邀请大家了!</p> <p> 周振英:再读《忆雪》有感</p><p> 读到《忆雪》,忽然想到12月13号18:30左右,我从单位驱车回家,在三环线拥挤的车流中走走停停,这时看见灯光下的江城飘雪,淡如细丝,落地即化,醉雪的我看着联想起《漫天雪花飘舞着我的爱》,想起雪国的天使飞降的精灵会牵动多少亲情挚念?</p><p> 为了防止自己伤感,我打开了收音机,在主持人诙谐的声音里感悟人世的冷与暖。我记得主持人说:你有没有当双12扛人?大家知道这个新网络名词的由来吗?</p><p> 有许多打工族等着双十二买棉衣御寒,结果衣服未等到,雪先来到,因此叫双十二扛人!</p><p> 我们皆凡人,有苦亦有乐,快乐时与人分享,不乐时打开心窗让文艺的春风荡漾,这样有觉知,有温度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众生相。</p><p> 很庆幸,上天赐予我们发现美的眼晴,书写美的才情,传颂美的初心!这对于写作者来说都是珍贵的,它意味着一个值得学习的故事或一种精神,成功分享给了一颗温暖而热切的心,这是文学的功能,也是身为写作者的功德。</p><p> 向孔老师学习!</p><p> 与各位文苑家人们共勉!</p><p> 2020.12.15日21:16于武汉</p> <p> 张盛平:《忆雪》写的非常好</p><p> 刚回来,不能用心的写点评,提一点意见吧。</p><p> 《忆雪》这篇文章应该追求文笔更朴实无华,感情自然天成好。不要引用诗句原文。可以借用那个意境,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样会更好一点!</p><p> 举个例子,赵继平老师的文章,就是质朴的感情,他从来不引用诗句。因为他写农村体裁比较多,一引用诗句,就好比唱歌🎤 ,起调子,起高了,起低了,整体都不好唱合。</p><p> 还有,冬歌的《打平伙》,自然质朴,妙趣天成,你试着给他往里引用两句诗词。《打平伙》那么好的作品,一加入引用诗词档次立马就下来了。</p> <p> 蔡泗明:孔秋莉老师《忆 雪》一文简评:</p><p> 一、孔老师虽然年纪尚轻,可在文学路上,算是“资深”。为什么这么说呢?孔老师自中学时代开始,就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文学爱好者,并已经渐露头角,常有文章获奖或发表,可谓热爱与秉赋兼具。尤其是抒情散文,写得特别好,有多篇很出彩作品。比如,今年发表于《羊城晚报》的写三角梅的《喧闹的红色瀑布》,就是一篇非常精致的美文。她的独著散文集《心是一壶水》,也即将正式出版,热烈祝贺!</p><p> 二、《忆雪》一文,面上写的是雪,实际上是写的是亲情。回忆中,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文中又不乏感悟性语言,文字十分细腻。一篇文章读下来,让人感受到的是暖暖的姐弟情,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和对弟弟的牵挂,令人感动!</p> <p> 孔秋莉:文苑也算是一个小家,有它的热闹与快乐。在这个世界里,平凡的人居多。今晚的点评,大概就是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的平凡的快乐吧。大家的留言,我都一一看了,满心感动,非常感谢各位。</p> <p> 陈红姐:亲爱的老师们,一个小时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放眼窗外,冰雪世界夜色阑珊。而我们的文苑气氛欢快暖意洋洋,就让我们在这快乐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今晚的点评活动,再次感谢所有老师的鼓励参与和支持!谢谢!大家晚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附:冬歌文苑十二月份点评主持人名单</span></p><p> 12月05日:王雅静ll安徽</p><p> 12月10日:杨 青ll江苏</p><p> 12月15日:陈红姐ll福建</p><p> 12月20日:李林海ll山西</p><p> 12月25日:陈 元ll福建</p><p> 12月30日:覃金诚ll福建</p><p><br></p><p> </p> <p>留言精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