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李哲儒,字哲桂,女,籍贯陕西高陵,生于1943年,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就职于咸阳师范学院,从事财务管理工作,担任高等院校讲授财经主干课程任务。任咸阳市会计学会常务理事,被聘为咸阳市税务学会顾问,于2003年退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教书育人,崇德以严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一生以德从教,以严从教,忠于教育事业。父亲给我说过他的第一节课是以德从教讲起,如何做人,让学生做好人,绝不做坏人、奸人。讲的是历史上秦桧奸贼害岳飞的故事,听得学生们瞪大眼睛,全神贯注,鸦雀无声。父亲的课堂上学生无一缺席,父亲教学从严从谨,一丝不苟,常有好学的学生围着他问这问那,他都耐心的一一回答。对不好好学习的学生,首先耐心说服教育,从严批评。在有的情况下,他还沿用了旧时的打板子(不是真打,其实是吓唬)。对多次背不过诗文的学生,轻的打手掌。错误严重的打屁股,女生一样要挨板子。对那些不好好抄写诗文和作业的学生,分别被叫来一一指点,改错罚站。并说,你们的父母容易吗?供养你们吃喝穿,供你们上学,他们在家背朝日头面朝地,汗水流得滴滴滴,你们有良心吗?当时说的有些学生掉泪哭鼻子。父亲常在课堂上和对学生训诫讲:“父辈面向黄土背朝天,长年累月日每流血汗,为的儿女勤学耀祖先,可叹儿女在校忙贪玩。”等等诗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严师出高徒,虽然父亲是一个严厉的老师与校长,但学生成人后却对他更加尊重与感恩。记得二十七、八年前一次回高陵老家,在西安开往高陵的公交车上的最后一排,我身旁一位长者发问:“人这么多还挤车,你在哪?”我说:“在庙西李。”长者问:“庙西李有个李德天的老人,你认识吗?”我说:“那是我的父亲。”“噢,原来是小师妹。”我反问:“你是谁?”长者回答:“你父亲是我的老师啊!我现在西安师专(今西安文理学院)。我老师他老人家还健在吗?”我说:“父亲早已过世了!”他顿时沉默了半晌,叹息地说了一句话:“我的老师他上课是严师,下了课是慈父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由于当时人多匆忙下了车,就分别了,哪位长者得知我父亲不在世了,而留下了“我的老师讲课是严师,下了课堂是慈父啊!”这句话现在想起来是多么沉痛的缅怀。这么多年了不知这位老师兄还健在吗?我多么再想和他聊聊有关我父亲的点滴,幻想网上能见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最近,父亲的长孙李养性收到一位老人从四川成都发送来的短信,内容是:“仔细看完庙西李村李氏考略,李姓是帝王之姓呀!你们的祖先是如此的荣耀!你爷爷——李德天是我的校长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后人继承了优良的家风,坚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你和宏梅确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为高陵县餐饮业的繁荣、下岗职工的安置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应有的光荣称号。养性不容易!养性棒棒的!”这时候,我是多么渴望那些知道我父亲点滴的老师兄、老师姐们和我一起回忆我的父亲啊!</span></p> 勤俭持家,教化乡邻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的一生,勤俭持家,诚信为人,不忘教化乡邻。自古以来,在外干事,最终都回归故里。我的父亲也不例外,后因分家,携子回家种地。由于受先辈的良好教育,具有良好的品德,低调做人,勤俭持家,放下了校长、教书先生的架子,吃苦耐劳。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一时都闲不下,一直是挽着裤腿,搬辘轳浇地种庄稼。同时,在家门前种了各种蔬菜、烟叶。从老屋搬到新庄子,房前屋后栽树,有椿树、槐树、杨树、桐树、苹果树、枣树、杏树、桃树、葡萄等等。少年的我不缺水果吃,种的红、白萝卜,母亲用盐和调料腌好,全村人家都吃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的勤出了名,俭更出名,从穿制服到穿普通农民服,父亲从无怨言。儿时的我跟父亲去本县的“冬至会”买东西,当时我哭着要吃“羊肝夹馍”,无奈,父亲掏了五分钱给我买了一个“羊肝夹馍”,我吃的正香时回头一看,父亲在我的身后圪蹴着正吃冰冷的黄玉米馍。至今,每当我想起那时的情景,眼泪不由地刷刷流下,愧疚不已。</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农闲时,天下雨雪时,剥玉米棒、剥棉花时,父亲就开始给大家讲岳飞传、三国演义、封神榜、水浒传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豹子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被逼上梁山,秦始皇一统天下称帝后焚书坑儒、修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等等……。父亲用自己所学文化知识传教本村子弟,就连邻村樊家堡子的何云建等老人经常前来倾听。哪朝哪个皇帝好,哪个皇帝坏,他说得清清楚楚,顺口就是诗词传教。就连我这个贪玩爱哭少学习的小娇女,到现在都记得从古到今每个朝代的顺序:“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谋,晋中南北隋唐记,五代宋元明大清,辛亥民国新中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为庙西李的后代们播下了文化知识建村的种子。现在村子里子孙的现状得以证实。堡子的现状共83户,有270口人,先后考入大学的不计其数,其中博士4人,研究生10人。为抗日牺牲1人,离休1人,副省级1人,厅级4人,在外工作39人(其中从事教育事业14人)。这个人不多的村子,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文化村、文明村,为国为家的服务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树木成荫,蔬菜遍地,整个村里呈现出团结、和睦、富裕的繁荣景象。</span></p> 高风亮节,婉拒邀约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儿时每逢过年,父亲总带我去县城拜访两个人:一是县长桑维藩,二是老中医刘复初。记得一次桑维藩一听我父亲领着我来了,他立即在县政府办公室门口迎接,说:“二哥来了,快坐下,喝水。”又拉着我的手说:“快让干‘大'看,长这么高了!真乖!”他俩谈话中桑县长多次说:“二哥,来吧!咱们共同干事(工作),咱政府需要你!你多次冒着生命危险保护我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那么多……。”父亲淡然回答:“不了,家里无人种地,来看看你们就行了。”我的父亲就这样多次婉言谢绝了桑县长的邀请,回家务农,种他那几亩地。</span></p> 严教儿女,后代荣耀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的一生,含辛茹苦、严教儿女,传承和树立良好的家风和家规。父母亲所生我们兄弟姊妹五人,两儿三女。大哥生于1920年,年仅三岁夭亡(我母亲当时很年轻,家里分给她照管我大伯母去世无娘的两个孩子,而疏管自己发烧严重的儿子)。大姐、二姐生于1925年、1930年。在那个时代早已识文写字、绣花织布,可算得上是高陵县两朵鲜花,但由于父亲常年在外从教,又忙于从事掩护地下党人之事,很少回家,大姐二姐的婚事由我的叔父们主事婚嫁,她们婚姻不幸福,生活窘迫,相继中年离世。这件事造成父母亲终生遗憾,锥心之痛。二哥李济又名永学(1933-2015),在世时,商榷准备写回忆我的父亲,现仅有我一人,只能一点一滴回想啊!我的父亲对自己的儿女孙辈的教育关怀、希望更是无微不至。仅从起名上希望:大姐李仙儒——贤淑逍遥,温文尔雅;二姐李君儒——贤淑君子,温文尔雅;兄长李济(永学)——学无止境,周济天下;本人李哲桂——贤明智慧,兰桂齐芳。父亲的长孙李养性——修身养性,繁荣昌盛;次孙李养锐(睿)——养精蓄锐,兴国安邦;长孙女李养龄——妙龄驰誉、延年益寿;次孙女李养真——委婉贤淑,修真得道。从给儿女孙辈的起名就可以看出父亲的品德、操行、为人处事的作风和夙愿,更体现出对家风的树立。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既是严父,又是可敬的慈父。从儿时起,他那谆谆教导,喃喃的话语,时至今日仍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千言万语的嘱托:“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知天下事,需读万卷书。……”我家的书籍多的数不清,珍贵的大辞海、大辞源、康熙大辞典、古今中医鑑等,还有祖辈留下来从古到解放初期的教科书等等……。在那混乱的十多年期间,被当成所谓的“四旧”,被那些斗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人(当时派来的工作队人)拿去当做凳子,坐在屁股下,烧掉了!父亲痛心落泪:“我一生珍藏的爱书就此了。”在家父亲常常自语道:“家、国不幸,孺子真不可教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的母亲常常说起,我兄长小时候上学时,父亲常背着他上学,巷子里的人们笑着说:“你看李校长,二先生背着他儿上学,儿的脚都在地上拉着(说明我兄长已经长高了,我父亲还背着上学)”。这话成了巷子里人们饭后茶余的笑言。记得儿时,父亲让我背诵古诗 “春晓、咏梅、悯农、登鹳雀楼等”我背不下来,他用尺子打手,我哭了,他又背着我游转,哄我说买洋糖吃,背一首诗,一个洋糖。结果,我背了多少首也没吃上一个洋糖。因为那时候连糜子馍都吃不上,何来的洋糖呢!现在想起来背诵古诗的我,那时又傻又幸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家我是老小,父亲对我更加呵护和疼爱。记得我七八岁时的一天,母亲去县城二姐家,天黑了还没有回来,我哭喊着拉住父亲要妈妈,因为从小未离开过母亲一时,那时心里非常害怕,简直无法过去了,天要塌下来!我一个人从堡子向县城方向边跑边哭,父亲在后面追赶,那个时候人烟稀少,路上早已无人,时不时还有狼嚎狗叫声,跑了七八里路,当跑到塔底田家那个芦苇壕,我的哭声更大了,因为那是狼虫鬼怪出没的地方。这是我母亲正好返回至芦苇壕北边,一听到我的哭声就跑了过来,这时候我父亲也追来了,满脸不高兴,对着母亲说道:“嘛眼!嘛眼咋了!把娃吓成啥了,受到惊吓的娃还能好好长吗?”母亲一脸的歉意,只是抚摸着我的头。这是我唯一见到父亲不高兴的情景,可从未见到父母亲有过任何高声说话和争吵。说起“嘛眼”二字,这是我父亲唯一的表示不满意、不高兴、不同意的口头禅,口内从无不敬之言,可见父亲他一生的自我修养境界多高。少年时的我喜欢唱歌跳舞,每每跳舞我还是两队列之一的领头人。又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呢!胳膊上经常戴着三个红杠杠的标志,很自豪。村里成立自乐班排戏,我在“柜中缘”戏里还扮演小生“李映南”。演出时大人们给我用黑带子扎头,疼得我哭起来不演了,我的五叔父就给我一个红枣、一个核桃,哄我说一时就唱完了,听话。因此上我也就爱上了秦腔戏。</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记得十二、三岁,学校里同学说,县城剧团招生哩!我和同学周海棠背着学校和家人,偷偷去县城考剧团,当时还是兴平县焦小春剧团招生。我俩很高兴,我们唱的是“别窑”选段,海棠唱的是王宝钏,我唱薛平贵,当时我小,他们都说让我唱啥我就唱啥。量了身高,看了相貌、胳膊、腿和骨关节等,招收的人让我俩回来转户口。到了快黄昏,我俩高高兴兴连蹦带跳往回赶,当走到堡子的大桥上,我母亲拎着围裙,一脸不高兴的早站在那里等我。大声喝道:“贼女子,胆子大,不言语就去考戏,自古戏子不让进祖坟,住庙堂,睡草棚,李家的先人让你好好念书,你忘得一干二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当时吓坏了,母亲从来没有发这么大火,回家后还不知父亲咋样对我。回家后我父亲一言不发。过了几天,父亲给我讲起了家史,我的曾祖父是清朝私塾先生,被奸人害死,祖父、父亲一直都从事教育事业,我的兄长已从政干事,无人继承先辈的遗嘱。当一名教书育人的先生,咱家就看你了,不要让先辈在天堂感到遗憾。教育文化艺术本是一行,教师职业高尚,它操控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家要富,国要强,关键要教育好子孙万代……。父亲的一番话,语重心长,指明了我前进的路程。从此以后,我刻苦勤学。从教后又考学再继续深造学习,最终踏进高等院校之门,做了一个光荣的教育工作者。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家的家风在庙西李村算得上数一数二,父母亲的德行、勤俭誉满乡邻。因此,我和兄长及侄辈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氛围,兄妹二人为国家尽力奉献至退休。大侄子夫妇内退后艰苦创业,成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心,为高陵县餐饮业做出了应用的贡献,现为高陵县政协委员,其妻获得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夫妻双双参加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风云人物劳动模范下岗职工再就业明星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接见。二侄子为长安大学建工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其妻为长安大学数学系副教授。三个侄孙,一个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两个公务员任科(股)长之职。我和丈夫陈垣兴教授均在高校工作任教至退休,抚育几个儿女均为研究生、副教授,他们现在各自岗位为党为国家、敬业奉献。儿女及孙辈们的现状,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您一生的血汗没有白流,您谆谆的教导永记心间,您可以在天堂安息了! </span></p> 父爱如圣洁之泉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大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父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那时我带着孩子们回家看望父母,从他们的眼神里、话语里,是多么希望我不要离开,但又多么的不现实和无奈。每次回家走的时候,他们那时的心情用言语难以表达。我和孩子前边走,父亲拄着拐杖,腰弯成大弓背一步一步在后面相送,我和孩子已走上了庄后大渠岸有几十米远,向后一看,苍老的父亲才爬上大渠岸,远望着我们走远,只等看不见了,才慢慢从大渠岸坡上溜下去回家。多少次的送别,让我痛哭不止。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他的浩瀚和深邃;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他的温暖与恩泽,让我享受了他的温暖与细腻;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他的甘甜与圣洁。我要把我所记得的有关他的一生,告诉家人,告诉这个社会,告诉关心他的事业和生平的人,为他的传记做一个注脚。</span></p> 德行风范,永存人间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德行天下”是我父亲一生做人做事的思想原则。古今的文化知识,修身养德之经典,融化了他的肉体,从他每每的第一节课起,载出了一个精髓之理,人是万物及生灵之首,国要强、家要富,需要培养怎样的后继之人。教人们做人,做好人,做强人,做不被欺侮和蹂躏之人,才能强国富家。百年树人是教育之根本,树人之人要更高超,就像我父亲的学生所说的:“我的老师讲课是严师,下了课是慈父。”又如看了“庙西考略”发送的短信所说:“李德天是我的校长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它的后人继承了优良的家风……”来自他学生的评价,正是他忠于教育事业,德行天下之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的父亲教学期间,做正义人,干正义事,不顾生命危险掩护地下党人,接送爱国进步人士奔赴延安,在那混乱十年时期,实事求是保护对国家有贡献之人。教学教风严谨,桃李满天下。一生淡泊名利,多次婉言谢绝桑维藩县长的相邀,不向国家伸手要分文,以德育学、育家、育子孙。我敬崇父亲的做人,敬崇父亲的做事,遵崇父亲树起的好家风。 “德行天下,修身齐家,以勤补拙,以俭养廉,尊老爱幼,和睦乡邻,弟兄帮衬,妯娌相让,严教儿女,博学成材,根深叶茂,世代长青。”</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的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一分一文,但给我留下了万贯精神财富,使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爱我的父亲,父亲的音容时常出现在我的眼前。我想念我的父亲,直至泪如雨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