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7年,印军悍然越界武力阻挠中国施工队伍在亚东县靠近中不边境的区域附近兴修基础设施,从而挑起一次严重的边界对峙,使得这个名为“洞朗”的地区名扬天下。</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近日,这个地区再次吸引了国际军事观察家们的目光。原因是他们通过最新的卫星照片发现,这个地区在大兴土木之后,一个名叫“庞达村”的小村庄在洞朗突然出现。</span></p><p><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庞达村号称洞朗第一村,位于亚东河谷(印方称为托尔萨河谷)中国与印度(锡金)、不丹三国交界地区,行政上隶属于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下亚东乡,下亚东乡有三个行政村:切玛村、仁青岗村、庞达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庞达村是2020年新建的亚东县最南端的新行政村,距离边境线仅9公里,是亚东县的边境小康示范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根据规划,庞达村将投资2.85亿元人民币,计划安置县城北部高海拔乡镇100户、450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9月份,首批27户、124名农牧民,从高海拔4630米的亚东县堆纳乡尚堆村多情湖畔已经自愿搬迁至庞达村集中安置和生产生活,成为边境小康村的第一批搬迁住户。</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截止2029年11月27日,已有100户,450口全部安置到位,他们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草场和边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些农牧民从生活环境异常艰苦、海拔较高的地方搬迁到海域2000多米的庞达村,住进了政府统一建造的藏式小洋楼,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既实现了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是一个个不穿军装的“戍边战士”,永远为国守边固边。</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有他们在,就有了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印军再想越界搞些小动作,就难逃法眼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刚搬进新居不久的边民扎西普次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意识的巡边人员,在这片土地上,他用脚步丈量国土,用足迹书写忠诚。就是上述用意的真实写照。</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中国加强在洞朗地区的存在的最新举措,此前,外媒通过卫星照片发现,这些地区修建了道路、军营、直升机起降坪、仓库等军事基础设施。</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可能还要感谢印度人,要不我们还没有发现这一地区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呢!这或许会让某些心怀叵测的印度人心中五味杂陈。</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印度人看来,洞朗地处中印不三国交界附近,距离印度称之为“咽喉要地”的西里古里走廊仅130公里。这个狭长的走廊是连接东北8邦和印度其他地方的唯一桥梁和必经之地。战时,一旦解放军南进130公里,切断这一走廊,就能切断不丹、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各邦与印度其他地方的联系,让印度东北约5000万人和国家其他地方隔绝。</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里堪称印度人最敏感的“命门”,对于中方任何强化在这一地区边境管控的措施都极为敏感。</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因此,印军才在2017年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越境阻挠中方在自己的国土上的正常施工,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洞朗太靠近这所谓的“咽喉”了。</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但是,对手越不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偏要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切断其伸出来的“黑手”。目前的洞朗,和2017年时已经截然不同,已经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了。这或会让印度人如鲠在喉,可能某些人再难睡着觉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自古以来,中国西藏的牧民们就在洞朗地区进行放牧活动。但洞朗地区长期只是作为一个夏季牧场,缺乏定居人口。庞达村的成立,给洞朗地区的历史写下了崭新的一页。</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庞达村是亚东县下亚东乡辖村,位于洞朗地区的亚东河(康布麻曲)河谷的西岸,中国与印度(锡金)、不丹三国交界处,因附近上洞朗高原的庞达草场而得名,是亚东县的边境小康村之一。</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修建前的洞朗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该村是由上海援藏工作组和当地人民政府共同规划、由上海方面出资建设的安置点,其中的房屋、公共建筑由中国宝武旗下宝钢工程宝钢建筑负责建设。</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按规划,总投资28460.4万元的小康村将集中安置亚东县北部高海拔乡镇的100户、450人,其中2号安置点规划用地面积25426㎡,总建筑面积6541.6㎡。</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亚东,藏名为卓木,意为急流深谷。山上虽然植被茂密,但山体多为山石,特别是在雨季,道路时常出现落石、塌方、阻断等情况。而且,亚东县当地原材料有限,一些常用的零部件或工具要到日喀则、拉萨甚至成都等地才能买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庞达村的每一栋民居和两座公共建筑均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设,主要建筑材料从上海、浙江、四川等地发货,最远的自东至西横穿中国近5000公里到达亚东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房屋主要结构件由工厂预制再到现场机械化安装,施工周期短,建筑造型美观大方,建筑材料绿色环保,房屋抗震性能优于传统结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了增强保温效果,房屋外墙用了双层保温材料,内墙则采用了保温隔声棉,而屋顶采用深灰色树脂瓦,即使在高原强烈光照条件下也会持久不褪色。</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由于村庄紧邻水流湍急的亚东河,宝钢建筑专门为房屋安装了双层隔音玻璃,推开窗可闻滔滔水声,关上窗室内分外安静。</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整个房屋集节能、环保、保温、防潮、隔声等功能于一体,房屋构造充分考虑到牧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外观上富有亚东本地藏式建筑风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9年12月9日,庞达村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安装第一榀钢架。建设期间,宝钢建筑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快速组装的特点,克服了大雪封山、道路塌方、新冠疫情等困难,在建设工期被迫停工两个半月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作业时间、增配安装工人,仅用65天就完成了8套样板房的建设,比政府要求的计划节点提前一个月完成全部民居、公共建筑的建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年4月30日,亚东县专门组织搬迁村民集体参观了样板房。</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村民们欢声笑语,拿着手机一直拍照留念,村民们感觉这就是他们心中向往的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9月,27户、124名农牧民,从多情湖畔的亚东县堆纳乡尚堆村(海拔4630米)自愿搬迁至这里(海拔2000米),尚堆村距庞达村直线距离近90公里,成为边境小康村的第一批搬迁住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9月26日下午,宝钢建筑与村民进行了面对面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房屋质量、配套设施情况以及藏民居住感受等。</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房子住着很舒适,房间采光也很好。”村民们都说,能住进这样的新房子特别高兴和满意。</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亚东县委县政府也对宝钢建筑的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评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0月1日,新住户们迎来国庆、中秋“双节”,亚东县主要负责同志来到庞达村,与村民一同参与“升国旗、唱国歌”仪式,隆重庆祝共和国的生日。</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守边固边的家国情怀激荡心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面对搬迁前后海拔落差达2000多米的居住环境,搬迁户们要面临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多方面的改变。</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搬到这里之后,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大家都很开心,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庞达村党支部书记桑杰多吉说。“我们村里的条件不比城里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刚搬进新居不久的扎西普次指着村里崭新的设施感慨地说:“现在的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伟大祖国的坐标,都有守卫国土的义务和责任。”</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扎西普次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意识的巡边人员,在这片土地上,他用脚步丈量国土,用足迹书写忠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0月18日,上海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于绍良带队考察调研上海建工七建集团西藏亚东小康村项目(庞达村),看望慰问藏族民众及建设者代表,并出席开村仪式等活动。</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村民央珍家,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新居内,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藏式家具简约精致,房前小院里孩子们自在地玩耍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固边必兴边,兴边就要兴产业。</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亚东县依托资源禀赋和边境实际,组织村民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因地制宜推动林下资源、鲑鱼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村民仓木决说:“在自家腾出一间空房,改造升级成民宿,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吃上‘旅游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搬迁至庞达村后,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员就开始具体调研,对搬迁劳动力就业信息摸排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积极沟通,就近就便就业,让搬迁群众搬得下来、住得稳、生活富、有事可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正如日喀则市政协副主席、亚东县委书记舒成坤说:“前不久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让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一定会带领包括庞达村群众在内的全县人民守边固边兴边,保护好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走进庞达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一座座装配式结构的二层藏式小楼交错分布,水、电、路、讯、网实现全覆盖,广场、卫生室、警务室、幼儿园、超市、塑胶跑道等一应俱全,每一户屋顶都迎风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座欣欣向荣的边境小康村在青山绿水的掩映下显得生气十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万里边关,国之藩篱。</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作为守护祖国西南大门的边境村之一,庞达村是守边固边兴边的前沿阵地。庞达村村民们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这里,守护神圣国土、建设幸福家园。</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印度人在洞朗白闹了一场,庞达新村可是一个小康示范村,对锡金村民和不丹村民有很大的吸引力!</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尽管印度人至今也不愿意承认这里是中国的地界!“洞朗第一村”的消息引发印度媒体的炒作,这座名为庞达村的小村庄被印度媒体描述为“建在不丹境内两公里处”。查阅卫星地图发现,庞达村毫无疑问在中国境内,距离亚东县直线距离约22公里。然而,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印度时报》的报道却称“庞达村位于不丹境内2公里内”。不过,不丹驻印度大使纳姆加尔(VetsopNamgyel)曾对此表示,“不丹境内没有中国村庄”。印度人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近年来,中不边界问题之所以迟迟未能取得进展,主要是印度从中作梗,胁迫不丹向中方提出过分要求。印度媒体不断就中尼、中不边界制造所谓“争议”,无非是企图掩盖印度在边界问题上一贯蚕食争控的伎俩,这种图谋是不会得逞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国已与除印度、不丹外的所有陆地邻国成功划定了边界,而印度同绝大多数周边国家都存在领土主权纠纷,近年来更通过修改宪法、单方面改画地图扩大领土主张,同南亚中小国家龃龉不断,实际上印度教极端民族主义和地区霸权主义恐成为南亚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泱泱大国,方兴我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