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溪沟-我留恋的地方

海之韵

<h3>   棕溪沟是我儿时的乐园,也是我工作了11年的地方.无论啥时,只要说到棕溪,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许多生活工作的画面---   6岁到12岁,父母在棕溪区上工作,假期和周末几乎是在棕溪沟待着,供销社的飘香的糕点和麻花,诱人水果糖,葡萄干---都是记忆中难忘的味道.夏天小河里洗澡抓鱼更是玩的不想回家---<br></h3> <h3>  1982年8月中旬,我安师毕业分配在棕溪小学(当时棕溪区中心小学),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1985年-1987年离职进修毕业后在构元初级中学任教一年后调到棕溪初级中学任教八年.1996年离开棕溪至今25个年头,无论是工作下乡到棕溪还是私事到棕溪,每去一次,都有难以言表的眷恋之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留恋与怀旧-----</h3> <h3>  也正因为眷恋着棕溪沟,自从拿起相机我就几乎年年在拍她记录她.为了找到好的拍摄点,棕溪沟周边的山上我跑遍了.</h3> <h3>  白松岩位于矾石村,因有三四颗百年白皮松而得名.91年在棕溪初中当班主任时曾和老师们带三个班学生春游登山去过.17年修通村路,我才动了拍摄的念头,坚持拍了四年,登山6次.这个拍摄点在白岩松根部,下面几乎九十度的悬崖有80--100米高度,恐高的人是不敢站在那的,为了安全,我每次拍摄都是用安全绳的.这里可以看到棕溪集镇的全部,还能看到汉江,夏天 秋天若起的早,时间节点把握得好,可以拍到意境很好的图片,可惜我只遇到两次,一次时间迟了半小时,一次犹如上了飞机,一片云海,几个小时不散.</h3> <h3>  这张是合成图片,当时没有航拍飞机,而且16的广角镜也没办法拍出全景.只有拼接 .</h3> <h3>  在白松岩根部拍到的这段公路,是唯一可以拍出来的拍摄点,其他任何角度包括后来的航拍也没法拍出这个画面.我给命名"五指路".</h3> <h3>    2020.11.7号,我第一次航拍这里,才看到这段通村路是如此的曲折有形,在深秋红叶的衬托下,更加壮观.同时,可以想象该村之前不通公路的艰辛,更见证了扶贫惠民政策的伟大!</h3> <h3>  位于马山之巅的鹰嘴石,是棕溪沟的一大景点。关于鹰嘴石,离奇传说不少。91年带学生上去过,卡片机和学生留影,后来一直没机会拍摄,这组雪景,是陈立平拍摄的,借来丰富内容。</h3> <h3>  棕溪渡口,在棕溪汉江大桥通车之前,还是过江的唯一交通工具,无论是渡人的小船还是渡车的轮渡,每天繁忙的摆渡在这边和那边之间---</h3> <h3>   七八十年代都是人工摆渡,九十年代开始有了柴油机作为动力.</h3> <h3>  棕溪小学,我母亲任教过的学校,我也在此任教,虽然82--85只有三年,但是我这三年的教学,是实践和再学习的第一个也是很重要的起点:同事的帮扶,老校长的教诲,让我初步学会教书和育人.85年我一边教书一边复习,从这里又考上了大学专科,离职进修两年.</h3> <h3>   棕溪中学,是我任教的第三所学校,88年到96年八年期间,带了三届毕业班.也是我精力最旺盛的时段.在这里我收获了爱情,有了女儿;在这里我与老师们结下了友谊,也带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现在活跃在各行各业;在这里我和年级组同仁们带领我班级,为学校三勤办学做出了表率,做出贡献!</h3> <h3>   因蜀河电站水位抬高,棕溪中学整体抬高回填三米,全部重建.旧貌一去不复返.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漂亮宽敞美丽的棕溪初级中学.但愿棕溪初级中学能够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