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几次次梦回儿时,一清早,我们几个小伙伴相约去村东的树林搂树叶。薄雾浓云笼罩着整个树林,盘虬卧龙的枝干上挂满了冰雕玉砌的琼花。我们悄然的来临,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鸟儿,它们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忽尔飞到了这边,忽尔又飞到了那边,弹落了枝头上稀疏的叶片,打着旋儿飘落在地上。地上枯黄的落叶染上了薄薄的一层白霜,踏上去“咯吱咯吱”、“窸窸窣窣”地响。我们并不忙着去搂树叶,却分头寻找着最美的树叶来比美。我们用铅笔顺着叶子的茎脉,想像着绘成各种图案:远山、溪流、落日、青松、月季和各种水果和动物的模样,几乎人人都成了小画家。有时,小伙伴会带来自家窖里的花生和红薯,在沙地里挖出一口大大的火坑来,先点燃枯叶,熊熊的火笼照着我们冻红的小脸和小手,待到火势稍小,便一齐把花生和红薯放进火坑里,盖上厚厚的土,乘着这时刻再疯耍一会儿,待到焖上二十分钟,一股股香气从土里翻腾上来,于是我七手八脚地把花生和红薯挖出来,分着吃,直到吃得个个成了花猫脸。想想,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自由自在的童年时光。</p><p> 天渐渐亮起来,一轮红日缓缓地挂在了树梢上,雾退了,露白了,我们便忙着搂树叶,因为家里的娘亲还等着我们搂回去的树叶,捡拾的干柴做饭呢!回去的路上,我们又议论谁捡得干柴粗大,谁搂得树叶多,尽管如此,终究不影响我们快乐的情绪。</p><p>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数十载,过去已逝不再来,唯余桑榆晚,但对落叶的情怀却难以释怀。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秋天,喜欢上秋游,喜欢上登山,喜欢上秋天的落叶,秋天的色彩。</p><p> 今年因疫情,一直未出去。但一闭上眼,总会怀恋大安山(大安山,今年改名为佛照山,说是因沙河面业公司承包了此旅游景点而改名)的落叶。</p><p> 人往往是经不住诱惑的,暮秋时节的秋风,最是热情,它不惜笔墨地肆意挥洒,浅绿、浓绿、流金、姜黄、锗红、绛紫……渲染了一个灿烂无比的秋。我们驱车直奔佛照山。上得山来,但见枝头稀稀疏疏地挂着的红叶,失去了昔日的红润光泽,干枯的叶子蜷缩着堆积在衰草丛中,似乎在唱着深情的挽歌。没拍几张照,实在经不起这种落叶满空山的凄凉,匆匆下得山来,回望大安山,又觉得它披着红黄墨绿糅合而成的彩衣,艳而不妖,端庄而美丽,又后悔自己是不是太急躁了。</p><p> 下得山来,走进封峦寺,东院落里有两棵银杏,但见秋风起舞,杏叶金黄似雪飞。树下有一口大大的金钟,给这幽静的寺院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我想像着暮鼓晨钟里,僧尼们叩首焚香诵经修炼的情形,殿里香烟缭绕,院内银杏披着一袭金黄,婆婆娑娑,悠然飘落,似两位深沉的儒者,谦谦风雅,诠释着人生的从容与坦然。</p><p> 有人建议去栾卸,赶到那儿时,已下午三点。沿着一条小溪逆流而上,穿过一道川,便来到银杏林的盛景处。此时银杏林正值金黄灿烂时节,夕阳斜照,把银杏叶照得晶莹剔透,它们如蝶似扇,片片精灵,如有一阵风儿吹过,有的便情不自禁地盘旋地飞舞,悠然落到地上,堆积成软软的黄地毯。坐上去,捧起来,又把它们扬起,作缤纷落花的样子,也是极可爱的。这时的你,忘却了年龄,忘怀了世俗烦恼,唯有无尽的诗情与浪漫。</p><p> 有年轻人着汉服提着道具,或倚树或凭栏,或临水,或弹跳于长廓,姿态万千,娇俏可人!也有跳广场舞、扭秧歌、合唱团的大妈们,身着大红大绿艳丽的服装,特地跑来,载歌载舞,摆弄各种造型儿,只为搏得一乐,嘻嘻,人生几何,哪能想到这抖音一时盛行,成为人们娱乐的载体呢?</p><p> 我捡起一片金黄的银杏树叶,它玲珑剔透,纹理清秀,似乎在诉说着一段凄美的历程。一叶一追寻,我不知道它们的生命历程里,曾有过怎样的绚丽梦想,怎样的鲜为人知的秘密,怎样的耀眼的光环,也许还有过难以自拔的失落,还有过超越自我的励志。总之,它们在风雨飘摇中,一路欢歌,一路惊叹地走过,只为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不应有恨,因为它们都有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不也让人折服吗?</p><p> 夕阳残照,犹有一竿红,将余温洒在银杏林上,回望它仍是金灿灿,绚烂无比。怪人催去早,唯余落叶的情怀。忽然醒悟:原来落叶归根也是一种美好的诠释。</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