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夯实教师基本功,推进课堂教学变革,加强学科教学资源建设,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11月28日至12月6日,我校小学语文科组的朱思婷、方倩、岑思敏、徐绮晨、叶思婉、沙彬琪六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由光明区教科院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联合开展的为期九天的“光明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设计高级研修班”培训活动。本次培训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实操演练”的形式,老师们经历各种“头脑风暴”,收获匪浅。 精讲课,落实要素 12月28日上午,李家栋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精读课文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李老师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的特点谈起,解说了精读课文应该教什么,如何将精读课文学习中学到的方法在更多的自主阅读实践中运用;告诫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用心解读文本,与文本、作者、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以儿童的视角审视课文的重难点,从而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基点,实现教学的效果;以《慈母情深》、《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等课例具体解读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整场讲座,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启发性高。 重方法,提升能力 11月28日下午,来自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的韩立菊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讲座——《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小学统编教材阅读要素教学建议》。韩老师紧紧围绕着讲座的主题,从词、句、段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阅读要素教学建议。<br> 韩老师的讲座不仅让我们对统编教材阅读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也为我们后期更有力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抓手。 学课标,追求品质 12月1日,来自安徽的韩吉旺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两场讲座,他结合许多课例,带我们具体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他强调,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我们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br> 语文要素就是课程标准目的内容的细化。比如教学“朗读”,应把朗读当成学习目的,而不是学习手段,要有明确的朗读目标、明朗的朗读材料、明晰的朗读步骤。根据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课文,我们要有清晰的朗读目标和教学步骤,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到读好感叹句,到读好对话,到读好长句子,到读好不同语气的句子,到默读,到有感情地朗读……层层递进。 慢下来,等待时机 12月3日,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苏尚锋教授用一种独特的谈话式讲座道出了教育的秘诀:慢下来,等待恰当的时机。苏老师以等待时机切入讲座的开场白给我们娓娓道来教育的意义,教育本就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要“慢”下来,给予学生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准备好上课,在爱的教育里等待孩子的成长。接着,苏老师又以点评一篇五上《四季之美》的课例给我们以具体的教学指导。<br> 苏教授提到任何的教学设计都有其优缺点。老师在课上把所有东西都讲得很形象很具体,那就剥夺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审美体验。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态,注意学生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 <p> </p> 扎实练,共同成长 11月30日、12月2日、12月4日,我们以小班为单位,参加了三次教学设计实践活动。老师们集体备课,轮流上台说课,专家点评指导,老师们再修改教学设计……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力都在理论学习+扎实训练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br> 三次实操研修活动,我们小班共迎来了六位指导专家,针对说课老师的教学设计,逐一做了专业详实的点评。其中,王倩老师站在理论的高度,深刻地剖析了语文应该教什么。而王海青老师则从一线语文老师的角度,告诉我们语文具体该怎么教。无论是习作教学还是阅读教学,专家们都认为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多预设学情,这样才能抓住课堂生成的火花,真正让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p> </p> 互分享,看见经验 12月5日,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倩教授为我们带来专业知识的指导。王倩教授的讲座别开生面,她让每个小组围在一起,从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组员之间用尽可能生动的描述,去分享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案例。<br> 在三十分钟的分享时间里,学员们积极踊跃,情真意切地将自己教学生活中典型案例分享给小伙伴们,在交流中迸出火花,在讨论中创新方法。<br> 教师共同体很重要,我们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总结自己的好做法和不足,让自己的经验被自己看见。 <p> </p> 心得体会 <p> 研修第一天,我们听了济南市莱芜实验小学韩立菊老师的《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小学统编教材阅读要素教学建议》,受益匪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韩立菊老师对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语文要素所给予一线教师的教学建议。</p><p> 去年自己在教授这一单元课文时,对“新鲜感”这一词的解读不够到位,导致整个单元的课文整体感觉都是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句子,没有围绕这一语文要素教授学生实质性的语文知识和方法。下次再教这一单元课文时,我会先自己理解并引导学生理解“新鲜感的词句”的含义,通俗点来说就是不曾见过的、与众不同的、感觉美好的、暂时不懂的词句。然后聚焦抓“新鲜感”教方法以及进行训练。</p><p style="text-align: right;">——沙彬琪</p><p><br></p><p> 研修第二天,王在英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阅读教学的路径,就是建立学生与这篇文本的连接点或链接通道”这个理念。王老师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一定要唤起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避免教师自说自话,要注重组织学生交流与分享语文经验。</p><p> 下午,王在英老师就如何进行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又为我们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讲座。在我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运用王老师所教理念方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努力做到有单元整体目标、五步整体推进,让学生由读到说、由说到写,层层递进,掌握知识要点。</p><p style="text-align: right;">——徐绮晨</p><p><br></p><p> 研修第三天,我对曾经在三年级执教过的《秋》一课进行了说课,然后周书艳、潘向阳两位专家进行了点评指导。我最大的收获是:1.在教学设计中,要有“一课一得”的意识,也就是聚焦一个目标。这恰恰是我一直以来最欠缺的,我总是在教学设计时“贪多”,这导致我每次上课都因“时间不够”而以遗憾结束。希望以后我能真正做到“舍得”——“聚焦”目标,有舍才有得。2.在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时,进行更切实的学情分析,包括“本土化”的学情分析,如设计“金秋时节”一单元的教学时,立足学生的本土化学情——身处深圳,学生真正见到的并非是“层林尽染、一叶知秋”,他们眼中的秋天也许是“绿意盎然、繁花似锦”呢!</p><p style="text-align: right;">——朱思婷</p><p><br></p><p> 研修第四天,韩吉旺老师为我们详细地解读了《课标》,《课标》是语文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标杆。韩老师为我们指明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方向。通过韩老师的解读,我发现语文学科的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教学目的越来越明确,教学方法越来越细致,教学过程越来越具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只有先把《课标》学透,才能把课文教好。此外,韩老师还分享了许多阅读的教学方法以及习作的教学方法,非常实用!</p><p style="text-align: right;">——方倩</p><p><br></p><p> 研修第五天,说课和评课环节都让我收获颇丰。感谢这次说课展示的机会,让我不得不逼自己一把,在两天的学习之余把教案和说课稿整理出来,这也是这次集训提供给我们的独特“头脑风暴”契机。</p><p> 特别引起我共鸣的是叶老师提出的“认真解读教材”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努力的方向。他还告诫我们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要为教而设计。闫老师特别提倡整体教学,她认为不应解剖文本,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学习文本、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我们是在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p><p style="text-align: right;">——叶思婉</p><p><br></p><p> 研训第六天,苏尚锋老师对《四季之美》的课例作了精当的点评:1.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是对学习的过渡,不应该设计得过于花哨,喧宾夺主;2.课堂教学应该重视阅读,而不是用各种精美的幻灯片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3.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扣学情和目标,要以学生为主体,迎合学生的需求。苏老师的每一句点评都直指问题,切中要害。苏老师这种以课例切入的讲座轻松活泼,通俗易懂,也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又有了新的启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岑思敏</p><p><br></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朱思婷、方倩、岑思敏、</p><p style="text-align: right;">徐绮晨、叶思婉、沙彬琪</p><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研修班的同学们</p><p style="text-align: right;">编辑:朱思婷</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朱晓玲、曲莹</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