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学且思 且思且行——国培计划2020中西部项目陕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能力提升(一)

雨过天晴

<p>  2020年12月1日,我们安康一行三人踏上北上的高铁,参加国培计划“2020”——中西部项目陕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能力提升学习。</p> <p>  料峭寒风无所惧,心如暖阳有所期。一路上雾锁雪封,寒气袭人,我们满怀域外学习的憧憬几经辗转,到达北京西站已经华灯初上,给人带来暖意的是承办项目的语文出版社已经早早地在接站处等候了。</p> <p>  12月2日核酸检测之后,进行了简短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上,项目组的老师们为我们深入解读了培训手册,强调后勤管理与纪律,温馨提醒学员安全,关心学员日常生活,让我们有了些许家的温暖与踏实。</p> <p>  </p> <p>培训正式拉开了序幕,从这一刻起,我们以学员的身份重新回归课堂,聆听教育专家的箴言,感悟教育领跑者的智慧。</p> <p>第一次参加这么正式的域外培训,在手册上看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刹那,心里还是蛮激动的。感恩领导感恩学校给予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次培训的课程主要分为四块,专家报告、实践课程、自主参与和下校学习。</p><p><br></p> <p>一、理论素养篇</p><p>首场报告的是北京教育学院信息与远程学院原院长孟俊凯教授,他是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的七旬老人,幽默风趣、亲切慈样,一部手机让他始终游走在学员之间,PPT却切换得自然流畅,偶尔还对就自己信息技术的运用“卖弄”一番。现场在QQ群里问卷,统计结果很快呈现在大屏上,让人感受到教授严谨之外可爱的一面,也难怪人家的报告叫做《信息技术小学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理念与方法》了。在孟教授的课堂上,我们听到一些新的术语,如UMU,STEAM等,他还推荐了一些常用的“无线鼠标”“触发器”“投票器”“ skyview”“形色”“四季书城<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2, 246, 245);">”</span>等实用的技巧与软件,并且积极引导我们要专业化——无可替代的专业化。再者,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理解孩子,深入骨髓地爱孩子。</p> <p>朗诵艺术家、配音演员,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特聘副教授,中国语文朗读大赛发起人詹泽专家在《课堂朗读教学策略指导》专题讲座中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听觉盛宴,让大家“声临其境”。</p><p> 体悟语言文字之美,必有一美是朗读。朗,指声音清晰响亮,字正腔圆。詹泽老师从生活语言、公共语言、艺术语言的区别谈起,着重就朗读的气息准备、吐字发音、朗读技巧和感情传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控制好气息是朗读的重要法门,詹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练气息的常用方法,示范“吹蜡烛”,学员练习“数葫芦”,声情并茂的讲解赢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p> <p>声断气不断,声断意不断,声断情不断。高超的朗诵技艺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引人入胜。詹老师现场示范起来,一篇篇耳熟能详的古诗在詹老师口中变得意蕴悠长、真挚感人,动情入境的朗读,如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既震撼于詹老师专业功底的扎实,又惊叹于语言艺术的无限魅力。</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执行总裁张晓明教授在《教师实践性发展的“加减乘除”》专题报告中则立足课堂,从读懂学生、演绎精彩、团队研修、课堂观察四个方面告诉我们教师如何在实践中专业发展。其中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张老师所说的“熟悉文本+把握学情=读懂学生”,我真切地感受到读懂学生是新时代教师关键能力的新内涵和新要求,也是教师加速专业发展的新载体和新标志。只有读懂学生才能有差异的面向学生,个性化的促进其发展,从而有的放矢,卓有成效的培育核心素养。从讲座中我也收获了一些读懂学生的行动要点,首先要修炼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同时还要充分的尊重和悦纳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呵护其成长,架起双向沟通的桥梁。</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汤丰林教授做了《心理学视角下教师的自主发展》的讲座,他认为教师应转产自身角色,了解学生、把握自己,从而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汤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了解学生和把握自己的策略及背后的理论依据。</span></p> <p>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周杰主任题为《从北京(地方)艺术文化中汲取核心素养的教学》的报告让学员们大开眼界。他从《洛神赋图》讲起,到万里长城,到“三山五园”,到北京故宫的平衡美、装饰美、色彩美,到京城规划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和布局中蕴含的《周易》古哲。报告中旁征博引,诗词歌赋张口即来,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现场板画形象直观,一曲北京小调嗨燃全场。</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一个艺术人,他总是能从锅炉、杂货铺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发现艺术,享受艺术;作为一个教育人,他总能从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中去挖掘文化,理解文化,启迪智慧,丰富教学。最让我们深受启发的是无论教哪个学科都不要只停留在学科知识上,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获得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要以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统领学习,这样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的境界。听完周老师的报告,我第一回这么真切地感觉世界很大,我很小。文化很深,我很浅。😂😂😂</h3> <p>考虑到疫情的原因,项目组贴心的为我们邀请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史利卿专家为我们做了《中医防疫的认识与实践》的报告。</p> <p>一场场报告既提升了我们的境界,又开拓了我们的眼界,既提升了我们的理论认识,又丰盈了我们的教育智慧,既指明了我们自主发展的方向,又提供了实践发展的一些策略。我们生怕错过每一分精彩,奋笔疾书,记录要点。我们在聆听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p> <p>二、实践研修篇</p><p>培训不光从教育发展宏观角度,从理论层面进行高端引领,还从小学语文教学的专业角度、实践内容出发,注重实践引领。一方面,学员个人事先按照项目组分配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第二课时,习作教学的指定内容进行教学设计,接着分小组集中研讨,派代表进行说课展示。另一方面邀请了北京一些知名小学的中青年教师上了展示课,展示课和学员的说课研讨同课异构,还邀请了特级教师、优秀教研员进行现场点评,最后邀请知名专家就同一内容上示范课。</p> <p>识字教学的课题为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和《语文园地七》,学员代表首先进行了说课展示。</p> <p>接着观摩了北京史家实验小学两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p> <p>同一天,北京朝阳区小学语文研究室张向华主任进行了现场点评,组织学员研讨,并有针对性地带来了一场识字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张老师强调了课堂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新教材中识字写字承载的任务说起,对比新课标对不同学段识字教学的要求,结合生动的教学案例,总结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识字策略,让我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p> <p>继识字教学之后,学员代表就阅读课《牛和鹅》、《慈母情深》这两篇精读课文进行了说课分享。</p> <p>接着观摩了北京朝阳实验小学两位青年教师的展示课,教育部课改专家、特级教师乔亚孟现场点评,并给大家展示了一个说课获奖案例。之后,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倾听的艺术》的专题讲座。乔老师认为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个演讲者,更应该是一个“倾听者”。生动的讲座向我们传递着在课堂上如何聆听学生的声音,准确地了解学情,更好地以学定教。</p> <p>习作教学的题目选取的是四上《那次玩得真高兴》和五上《介绍一种事物》这两个内容。首先学员代表进行说课展示。</p> <p>我们小组分享的是《介绍一种事物》,我们组内12位老师利用休息时间,对所备的课程进行了深入地沟通和研讨,形成了一篇教学设计修改稿。</p> <p>非常荣幸地被推荐代表我们小组进行了现场说课。</p> <p>更有幸的是得到了国培库专家著名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的现场点评,“任务驱动”“整体联动”等做法被张老师肯定并获好评,我倍受鼓舞,有了动力也明了方向。</p> <p>接下来,我们观摩了北京呼家楼小学的展示课《介绍一种事物》,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江苏省无锡市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对说课及展示课进行了点评。并为学员上了一节《那次玩得真高兴》的习作示范课。张老师还现场解读了课堂上她每一环节的设计意图,并把全体学员为学生,以介绍一个“笔袋”为例,上了一节生动的说明文习作课,还特别前瞻地向我们介绍了即将问世的2022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目标任务群”“读写共融”,并做了该理念下的专题讲座----《跟着新教材学语文》。从点评到上示范课再到讲座,张老师和我们相处了整整两天时间,剖析焦点问题,传递先进理念,提供可行策略,破解习作难题。时间满,内容多,但她和蔼的笑容,通俗的语言,亲切地互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在轻松愉悦中收获满满。</p> <p>十天时间里扎扎实实对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经历了个人思考、小组研讨,交流分享,专家点评,名家示范这样一个参与—研讨—观摩—引领—反思的过程。此外还观摩了教研员、特级教师王文丽的“《从十万个为什么》到十万个为什么”快乐读书吧导读课,特级教师张立军老师的《手指》课内外联结阅读课,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四年级口语交际课《安慰》示范课。不同的课都可学可仿,可摩可用。如何运用好统编教材,上好不同课型的语文课,我们在学习,在体验,在思考,在领悟。</p> <p>三、用功求学篇</p><p>随着湖北学员的离开,我们陕西国培班第一阶段的学习也告一段落。回望这十天,我们的记忆因勤学而多了一抹美好的颜色。每天七个小时密集学习,坐到颈椎酸痛我们仍乐此不疲;没有周末,无暇领略首都美景我们也毫无微词。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此次学习机会的难能可贵,我们心中跳跃着的是对京城高端前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孜孜渴求,这化为了我们专注求学的无限动力。</p> <p>第一阶段的十天留下的印记除了一本无法做到工整的学习笔记,还有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震撼、触动,当然也有准备在课堂上多一些退位,少一些概念方法,把要培养的技能转化成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的蠢蠢欲动。</p> <p>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在这场与北京的相约中,我们每一刻都在追逐,每一天都在领悟。昨日,项目组又迎来了湖南、吉林的学员,期许着,第二阶段会有更多的美好在北京的冬与我们不期而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