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崇左市《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活动在我校深入开展,也为了引导加强广大师生铭记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为建党一百周年营造浓厚氛围氛围,同时也为了检验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我校分别于2020年12月11日和13日晚开展《红色传奇进校园》之龙州县“传承文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师生一系列活动。<br> <h1><b><font color="#ff8a00">本次活动共分两大部分</font></b></h1> <p> 首先,由梁国城校长给本次活动致辞。梁校长希望同学们将英雄的事迹牢记在心,通过弘扬革命传统,继承革命精神,让孩子们从小学会感恩党,听党的话,好好学习,用知识来成就自己的梦想。</p> <h3><b><font color="#167efb">活动一:红歌大合唱</font></b></h3>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 2020年12月11日上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校园凝聚力和吸引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努力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结合时代特色:将红歌唱成歌谣,传承不朽的革命理想;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时代正能量,我校举行了“唱红色歌曲,奏时代凯歌”全体学生大合唱比赛活动。 <p> </p> <h3><font color="#167efb"><b>活动二:“讲红色故事,诵红色家国”讲诵比赛</b></font></h3> 红歌大合唱后,紧接着就是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讲红色故事、诵红色家园“讲诵比赛。 <p> 一年级组小朋友带来的《彩色的中国》《祖国妈妈》、《可爱的中国》……他们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入情入境的演绎技巧,赢得在场师生阵阵喝彩。</p> <p> 接下来二年级组同学演绎的故事:《壮乡英雄韦拔群 》、《王二小的故事》、《抗日英雄海娃》……一个个英雄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让大家沉浸在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里,同时也受到了精神的洗礼、心灵的震撼。</p> <p> 紧接着是中高年级组,他们或慷慨激昂,或神采飞扬,激情洋溢的表演让在场的观众们听得如痴如醉!</p> <p> 随后,由黄冬党支部副书记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点评。黄冬老师先对本次活动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希望大家在欣赏的同时能真正感悟到红色经典的深远意义,深刻明白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传承我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革命精神不仅仅存活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应该把他们发扬光大,让它激励着我们在建设强大中国的征程上所向披靡,勇往直前!</p> <p> 最后,学校领导为获奖选手颁奖。</p> <h3><b><font color="#167efb">活动三:红色画卷绘画比赛</font></b></h3> 为进一步引导全体学生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到和平、幸福、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增强师生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学校少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描绘红色画卷,留下红色记忆”红色画卷绘画比赛。 <p> 同学们以细腻的手笔,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视角展现了“红色榜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品质。作品中一个个闪光点汇聚成一道亮丽风景,为校园文化建设添上了精彩浓重的一笔。</p> <p> 12月14日上午,在潘美秀主任主持下,对“红色画卷”绘画比赛获奖同学进行颁奖。</p> <h1><b><font color="#167efb">活动一:进行公祭仪式</font></b></h1> 活动之前,首先由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黄丽兰讲话:各位领导老师、同志们: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中国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人惨遭杀戮,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公然违反了国际法、《日内瓦公约》的残暴行径铁证如山,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审判,早有历史的结论和法律的定论。为了揭露日本侵略者战争罪行,牢记历史,反对侵略,维护和平,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现在请我们全体人员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 <b><font color="#167efb">活动二: 红色经典诵读比赛</font></b> 活动开始,主持人介绍担任本次“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的评委有:龙州县教育党工委李刚同志,龙州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黄荣伟副经理,龙州镇城南新区小学梁国城校长和黄丽兰副校长。<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红色经典诗篇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它永远激励着我们继续奋斗的号角。第一个节目由卓春逢老师朗诵的篇目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祖国是一首抒情诗,祖国是一幅山水画,我爱我的祖国,面对伟大的祖国,那是我心中蕴藏着的一种最炽热,最真诚,最崇高的情感。3号楼四楼小办公室的老师们给我们带来的诵读篇目是:《我爱你中国》。 每一首红色经典诗篇,似乎都是成为了一次事件,一段岁月,一种激情,眼底之州风雨,笔下有雷声,毛泽东和他的人民以诗人的情怀创造了新中国的历史,而历史为世界创造了一个伟人的诗人。黄荣兴老师慷慨激昂朗诵伟人诗篇《沁园春.雪》。 几十年拼搏,几十年努力,在党的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意气风发,一起迎着壮丽的朝阳走进崭新的时代。语文组的老师带来的合唱《走进新时代》。 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精神的凝聚,失去母语也就断送了一种文明,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请不要忘记你的母语—汉语。3号楼四楼办公室的老师带来精彩的朗诵诗篇《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我们的历史是一部英雄的历史,我们的国家是生长英雄的国家,无论哪个年代都需要英雄。3号一楼办公室一队的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诗朗诵《英雄》。 十月,高扬一面理想与信念的旗帜,凝聚亿万人民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指引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复兴,迈向新的胜利。赵剑臣副校长深情朗诵《红色的十月》。 人们都喜欢月光,它皎洁、宁静,月光总能引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写下一首首美妙的诗篇。3号楼3楼办公室老师精彩朗诵《月光下的中国》,很有画面感,把我们带进美妙的意境。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神圣的字眼叫做祖国, 我们对祖国炙热的情感如滔滔江河。全体数学师为祖国母亲献唱《歌唱祖国》。 月亮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月光下,我们做着同一个晶莹的梦,憧憬着一个纯净的、崭新的黎明诞生。3号楼一楼办公室给我们带来《月光下的中国》。 望着你的旗帜总是感到很豪迈,跟着你的脚步走,总是感到很自信。伟大的党,时代选择了你,日月写画卷,中国选择了你才能辉煌永远。这是财务组给我们带来的《七月的天空》。 教导处深情朗诵的《我的南方和北方》道出我们中华儿女的心声: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但无论我们身处何处,眷恋的都是脚下的这片土地。 回首七十多年前,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奋起抗战抗战,前赴后继,任何强敌都吓不倒我们华夏儿女。看吧,高山峡谷到处是我们游击队员的身影。综合组为大家献唱《游击队歌》。 我们都忘不了5.12汶川大地震,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面对灾难,我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那一刻,我们都感受到自己有一个强大的祖国。2号楼一楼办公室老师朗诵《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陈朝忠老师朗诵的《有一首歌》, 有一首歌在大地上播种,在阳光里穿梭,铭刻在每一位中国人心中,这首歌的名字叫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闻一多多先生曾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1925年,他留美回国,看到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赤诚爱心转化为一首经典诗歌,《一句话》。李雪桃老师精彩的朗诵《一句话》。 汶川大地震告诉世界,什么叫做“中国力量”,山崩地裂让亿万中国人结成了一个血脉相通、牢不可破的生命体,灾难让一个民族坚强,抗争让一个国家奋进。这就是3号楼二楼办公室老师带来的《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b><font color="#167efb">活动三:唱红歌</font></b> 中国,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们为你骄傲,我们为你自豪,中国我会把这个名字刻在心上,无论走多远,我们都深爱着你祖国!最后全体人员一起高唱《我的祖国》。 <h1><b><font color="#167efb">活动四:颁奖</font></b></h1> 经过评委们认真、公平、公正的评分,最后评出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节目。由龙州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黄荣伟副经理,龙州镇城南新区小学梁国城校长和黄丽兰副校长为获奖节目颁奖。 颁奖之后,龙州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黄荣伟副经理进行讲话:本次开展的《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之龙州县“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教师红色经典诵读、唱红歌比赛取得圆满成功,希望老师们再接再厉,争取下一届办得更出色。 最后由城南新区小学梁国城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感谢龙州县教育党工委和新华书店有限公司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红色传奇进校园》之龙州县“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教师“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与唱红歌比活动举办的很成功,希望老师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一届举办得更加精彩。<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活动圆满完成,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p> 此次《红色传奇》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全校掀起了一股爱国热潮,让全体师生真正对历史,对红色精神感同身受。经典不再遥远,红色精神就在我们身边。</p> <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摄 影: 钟 明 各班班主任</p><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图文编辑: 黄 冬 李雪桃 莫 淇</p><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审 稿: 黄丽兰 潘美秀</p><p><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审 核: 梁国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