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民广场位于晋城黄华街与新市西街交汇处,是晋城老城的中心位置。广场以北是南大街,街口有一个图书馆,一条长长的东西新市街贯穿于南大街和广场中间。儿时记忆中广场南面是百货商场,东南角是小东关,驿后街, 西南角是黄华街。广场北面是广场照相馆、国营理发店。广场的西面是戏院,东面是人民电影院(现银都购物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 年,晋城县革命委员会在晋城人民广场上建造了主席台,上面塑有毛泽东主席挥手致意的雕像。此后,晋城县许多重大活动都在广场举行,主席台成为晋城县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席台位于广场中心,高高的大理石台面上 ,屹立着毛主席的塑像,塑像下面 有一米多高的基座,远远望着,非常高大!只要来到人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小时候每每站在广场,望着毛主席,甚至会情不自禁的把手举得高高,向他老人家深深的敬礼,表达我们的敬意和尊重。主席台下,童年记忆中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追逐逗笑捉迷藏,坐在光滑的大理石上溜滑,玩的忘乎所以。主席台附近,有两个小画书书摊。星期天哪怕不吃冰棒,也要花上三分或者五分钱,坐在小马扎上,津津有味的看上两本小画书,才可尽兴满足。那时课外读物很少,小画书可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精神食粮。尤其乡下孩子来到城里,如果不到主席台上走一走,玩一玩,很是失望遗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广场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宏大、正式、神圣的象征,拥有与生俱来的正统性和向心力。每逢重要场合、历史时刻、大型节庆,人们都主动到广场把握时间的脉搏,倾听光明的呼唤,感受时代的狂欢。人民广场是老城的中心位置,每年正月元宵佳节,各个地方的民俗文艺表演节目,都要从新市街通过,所以主席台上也是节目表演的最佳观看地理位置,像踩高跷、狮子舞、二鬼扳跌等节目的精彩内容也会特意在广场前表演,表演者通常也很卖力,好像一个正月的刻苦排练,就为了在人员集中的广场前面能够尽情的展示,才算完成任务。因此人们会早早的来到广场抢占有利位置,广场周围的掌声最热烈,鞭炮声最响亮,节日气氛最浓郁,年味儿十足。</p> <p> 现在的银都购物中心那块地方,在1992年之前是一个电影院,始建于1958年,后来拆了南城墙,在城墙的南侧建起了人民电影院。</p><p>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城叫电影院,电影是大众娱乐的主流,电影院垄断着眼球经济,最让人尽兴的娱乐场所理所当然也是电影院,多数人都是看电影,尤其年轻人对戏剧兴趣不是太浓,所以说东面的人民电影院门口经常是人流如潮,挤的水泄不通。有时为了一部好看的电影,好多乡下人也会专门前来观看,一般都是排队买票,两条长龙甚是壮观。这种时候,有些年轻人等的不耐烦,居然会搭人梯,不顾一切的拥挤在售票窗口抢购影票。偶尔急了会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场面甚是不堪。《黑三角》、《一双绣花鞋》、《405谋杀案》、《少林寺》等故事影片,都是在那里观看到的。那时电影院门口每月都有影片预告,母亲会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片 ,认真的記下名字和播放日期,到了星期天,骑车带我去看电影。为此还写了《405谋杀案》读后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p><p> 小时候逃票看电影,说起来还真有点年代感。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单号为中间票,双号为两边票,按照这样的规律寻找位置会节约时间。记得影片播放有一半时候,查票员就会查票。只要一望着有人拿着一个手电筒来来回回走动,就知道是查票时间开始了,母亲会自觉的提前掏出电影票等待。一般都是抽查检票,有时按照双号单号位置抽查。 有时不太热门的电影不会满场,我们小朋友偶尔也会结伴一起偷偷钻进电影院里面,若无其事的坐在无人的座位上,津津有味的观看。只要看见有手电筒来来回回晃动,就赶快上卫生间躲避一会儿,估摸着查票员走了,然后再鬼鬼祟祟的进去。能够逃票看一部电影,和查票员捉迷藏,好像蛮有成就感似的。 </p><p> 人民电影院在广场的东面,它的对面是西面,有一个戏院,现兰花城 (原广场工商银行)是原三义庙所在地,解放后改建成晋城戏院,是第一个室内民众看戏的场所。在那里,我看的第一部戏是《秦香莲告状》,知道了抛妻弃子、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和铁面无私、不畏强权的包青天。</p><p> 改革开放前,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同样的匮乏 。广场上除了百货大楼和与之斜对面东边的一个国营菜铺,紧挨菜铺还有一个修表店,再无任何商铺店面,偶尔会听到几声瓜子花生和老冰棒的叫卖声。改革开放初期,电影院门口慢慢出现了一些推着小车卖猪肉的小农,尤其是乡下人,年关时候,把自己屠宰的生猪拿到城里来卖,比起乡下会有比较高的一点收入。这就是人民广场上最早出现的摊位,打破了原来清静整洁的环境,有了一些市场活跃的苗头。</p><p> 广场上的商业经济真正活跃起来的时候,应该是大家记忆深刻的广场夜市。那时候,广场西面白天卖菜,晚上卖饭,夜市就是各种各样的饮食摊位。首家火锅饸络、陕西油泼面、酸菜黑疙条、兰州拉面、王婆大虾等各种饭摊,使广场上充满了浓浓的烟火味儿。市民们在夜晚散步时间,专门到夜市改善一下口味儿,上夜班儿的、晚上加班儿的工作人员也会专门到夜市吃饭。广场上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吆喝声此起彼伏,广场夜市成为城市夜景烟火气息最盛的地方了。</p> <p> 从广场的变迁看商圈的发展, 建市三十多年,时光变迁,晋城的发展日新月异,遍布的绿植景观、艺术雕塑、休闲石凳,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休息区域 ,人民广场也随之变得更加优美、从容。记事以来,人民广场一直都是人们业余时间聚集消遣的地方。如今的人民广场不仅仅只是个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文化设施向新型多功能建筑转型,现在具备餐饮、休闲和接待功能,是一个活动空间和其他用途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大型建筑。如果单说广场本身,是有点单调的,它和周边的一切商业设施,共同构成一个广场商圈。现在的人民广场周围,坐落有兰花国际购物广场、银都购物广场、步行街等商业设施。广场商圈的繁荣发展是现代商业的重要特征,便捷交通及强大人气汇聚的流动集散力,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p><p>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改变的同时,商业建筑的模式也悄然发生着具有时代特色的变革。商圈是一个城市繁荣形象的主要标志,它浓缩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反映城市风貌,是城市的亮点所在。</p> <p class="ql-block"> 回顾广场建筑模式多年历史,主席塑像是历史文化的见证,1999 年,按规划设计向西平移14米,向南移11米,新设计的基座连同主席塑像总高12.26米,与主席诞辰日相一致。像座和像身保持原貌,主席台改建成了长、宽均为2.8 米的正方形底座。2004年9月,对整个广场进行改造。2012~2015年,作为市、区两级重点工程项目,兰花集团对人民广场进行公益性改造。改造后的人民广场面貌焕然一新,有效缓解了城市中心停车难的问题,整个广场层次分明、区分明确、功能更加完善。</p><p class="ql-block"> 人民广场是晋城人精神的寄托,见证了晋城的发展历程,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守护着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将在几代人的记忆中长存。</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以上图片除兰花城外,均来源于百度</p> <p class="ql-block">作者:周翠翠,笔名心坪,山西晋城人。喜欢摄影写作,擅长于老城人文历史故事和乡愁记录。</p>