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通过青年教师学科素养比赛,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青年教师不断实践反思,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因此华山中学小学数学组于2020年12月15日在小学二楼微格教室进行了青年教师学科素养比赛,参赛的有9月刚入职的两位老师,以及入职2至3年的3位教师。本次比赛希望通过说题,促进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发展。 通过测试,考察教师的解题能力,促进教师学习《课程标准》,以及通过案例分析,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不断反思实践。</p><p><br></p><p> 本次学科素养比赛分为说题和测试两部分。</p><p>1、 说题(100分)</p><p>(1)题目(习题的结构、内涵) (14分)</p><p>(2)数学思想方法(14分)</p><p>(3)题目教学目标、关键点和重难点分析(15分)</p><p>(4)学情分析(学生学习起点分析、学生潜在状态分析、学生典型错误分析)(15分)</p><p>(5)解题策略、思路(24分)</p><p>(6)变式(18分)</p><p>新入职教师和三年以内教师题目不同,入职老师题目为三年级差倍问题,入职2到3年教师题目为六年级圆的周长与面积问题。说题之前,参与教师在另一个教室等候,说完之后可以留在比赛场地听其他教师说题。</p><p>每人15分钟。</p><p>2、测试:</p><p>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及理解(31分)</p><p>小升初测试题(54分)</p><p>案例分析(15分)</p><p>时间:60分钟</p> <p> 五位老师在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准备后,抽签决定说题先后顺序。第一个说题的是二年级杨庆老师。</p> <p> 杨庆老师差倍问题说题中,杨老师落落大方的从这道题的结构、内涵、解题思路等方面进行了讲解。</p> <p> 王家敏老师说题展示中。王老师简单勾画出本题的信息,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动作却提炼出了本道题的关键点。</p> <p> 高建芳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再次分析了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以及如何突破重难点。</p> <p> 张戎菲老师说题展示,张老师对这道题的重难点、关键点进行了详细讲解。</p> <p> 康琳老师说题展示,康老师对这道题所面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完整分析阐述,在题目变式中也较之前提升了一个难度,符合学生的发展。</p> <p> 最后说题展示的是郭江霞老师,她的一题多解也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再次思考了这道题。</p> <p> 六年级裴双老师,针对求圆的面积这道题指出青年教师不足之处,也从这道题在学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p> <p> 赵丹君老师作为第二师说题比赛的第一名,将她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所有老师。也从说题的方向、定位、对谁说、说什么都给青年教师们做了指导,令青年教师们收获匪浅。</p> <p> 孙娜娜老师在最后提醒各位老师,尤其是低段老师,在板书时注意笔画笔顺,规范书写,给学生做好榜样。</p> <p> 本次比赛中各位青年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准备。在说题过程中,对题目特点,题目的条件,解题思路及教学策略、延伸拓展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准确地提炼出题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及构图模型。整场比赛充实而精彩,充分体现了参赛教师扎实的个人基本功,也展示了我校青年数学教师的风采。</p><p> </p> <p> 今日教研第二项活动,青年教师进行学科素养考试。老师们认真答题中。</p> <p> 在青年教师们测试的同时,评委们也认真按照评分表给青年教师们打分评价。</p> <p> 本次活动是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验,教研工作的一次推动。不仅加强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对综合题及变式和整合能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广大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拓宽数学教研活动的形式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本次比赛,提高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的热情,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p> <p>撰稿人:张戎菲</p><p>摄影:二年级数学组、孙娜娜</p><p>审核:唐丽丽、孙娜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