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

水木

<h1><b>《在天晴了的时候》</b></h1><br>作者: 戴望舒<br>朗读者:水木<br><br>在天晴了的时候,<br>该到小径中去走走:<br>给雨润过的泥路,<br>一定是凉爽又温柔;<br>炫耀着新绿的小草,<br>已一下子洗净了尘垢;<br>不再胆怯的小白菊,<br>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br>试试寒,试试暖,<br>然后一瓣瓣地绽透;<br>抖去水珠的凤蝶儿<br>在木叶间自在闲游,<br>把它的饰彩的智慧书页<br>曝着阳光一开一收。<br>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br>在天晴了的时候;<br>赤着脚,携着手,<br>踏着新泥,涉过溪流。<br>新阳推开了阴霾了,<br>溪水在温风中晕皱,<br>看山间移动的暗绿——<br>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br> 作者简介:<br>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br>1932年,戴望舒任《现代》编辑。11月初,赴法国留学,先后入读巴黎大学、里昂中法大学。<br>1938年3月,一起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5月,抵达香港。8月,主编《星岛日报·星岛》副刊。<br>1941年底,因宣传革命,被日本人逮捕入狱。<br>1949年3月,离港抵北平。6月,参加在北平召开的中华文学艺术工作代表大会。后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法文科科长,从事编译工作。<br>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安葬于北京西山脚下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亲笔书写的“诗人戴望舒之墓”。<br>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br> 水木简介:<br>水木(纪玉敏)是一个充满阳光、不计名利得失、愿意生产快乐的人。只做别人需要,恰巧又是自己喜欢的事。喜欢以淳厚饱满、亲切朴素的语言自然发声。<br>中国社会艺术考级朗诵专业高级教师,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员、美篇朗诵达人。退休于北京邮电大学。<br>微信号:shuimudashan<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