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12月13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应青阳洪党支部书记洪德成的邀请,汤中叶文杰校长与原丰建林校长,原市人大副主任陈三富,市博物馆馆长徐卫,原婺城区人大副主任邱开祥等一行人前赴青阳洪村商讨汤溪中学创始人洪初吉故居修缮工作。洋埠镇镇长贾越超、副镇长,开发区农办副主任杨雪文等人参加,首先参观了青阳洪宗祠与创始人故居。受到镇、“村二委”及家乡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接待,给青阳洪村带来了喜讯。</p><p><br></p> <p> 首先观看了青阳洪氏宗祠</p> <p> 走进汤溪中学创始人洪初吉故居</p> <p> 故居 倒塌的惨不忍睹</p> <p> 木缝里长满了青苔,墙上的壁画损坏严重,阳光洒进厅堂,屋顶的瓦片残破,地上的光影也随之斑驳。</p> <p> 一片狼藉真是触目惊心,倒塌无人管理,就这样慢慢的埋没在消失当中。</p> <p> 故居花厅内,两边横梁上精美的龙凤浮雕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p> <p> 保留完好的精工细雕的牛腿与横梁 </p> <p> 天井两旁放着水缸</p> <p> 故居内墙上曾经精美的壁画和水槽上的精美雕刻,仍然依稀可见。</p> <p> 两边厢房的木结构倾斜状况感到触目惊心。</p> <p> 内院门口的两边厢房,院内杂草丛生,野树长高,一根含笑树挡住了内院门厅。</p> <p> 内院门厅上雕刻着“九峰拱秀”四个大字,中间以一条寓意吉祥的“万字不到头”纹样的穿枋作为衬托,建筑结构气势恢宏,威严隆重,雕刻工艺精湛,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的底蕴。洋溢着诗情一般的神奇韵律。曾经有人出价200万欲想购买门厅建筑。</p> <p><br></p><p> 内院竖立着两边夹旗杆石</p> <p> 汤溪中学创始人洪初吉校长故居位于青阳洪村的正中,与村中的洪氏大宗祠一条弄堂之隔,门口两边各摆放着方正的旗杆石墩。</p><p></p><p> 门厅上写着三个字:奉政第</p><p></p><p> 洪初吉校长故居解放初期被土改,分到多户人家居住,90年代由于多年失修雨淋开始逐步倒塌,二十世纪成了危房居户全部撤出居住,现已成了荒废状况,但整幢房子结构还是保持完好。</p><p> 木门上,挂着金华市文物保护点铜牌,2004年颁发的,如今已是锈迹斑斑。古宅内,部分木结构已经遭受了白蚁虫害。2004年,有四五十平米的结构曾经坍塌,村里当时筹集了15万元进行了简单修复。</p> <p> 金华市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启加曾经说:“如此大体量的建筑,还是名人故居,眼睁睁看着它衰落下去,于心不忍。</p> <p> 汤溪县立初中兴建碑记</p> <p> 2003年7月在汤溪中学新建的图书馆与科技大楼门前为洪初吉立了半身的铜像纪念碑。将永久纪念这位学校的奠基创始人。他的努力付出值得后人的尊敬与瞻仰。</p> <p> 洪初吉校长毕业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回国,1935年在南京担任考试院铨叙部(即今组织部)任荐科员,抗日战争爆发辞职回乡,1937年担任环秀小学董事长。回乡之后发现家乡教育不昌,整个汤溪县内没一所中等学校,小学毕业后得不到继续升学机会,1940年起为了办中学四处奔走,首先向政府创议申请求批准支持。继而向民间筹措资金,购置仪器,诚聘师资,苦心经营筹备了一年多,终于在1941年正式批准成立汤溪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并就任校长,这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一所中学。 </p><p> 1942年5月日寇攻入金华、兰溪,汤溪沦陷,学校洗劫一空,8月日寇退驻金、兰、汤。又不顾处境危险,为躲避日寇轰炸,将学校搬迁到家乡一乐堂,因陋就简重新复校,教室设在一乐堂,学生住房设在青阳洪,自己家的堂楼腾出学生住,自己住在厢房。为了解救大批的失学青年,又不顾环境之险恶,经济之桔据,1942年又创议申请政府在简师附设初中班,获得政府批准,并担任两校校长,责任之重大,首当其冲的是教育经费,战时政府困难,学校收费又低廉,时局动荡向民间筹措十分困难,在这样艰苦环境中,团结和鼓励全校师生坚定意志,因陋就简,克服教学和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和衷共济,共度时艰,经常从自家及从他处筹措资金捐助学校,非但把自己的薪水和家属公粮全数捐出,还将弟弟洪任吉抗战牺牲的抚血金全数捐献给学校作为教育经费。还坚持设优秀清寒学生助学金,每年赞助二十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当时环境下,学校以“克服困难,发愤学习,学好本领,随时报效祖国”为目标。学生每天整理齐全行李以备剧变,随时躲避战乱的发生,学校先后率师生到贞姑山、山卜里、黄碧珑、牛桥、青阳洲等山地、乡村避难、教学。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力求聘请更优秀的教师来校教学,他与下属遍访周边县、市,把在沦陷区任教回乡的一批爱国、资历深、学识广、经验丰富的教师诚聘到学校任教,由于洪初吉的诚恳对待,热情办学,都乐于应聘任教。他们有大学教授,其中有浙大教授洪逮吉(弟弟)留教,英大副教授曹百川,日本留学,英大教授姚华廷,省级中学的校长,教导主任,优秀教师以及作家,记者,艺术家,甚至还有前清秀才,一时名师云集,如此高勋的师资在当时国内都罕见。正是有了这样的校长和师资,才有了一大批刻苦学习、学术高超的学子走向社会领导岗位,为当时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也为日后的汤中的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得到了乡亲们的高度称赞。为社会的公益事业与教育事业,倾其全力,热心无私,兢兢业业倍受社会公众的称赞与敬佩。1945年被选任汤溪县第一届参议会议长,一年后又被选为浙江省参议员,兼聘为浙江省政府参议,48年浙江省审政督导委员会委员,他的光辉一生载入了《金华县志》史册。</p> <p> 洪家是典型的书香世家,名门望族。整座古宅建于清代,占地1000多平方米,从建筑形制看有前院与后院,纵向排列,紧紧相连,共有前厅、便厅、东西大厢房、花厅和堂楼等四进五厅,呈中轴对称分布,与九峰遥遥相对,用长条青石砌成的门面上,石雕砖雕栩栩如生,“九峰拱秀”四个石刻大字刚劲有力。花厅的建筑更是上乘,厅内的牛腿、抖拱、花窗雕刻细腻,两条台梁上的凤凰采用了少见的阳雕手法。 </p><p> 洪初吉的祖父洪炜光是清代优贡生,曾任知县副职;父亲洪承鲁也担任过多地知县,是民国时期兰溪首任行政长官;三弟是浙大著名教授;二弟洪任吉是黄埔军校第十期毕业生,毕业后参加抗战,在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寇战斗光荣献身。 因此,洪初吉一家在当地颇受敬重。 </p><p> </p> <p> 2017年11月洪初吉的儿女后代回家看望故居,到汤溪中学参观洪老的办学精神,当时金华日报,电视台实地拍摄,各媒体对故居的修缮宣传有着强烈的呼吁社会引起重视。四年一晃而过而故居修缮还是无动于衷,但故居经不起风吹雨刷不堪重负还是在不断的塌塌中。</p> <p> 洪德成介绍:因为故居是市文物保护点,修缮计划几年前审报文物局,并对设计规划方案进行了评估,当时评估修缮费用需要350万,文物局已对方案审批同意,但苦于无款下拨,政府部门强调古建筑保护,政策也非常重视古建筑,但在我们村上多次与政府有关部们联系也未能得到落实,除了等待还是等待,这350万资金也整整难倒了一个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年年在倒塌,一年不如一年。但村民对名人古建筑的保护决心还是比较大的,许多人前来购买,一个门厅就出价200万,但他们不会为了钱而心动出卖破坏名人故居,成为罪人,虽然曾经高价欲购但他们还是保护名人故居而未出卖任何一件物品。</p><p> 青阳洪“村二委”感到任务艰巨又艰难,如果坐视不顾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毁于一旦,怎么对得起老校长当年办学的热忱,古建筑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以及老校长当年为贫困学子的慷慨解囊的情怀。</p><p> 现在我们图纸再次设计已完成,并得到政府的审批同意,解决了农户问题,资金总费用预估500万,现已筹备了部分,但存在大量资金缺口而不敢开工动手。今天请各位领导来主要目的是能给我们指导把关,能得到各部门各位领导的支持,能使老校长的故居顺利修缮完成,在工作上能给我们指导、在资金问题上请大家来帮帮我们。 </p><p></p><p> </p> <p> 镇长贾越超热情地与大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故居的实情、认真探讨了如何开展修复工作,介绍了村二委的战斗力。</p><p> 他说:今天很荣幸能与各位老领导,校长,专家相聚研讨,故居我一直关注,今天又看了,但很是心痛。校长1942年这么艰难时期创办了汤中,可见他的教育情怀是何等崇高。修复故居不仅能弘扬精神传承文化,也是后人对校长的敬仰,是非常好的文化遗产,我们希望能尽早修缮尽一切力量支持村的修缮工作。</p> <p> 开发区农办付主任杨雪文说: 修缮故居是对老校长办学的一种情怀,文化的传承,先祖的建筑不能让他倒,要把他修缮延续下去,传给子孙后代,校长是当地名人,要把他的精神教育给后代,弘扬文化宣传正能量,青阳洪村位置好、环境好,发展潜力很大。修复故居,可以起到名人效应、对村建设可起到奠定的好基础作用。是创建文明社会建设新农村的精神支柱。建议村争取省文保单位,争取资金,尽一切能力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p> <p> 丰建老林校长说:老校长在战火份飞的年代办学精神可贵,他们当年的办学理念好,英才师教,值得我们的学习。修缮故居建议汤溪中学以教育基地的名义来办,支持故居修缮,每年带学生来参观学习进行思想教育,弘扬老校长办学的精神,以德做人,助人为乐,将来学成之后奉献回报给社会。</p> <p> 叶文杰校长说:洪老校长是汤中的第一任校长,创始人,对他非常敬佩,并为他写了多篇文章发表,文章写好了还亲自赴绍兴看望他的儿女校对并得到他们的认可,表示把老校长的办学精神代代传承弘扬教育学生。老校长的故居修缮一定会尽我们的所能大力支持。</p><p><br></p> <p> 市博物馆馆长徐卫发言:修缮故居建议分成二块,一块是古建筑保护,另一块文化传播,修缮古建筑要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专人负责与政府对接。</p> <p> 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非遗协会会长陈三富说:我们今天来的目的是这里的古迹文化抢救非常迫切,倒塌严重,不要让它垮掉。</p><p> 洪老先生前辈,对汤溪历史文化贡献巨大。现在在汤中读过书的已经超过三万。抗战时期,民国时期都包含洪老先生对读书人的情怀。抢救修复洪初吉故居,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在古建筑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p> <p>汤溪新乡贤会会长邱开祥发言</p> <p> 汤溪新乡贤联合会会长邱开祥指出:洪初吉老校长是汤溪名人,他在烽火硝烟的年代里,心系家乡教育事业,艰辛创办汤溪中学,恩泽莘莘学子,功德无量。抢救修复洪初吉先生故居,致为于我们弘扬汤溪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意义。</p> <p> 大家认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洪初吉先生毅然回乡并倾囊而出办教育,其远见卓识,无私无畏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礼!抢修好行将倒塌的古建筑花厅,使之成为后学者教育基地,不仅是青阳洪村的一张金名片,更是全汤溪的一张金名片,意义重大。</p><p> 会议在大家认真商讨、欢快、充满信心当中园满结束,得到了汤溪高级中学,开发区农办,洋埠镇,市博物馆馆长等各位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修缮工作得到了进一步落实与信心,大家一致认为已具备开工条件先动工,缺少资金大家帮忙逐步解决落实。青阳洪村准备明年择日正式动工,届时欢迎大家参观,建议,得到大家的大力支持。</p> <p> 希望汤中毕业的学子,希望你们帮一帮,为母校的办学创始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办学的精神转发到同学,同事,朋友圈,发挥你的作用引起社会与大家的关注而被重视,尽一份汤中学子对母校的爱心。有心者事竞成,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总会感动政府,社会有识之士、将老校长的故居修缮完成。为弘扬老校长的办学精神,古建筑,古文化得以传承而努力,将来青阳洪村民会感谢你!</p><p>青阳洪村等待你们的支持与建议,欢迎你们来村光临指导!</p><p>联系人:青阳洪村书记洪德成</p><p>手机号码:1896793003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